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桂林摩崖石刻遗迹看传统书法的精神

来源 :新时代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linl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为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一般支助科研项目(广西区教育厅,2012年度立项课题,课题编号:201203yb189,课题主持人:许华新,课题名称:《桂林摩崖石刻的文化生态发展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许华新(1968.11-),笔名刻一。男,广西防城人,硕士,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副教授,《书画研究》主编。研究方向:美术学。
  【摘要】本文通过对桂林摩崖石刻书法艺术的整理、研究,梳理出传统书法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生命连接,归纳出传统书法的核心精神,指出传统书法精神是人的精神的生命外现,指出其对当代书法精神的有着纠错与滋补作用,是当代书法发展的生命之源。
  【关键词】桂林,摩崖石刻,书法精神
  桂林地区留存有丰富的摩崖石刻,其文物价值弥足珍贵。桂林摩崖石刻始于东晋,兴于唐、盛于宋、低于元、繁荣于明清。从唐至清,石刻延绵不断,延续时间长久,形制巨大,收集历代众多名人佳作,全国罕见,尤其以宋代摩崖石刻的数量和质量为国内首屈一指。
  据不完全统计,桂林的古代摩崖石刻近3000件,是中国摩崖石刻最密集的城市。桂林摩崖石刻的代表首推“桂海碑林”,素有“北有西安碑林,南有桂海碑林”之称,可见其在中国碑刻界的地位与影响。桂林摩崖石刻以唐宋为盛,在市区及其附近的石山上,到处可见唐宋以来风雅之士的勒石题词,所以,中国碑刻界在归纳全国的古代碑刻时,得出“汉碑看山东,唐碑看西安,宋碑看桂林”的结论。2001年,以“桂海碑林”为主体的桂林摩崖石刻被国家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形式上看,桂林摩崖石刻有题名、题记、诗词、曲赋、铭文、佛经、诰封、告示、禁约、地券、对联、榜书以及捐资列名等。其内容,涉及中国一千七百多年历史的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和民族关系等各个方面,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文化的重要资料。又由于这些石刻作品多分布于风景如画的摩崖石壁之上,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故古代文人对其有“游山如读史”之感慨。
  桂林摩崖石刻在文学形式上以诗词、游记为主,大多是历代文人墨客的即兴消遣之作,即时、随性,寄情山水,抒情达意,每有神来之笔。这些文学作品又被即时地用书法记录下来,并刻于摩崖之上,把当时游玩、雅集的情景与状态凝固下来,给后人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生活场面。更为可贵的是,这些石刻与书法、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演绎着轻松、和谐的文化精神。
  综观桂林摩崖石刻作品,笔者归纳出其主要的艺术特色:一、原创性。这些作品从文学到书法,都是作者亲身体验而创作的,所以作品生动活泼,激情洋溢,内容与形式相得益彰。二、即兴、抒情性。大多作品都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即兴抒情之作。三、笔记式与随机性。就像写日记一样,大多作品都是随手拈来,轻松随意,真切感人。四、主体性。以人为本,艺术为人生服务,人不为艺术所累。五、纪实、记事性。一些石刻记录当时重大的历史事件。这些艺术特点始终贯穿着中国文化精神,同时也是中国传统书法精神之所在。在传统文化精神不断缺失的当代书坛,我们重提这些传统书法的精神,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书法发展到当代,由于各种传媒的挑战,其社会影响力被大大削减,书法本身的一些功能,如“成教化,助人伦”等社会功能也逐渐被削弱,但书法艺术在一定范围内还得以传承和发展,且受到当代人的喜爱。
  在当代语境下,当代书法的表现形式和审美趣味呈现出多元的状态,虽然传统书法在当代还继续延续,而民间书法、流行疏风、抽象性书法等书法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占主流地位。当代书坛中,追求书法造型和视觉效果的书家越来越多,一些书法从业者干脆自称为“文字造型艺术工作者”,因此,当代书法创作越来越缺失传统书法的精神。然而,笔者认为:传统书法精神乃中国书法之根,回归传统书法精神,才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必由之路。
  透过上述桂林摩崖石刻所呈现的传统书法精神,我们再对其做进一步的归纳:首先,从书法的功能来看,中国文人从事书法的目的无非两种:一是其儒家的功能,即:成教化,助人伦;二是其道家功能,即:修身养性,抒情达意。其次,我们看传统书法的艺术形式。一幅书法作品,不仅是单一的文字书写,它是集文学、音乐、建筑、哲学于一身的文化综合体。再次,我们看传统书法的精神品质。中国传统艺术从来不甘于停留在技术层面,而通过“技进乎道”,以达到道的层面,传统书法也不例外,追求着“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技道合一”的审美境界。另外,我们还要了解传统书法中,对文学与书法的原创性要求,因为,只有原创的,饱含感情的书法作品,才能打动人心,留存久远。
