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拉姆斯 ?狂想曲 Op.79 No. 1? 的音色处理

来源 :当代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mgui198109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约翰尼斯·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文化史上一位杰出的浪漫主义者。他的钢琴作品早期多以古典奏鸣曲、变奏曲为主,中期多以德国浪漫主义手法、内容和古典主义曲式相结合为特征,重视寻求深刻而涵蓄的情感表达,否定华而不实的外在形式。本文结合演奏版本音色的比较,从音色处理的角度对其呈示部、再现部、展开部、结束部进行具体的触键分析,深入研究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融合的双重性特征。
  [关键词]勃拉姆斯;狂想曲;演奏版本;音色
  勃拉姆斯作为德国浪漫主义中后期的杰出代表,在音乐的各个领域都有着巨大贡献。他的钢琴作品风格独特,情感表达深挚而含蓄,直击听众内心。现今该曲被越来越多的演奏者演奏,但某些演奏者缺乏对勃拉姆斯独特音乐风格的正确掌握,对勃拉姆斯音乐艺术特征的了解不够深入,在弹奏中没有充分表现狂想曲中古典主义与浪漫主义融为一体的艺术风格。基于以上分析,本文以《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No1》为研究对象,从音乐处理的角度对作品进行详细分析,深入了解勃拉姆斯独特的音乐风格,丰富演奏者对作品的认识,提高演奏表现力。
  一、勃拉姆斯与狂想曲OP79
  (一)勃拉姆斯与狂想曲
  勃拉姆斯于1879年創作《钢琴狂想曲Op79》,包括b小调第一狂想曲和g小调第二狂想曲。两首作品从音乐形态上来看,不同于用民间音乐主题写成的自由幻想曲,没有即兴的特征,但音乐主题时而厚重宽大,时而温柔质朴,从结构上来看,尽管勃拉姆斯采用“狂想曲”这一富有浪漫主义的钢琴小品体裁,但仍保持严谨的奏鸣曲式A-B-A的曲式结构,使得两首钢琴狂想曲既有浪漫主义的情感又有古典主义的形式结构。[1]
  (二)狂想曲Op79No1
  《狂想曲Op79No1》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结束部四部分组成。呈示部中厚重宽大的主部主题(第1-15小节)与平稳淳朴的副部主题(第30~39小节)形成对比,全曲情绪上跌宕起伏。音乐术语“Agitato”奠定全曲激昂热烈的情感基调,主部主题在f力度的持续进行下频繁转调,体现宏亮厚重的音色特征,表达勃拉姆斯内心的激昂热烈。连接部中,丰富的力度变化与持续进行的单音升F,奠定了一种压抑不安的氛围,表现勃拉姆斯内心的矛盾与不安。副部主题选材于德国民歌,由三声部织体组成,中声部流动式分解和弦与高声部平稳上行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似两种不同情感的碰撞,三声部力度始终保持在pp,极具幻想性,丰富的和声织体与宽阔的音域,完美展现了勃拉姆斯的浪漫主义情怀。展开主段部分,旋律为半音阶式上行进行,如“一问一答”的形式,主部动机频繁出现,紧张感不断增强,旋律步步推进,全曲推向高潮,体现勃拉姆斯内心矛盾的激化与爆发。展开部速度略显自由,旋律轻松舒展,优美浪漫,富有歌唱性,整体情绪在一次次推进中不断升华,体现勃拉姆斯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再现部与呈示部音色特征大体一致,结束部的速度较展开部更为自由,低声部与高声部音响层次分明,厚重的低声部结合较为明朗的高声部,暗示勃拉姆斯的思绪在屡次挣扎后,终于挣脱了牢笼的控制,向远处飞翔。
