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食品安全报道中的问题及建议对策

来源 :媒体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y_1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瘦肉精、染色馒头、假薯粉,到牛肉膏、地沟油等事件,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食品安全问题开始进入我国民众的视野,备受关注,使其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这就使得食品安全问题的相关报道陡增。但目前我国的食品安全报道还存在着虚假新闻、新闻炒作等种种弊端,严重影响了政府形象和媒体公信力。本文从界定食品安全报道的概念开始,梳理了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基本发展脉络;分析了我国食品安全报道中所存在的问题、产生的原因及改进的建议、对策等。
  关键词: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建议对策
  食品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食品安全不仅关系到人民的生存健康,也关系到经济发展与社会安定。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的关键时刻,这就使得我们所处的现实社会矛盾复杂多样,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而食品安全则是这众多新问题中最引人瞩目的问题之一。在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同时,人们也在思索着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媒体本身具备监督的社会功能,完全可以作为食品行业改革的一股力量。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寻求媒体的支持,社会现实给媒体提出了新的要求。至此,分析大众媒体在我国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策,并最终寻求媒体与食品行业合作的可能性,从而保障我国食品的质量安全则是十分必要的。
  一、食品安全报道的概念及内涵
  食品安全报道的大力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局限于新闻媒体报道领域的改革,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转变,社会结构经历了深刻变革,利益格局进行了重大调整,人们的价值理念也发生了较大改变,社会矛盾也急剧涌现,食品的进出口贸易更加频繁。在这个过程中,食品行业新闻报道也渐渐进人人们的视野,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执政理念,更加注重食品安全等民生问题的监管,作为舆论引导者和舆论监督者的大众媒体也把重视民生作为自身的价值追求;同时经济结构的市场化转型使企业更加注重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安全问题,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激增,而广大受众的健康意识、权利意识普遍提高,对与他们息息相关的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
  根据我国食品行业新闻报道的现状,结合目前研究对该类新闻报道的描述,食品安全报道,即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食品安全事件或食品工作事实的报道,是有关食品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销售各环节安全的新闻之总称。狭义的食品安全报道也称为食品安全新闻,常指食品安全消息;而广义上的该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调查和评论等新闻种类。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报道主要是指关注食品“质的方面安全”的新闻报道。
  从某种意义上理解,食品安全涵盖的是产品生产到销售的各个环节的全过程,这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并非食品监督报道、质监新闻或食品质量报道。
  二、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的发展现状
  中国的食品安全报道产生于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直接“催生”了食品安全报道,技术进步为新闻报道开辟了道路。