  回归传统书法精神,首先要回归的是其时间性和音乐性。音乐境界是众多艺术追求的境界,视觉艺术门类要追求音乐境界是极为困难的,而这正是传统书法的强项。由于汉字书写用笔的次序性,还有用墨书写时的浓淡干湿变化,笔道的衔接顺序和墨色的浓淡变化次序揭示了书法完成的先后顺序,展现了书写的流动状态。同时,运笔时强烈的节奏感也被物化到宣纸中,使书法表现出明确的时间性和鲜明的节奏感,这是传统书法的特殊贡献。它使书法艺术从空间艺术向时间艺术延伸,从而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内涵,使其完成从书法境界向音乐境界的提升,达到艺术跨领域审美元素的融合。由空间性向时间性延展,以空间性的造型节奏和时间性的音乐节奏融合,则大大提升了书法的表现力和精神品格。而当代书法放弃书写的流动性和音乐性,强调文字造型和空间构成,片面追求视觉冲击力的做法,无疑丢掉传统书法的精髓,将其拉回到纯视觉的境地。
  其次,回归传统书法的抒情性。长于抒情是中国书法的主要特点,由于毛笔的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在纸上能产生丰富的变化,故能准确地表现书家的情绪与状态,所以传统书法素有“笔迹即心迹”的审美命题。书写时,作者可以痛快淋漓地宣泄自己的情感,直指心灵,这与西方表现主义艺术有共通之处,本身就带有明显的当代性。所不同的是,中国的书法技巧在适合宣泄的同时,又不主张放纵的宣泄,而要求书家“寄豪放于法度之中”。它总结了一套适合人的生命规律,与人的生命节奏同构的用笔规范,这种规范性的运笔技巧,更利于人的和谐与健康,这也使中国书法获得了“绿色艺术”的美称,这正是当代艺术的发展方向所在。当代一些书法家为了求新求异,运用泼墨、拓印、拼贴等各种手段,片面追求书法的形式感,模糊书法与绘画的界限,放弃了传统书法的抒情特性,无疑是极为可惜的,因为,众所周知,情感是艺术的灵魂,是艺术感人之所在,没有情感的艺术是苍白的、虚假的。
  再者,回归传统书法的原创性。传统书法的原创性主要体现在诗词、文章的原创性和书法的即兴、纪实性上。古代文人大多精于诗文,用诗文表情达意畅通无碍;而且,毛笔为他们的日常书写工具,他们对书写技巧的掌握几乎达到随心所欲的境界,他们用毛笔来记事、抒情,也是得心应手的。由于对书法和诗文的精熟,古代文人的书法创作不是先作文而后作书,而往往能以书作文,达到情、文、书三者的高度和谐统一,达到天人合一、物我合一、技道合一的高度艺术境界。在这种状态下完成的书法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融合,作品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如传世书法名作《祭侄稿》、《兰亭序》等就是其中的典范之作。而当代书家由于文化修养欠缺,诗文功底不足,难以诗文记事抒情,偶有能文者,也往往语塞词寡,或词不达意,难成美文。因此,当代书家的书法创作往往是临古文、抄古诗、拾古人牙慧,难免有隔靴搔痒、无病呻吟之感。所以,补文化课、补诗文课,重新回到传统书法的原创状态,是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途径。
  此外,在传统书法体系中,无论是书写内容还是书写状态与书法形式,都是对至善至美的追求。历代文人对正气、风骨、儒雅、洒脱的精神追求无不体现在书法创作中,并代代传承,为我们树立了优秀的典范,这种精神理应在当代得到承接并继续延续下去。然而,当代书法中对雅与俗、美与丑的模糊界定却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传统书法精神的脉络,使一些粗俗、丑陋的书体得以滋生,只有回归健康的传统书法精神,才能纠正这些粗俗的审美趣味,使当代书法得以健康发展。
  桂林摩崖石刻只是古代书法中的沧海一粟,透过它我们已领略到了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更领略到了传统书法精神的魅力。对当代书法来说,浩如烟海的古代书法无疑是其宝贵的财富,同样,传统书法精神无疑也是当代书法发展的灵魂所在,深入研究传统书法,发扬传统书法精神,才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原动力。
其他文献
当今的语文教学中,不少学生由于对文本所反映的社会生活缺乏认知,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较为深入地感悟作品所蕴藏的内涵。我认为,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帮助他们把握文本的内容。  透过文本知生活,引导学生看社会 文本是对生活的反映与归纳,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对于学生认知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价值。如《我的叔叔于勒》一文的主题是揭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对于这一点
期刊
【摘要】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仅是有知识和技能发展的人,而且是具有参与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勇于进取的人。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忽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忽视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的培养。它不仅造成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极大地妨碍了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影响了跨世纪人才的培养。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每位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应努力钻研教材教法,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引
期刊
