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张驰工作室
Chi Zhang
★主营业务:服装设计
★成立时间:2007年6月
★规模:5人
★升级模式:坚持个人风格,借助明星效应
一走进百子湾29号艺术区,张驰4层楼的工作室先占领了视觉制高点。明亮的落地窗,大门上印着工作室的Logo“Chi Zhang”,几经易址,张驰的个人工作室从伦敦移到北京。而6年前,这样一间带有明显个人符号的工作室,在张驰眼中是个奢望。
室内一层是服装陈列区,二层是个人办公桌与会客区,三层用于员工办公,四层是个600平的天台,未来它可能是举办party的活动区。“许多桌椅是我自己做的,工作室整体呈哥特风格。”暗色调是张驰的最爱,索性工作室的地板、沙发、书桌都选用了黑色。而大量的水管DIY作品是这个空间的亮点,椅子是用水管搭建的,椅背套上黑色的布套,落地灯的灯架是几个水管的组合体,就连办公桌都是用几块木板和水管拼接而成。办公桌前的衣架上,挂着两件刚完成的衣服,一件黑色礼服,一件印花复杂的T恤,和室内的调调一致。来往的客人和朋友,没少夸他眼光独到。
2007年,张驰在伦敦有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并开始销售自己的同名品牌Chi Zhang。但他并不认为那可以被称得上是工作室,“那不过是间手工作坊。”租下一间70平米的简易办公室,没有一点装修,地点选在伦敦zone1和zone2之间的非繁华地段,因为房租相对便宜。那是个不对外的工作空间,除了张驰之外还有两个师傅,一个试版,一个做样衣。没有市场宣传,没有销售,这方面的工作就要亲力亲为。每天早9点,张驰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下午3点拿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去谈客户。“现在回忆那时,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样的想法,能直接上门拿着我的画册和我设计的衣服给人家看。”
工作室成立两个月后,张弛在伦敦发表首个时装系列,名为Rock Spirit。同年在伦敦Covent Garden、Soho、brick line等多处时尚地段的时装店销售,推出后获得一致好评。
2008年,张驰把工作重心从伦敦移到北京,并在建外SOHO办起了个人在国内的第一间工作室。这同样是一个没有个人符号的工作区,房间的颜色随着SOHO的白色调,且只简修了事。直到去年,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地点,经过2个月的整体装修,把墙面故意做旧,再将之前淘来的vintage分布在各个角落,铺上黑色的地板,才有了眼前的4层楼。其实,在张弛将工作重心调整回北京后,工作室的业务和他的个人品牌价值一直在不断升级,而这个4层楼则是硬件环境上的一个飞跃。问他对工作室哪部分的设计最满意,他环顾四周:“哪哪都满意”。
对于设计,张驰从刚入行就一直很自信,意大利Istituto Marangoni时装硕士学位是理论基础,在海外长时间生活又让他接触一手时尚讯息,再加上林林总总的奖项头衔,这些都足以给他打气。回国后不久,因为一次偶然机会遇到演艺圈经纪人,经介绍,他担任羽·泉十周年演唱会的服装设计工作,后来证明,这第一笔明星单是块敲门砖。“那会儿不懂挣钱,就只想把衣服做好,也确实这笔单给我不少自信。”此后,张驰的“大活儿”源源不断,越来越多的明星找他设计礼服,现在张驰设计红毯礼服的客户有长长一单:蔡康永、陈坤、佟大为、黄晓明
尽管明星路线让张弛受益匪浅,但他还保持着相当的冷静,“我不觉得给哪个明星做了服装就很了不起。因为这不是我觉得牛的事儿。只有这个行业肯定你,认为你牛,那才是真牛。”他认为,设计本身才是真正能够让他感到满足的事,“几乎所有的男艺人都穿过我设计的衣服,但是我不会去做一个大照片墙进行展示,因为这对于我来讲没有意义,也不是我追求的。我希望的是这些明星们穿上我的衣服感到自信。”
最近,张驰的心情不太好,事实上愁事已经困扰他不短的时间。他能应付客户种种苛刻条件,却总是过不去人才管理这一关。到北京以后,他一直想找到“合适的人才”,合适的标准并不高:将资源整合,准时出活,能带出团队积极的士气。而且应聘者提出的薪金要求,他都能满足,有些甚至超出了要求的薪酬。但员工来了又走,没定性,就算是拿着高于业内平均薪酬的工资,不靠谱依然不靠谱。
对于如何成为管理者张驰,他一直在琢磨研究,看各种管理学书籍,向别人请教经验。在伦敦自己打拼的时候,手下只有两位师傅,实在谈不上管理,只要把活分配下去,让他们按时交活就完事。但现在,工作室各有分工。最初张驰招应届大学生,后来提升到有留学经历的、英语流利、懂服装设计的人。现在他硬性要求应聘者必须有2年工作经验。但招聘要求升级,却依然没等来要等的人。该如何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如何建立奖惩制度都是让张驰头痛的事。“你想,拿着高薪却每天散漫的员工,在给我造成麻烦的同时,也把工作室的氛围搞糟,别人还能有心思干活吗?”
