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近年来,农信系统金融案件频发,充分暴露了农信社经营管理中内部风险防范方面的缺陷与不足。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村信用社内部风险控制的表现形式,来具体分析其中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内控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农信系统金融案件频发。从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失灵已成为农信社向前发展的重要障碍,加强和完善农信社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农信社经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信社内控失灵的原因,初步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与防范措施。
1 农信社内控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1 内控控制环境不佳。
1.1.1 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尽管目前农信社大多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架构和议事规则,但在实际运行中,理事会和经营班子职责不清;理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并未能完全分离,监事会监督不强,难以发挥法人治理结构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对重要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簿弱,长效机制建设滞后,体制机制性发案风险依然存在,上面管不到位、下面管不细致,存在“上冷下热”的现象。
1.2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偏差。
1.2.1 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王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信社整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管理人员欠缺,个别员工存在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缺少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等情况,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
1.2.2 用人及人才引进上,在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等指标上还存在一定偏差,往往表现在重业绩、重能力上,经营考核目标抓得紧,内部管理重视不够,对品行的考察流于形式。
1.2.3 中后台人手不足,人力资源向业务营销大量倾斜,造成一线操作人员“一手清”、“一岗多责”,事后监督缺失。
1.2.4 忽视员工思想教育,对重要岗位人员异常行为视察。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要案都发生在基层,作案人多为重要岗位年轻员工,案件诱因多为赌博、炒股等因素。案件的特点充分暴露了各级农村信用社普遍对社会不良风气对员工的冲击、影响反应迟钝,警觉不足,“八小时外”监控留于形式,强制家访制度不落实,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制度、干部交流制度、近亲属回避制度执行不到位,内控教育走过场,内控技能培训贫乏。
1.3 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滞后。尽管目前农信社大多设置了稽核部、合规部、保卫部等部门,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部门负责,但并未成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内控风险管理仍处于尚未达到量化阶段,风险识别、分析手段滞后,对各类风险的识别没有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制度。
1.4 业务控制不力。近些年来,农信社已经制定了较多的规章制度,基本覆盖了各项业务及各业务环节,但在业务流程设计、风险控制技术方面存在重大漏洞。
1.4.1 部分业务制度存在过时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长期未予梳理和评估,难以分辨高风险业务和关键控制环节,无法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些前台操作既无制度规定又留有内控漏洞,授权技术控制与授权管理较为薄弱;计算机运行管理还不尽完善,科技部门存在系统管理岗兼任软件开发岗、网络管理岗兼任软件开发岗现象。
1.4.2 未形成全过程、立体化有效防控体系。主要表现在:前中后台职责界限不清,相互制约制衡失效;计算机系统落后,部分业务和管理系统对业务交易和操作的事中控制程度不高,未将相关的流程嵌入到系统程序中,技防手段不足;业务偏重事后监督,事前、事中风险预警及分析较少,未形成全过程、立体化有效防控体系。
1.4.3 重要业务和环节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制度执行不够彻底,网点人员配备不足,存在无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管理制度的情况。一些基层网点无坚持执行双人印验制度、双人队帐制度;会计账薄记载不合规,登记薄登记不完善:办理杏询业务不符合要求等。
1.5 内部审计效力不足。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一些联社的监事会办公室设立在稽核监督部,三会分设的监督独立性不足;岗位设置方面,存在单人稽核情况;内部稽核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不够,如对计算机系统的审计大部分只是针对事后的审批材料、工作流程进行,对系统的结构风险、潜在风险审查能力不足;事后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不能及时发现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违规和重大风险问题;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足,一些奖惩条款只考虑到员工的违规或差错次数,而没有考虑员工的违规性质和差错发生率问题处分,同时也没充分考虑对员工执行处罚的风险,无相应的复议机制活应急机制。
2 相关对策与建议
2.1 深化公司治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据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关要求,真正建立以“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一经营管理层”相互制衡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具体到农信系统就是要完善“三会一层”及下设的议事和决策机构,建立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监事、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人员在管理中的责任等;真正建立独立理事制度,外部监事制度;明确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合规部门及后勤保障部门在防范和控制内控风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变更“以业绩论英雄”的激励导向,建立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2.2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一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把好用人关。建立员工录用道德操守考核评估指标,从源头上确保员工道德素质;完善人才选拔、考核标准,将道德放在第一位;实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使)用,主动关心员工生活,对思想、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员工要及时疏导,对发现问题苗头的员工及时做出合理安排处理,真正防范于未然。
