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基层学校实施和谐教育,首要要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应该体现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民主的校园。包含校园政治文化的民主和政治制度的民主,校园政治文化民主主要指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各种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即教职工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政治制度的民主主要指学校以教代会为主建立的一系列民主管理规章制度。
二是公平的校园。表现为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公正处理,并努力保护弱势群体,在依法治校的同时,使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它强调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注意,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个受教育者受到同等教育,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最适合其个性的发展。
三是关爱的校园。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爱,体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师生之间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关爱,使得人与人之间彼此呵护,彼此关心,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下教学相长。
四是诚信的校园。教育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支持,以诚信规范办学行为,坚定不移地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要继续抓好师德建设,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大力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五是活泼的校园。教育的活力来自教育体制的创新,要从“头”开始,从人的思想入手,注重思想的开发和激发,抓住细节,创设情境,打动情感,震撼心灵。其表现为师生生动活泼,透发出一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下,师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六是有序的校园。其表现为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节奏张弛有度、秩序井然、丰富多彩。
七是开放的校园。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机械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与互动,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校园生活的愉悦,让教师时时处处感受到为人师表的自豪。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笔者认为,要重点构建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传统文化组成的“四维一体”文化。
一是构建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合理与和谐,无不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取舍。无论是园林、草坪、花坛、盆景、花草、树木,还是灯光、字画、部室、门亭、围墙、廊道、雕塑等等,都要布局规范、整体和谐、独具特色,甚至包括树种的选择、花盆的色调、垃圾桶的位置等,都应纳入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力求和谐美观,
校园的标识文化要突出办学方针和特色,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楹联、标语、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的设置都要醒目、美观,成为警醒和激励师生的座右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中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些名校的校训,不仅各具特色,且文化内涵丰厚,意境深远,发人深省。
二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制订学校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与人为善”,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任何的“规定”都要留有余地,不要把条文订得太死板、苛刻。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要体现四“让”: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校情的规章制度,让师生有紧迫感;贴近教师,执行制度严格而灵活,让师生有安全感;重在引导,以制度促进师生的才能发展,让师生有成就感;名副其实,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师生有信任感。
三是构建陶冶情操的行为文化。学校的行为文化内容较多,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动态行为,又有包含师生服饰的仪表行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使师生在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因此,开展活动既要讲究形式美,又要讲究内容美。不管是节假日庆祝活动,还是学校各项特色活动,都要精心策划、认真落实、认真总结,让师生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情操。
仪表文化是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服装、发型,对学生均有影响。办公室、教室布置得美不美,打扫得干净不干净,对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要注重语言文明,无论说话、讲课,都要语言精练、生动、规范、幽默,不能出口就是乡土俚语,更不能说脏话。
四是构建地方风情的传统文化。由于历史渊源、地域、办学宗旨的差异,学校文化传统也各有不同。如有的学校以体育见长,有的则以文艺见长。笔者以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定位,应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注重承传民俗风情特色,这样的文化建设才有底蕴、有品位、有新意。比如,赣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也是古代宋城,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学校可以从传承客家文化、挖掘宋城文化精髓上做文章,使学校成为历史和地方文化的载体、见证和传承者。
总之,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努力构建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西津路小学)
□责任编辑 孙建平
一是民主的校园。包含校园政治文化的民主和政治制度的民主,校园政治文化民主主要指让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各种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包括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即教职工自己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政治制度的民主主要指学校以教代会为主建立的一系列民主管理规章制度。
二是公平的校园。表现为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公正处理,并努力保护弱势群体,在依法治校的同时,使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它强调学校、家庭、社会都应该注意,在教育过程中让每个受教育者受到同等教育,让每个受教育者获得最适合其个性的发展。
三是关爱的校园。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崇尚人文关爱,体现在学校领导对教师的关爱,师生之间的关爱,同学之间的关爱,使得人与人之间彼此呵护,彼此关心,在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下教学相长。
四是诚信的校园。教育要以诚信赢得社会的支持,以诚信规范办学行为,坚定不移地纠正教育行业不正之风。要继续抓好师德建设,大力提倡奉献精神,大力进行诚信教育,让学生从小就树立起做人诚实、讲信用的观念。
五是活泼的校园。教育的活力来自教育体制的创新,要从“头”开始,从人的思想入手,注重思想的开发和激发,抓住细节,创设情境,打动情感,震撼心灵。其表现为师生生动活泼,透发出一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在这种环境下,师生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六是有序的校园。其表现为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实施教育教学,使校园生活节奏张弛有度、秩序井然、丰富多彩。
七是开放的校园。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打破单一的课程观、禁锢的教材观、机械的学习观,实现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学校与家庭的有机结合与互动,让学生时时刻刻体验到校园生活的愉悦,让教师时时处处感受到为人师表的自豪。
如何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笔者认为,要重点构建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传统文化组成的“四维一体”文化。
一是构建富有特色的物质文化。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否合理与和谐,无不体现了教育价值观的取舍。无论是园林、草坪、花坛、盆景、花草、树木,还是灯光、字画、部室、门亭、围墙、廊道、雕塑等等,都要布局规范、整体和谐、独具特色,甚至包括树种的选择、花盆的色调、垃圾桶的位置等,都应纳入学校建设发展规划统筹考虑,力求和谐美观,
校园的标识文化要突出办学方针和特色,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楹联、标语、名人画像、格言警句等的设置都要醒目、美观,成为警醒和激励师生的座右铭。如清华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中学的校训是“允公允能,日新月异”。这些名校的校训,不仅各具特色,且文化内涵丰厚,意境深远,发人深省。
二是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制订学校规章制度时一定要注意“与人为善”,注意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和谐统一,任何的“规定”都要留有余地,不要把条文订得太死板、苛刻。构建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要体现四“让”:因地制宜,制定符合校情的规章制度,让师生有紧迫感;贴近教师,执行制度严格而灵活,让师生有安全感;重在引导,以制度促进师生的才能发展,让师生有成就感;名副其实,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学校管理,让师生有信任感。
三是构建陶冶情操的行为文化。学校的行为文化内容较多,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的动态行为,又有包含师生服饰的仪表行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是培养人、锻炼人、塑造人,使师生在活动中得到美的熏陶,因此,开展活动既要讲究形式美,又要讲究内容美。不管是节假日庆祝活动,还是学校各项特色活动,都要精心策划、认真落实、认真总结,让师生在健康有益的活动中陶冶情操。
仪表文化是行为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教师的言行举止乃至服装、发型,对学生均有影响。办公室、教室布置得美不美,打扫得干净不干净,对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直接关系。所以教师要注重语言文明,无论说话、讲课,都要语言精练、生动、规范、幽默,不能出口就是乡土俚语,更不能说脏话。
四是构建地方风情的传统文化。由于历史渊源、地域、办学宗旨的差异,学校文化传统也各有不同。如有的学校以体育见长,有的则以文艺见长。笔者以为,学校传统文化建设定位,应体现当地风土人情,注重承传民俗风情特色,这样的文化建设才有底蕴、有品位、有新意。比如,赣州是客家人的聚集地,也是古代宋城,文化底蕴深厚,所以学校可以从传承客家文化、挖掘宋城文化精髓上做文章,使学校成为历史和地方文化的载体、见证和传承者。
总之,时代在进步,教育也应与时俱进。因此,努力构建和谐教育,构建和谐校园文化,已成为当今教育管理者不懈追求的目标之一。(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西津路小学)
□责任编辑 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