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幼儿园的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它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是幼儿园游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试以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表演游戏;游戏组织;幼儿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在游戏活动中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需要,让幼儿在模仿交往中自娱自乐、模拟创造。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是幼儿园游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集和现在的一些儿童读物的年龄范围都比较宽泛,教师往往不细加选择,因此造成表演游戏的原材料与幼儿的年龄不相适宜。在我国,儿童文学曾一度被定义为“教育儿童的文学”,多数儿童文学读物语言直白乏味、角色形象苍白无力、情节简单平板,忽视了儿童游戏应有的浪漫、幻想、新奇等特点。
2.表演游戏被等同于歌舞表演
在少数幼儿园的活动区我们很少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表演游戏。幼儿园教师通常所说的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角区进行的类似于歌舞表演的活动,在教师所说的表演区,通常有录音机、音乐磁带、舞台等,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唱歌甚至走猫步、模仿模特儿的时装表演,这与表演游戏的本意相去甚远。
3.表演游戏的功能狭窄
无论教师将表演游戏运用在故事教学的哪一个环节,其目的都是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帮助幼儿模仿角色对话,记忆故事。由此可见,本属于自由游戏范畴的表演游戏实际上已成为集体故事教学的手段。
二、对幼儿园表演游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表演游戏被混同于戏剧表演
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表演。戏剧表演是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根据事先编写好的剧本,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及一定的道具严格在现剧本内容的活动。表演游戏则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故事。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按自己的“脚本”在游戏,表演游戏在本质上“自由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2.传统的语言学习观影响着教师对表演游戏功能的认识
传统的语言学习观认为,儿童的语言是成人“教”会的,是儿童“模仿”得来的。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学说其中优美的句子,掌握重点句型,学说人物对话,以为这样就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这种语言学习观影响着教师运用表演游戏的目的,决定了教师指导的侧重点、方式,最终限制了表演游戏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与策略
1.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同时,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教师必须按照表演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给幼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幼儿探索、讨论,尊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扶持、引导而不是指挥、导演。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在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通过幼儿一次次的游戏活动过程和幼儿相互之间的评议,幼儿的表演游戏的“表演性”逐渐提高,由一般性表现向着生动性表现水平发展。同时,作为表演游戏基础的故事本身也从无到有,情节不断丰富和完善。
2.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1)观察: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的最好窗口。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需要与兴趣的了解,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生成和发展课程。教师应该: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判断空间材料是否符合幼儿活动需要。
(2)提供材料: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能把材料当作“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
(3)组织讨论:小组讨论与互相评议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表演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教师是幼儿表演游戏和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和支持者。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十分重要。引导性提问向幼儿提出许多挑战,促使游戏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应为幼儿的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幼儿思考,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幼儿产生有关“问题”的意识,让幼儿带者问题在游戏活动以外去寻找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当场告诉幼儿答案。