  改革开放后到20世纪末的这二十余年中,食品安全报道并未大范围高密度出现。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3年的“非典”后,我国媒体经历了一个从不公开到半公开到完全公开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2003年抗击“非典”战役,催生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与此同时,根据我国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规定,我国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也已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范畴。
  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其实突发性的食品安全事件报道属于传统的突发事件报道,因此很早就出现在各大媒体上了,如20世纪70年代被收入中学语文的著名长篇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就发表于1960年。而常规性的食品安全报道却是伴随着中国食品检验检疫事业的重建、发展、壮大而产生、发展的,因此是一种80年代后才出现的报道题材。虽然出现的事件不同,但是这两种报道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在90年代以前极少出现在报纸电视上的,但是2000年前后突然引起国人和媒体的广泛重视,逐步演变成一种重要的报道题材。
  综合来说,针对食品安全报道,我国的媒体已经形成了反应较及时、运作较为全面的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和体系,并在报道中力争客观公正,试图成为消费者话语权的发布者,消费者利益的争取者,并推动政府与企业等相关事件因素有所作为。
  三、食品安全报道存在的问题
  媒体关于食品安全的报道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食品的质量,维护了群众和企业的合法权益,正确发挥了媒体舆论监督的作用,为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食品安全卫生环境做出了贡献。但是由于部分媒体人片面追求商业利益和经济利益,新闻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职业道德意识和科学文化素养的缺乏等因素,导致大众传媒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出现许多问题:
  1.报道失实。真实准确原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大众传媒在报道食品安全问题上同样需要坚持真实准确原则,杜绝虚假新闻的出现。2011年2月,“致癌皮革奶惊现市场”、“皮革奶比三聚氰氨奶更惊人”、“皮革奶长期食用可致人死亡”等类似的文章在互联网上大量出现,尤其一篇题为“内地皮革奶粉死灰复燃,长期食用可致癌”的文章被各大商业门户网站大量转载后,盛传之下,“皮革奶”引起了相关部门高度关注,各地食品监督部门和奶业食品公司纷纷就“皮革奶”出来回应:乳制品内未发现“皮革奶”。一场媒体夸大报道带来的乌龙事件引起了一场奶业市场的虚惊。
  2.忽视企业和食品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大众媒体报道新闻肩负社会责任和保护公众利益及企业合法权益的使命。新闻报道中,对于积极正面的新闻,媒体要对其表彰和弘扬,以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在报道“问题”新闻时要深入调查研究后再展开详细报道,对具体的企业和个人在报道中要说明某某企业某某人,还要注意报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2011年5月《扬子晚报》刊登了一则新闻,讲的是瓜农刘明锁承包的40多亩西瓜,还没成熟就一个个炸开了,由于他前一天曾在大棚内喷洒“膨大剂”,因此怀疑这是西瓜爆炸的主要原因。消息一刊出,各大媒体纷纷转载,并纷纷认定
  “膨大剂”是这次事件的主要原因,一时间人们谈瓜色变。而事实上经过农业专家考证,“西瓜爆炸”不仅仅与“膨大剂”有关,跟品种、天气、田间管理也有一定的关系。食品安全事件出现后,媒介的蜂拥而至及再转载时的随意态度,不仅会歪曲新闻事实,而且会给食品生产者造成名誉和经济上的损失。
  3.新闻偏向使用“有毒”、“致癌”、“致畸”等吸引人眼球的字眼,引导舆论方向偏颇造成群众恐慌心理。正确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是媒体的职责所在。错 误的引导舆论,为吸引公众眼球肆意夸大报道问题的严重性,不注意报道新闻中的负面效应,不仅会造成群众的恐慌,还会影响食品市场的稳定,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在食品安全新闻报道中,新闻媒体有夸大问题食品危害耸人听闻的倾向。如在标题上喜欢使用“有毒”、“致癌”等字眼,并借助醒目的图文处理方式予以凸显,给人很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科学研究的过程,却并不是我们一般的消费者所能理解的。