  (三)影响钢琴音色的要素
  从客观角度来说,影响钢琴音色首要因素是琴槌的运动形式,其次是踏板的应用。从主观角度来说,影响音色的主要要素是演奏者的钢琴技能、心理状态和声音意识。首先,触键方式直接反映演奏者的技能水平,而触键的速度、力度、角度、高度、深度、弧度直接影响音色的表达。[2]其次,演奏状态也是十分重要的,它包括演奏时的情感需要、控制力、表现力等,在不同场合下演奏状态也会随之变化,只有心平气和、精神集中且不受外界干扰的心境,才能保证完美的表演,才能在舞台上演奏出准确的音色。最后,声音意识即听觉的灵敏度对音色质量也起一定决定性作用,加强对耳朵听觉的练习,提高听觉的敏锐度,对音色品质的提升起促进作用。[3]
  二、狂想曲演奏版本音色比较
  (一)演奏版本概述
  通过比较诸位演奏家的音频,本文选用两位钢琴家的演奏版本作为参考:海伦·格里莫Grimaud与齐夫拉Gyorgy Cziffra,两位演奏家均有丰厚的舞台经验,能够充分展现勃拉姆斯独特的演奏风格,Grimaud将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录制于专辑《Reflection》中,Gyorgy Cziffra对勃拉姆斯诸多钢琴曲也进行过录制。
  (二)触键的比较
  整体来说,两位钢琴家对乐曲的演绎各具特色,相比而言,在速度上格里莫要更快一些,情绪起伏较为激动,齐夫拉演奏得更为自由些,对乐曲力度更为张弛有度。
  呈示部:格里莫在弹奏主部时,演奏速度均匀,和弦整齐干净,力度层层推进,高低声部主旋律线条明显,第27小节后速度开始稍稍渐慢,自然过渡到副部,副部整体速度比主部稍慢一点,但并不明显,副部主题中高声部的主旋律线条优美,点缀于三声部中,与主部相比,手指与琴键更贴合,在体现音符颗粒性的同时不失优柔。第39小节后回原速,整体情绪再一次次压抑中爆发,推向高潮,第67小节主部主题再现,仿佛回到了乐曲开头;齐夫拉在演奏速度上稍自由些,第五小节、第九小节等乐节(即四分音符与二分音符的衔接口),为了突出切分音中的强拍,先稍渐慢后回原速。演奏副部主部时,整体速度比主部慢一些,力度控制得较为明显,给人一种淡淡的忧伤。第39小节回原速后,速度不断加快,直到高潮,如瀑布般倾泻而下,齐拉夫整体力度表现得张力比较明显,格里莫则是柔中带刚。展开部:格里莫弹奏的旋律流动性比较强,没有太多起伏,速度较为平稳,仿佛内心的情绪一直压在心中,而齐夫拉演奏的展开部较为舒展,部分高声部双音的部分,手臂缓冲下键,看似平稳进行的旋律,弹奏得起伏有度、恬静动人,尽显向往美好之情。再现部与呈示部比较像,格里莫在弹奏结束部时速度较为平稳,而齐拉夫的结束部整体速度会慢一些,最后在渐慢渐弱中慢慢消失,回味无穷。   (三)踏板的比较
  两位演奏家多以切分踏板为主,但有部分片段不同。格里莫在弹奏第53小节高声部附点四分音符处,在保持音值的同时用踏板加以延伸,使整体旋律更有张力,而齐拉夫提前将手提起,用踏板代替音符的原有时值,使得八度音符更为灵巧。格里莫在弹奏展开部时,由于速度比较快,踏板踩得比较浅,更换频率较高,而齐拉夫,弹奏速度稍缓些,踏板相对踩得多一些。