二是在把好用人关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基层员工警示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对银行风险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程度,将培养高素质、善管理的银行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三是充实人员,明确分工,建立严密精细的岗位职责运行机制。在充实人员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科学、严密的制度执行和岗位履职体系。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形成“职责分明、相互制衡、权责对称、层次管理、自我约束”的岗位责任制,降低操作风险程度,提高内控能力。
2.3 引进先进风险管理识别与评估技术。引进流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引导会议法、德尔非法以及调查问卷法等,科学 地识别和评估经营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所有内控风险因素;建立内控风险数据库,构建内控风险日常预测与监测机制,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2.4 再造内部操作流程,构建严密有效的内控体系。根据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及自身实际情况,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各环节的重要性进行重新定位和排序,进行改进优化和重组再造设计,持续性地完善操作流程,重点对业务流程、员工素质、观念技术、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监督检查评价、监督流程等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流程更新再造,通过业务操作实现真正的前、中、后台相分离,逐步完善各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制度,实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不断加强制衡与在线监测,真正使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处于缜密的监控之下。
2.5 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操作规程。对储蓄、会计、出纳、结算和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要严格操作规程,强化岗位制约,坚决杜绝一人多岗的现象。对人员不足网点,要按照机构管理的要求予以充实和撤并,严格执行营业临柜的各项制度,坚持证、章、押和钱账分管原则,做到双人复核、双人管库,账务日清月结,内外账定期核对。强化一线实时监督检查,促进事后监督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
2.6 内外结合,提高审计效力。一方面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首先要进一步推动相互独立的内部稽核体系建设,提高稽核审计频率,提高质量,制定审计规划、重点和方案,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独立性和专业性;其次是充实内部稽核人员力量,加强稽核人员业务培养,提高稽核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扎实的稽核队伍;此外要严格有效地落实问责制,加强稽核检查考核机制,加大相关责任人处罚力度,坚决做到稽核检查到位,行政处分到位、追赃罚款赔付到位、问题整改到位,真正提高稽核检查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效力与执行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利用社会力量来监督经营行为。
2.7 培养合规文化。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合规意识,针对适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引进对新人社人员的合规培训和测试;推行全员风险识别,提高员工参与内控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制麼建设和监督约束,真正使员工对违法违规“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
[关键词] 农村信用社;内控风险;防范措施
近年来,农信系统金融案件频发。从案件中,我们不难发现,内部控制失灵已成为农信社向前发展的重要障碍,加强和完善农信社的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农信社经营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农信社内控失灵的原因,初步提出一些相关建议与防范措施。
1 农信社内控风险管理的主要问题与不足
1.1 内控控制环境不佳。
1.1.1 治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尽管目前农信社大多建立了“三会一层”的法人治理架构和议事规则,但在实际运行中,理事会和经营班子职责不清;理事会、监事会及高级管理层并未能完全分离,监事会监督不强,难以发挥法人治理结构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对重要岗位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簿弱,长效机制建设滞后,体制机制性发案风险依然存在,上面管不到位、下面管不细致,存在“上冷下热”的现象。
1.2 人力资源管理存在偏差。
1.2.1 人员综合素质不高。由于历史的原因和信用社用王制度及人脉因素等方面的制约,农信社整体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风险管理人员欠缺,个别员工存在业务操作和技能知识“老龄化”,法律法规意识淡薄,风险意识不强,缺少对金融风险的认识等情况,隐含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和业务操作风险。
1.2.2 用人及人才引进上,在员工思想道德素质等指标上还存在一定偏差,往往表现在重业绩、重能力上,经营考核目标抓得紧,内部管理重视不够,对品行的考察流于形式。
1.2.3 中后台人手不足,人力资源向业务营销大量倾斜,造成一线操作人员“一手清”、“一岗多责”,事后监督缺失。
1.2.4 忽视员工思想教育,对重要岗位人员异常行为视察。近年来发生的多起大要案都发生在基层,作案人多为重要岗位年轻员工,案件诱因多为赌博、炒股等因素。案件的特点充分暴露了各级农村信用社普遍对社会不良风气对员工的冲击、影响反应迟钝,警觉不足,“八小时外”监控留于形式,强制家访制度不落实,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强制休假制度、干部交流制度、近亲属回避制度执行不到位,内控教育走过场,内控技能培训贫乏。