  例如在牛肉膏的添加剂的新闻报道中。称这种牛肉膏可以在猪肉中添加,添加后无论是口感还是外观都和牛肉一模一样。报道中的专家还称,食品添加剂在一定的剂量内使用并无害健康,但若是超标和长期服用,则对人体有害,甚至可以致癌。关于“致癌”这个字眼,对于公众来说,是非常敏感的。一时间,公众被这些新闻媒体的报道吓到,对目前的食品安全无信心。其实据我国相关部门出示的检查报告指出,我国在2010年蔬菜、畜产品、水产品的检测合格率都在96%以上,安全的食品还是占绝大部分。媒体应及时对添加剂的使用控制作出解释。
  4.食源性疾病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的头号食品安全问题,却往往为媒体所忽视,反而是化学性污染被摆在了第一位。由于不能“吸引眼球”,媒体对食源性疾病的报道也远不如报道化学性污染的积极性高。从近5年关于食品卫生与安全的报道可以看出,2005年对苏丹红、2008年对三聚氰胺的报道无论从数量还是篇幅都远远高于食源性疾病。此外,与膳食结构相关知识相比,媒体对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传播明显偏少。“安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食品安全与其他安全一样,不存在零风险的可能。另外,受到致癌物污染的食品不等于就是致癌食品,不合格食品不等于有毒食品。在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媒体反复报道化学污染物的危害,而没有向公众同步传播这些食品安全知识,反而加重了公众的恐慌心理。
  5.信息来源单一,媒体的食品安全报道观念存在误区。新闻的真实性,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信息源、信息手段、信息途径的平衡和信息报道中不同意见、态度和观点的平衡。这意味着传媒要与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任何一种社会意见表达、任何一种社会利益不满情绪的宣泄保持适当的距离,成为多元利益表达和情绪宣泄的协调者、平衡器。“食品安全事件”直接的参与者除了食品生产者和食品消费者外,还有政府管理部门、权威专家或学者,他们是事件的间接参与者,同时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他们独立于食品安全事件的直接参与者之外,其意见和观点更为权威、更为客观,但他们也依赖于媒体对其观点的关注以及关注程度。所以,媒体在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要给食品生产者、消费者、政府管理部门、权威学者提供公平的发言机会和空间,给予同样的关注,客观、公正的对他们的言论、行为做出报道。
  而报道观念是记者固有的观念,报道观念直接影响新闻记者的采访和写作,是记者行动的指南。时效性虽然是新闻的生命,但是食品安全新闻往往涉及到诸多检验检测结果和风险评估,而检验检测和风险评估通常都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当食品安全问题发生时,媒体遵从固定的传播流程和报道程序,以第一时间的参与进行相关报道,往往在检验检测最终结果没出来之前就开始大肆报道,这样很容易造成不实报道的存在。消费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接收了大量的不确定信息,自然也就加重了恐慌情绪,而这种先人为主的报道“侵入”消费者头脑,就会影响到他们的消费行为,一些无辜企业的产品也同时遭遇滞销。
  2010年8月份在报道“圣元奶粉食品安全”事件时,媒体就暴露了这一缺点。当圣元奶粉爆出疑似导致婴儿性早熟新闻后,众多媒体不约而同地倒向了消费者,在卫生部未公布检测结果之前,就开始大肆报道各地婴儿“性早熟”案例,将圣元奶粉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导致质疑声一片。纵使当权威专家和学者强调“儿童,性早熟致病原因比较复杂,绝大部分病因不明”后,早已形成的一致的舆论导向并未改变,大众依然认为圣元奶粉是婴儿性早熟始作俑者,专家也被排除在媒介话语边缘。最终,媒体的这一失误行为致使整个事件由最初的判断失误到最后的一错再错,不仅圣元蒙冤,而且媒体的公信力也降低了。
  6.媒体食品安全报道模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媒体报道食品安全事件时,一般以事件调查、企业或生产者问题处理和受害者救治等主题框架为主,而缺乏一些对事件本身更深层次的反思,这些深刻的反思是食品安全问题得到解决所不可或缺的,对于建构食品安全环境更是一种科学动力。
  (2)在消息来源上高度依赖官方信息。虽然官方信息的权威性和影响力,以及新闻可信度较高,媒体在获取时相对容易,但同时也容易造成在消息来源上偏向政府的情形。其实社会广大民众的舆论监督,食品安全相关专家的意见对于反映食品安全问题十分重要,它们同样也该是媒体报道的重点。
  (3)目前我国媒体的正反面报道基调一般都以中性为主,正面次之,负面最少。常见的基调是前期发现食品安全问题,接着报道相关企业和政府部门如何处理问题,最后偃旗息鼓。不再做报道。就食品安全报道来说,其本身就是一种负面新闻,以中性为主自然可以保证新闻的客观公正,但在正面和负面的报道处理上却是值得商榷的。
  四、大众传媒食品安全报道问题发生的原因