偏偏张驰又是个难开口拒绝的人,要等到员工消极怠工半年,他才拿出空白的生意单将其劝退,这也给了他实打实的教训:“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三个月必须辞退,绝不拖沓。”
设计师张驰面对客户时的光鲜,在翻到管理者这一面,却有些力不从心。他说以管理者来看,自己还很不称职。
现在,张驰每天中午之前来到办公室,只负责看样式、签订单,小单交给别人跑,重要客户还要自己谈。具体到制作流程,他要联系京郊的合作工厂,甚至有些单要交给外地工厂去做,“比如这件印花T恤,就是我们拿到上海甚至苏州的工厂去做的,这才能保证质量。”工作辐射范围和个人工作量的增加换来了工作室的正常运营,从最开始创业到现在,张驰的个人财富积累“翻了几番”,过去在伦敦坐地铁跑客户,现在开着自己的车在工作室和工厂间跑,只是消费习惯却没过去自由随意。“知道了赚钱的不容易,现在花钱反倒得琢磨琢磨了。”
错位+拼接
对于一个个人设计工作室而言,鲜明的品牌风格必不可少。张驰的个人品牌Chi Zhang就展现出了独特的“错位”剪裁以及“拼接”手法,“在这个讲求个性的时代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标签’,这样才能区别于别人。‘错位’现在就是我的标签,它出现在我每一季的作品中。当别人看到‘错位’就知道这一定是张弛的作品;当有人想要做‘错位’概念的时候,别人也会说:这是张弛的感觉。”
增加销售点
在张驰的计划里,工作点的增加是一个重要环节。“我觉得我们要想把自己的品牌做好就要更多的走出去,在不同的地方销售,我在英国时就一直有在销售东西,包括在德国的老佛爷商场也都有销售。”而随着国内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设计买单,今年9月,他还会在西单开设新店面,而这只是未来众多新店的第一个。
2007年,上官创立了自己的个人设计工作室,推出设计师品牌“吉二治物”,后来改名为“SANKUANZ”。经过6年的发展,这间工作室从六七十平米发展到现在总共有300多平米。目前,SANKUANZ工作室旗下有两个品牌SANKUANZ和Ze by sankuanz。SANKUANZ作为走秀款,Ze by sankuanz是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平价成衣品牌,以淘宝的形式发售。
Chi Zhang
★主营业务:服装设计
★成立时间:2007年6月
★规模:5人
★升级模式:坚持个人风格,借助明星效应
一走进百子湾29号艺术区,张驰4层楼的工作室先占领了视觉制高点。明亮的落地窗,大门上印着工作室的Logo“Chi Zhang”,几经易址,张驰的个人工作室从伦敦移到北京。而6年前,这样一间带有明显个人符号的工作室,在张驰眼中是个奢望。
室内一层是服装陈列区,二层是个人办公桌与会客区,三层用于员工办公,四层是个600平的天台,未来它可能是举办party的活动区。“许多桌椅是我自己做的,工作室整体呈哥特风格。”暗色调是张驰的最爱,索性工作室的地板、沙发、书桌都选用了黑色。而大量的水管DIY作品是这个空间的亮点,椅子是用水管搭建的,椅背套上黑色的布套,落地灯的灯架是几个水管的组合体,就连办公桌都是用几块木板和水管拼接而成。办公桌前的衣架上,挂着两件刚完成的衣服,一件黑色礼服,一件印花复杂的T恤,和室内的调调一致。来往的客人和朋友,没少夸他眼光独到。
2007年,张驰在伦敦有了自己的第一间工作室,并开始销售自己的同名品牌Chi Zhang。但他并不认为那可以被称得上是工作室,“那不过是间手工作坊。”租下一间70平米的简易办公室,没有一点装修,地点选在伦敦zone1和zone2之间的非繁华地段,因为房租相对便宜。那是个不对外的工作空间,除了张驰之外还有两个师傅,一个试版,一个做样衣。没有市场宣传,没有销售,这方面的工作就要亲力亲为。每天早9点,张驰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下午3点拿着自己的设计作品去谈客户。“现在回忆那时,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也不知道当时是怎样的想法,能直接上门拿着我的画册和我设计的衣服给人家看。”
工作室成立两个月后,张弛在伦敦发表首个时装系列,名为Rock Spirit。同年在伦敦Covent Garden、Soho、brick line等多处时尚地段的时装店销售,推出后获得一致好评。