学困生是老师关注的“焦点”,对待学困生学习问题,我们常常注重学帮助学困生补习功课,没有去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结果是补了前面的缺差,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效果不佳,容易产生恶性循环。而学困生是学习上困难的学生,并不是知识有困难,换言之不能为了学习而补学习,而应该是为了学习去补方法或其他方面。中医讲“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此说法已被质疑,难道头痛就是头出了毛病,脚痛就是脚出了
期刊
【摘要】随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我们针对英语学习方向研究了学生们目前的学习现状,这其中有一部分同学成绩优秀并且善于学习英语,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处于英语学习的困难时期。如果对这部分学生蔡玉有效的措施,是我们英语教育工作者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通过这个问题的解决,可以获得多个方面的收益,本文尝试分析高中英语学困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方法的建议,对学困生问题进行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高中英语,学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是: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善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显然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课堂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切都要以学生为中心,以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宗旨。新课程积
期刊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把《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渗透到英语课堂教学中,进一步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呢?为此,在教学中我作了一些尝试,采用了一些教学方法来丰富我的课堂,从中体会到了新课改带来的生机勃勃的小学英语课堂。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策略,目的在于使学生拥有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
期刊
【摘要】文言文是中国文明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在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然而,在“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文言文教学落到了尴尬的境地,教师花费了巨大的心力去教,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来学,结果到考试的时候脑中还是空空如也,无从下笔。本文作者根据新课改精神,结合多年的一线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联系史实和背景扩充学生见闻,转变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手
期刊
体育教学是一门学科,也是艺术,体育课的教学语言更是一种艺术,我们要上好体育课,除了要了解学生的思想,还必须从教材内容入手,注意选择所采用语言的形式和表达方法。同一教材内容,在不同教师的授课下,收获的成果也是不同的,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这就体现了一名教师的语言表达魅力。所以我认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教学语言尤为重要。 
期刊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的起始阶段,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思绪带进特定学习情境中,对一堂课教学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电教媒体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  1.以旧联新,搭桥铺路  如采用这种“温故而知新”方法,在投影片的设计上要找准旧知识和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并因情况而异采用不同的方式。
期刊
【摘要】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历史教学的根本。这些能力将来走出校门后,可以用于实际生活,在这一点上,历史教学的社会功能是其他任何学科无法提供的。因此,我们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有益的知识,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高中历史,思维能力  1.历史教学首先要达到一定的深度  教师的历史知识的教学必须达到一定深度,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下打基础。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