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长期以来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理论与实践研究还不足,需要我们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加深对表演游戏本质涵义的认识,使表演游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刘焱,李霞,朱丽梅.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
[3]邵小佩,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
◆关键词:表演游戏;游戏组织;幼儿发展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游戏作为幼儿生活的第一需要,在游戏活动中能满足幼儿好奇、好动的需要,让幼儿在模仿交往中自娱自乐、模拟创造。幼儿园表演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是幼儿园游戏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问题
1.选材上存在的问题
许多儿童文学作品集和现在的一些儿童读物的年龄范围都比较宽泛,教师往往不细加选择,因此造成表演游戏的原材料与幼儿的年龄不相适宜。在我国,儿童文学曾一度被定义为“教育儿童的文学”,多数儿童文学读物语言直白乏味、角色形象苍白无力、情节简单平板,忽视了儿童游戏应有的浪漫、幻想、新奇等特点。
2.表演游戏被等同于歌舞表演
在少数幼儿园的活动区我们很少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表演游戏。幼儿园教师通常所说的表演游戏是指幼儿在角区进行的类似于歌舞表演的活动,在教师所说的表演区,通常有录音机、音乐磁带、舞台等,幼儿随着音乐表演舞蹈、唱歌甚至走猫步、模仿模特儿的时装表演,这与表演游戏的本意相去甚远。
3.表演游戏的功能狭窄
无论教师将表演游戏运用在故事教学的哪一个环节,其目的都是為了加深幼儿对故事的印象,帮助幼儿模仿角色对话,记忆故事。由此可见,本属于自由游戏范畴的表演游戏实际上已成为集体故事教学的手段。
二、对幼儿园表演游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表演游戏被混同于戏剧表演
表演游戏是游戏而不是表演。戏剧表演是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根据事先编写好的剧本,运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及一定的道具严格在现剧本内容的活动。表演游戏则是幼儿以故事为线索展开的游戏活动,他们按自己的理解来表现故事。因此在表演游戏中,幼儿是按自己的“脚本”在游戏,表演游戏在本质上“自由游戏”而不是“戏剧表演”。
2.传统的语言学习观影响着教师对表演游戏功能的认识
传统的语言学习观认为,儿童的语言是成人“教”会的,是儿童“模仿”得来的。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学说其中优美的句子,掌握重点句型,学说人物对话,以为这样就可以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这种语言学习观影响着教师运用表演游戏的目的,决定了教师指导的侧重点、方式,最终限制了表演游戏充分发挥应有的功能。
三、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与策略
1.表演游戏的指导原则
(1)“游戏性”先于“表演性”:要确保所组织的活动是“游戏”而不是单纯的“表演”,教师首先应当保证幼儿拥有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同时,教师的指导不能剥夺幼儿的“游戏性”体验。教师必须按照表演游戏发展的一般规律,给幼儿自主游戏、协商磨合的时间和空间,允许幼儿探索、讨论,尊重他们的理解与表现,扶持、引导而不是指挥、导演。
(2)“游戏性”与“表演性”的统一:在我的研究中可以看到:通过幼儿一次次的游戏活动过程和幼儿相互之间的评议,幼儿的表演游戏的“表演性”逐渐提高,由一般性表现向着生动性表现水平发展。同时,作为表演游戏基础的故事本身也从无到有,情节不断丰富和完善。
2.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1)观察:游戏是教师了解幼儿学习兴趣和需要的最好窗口。通过对幼儿学习特点、需要与兴趣的了解,教师可以与幼儿互动生成和发展课程。教师应该:在日常活动中随机地观察,敏锐地发现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要,然后以此为依据,及时地组织和指导幼儿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在游戏中进行班级整体扫描式观察,观察幼儿的表情、言行,判断他们是处于积极主动的活动状态还是无所事事的消极状态,判断空间材料是否符合幼儿活动需要。
(2)提供材料:在表演游戏中,教师提供材料的目的是支持幼儿的活动,而不能把材料当作“道具”。因此,什么时候提供什么样的材料,应当根据幼儿活动的实际需要。
(3)组织讨论:小组讨论与互相评议对于幼儿主体性的发挥和表演能力的提高是极为有利的。教师是幼儿表演游戏和小组讨论的组织者和支持者。在小组讨论中,教师的引导性提问十分重要。引导性提问向幼儿提出许多挑战,促使游戏不断向前发展。
教师应为幼儿的讨论营造一种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应该不断激发幼儿思考,让他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发现幼儿在游戏中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幼儿产生有关“问题”的意识,让幼儿带者问题在游戏活动以外去寻找相关的信息而不是当场告诉幼儿答案。
幼儿园表演游戏中存在的这些问题,说明我们长期以来对幼儿园表演游戏理论与实践研究还不足,需要我们加强对教师素质的培养,加深对表演游戏本质涵义的认识,使表演游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游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
[2]刘焱,李霞,朱丽梅.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3,03.
[3]邵小佩,杨晓萍.对重庆市主城区幼儿园表演游戏现状的思考[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