2008年,张驰把工作重心从伦敦移到北京,并在建外SOHO办起了个人在国内的第一间工作室。这同样是一个没有个人符号的工作区,房间的颜色随着SOHO的白色调,且只简修了事。直到去年,经朋友介绍,他来到了现在的工作地点,经过2个月的整体装修,把墙面故意做旧,再将之前淘来的vintage分布在各个角落,铺上黑色的地板,才有了眼前的4层楼。其实,在张弛将工作重心调整回北京后,工作室的业务和他的个人品牌价值一直在不断升级,而这个4层楼则是硬件环境上的一个飞跃。问他对工作室哪部分的设计最满意,他环顾四周:“哪哪都满意”。
对于设计,张驰从刚入行就一直很自信,意大利Istituto Marangoni时装硕士学位是理论基础,在海外长时间生活又让他接触一手时尚讯息,再加上林林总总的奖项头衔,这些都足以给他打气。回国后不久,因为一次偶然机会遇到演艺圈经纪人,经介绍,他担任羽·泉十周年演唱会的服装设计工作,后来证明,这第一笔明星单是块敲门砖。“那会儿不懂挣钱,就只想把衣服做好,也确实这笔单给我不少自信。”此后,张驰的“大活儿”源源不断,越来越多的明星找他设计礼服,现在张驰设计红毯礼服的客户有长长一单:蔡康永、陈坤、佟大为、黄晓明
尽管明星路线让张弛受益匪浅,但他还保持着相当的冷静,“我不觉得给哪个明星做了服装就很了不起。因为这不是我觉得牛的事儿。只有这个行业肯定你,认为你牛,那才是真牛。”他认为,设计本身才是真正能够让他感到满足的事,“几乎所有的男艺人都穿过我设计的衣服,但是我不会去做一个大照片墙进行展示,因为这对于我来讲没有意义,也不是我追求的。我希望的是这些明星们穿上我的衣服感到自信。”
最近,张驰的心情不太好,事实上愁事已经困扰他不短的时间。他能应付客户种种苛刻条件,却总是过不去人才管理这一关。到北京以后,他一直想找到“合适的人才”,合适的标准并不高:将资源整合,准时出活,能带出团队积极的士气。而且应聘者提出的薪金要求,他都能满足,有些甚至超出了要求的薪酬。但员工来了又走,没定性,就算是拿着高于业内平均薪酬的工资,不靠谱依然不靠谱。
对于如何成为管理者张驰,他一直在琢磨研究,看各种管理学书籍,向别人请教经验。在伦敦自己打拼的时候,手下只有两位师傅,实在谈不上管理,只要把活分配下去,让他们按时交活就完事。但现在,工作室各有分工。最初张驰招应届大学生,后来提升到有留学经历的、英语流利、懂服装设计的人。现在他硬性要求应聘者必须有2年工作经验。但招聘要求升级,却依然没等来要等的人。该如何营造一个积极的工作氛围,如何建立奖惩制度都是让张驰头痛的事。“你想,拿着高薪却每天散漫的员工,在给我造成麻烦的同时,也把工作室的氛围搞糟,别人还能有心思干活吗?”
偏偏张驰又是个难开口拒绝的人,要等到员工消极怠工半年,他才拿出空白的生意单将其劝退,这也给了他实打实的教训:“以后再有类似的情况,三个月必须辞退,绝不拖沓。”
设计师张驰面对客户时的光鲜,在翻到管理者这一面,却有些力不从心。他说以管理者来看,自己还很不称职。
现在,张驰每天中午之前来到办公室,只负责看样式、签订单,小单交给别人跑,重要客户还要自己谈。具体到制作流程,他要联系京郊的合作工厂,甚至有些单要交给外地工厂去做,“比如这件印花T恤,就是我们拿到上海甚至苏州的工厂去做的,这才能保证质量。”工作辐射范围和个人工作量的增加换来了工作室的正常运营,从最开始创业到现在,张驰的个人财富积累“翻了几番”,过去在伦敦坐地铁跑客户,现在开着自己的车在工作室和工厂间跑,只是消费习惯却没过去自由随意。“知道了赚钱的不容易,现在花钱反倒得琢磨琢磨了。”
错位+拼接
对于一个个人设计工作室而言,鲜明的品牌风格必不可少。张驰的个人品牌Chi Zhang就展现出了独特的“错位”剪裁以及“拼接”手法,“在这个讲求个性的时代干什么事情都要有‘标签’,这样才能区别于别人。‘错位’现在就是我的标签,它出现在我每一季的作品中。当别人看到‘错位’就知道这一定是张弛的作品;当有人想要做‘错位’概念的时候,别人也会说:这是张弛的感觉。”
增加销售点
在张驰的计划里,工作点的增加是一个重要环节。“我觉得我们要想把自己的品牌做好就要更多的走出去,在不同的地方销售,我在英国时就一直有在销售东西,包括在德国的老佛爷商场也都有销售。”而随着国内消费者越来越愿意为设计买单,今年9月,他还会在西单开设新店面,而这只是未来众多新店的第一个。
2007年,上官创立了自己的个人设计工作室,推出设计师品牌“吉二治物”,后来改名为“SANKUANZ”。经过6年的发展,这间工作室从六七十平米发展到现在总共有300多平米。目前,SANKUANZ工作室旗下有两个品牌SANKUANZ和Ze by sankuanz。SANKUANZ作为走秀款,Ze by sankuanz是以电子商务为主要运营模式的平价成衣品牌,以淘宝的形式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