1.3 风险识别与评估水平滞后。尽管目前农信社大多设置了稽核部、合规部、保卫部等部门,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由不同部门负责,但并未成立全面风险管理的归口管理部门。内控风险管理仍处于尚未达到量化阶段,风险识别、分析手段滞后,对各类风险的识别没有形成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分析制度。
1.4 业务控制不力。近些年来,农信社已经制定了较多的规章制度,基本覆盖了各项业务及各业务环节,但在业务流程设计、风险控制技术方面存在重大漏洞。
1.4.1 部分业务制度存在过时脱节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些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长期未予梳理和评估,难以分辨高风险业务和关键控制环节,无法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一些前台操作既无制度规定又留有内控漏洞,授权技术控制与授权管理较为薄弱;计算机运行管理还不尽完善,科技部门存在系统管理岗兼任软件开发岗、网络管理岗兼任软件开发岗现象。
1.4.2 未形成全过程、立体化有效防控体系。主要表现在:前中后台职责界限不清,相互制约制衡失效;计算机系统落后,部分业务和管理系统对业务交易和操作的事中控制程度不高,未将相关的流程嵌入到系统程序中,技防手段不足;业务偏重事后监督,事前、事中风险预警及分析较少,未形成全过程、立体化有效防控体系。
1.4.3 重要业务和环节内控措施落实不到位。主要表现在:重要岗位人员轮换制度执行不够彻底,网点人员配备不足,存在无严格执行业务操作管理制度的情况。一些基层网点无坚持执行双人印验制度、双人队帐制度;会计账薄记载不合规,登记薄登记不完善:办理杏询业务不符合要求等。
1.5 内部审计效力不足。内部稽核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一些联社的监事会办公室设立在稽核监督部,三会分设的监督独立性不足;岗位设置方面,存在单人稽核情况;内部稽核的广度、深度和频度不够,如对计算机系统的审计大部分只是针对事后的审批材料、工作流程进行,对系统的结构风险、潜在风险审查能力不足;事后监督人员和内审人员责任心不强,或不能及时发现业务经营和管理中存在的违规和重大风险问题;对违规责任人的处罚力度不足,一些奖惩条款只考虑到员工的违规或差错次数,而没有考虑员工的违规性质和差错发生率问题处分,同时也没充分考虑对员工执行处罚的风险,无相应的复议机制活应急机制。
2 相关对策与建议
2.1 深化公司治理,优化内部控制环境。建立决策、执行、监督相制衡,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法人治理结构。依据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有关要求,真正建立以“股东大会-理事会-监事会一经营管理层”相互制衡为核心的治理结构,具体到农信系统就是要完善“三会一层”及下设的议事和决策机构,建立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和监事、高级管理层、高级管理层人员在管理中的责任等;真正建立独立理事制度,外部监事制度;明确风险管理部门、业务管理部门、内部审计部门、合规部门及后勤保障部门在防范和控制内控风险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变更“以业绩论英雄”的激励导向,建立收入与业绩挂钩的激励机制,建立有效的监督与约束机制,不断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2.2 完善选人用人机制。加强员工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一是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把好用人关。建立员工录用道德操守考核评估指标,从源头上确保员工道德素质;完善人才选拔、考核标准,将道德放在第一位;实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用人管理制度,加强对重要岗位人员的聘(使)用,主动关心员工生活,对思想、心理和行为异常的员工要及时疏导,对发现问题苗头的员工及时做出合理安排处理,真正防范于未然。
二是在把好用人关的基础上,加强员工的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训。加大对基层员工警示教育力度,提高员工对银行风险管理新技术、新方法的掌握程度,将培养高素质、善管理的银行人才队伍作为一项长期系统工程长抓不懈。
三是充实人员,明确分工,建立严密精细的岗位职责运行机制。在充实人员的基础上,建立明确、科学、严密的制度执行和岗位履职体系。规范各个岗位的工作职责、工作目标、工作制度、工作程序,形成“职责分明、相互制衡、权责对称、层次管理、自我约束”的岗位责任制,降低操作风险程度,提高内控能力。
2.3 引进先进风险管理识别与评估技术。引进流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引导会议法、德尔非法以及调查问卷法等,科学 地识别和评估经营管理工作中所存在的所有内控风险因素;建立内控风险数据库,构建内控风险日常预测与监测机制,健全信息管理系统。
2.4 再造内部操作流程,构建严密有效的内控体系。根据金融市场发展趋势、客户需求及自身实际情况,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环节及各环节的重要性进行重新定位和排序,进行改进优化和重组再造设计,持续性地完善操作流程,重点对业务流程、员工素质、观念技术、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监督检查评价、监督流程等实行全方位,多层次的流程更新再造,通过业务操作实现真正的前、中、后台相分离,逐步完善各项业务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制度,实行业务流程的标准化、程序化、精细化、不断加强制衡与在线监测,真正使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处于缜密的监控之下。
2.5 提高制度执行力,严格操作规程。对储蓄、会计、出纳、结算和重要空白凭证的管理要严格操作规程,强化岗位制约,坚决杜绝一人多岗的现象。对人员不足网点,要按照机构管理的要求予以充实和撤并,严格执行营业临柜的各项制度,坚持证、章、押和钱账分管原则,做到双人复核、双人管库,账务日清月结,内外账定期核对。强化一线实时监督检查,促进事后监督向专业化、规范化迈进。
2.6 内外结合,提高审计效力。一方面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与有效性。首先要进一步推动相互独立的内部稽核体系建设,提高稽核审计频率,提高质量,制定审计规划、重点和方案,增强审计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独立性和专业性;其次是充实内部稽核人员力量,加强稽核人员业务培养,提高稽核业务人员整体素质,培养一支思想过硬、业务扎实的稽核队伍;此外要严格有效地落实问责制,加强稽核检查考核机制,加大相关责任人处罚力度,坚决做到稽核检查到位,行政处分到位、追赃罚款赔付到位、问题整改到位,真正提高稽核检查工作的权威性与严肃性,不断提升内部审计效力与执行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信息披露,提高透明度,利用社会力量来监督经营行为。
2.7 培养合规文化。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合规意识,针对适用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变化,与时俱进地开展相应的培训和教育,引进对新人社人员的合规培训和测试;推行全员风险识别,提高员工参与内控风险管理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制麼建设和监督约束,真正使员工对违法违规“不想为”、“不能为”、“不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