  大众媒介食品安全报道存在违背新闻基本原则的问题,没有注意报道问题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公众利益和企业的合法权益。在媒介职能方面,缺少“把关”意识,没有正确引导舆论方向,舆论监督意识淡薄和职业道德及素养的缺失等等。从总体上看,这些问题的产生与传媒人的素质不高,缺乏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意识有关。
  1.媒体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目前社会上风行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财富利益为衡量标准的风气,这对媒体人多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部分媒体只图眼下金钱利益,无视职业道德规范与要求,媒介内部管理不完善,监督和处罚力度都远远不够。但大众媒体虽有正当合理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但是追求经济利益的一个大前提是以社会利益为先。
  2.媒体盲目跟风炒作,博人眼球,赢得关注度。很多情况下,一条食品安全新闻一出,媒体就不问真实性。盲目跟风,争相转载报道,再加上受众的盲从,假新闻更加会以讹传讹。
  3.传媒机构评价机制的压力。传媒机构评价新闻媒体人表现好坏的标准有着一套独立的体系。媒体人拿到的奖金与他们撰写的稿件、采编的新闻数量和新闻的价值体现有直接的关系,当然还包括媒体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还关系到职位的升迁。这就间接迫使记者报道一些假新闻或者没有营养的报道充数、应付。
  4.我国食品安全报道中存在的问题与食品安全报道自身的特殊性有一 定关系,食品安全的检测和评估相对于媒体的报道和公众对相关信息的迫切要求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部分记者职业道德素养不高,缺乏新闻专业主义精神、科学精神和质疑精神,没有注意到这一矛盾的存在,这是造成食品安全报道存在问题的内部原因。
  五、媒体报道食品安全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提高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质。媒体从业人员应以新闻记者职业道德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
  1.勇于、敢于、乐于批评揭露侵犯人民利益的错误行为,同时积极、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在食品安全报道中,要求记者必须勇敢面对相关食品企业,不惧怕打击报复。
  2.坚持正确的舆论引导。在食品安全报道中,记者在对待问题食品企业的态度上,应该是全面、客观、公正的,要为构建一个和谐的食品消费环境而努力。若食品确实存在问题,在报道问题食品的基础上,还要注重对于问题食品所在的整个行业概况进行报道,维护其他合法经营企业的正当利益,保护整个产业的发展。
  3.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媒体从业人员要仔细核对消息来源,在认真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多方求证,确认后再进行报道。对于食品安全新闻,记者要在核对真实的前提下求快,不要为了一时之快而失去了真实性。
  4.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不要为了个人的经济利益参与商业炒作。食品安全报道一旦报道出来,对于问题食品企业的影响很大,部分企业会采取一些所谓的“公关策略”对记者进行公关,希望记者想方设法为企业开脱,损害消费者的知情权;或者描黑竞争对手企业。这都是一个有良好职业道德的记者所不齿的行为。
  5.提升记者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在媒体日常报道中注意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对于非食品专业的记者来说,初涉这个领域的报道,必然会有很多专业知识需要学习,比如食品安全的一些基本概念、范围,食品健康知识等。
  新闻媒体对食品安全的报道,对食品生产企业来说是一种监督,而对大众来说则是一种传播活动,它通过新闻媒介舆论来影响广大受众者,从而对食品安全相关监管部门及食品生产经营者形成一股舆论压力,以此对其起到监督和制约的作用。因此,准确而客观的新闻报道就十分重要,而探讨如何做到准确而客观的报道,也显得尤为重要。
  注释
  [1]沐杉,《我国食品安全报道研究》暨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4月
其他文献
摘要:《世界新闻报》作为默多克新闻集团旗下的著名小报,在半年前因窃听丑闻宣布停刊,结束了长达168年的历史。这一事件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市场新闻业,同时呼唤新闻专业主义的回归。本文首先对市场新闻业展开逻辑批判,从百年小报倒闭的警醒、新闻事实来源的追问到中国媒介报道的反思,分析市场新闻业的诸种弊病。新闻专业主义有着深刻的理论背景,历经多次危机仍然精神不灭,即使在当代依然有NHK这样的传媒高扬公共品质
