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评出2009年度编辑出版十大观点

来源 :编辑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8303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柳斌杰 新闻出版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新闻出版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大多数出版单位规模小、实力弱、竞争力不强、产品结构趋同、产业集中度低、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布局亟待优化、出版物市场分割和地方封锁依然严重、经营型和复合型人才匮乏等突出问题。
  ——就《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新闻出版行业发展答新华社记者问
  2 李江涛 书号实名中领后出版社要建立良好的信息安全管理机制。书号实名申领系统的使用,使出版社与外界的信息和数据交换安全成为一个更加值得注意的问题。现在,网络病毒和黑客技术日益猖獗,出版社信息安全防护的任务和压力越来越大。当前,信息安全领域普遍存在重技术、轻管理的倾向,轻视管理机制的建设是目前威胁出版社信息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
  ——《科技与出版》2009年第2期
  3 李鹏义 人才、资金、机制,中国出版国际化的三个关键。目前中国出版急需大量懂得国际兼并联合的专业人才,国内出版人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树立产业意识,抛开“中国特色”的级别单位背景,靠自身的实力、魅力国际市场上做生意、交朋友。其次,国内出版的资本实力还不够雄厚,远未达到在国际上买企业、做生意的实力,因此要做大做强,要通过上市融资强化资金保障。再次,中国出版业要借转企改制之势,建立适应国际化、市场化的体制机制,这一点尤为重要。
  ——《出版广角》2009年第lO期
  4 崔元和 警惕中国出版资本运作的误区。在中国出版企业“千军万马齐上市”的冲动中,似乎存在某些误区:一是资本市场的可容度问题。出版在中国仍属产值较低行业,有必要慎重考虑如此众多出版企业蜂拥上市的可能性问题,以及竞相上市可能引发的出版企业市价贬值等问题。二是资本增值的可能性问题。投资增值的前提在于上市公司必须具备基本条件。如果仓促上市,借助上市而促进企业更好更快发展的目标就无法实现,股民的利益就无法保证。三是资本价值的可靠性问题。对出版上市企业,不少股民看重的是这些单位或行业所拥有的垄断性资源、产品和市场。随着中国出版改革的深化,出版企业尤其是国有出版企业原来拥有的那些垄断性或保护性“优势”正在消失。
  ——《编辑之友》2009年第8期
  5 王建辉四大博弈将是中国出版业的一次重新洗牌。未来3-5年内,骨干企业与非骨干企业、中央社与地方社、主流教材与非主流教材、国有出版与民营书业这四大博弈将是中国出版业的一次重新洗牌,它决定中国出版业的格局与生机,对于业者来说,它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要争取互利激荡互相推动的局面。行业主管与实践运作者对此都要有清醒的认识与研判,才能把握大局,因势利导,让中国的出版业实现弯道超越,从而真正立于世界之林。
  ——《中华读书报》2009年5月27日
  6 都振省 国企、民企要团结起来稿发展,共同把产业做大。整个行业要团结搞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从产业内讲,图书出版弱,就会有其他媒体冲击甚至取代它;从产业间讲,文化产业弱,在与其他行业的竞争中就不利于吸收资金和人才;从国内外看,中国的文化产业弱,就抵御不了国外强势文化的侵蚀。只有产业发展了,才能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行业的每个从业者和主管部门才有地位、尊严和话语权。
  ——《出版参考》2009年5月上
  7 齐峰 出版集团多元化经营需厘清两个问题。出版企业多元化经营不能与出版转型和规模经营两个概念混为一谈,出版集团多元化的经营范围,不能将期刊出版和数字出版纳入出版多元化经营的领域。要正确认识出版集团所处的发展阶段,我国成长阶段出版集团的多元经营要实施三个战略:专业基础战略,关联经营战略,成本取向战略。
  ——《中国图书商报》2009年9月21日
  8 贺圣遂 出版的贡献在业外。出版最主要的特征是发掘文化、传播文化,它的更重要的意义并非直接创造的经济效益,而是间接产生的社会思想链、经济链上的泛效应价值。要估量出版的功用,我们是否应该经常重温这样的事例:出版的意义首在文化价值显然毋庸置疑,多数出版人正是怀着对文化的憧憬、热爱而选择了这份职业。出版人的价值和能力更应表现为通过选择、策划、出版和传播优秀的文化而使洛阳纸贵,从而获取相应的经济利益。
  ——《编辑之友》2009年第8期
  9 祝君波 传统出版不要为自己那点“优势”所束缚,要找对一个创意点。传统的出版人认为自己有内容,没有技术,可以用内容换技术,因此认为自己有身价,在互联网领域可以一拼。而恰恰在数码领域,成功贵在创意。有了好的创意,才会有资金和人才的聚集。不认清这一点,只会拿钱打水漂。
  ——《编辑学刊》2009年第6期
  10 童之磊 手机出版将引领全媒体出版。未来一定是手机出版引领的全媒体时代,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以任何方式获取任何内容。不管是手机、电脑、阅读器,还是其他未知的阅读媒介,都会极大地方便人们的阅读生活。
  ——12月3日第二届中国出版高端论坛发言
其他文献
【正】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迅猛,作为科技文化知识传播媒介的科技期刊,也要求能够及时报道研究成果,否则就会失去时效性。提高论文发表的时效性是吸引作者投稿的重要因素,也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不仅仅是用于修饰人的外表形态,更是注重于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文字美学也是现代文学作品、文字新闻等内容积极追求的一大元素,经过美学修饰后的文字变得更为华丽。广义上的编辑包括了杂志、广播、电视等各种传播媒介的编辑,狭义上的编辑则一般都是指从事文字工作的编辑人员。作为一项精神活动,编辑过程也是大脑思维运转的一个过程。利用编辑行为进行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创造与再创造,这是编辑
企业经营是围绕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一切活动,产品管理应当是对这些活动科学的管理,也就是产品全生命周期(PLM)管理PLM以产品作为企业各项业务的核心,以方便企业内部各功能部门及与用
房地产企业最早是靠社会资本生存和发展起来的,就是依靠创始人或者公司内骨干员工的社会关系网络,从国家拿地,从银行获取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由于多年的福利分房机制,造成整个社会
如何把地方粮票的社保体系,变成能通存通兑的全国统一粮票,这一步跨越不止五年时间,也不是“统筹”二字这么简单。
一中国学术期刊界一个重要景观,就是大学学报占据大半江山。大概只要是大专以上的高等学校就一定出版学报,因此中国的大学学报应不少于千家。这是多么宏大的一支学术期刊队伍啊
编辑的类别众多,但多数论文一般基于不同门类编辑的共性作为研究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仅从期刊编辑或图书编辑的视角探讨问题。本文试图从科技期刊与大众图书的受众不同、内容涵盖不同、作者群不同,系统分析科技期刊编辑与大众图书编辑在稿件的策划、编辑加工、营销策略等方面存在的差别,以及编辑在细节方面的不同,从而提出自己对两种编辑能力培养方面的看法。    一 从科技期刊与大众图书的服务对象看二者编辑的不同侧重 
Oisix是一家在网上卖有机蔬菜等食品、并提供直接送货到顾客家中的公司。七年前创业的这家公司,为了提升网站的回头率和人气,下了很多功夫。他们将产地的信息在网站上登载,让消
在互联网和手机营造的缤纷世界里,精准广告正绞尽脑汁地“寻找”那些“有需要”的人,无论这些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是被迫,还是自愿。
科学与技术在其发展的历程中对人、社会和自然界表现出了巨大的功能,同时也带来了人类无数的问题。高科技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的飞速发展,却又在破坏着人类居住的家园,产生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