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个人、高校教育及时代发展的意义及影响都更加凸显。本文主要阐述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分析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建议,旨在促进高校“互联网+”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李克強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创新创业被定位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为社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成为支撑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我国经济正向创新型模式转变,“互联网+”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双引擎”。高等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国家长远发展的层面,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
1.1“互联网+”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多,高等院校就业创业工作日益艰巨。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时代创新创业精神、思维、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成为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造血”功能,提供更多互联网就业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2]。
1.2“互联网+”创新创业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在“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行业中,大学生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接触早、掌握快、运用熟等优势,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核心力量,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网络电子商务,因其技术革新快、商业模式新颖、融资渠道便捷成为创业人士的首选,是最适合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方式之一[2]。
1.3“互联网+”创新创业提升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互联网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打破传统经济形式,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提升高校网络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互联网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及其重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顺应全球网络经济发展规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推动高校网络经济的发展[2]。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2.1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许多高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都存在偏差。一方面,体现在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认识有偏差。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的许多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的正式课程进行了设置,而我国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创业技能的培训,并没有设置正式的课程,仅是从技能培训的角度开展创业教育,这样就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大打折扣。
2.2教育环境欠佳
第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时间、人员、资金投入的相对较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足;第二,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带来的实际效果不佳,使得本来具有活力的创业教育枯燥无味,很多活动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无法吸引紧跟时代的大学生;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效应,很多社团、活动等不具延续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环境欠佳。
2.3实践环节薄弱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而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实践的体验。很多高校单纯通过讲授创新创业知识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设置实践基地,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实践基地但是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平台上实现体验式学习,是高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3.1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
教育成效取决于教育观的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要有科学的教育观来指导。高校要清楚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成长、学生成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创业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创业精神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这不仅仅体现在创业上,而是表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地方,这种吃苦耐劳、用于拼搏进取的精神将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3.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高校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人员、资金的投入,为有意向的同学们配备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用以教育指导。此外,高校还要丰富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容及形式,通过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了依托传统的校园活动载体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的时代效应。
3.3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平台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进行搭建。理论平台下设:“信息查询”功能,学校可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讲座、沙龙等信息及时上传,以便有兴趣的同学快速、准确获得相关信息;“励志人物”功能,定时更新社会、校友等创新创业经历,以鼓励期望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的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开创自己的事业天地。实践平台下设:“实训一览”功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信息更新与此,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参与其中,同时,将实训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创新创业教育的点点滴滴;“线上报名”功能,将各类线下创新创业大赛汇聚于此,给大学生们更大的施展空间,更多发锻炼机会。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高校大嘘声的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5]20号。
[2]陈勇。“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
[3]董雪。“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
关键词:互联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
2015年李克強总理在政府报告中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互联网创新创业被定位为国家发展的战略高度,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代。“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为社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成为支撑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新动力[1]。
1.“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我国经济正向创新型模式转变,“互联网+”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已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前行的“双引擎”。高等教育必须深刻认识市场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将创新创业教育摆在国家长远发展的层面,对促进大学生就业、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2]。
1.1“互联网+”创新创业促进大学生的就业质量
我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在逐年增多,高等院校就业创业工作日益艰巨。推动“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具有时代创新创业精神、思维、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成为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以创业带动就业增强“互联网+”创新创业的“造血”功能,提供更多互联网就业岗位,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2]。
1.2“互联网+”创新创业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
在“互联网+”的创新创业行业中,大学生凭着对互联网新技术接触早、掌握快、运用熟等优势,成为引领时代潮流的核心力量,互联网也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重要平台。近年来发展迅猛的网络电子商务,因其技术革新快、商业模式新颖、融资渠道便捷成为创业人士的首选,是最适合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的方式之一[2]。
1.3“互联网+”创新创业提升高校的国际竞争力
互联网经济的飞跃式发展,打破传统经济形式,开创新的商业模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发展。要提升高校网络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互联网的重要参与者大学生所具备的创新创业能力显得及其重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顺应全球网络经济发展规律,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互联网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大学生的互联网创新创业能力,推动高校网络经济的发展[2]。
2.“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2.1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许多高校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无论是学校还是学生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认识都存在偏差。一方面,体现在学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认识有偏差;另一方面,体现在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认识有偏差。早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一些发达国家中的许多高校已经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学生的正式课程进行了设置,而我国只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看作是创业技能的培训,并没有设置正式的课程,仅是从技能培训的角度开展创业教育,这样就使得创新创业教育大打折扣。
2.2教育环境欠佳
第一,学校的重视程度不够,很多高校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无论是时间、人员、资金投入的相对较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足;第二,创新创业活动的形式单一,内容陈旧,带来的实际效果不佳,使得本来具有活力的创业教育枯燥无味,很多活动只停留在肤浅的表面,无法吸引紧跟时代的大学生;第三,创新创业教育的环境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效应,很多社团、活动等不具延续性,导致创新创业教育整体环境欠佳。
2.3实践环节薄弱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普遍存在于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而创新创业教育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应加大对实践的体验。很多高校单纯通过讲授创新创业知识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并没有设置实践基地,有些学校虽然设置了实践基地但是没有发挥作用。因此,如何加强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平台上实现体验式学习,是高校有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3.“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建议
3.1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观
教育成效取决于教育观的树立,创新创业教育要有科学的教育观来指导。高校要清楚地认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成长、学生成才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创业教育的影响是深远的,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创业精神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推动作用,这不仅仅体现在创业上,而是表现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许多地方,这种吃苦耐劳、用于拼搏进取的精神将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3.2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
高校需要加大对创新创业教育的时间、人员、资金的投入,为有意向的同学们配备具有创新创业素养的专业教师队伍用以教育指导。此外,高校还要丰富创新创业活动的内容及形式,通过对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除了依托传统的校园活动载体外,还可以利用互联网,发挥“互联网+”的时代效应。
3.3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平台可分为理论与实践两部分进行搭建。理论平台下设:“信息查询”功能,学校可将创新创业相关课程、讲座、沙龙等信息及时上传,以便有兴趣的同学快速、准确获得相关信息;“励志人物”功能,定时更新社会、校友等创新创业经历,以鼓励期望创新创业的大学生的坚定信念、鼓足勇气开创自己的事业天地。实践平台下设:“实训一览”功能,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训信息更新与此,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关注参与其中,同时,将实训以纪实的方式记录下来,记录创新创业教育的点点滴滴;“线上报名”功能,将各类线下创新创业大赛汇聚于此,给大学生们更大的施展空间,更多发锻炼机会。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实现高校大嘘声的创新创业教育。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Z].国发[2015]20号。
[2]陈勇。“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6
[3]董雪。“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
(作者单位:山东协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