  、《狂想曲Op79No1》音色处理
  (一)呈示部的音色处理
  第1~12小节为全曲的主部主题,音色要求饱满扎实。主题主要由下行和弦构成,第1~4小节,由右手弹奏旋律声部,弹奏时手掌应牢牢撑起,和弦贴键快速下键的刹那,由手臂手腕将力量通过触键点直接传到钢琴底部,结合音后踏板,增强乐句间流畅性的同时将音响层次步步推进,达到厚重饱满的音响效
  果。[4]弹奏主题动机三连音时,音色要求灵巧又具颗粒性。以手掌支撑为中心,手指快速击键,二指、三指、四指触键深度约为钢琴琴键的4/5,结合手臂手腕踏板,使得整体旋律坚定而又不失流动感。此时,左手三音连线的触键位置应偏后些,下键时带动手腕增加旋律流动性,弹奏力度稍弱于右手,以衬托主要声部的进行。第5~12小节,由左手弹奏旋律声部,此处左右手触键方式进行了互换,左手的触键和发力与先前的右手一致,以达到两个主题的均衡性。
  第13~15小节为八度柱式和弦的级进,音色要求果断饱满。双手弹奏连续八度音程时,应以手腕为轴心,大拇指与小指的指尖与琴键约呈45°角,发力时带动手臂快速准确下键,弹奏力度不断增强,但速度不加快。在弹奏跳音时,右手八分音符跳音较左手四分音符跳音,爆发性更强,更为果断,手臂弹奏幅度更大。
  第16~21小节为连接部,音乐术语fp暗示旋律情绪的变化,右手单音升F持续进行,左手为大跳音程,奠定紧张不安的气氛,音色要求忽明忽暗,若隐若现。左手音程构成主旋律,弹奏时应以指肚触键,增强主旋律的音乐性,右手单音升F为伴奏声部,二者同时渐强渐弱,力度状态呈“橄榄形”,整体旋律更具流动性。此处,左右手为交叉式旋律进行,在演奏中应尽量缩短手在空中滞留的时间,左手在弹奏音程时不仅要做到和谐统一,还要突出音程的冠音,二指与大拇指在力度上要有控制地强些。双手在交叉过程中,弹奏速度不能忽快忽慢,应保持匀速。第22~29小节为主题动机的再现,音色要求柔中带刚,演奏内声部时大拇指指肚触键,手指与琴键基本贴合,使得主旋律点缀于四声部中,渐弱后归于平静。
  第30~39小节为副部,材料选自德国民歌,由三声部织体组成,中声部以分解和弦的形式出现,与高声部平稳上行的旋律形成鲜明对比,似两种不同情感的碰撞,副部主题整体力度始终保持在pp,极具幻想性,音色要求优美轻盈。弹奏内声部时,双手均以指肚慢触键,力度随分解和弦下行渐弱,上行渐强。弹奏高声部单音时,手指贴键慢速下键,音色要求轻柔悠长,如钟声回响于耳,低声部B音拉宽了整体旋律的广度,丰富的三声部使得主旋律更加立体,增加其幻想性,此段踏板的深度约原踏板的2/3,如果踩全踏板,整体旋律太实在,过于饱满,不符合旋律的风格。第40~66小节为主部材料的展开,音乐术语in tempo与f暗示此段旋律速度与A段基本一致,弹奏和弦时,手掌需牢牢支撑,手指快速有力触键,既要颗粒性强又要层层递进。其中第43~52小节旋律极具特色,高低声部相互呼应,一唱一和,重复的音型结构以及半音阶化织体,使其紧张感随之增加,演奏时结合同步踏板,增强音响效果。第49小节的上波音和弦既是前半段的结束,又是后半段的开始,声音要求雄厚响亮,和弦牢牢站稳,力度通过手臂手腕直达指尖,在触键的瞬间爆发。第53~60小节中双手八度音程与交叉式和弦将全曲推向高潮,情绪爆发,体现勃拉姆斯内心的矛盾、纠结,演奏时力量通过手臂由指尖直接发力,踏板随和声的变化不断更换,最后以两组华丽的上行半音阶结束。
  (二)展开部的音色处理