期刊
摘要:近年来,方言电视节目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许多地方电视台在挖掘本地受众市场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方言电视节目同时也成为许多地方电视台的品牌节目,并正走进全国人民的视野。那么,方言电视节目会否改变或提升地方城市在全国范围内的形象?能否积极参与创建文明城市?笔者在大量搜集材料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考察、个别访谈等形式,对湖北经视的若干方言电视节目的受众、节目组等进行了深入调查,论证了方言电视节
期刊
李潺,生于1943年,湖南武冈市人,当代著名书画金石家,国家一级美术师、湖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出版有《李潺书法选》、《李潺印选》、《李潺手书诗选》、《李潺画选》、《李潺书画艺术展作品选》等书画专辑十余种。  李潺的书法作品,五体皆备,但令人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他笔墨奔放、纵横变荡、布局奇诡、张力满盈的草书。他穷毕生之力钻研,终于开创了自己的一番天地,也为狂草艺术注入了新的血液与生命。  采访之
期刊
采访杨远征之前,先去看了他的展览。现场人流如织,声音喧杂,但心却一直静着,一如展览的名字“睹迹明心”。徘徊其间,偶尔发笑,想到的第一个词是“可爱”,见的是一幅名为《唯有得鱼常自足》的画作,寥寥数笔,大片留白,但却有种什么稚小的东西惹你发笑。这次展出的20幅画作,基本都是这个风格。数量不多,但却出乎美术界很多人的意料之外。  2012年末的这次展览,是杨远征50多年书法创作的首次个展,展出了他近年创
期刊
看电影,品人生。继2012年12月“芒果画报看片会”第一期成功推出之后,本月,我们又有幸与名人观影团相聚芒果博纳,从王家卫的《一代宗师》中,探寻影视文化,撷取智慧光芒,体味人生故事。  芒果画报看片会 本期影片《一代宗师》(中国香港) 上映时间:2013年1月9日  作为电影圈最大“拖延症患者”,王家卫与他的《一代宗师》终于如期上映。  从2002年首次确定《一代宗师》片名和主演梁朝伟来算,这部片
期刊
历时一年的芒果画报名人美食团暨2012湘菜招牌菜评选活动,是一场舌尖上的湖南的集体展示和名人盛宴,也是国内首次由媒体承办的跨界美食评选。此次活动,让我们见证了“从口味到品味”的湘菜文化的升级换代。  新湘菜在路上  名人品名菜,一言顶万金。昔有四大名捕镇江湖,今有四大名舌聚星城。他们是堪称湘菜一代掌门的著名湘菜大师王墨泉,他的点评有一剑封喉的深厚功力;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协副主席何立伟出口成章,他的
期刊
地震、海啸、雪灾等自然灾害不时冲击着地球的各个角落,全球每年约有1.6亿人口受灾、近10万人被夺去生命,受损金额达400亿美元以上,自然灾害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媒体在处理和应对这些突发性灾害事件上,发挥着满足公众知情权、唤起各方关注、减轻灾害损失、转变公众消极情绪等重要作用,日益成为公共危机管理链条上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科学、规范的应急报道机制建设,及时、准确、全面的信息传播,以及体
期刊
发生在拉萨的“3.14”打砸抢烧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国际上少数人对北京奥运火炬接力的破坏活动,距今已三年。两年多来,国内学界、业界抨击西方媒体歪曲报道的多,而反思我们对外传播工作中不足的少。本文即从这个角度切入,通过对拉萨“3.14”事件的回望,检视我们对外传播工作中的不足。    一、突发事件报道时效落后于人    “先入为主”是受众接受信息传播的普遍规律。突发事件中,如果谁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公布
期刊
笔者担任内参编辑以来,听到同行询问最多、困惑最大的常是“什么样的选题适合做内参?”“这个选题能不能做内参?”因为对选题把握不准,不少来稿常常因反映内容“太小”、“不内”等原因,只能遗憾地“毙掉”了。  所谓内参选题“太小”、“不内”,实际上指的是内参题材内容的选择必须具有“内部性”及“参考性”。通常所言,内参稿件因为所反映的情况、事件、讯息是不能或不宜公开报道的,因此,只有确实具有重要性、典型性、
期刊
一、“三网融合”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计算机通讯网的相互渗透形成“三网融合”必将成为我国广电、通信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我国已公布了“三网融合”的首批试点城市,“三网融合”的脚步渐行渐近,我们作为电视媒体如何应对“三网融合”下的媒体竞争态势呢?  如今,网络媒体的强势登陆,它以互动性、及时性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传播特点对电视媒体市场进行分流。但因受经济水平、人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