  展开部为第94~128小节,音色饱满轻柔,要求手指有极强的控制力。音乐术语“espr.”要求整个乐段充满表情并柔和抒情,演奏时多采用慢触键的方式。乐段由三声部织体组成,第94~116小节中,高声部持续进行的二分音符,奠定此段优美浪漫的情感基调,演奏时小拇指以指肚缓慢贴键,下键深度约琴键的2/3,力度稍大于小拇指,手腕手臂带动乐句间的气口,使中声部旋律线条鲜明又不失柔美。低声部中单音B的反复,重在强调其余音单音DEFGFGFE形成的旋律线,较中声部旋律线来说,两者相同之处在于织体旋律走向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初始力度的控制以及指肚的接触面积。弹奏单音B时,力度控制为极弱,指肚接触面积略大于其余各指,而弹奏中声部时,力度控制为弱,手指接触面积略小于其余各指,中声部在高低声部的衬托下,优美而极具歌唱性。第117~128小节,中声部作为伴奏声部,大拇指以侧边触键,基本与琴键贴合,力度极弱,低声部中分解和弦的反复进行,在渐弱渐慢中,透露出不安的情绪。高声部作为主旋律,手指触键面积较小,力度随旋律走向上下起伏,其中三连音的部分,与主题动机中短促有力的三连音相比,此处更为柔和悠长,大拇指以单音形式出现,其余四指在力度稍大于大拇指,以慢触键的方式突出旋律线,三声部和声在第123小节后,音量上不断减弱,速度略微减慢,犹如暴风雨前的宁静,为再现部做铺垫。
  (三)再现部与结束部的音色处理
  再现部与呈示部的音色处理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连接部。第217~220小节中出现音乐术语fp与渐弱记号,要求此乐句在左手八度音程强拍后立即渐弱。演奏低声部音程时,以指肚触键,要求音色低沉厚重。高声部三连音要求音色轻快灵巧,弹奏时力度由中弱不断渐弱,手指与琴键呈锐角,手掌手腕随着上行音符不断旋转,转动幅度逐渐减小。整个再现部情绪上比呈示部更为强烈,尤其在展开主部段的部分,需带动全身的力量,结合同音踏板使整段旋律再次达到顶峰。
  第221~233小节为结束部,左手低声部夹杂着副部材料,重现浓浓的德国民间气息,小指与二指、大拇指将力量高度集中于手掌,以缓慢触键的方式用指肚贴键,达到厚重而赋予歌唱性的音色。演奏右手高声部时,四分音符的弹奏力度略大于中声部,低声部作为主旋律,在其他三声部的烘托下更为厚重,最后旋律在渐弱渐慢后,以b小调主和弦结束全曲,乐谱中延长音记号暗示演奏者在音后踏板踩下后将音值延伸至五拍左右,再缓缓收回踏板,使听众仍回味于乐曲中。
  结  语
  《狂想曲Op79No1》是勃拉姆斯独具特色的钢琴作品之一,是值得我们不断探讨钻研的好作品。本文通过触键的力度、速度等对音色的不同表达进行详细的阐述,剖析作品《狂想曲Op79No1》呈示部、展開部、再现部与结束部的音色处理,希望能为演奏者提供一定的帮助。
  注释:
  [1] 王  芳.勃拉姆斯两首钢琴狂想曲的作品分析及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10.
  [2]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29.
  [3]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33—36.
  [4]宋  佳.勃拉姆斯狂想曲(Op79)中古典与浪漫的交融性探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30.
  [收稿日期]2020-05-21
  [作者简介]朱  华(1996—  ),女,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南通  226000)
  (责任编辑:崔晓光)
  邮寄地址: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外环东路999号南通大学钟秀校区,朱华(2本)
  电话:15806298962,邮箱:1274660212@qq.com
其他文献
[摘 要]戏曲艺术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具有深厚的艺术及文化内涵,虽起源于民间,但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极具影响力。在新媒体盛行的当下,传统戏曲艺术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虽然具有稳固的受众群体,但难以吸引当代青年的关注。随着戏曲元素与中国电影的融合,戏曲艺术焕发了新的活力,也使中国电影的内涵进一步深化。我国电影,尤其是民族电影与戏曲艺术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借鉴戏曲的美学元素、表演元
期刊
[摘要]  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理念始终处于一种摇摆不定的状态,时至今日,也难说真正形成了一个共识。从现实的角度出发,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在发展理念的设定上,应进一步明确以“更新”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这样才能使自身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和发展。这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属性所决定的必然,同时也是多元文化时代所赋予我们的使命。  [关键词]中国民族声乐艺术;省思;构想;传统;更新  [中图分类号]
期刊
1983年,我还在上初中,一个星期天的下午,爸爸捧回来一个大盒子,里面居然是一台单卡收录机!还有两盒当时流行歌的磁带!爸爸一离开,我和哥哥,两个小脑瓜立刻挤在一块,稀罕巴叉地鼓捣起来。人家大人买回录音机是让我俩学英语,可我俩趁爸妈不在的时候,把它的其他功能开发到淋漓尽致!我现在还记得,其中一盒磁带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童星程琳的演唱专辑《童年的小摇车》;我就是在那盒磁带的歌片里,第一次见到了“付林”的
期刊
[摘要]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国古诗词与中国五声调式、戏曲等元素的有机融合。千百年来留下许多优秀的作品,其在学堂乐歌、五四运动之后又迎来了新的生机,许多经典作品已成为当今音乐高校的必选教材以及文化活动中备受大众喜爱的佳作。今天,古诗词艺术歌曲更是成为增强民族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元素。本文首先介绍了中国古诗词歌曲的起源及发展,并以岳飞《满江红》为
期刊
[摘 要]近代京剧在由北向南传播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新式“海派”,其后通过各种媒介由上海向周边城市边际辐射,逐渐成为无锡、苏州等江南城市居民音乐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锡报》是近代无锡地方报刊中出版时间最久的报纸,其中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刊载的许多关于京剧活动的报道,囊括了名伶来锡演出的广告、职业京剧班社的演出信息和无锡京剧业余社团的活动记录。这些记载反映了近代京剧在无锡传播的区域性概貌,是
期刊
[摘要]新冠疫情肆虐以来,我国教育事业面临史无前例的考验。随着线上授课的广泛开展,教育部要求在防控疫情的同时,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爱国主义教育工作,为此,多省、市先后落实“五育并举”举措。值此疫情时期,中小学音乐教育应顺势而为,发挥自身美育优势,从学科育人角度搞研究,从树立学生民族观、大局观上做文章。为此,本文尝试通过教师、教学层面,以疫情期间音乐教学存在问题为切入点,探索特殊时期基础音乐教育的实
期刊
[摘 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保护传承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相同的困境,寻求解决困境的途径以及找到合适的前进道路,传承与发展。以九寨沟县音乐作品类非遗项目南坪曲子为例,通过对其作品结构、音乐特征、艺术价值等方面的简单分析,从而对南坪曲子的保护传承途径和对其融合发展路线进行探索,使其更能适应社会衍进的发展近况,在保护传统的同时,也能积极创新发展。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南坪曲子;保护传承  非物质
期刊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2233(2020)12-0059-05  在许多书写或认知中,人们常常有意或无意地把傣族进行统称,进而把傣族音乐所指与西双版纳傣族音乐相勾连。殊不知,德宏地区的傣族(傣那支系)与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傣泐支系)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文化系统。首先,由于民族语言不同、文字不同、宗教教派不同,导致音乐的表现形式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其次,西双版纳与内地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古筝作为我国特有的乐器,具有很高的传统审美价值。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逐渐使美育成为高中古代书法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是古筝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重视并采取规范示范、讲述审美文化、开展艺术实践活动等合理的审美教育方法。同时,在古筝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古筝演奏技巧的教学与美育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演奏过程
期刊
[摘 要]在钢琴艺术的发展历史上,法国著名作曲家福雷创作的一系列钢琴作品,在钢琴艺术发展历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福雷共创作了5首即兴曲,在继承浪漫主义色彩的基础上,既追求着印象主义时期所推崇的“纯粹的美”,又注入时代新元素,风格独特。本文对福雷第三首《降A大调即兴曲》Op.34中的踏板与钢琴触键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结合笔者自身演奏经验,进一步探寻福雷《即兴曲》Op.34中的钢琴踏板和钢琴触键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