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崛起,中国与他国之间的争端和利益冲突趋于复杂,国际上歪曲中国、妖魔化中国的声音时有出现。除了官方通过新闻媒体等渠道发声,进行正面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外,近年来一些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就与我国有关的国际争端热点话题与国外相关人士在国际媒体上进行对话的方式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发挥了独特作用。
一、民间对话的特色与特殊效果
2019年5月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播刘欣与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商业频道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9日晚八时在福克斯商业频道黄金节目《翠西?里根黄金时段》就中美经贸摩擦话题进行了一场“跨洋辩论”。这是首次就中国作为当事国之一的国际争端由双方当事国媒体人在其中一方的非官方国际媒体进行电视辩论,也是中国主播与美国主播首次正面交锋,吸引了国内外媒体和观众的眼球,受到数以亿计中外观众的瞩目。相比于国内官方媒体对外宣传和此前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与国外相关人士在国际媒体上进行的中外对话,此次辩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媒体观察人士评价为“可能起到了报纸的1000个版面、广播电视的1000小时播放时长,有时想起但起不到的特殊效果”,也被某些外媒称为中国对外“喊话”的新模式。这次对话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媒体性质和辩者身份来看,具有非官方色彩。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媒体及其报道、言论习惯性地抱有偏见。此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没有在中国媒体包括中国官方媒体进行,而是在美国私营媒体福克斯电视台进行,美方主播翠西?里根同样为私营媒体主播身份。翠西?里根早先推文提出“与中国官方电视台进行贸易辩论”,中方主播刘欣虽然是中国官方媒体央视旗下中国国际电视台的主播,但她发推文约定在翠西?里根主播的福克斯电视台节目中进行辩论,并指出“我的名字不是中国官方电视台,我叫刘欣”,以此表明自己以个人身份参加辩论。双方的约辩意向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相互评论、回应、喊话、交锋过程中产生,辩论时间和辩论平台由双方自行约定,整个过程没有官方事先的组织、安排。辩论在美方媒体上进行,话题虽然是国际争端,但双方提问、对答、观点表达没有官方媒体的严谨和程式化,而是颇具西方媒体访谈节目的个性化、自由发挥色彩。
第二,从媒体平台和受众类型来看,具有多样化特征。我国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渠道是官方的报刊、电视、网站等媒体,权威性强、影响力大,但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相较于官方媒体,非官方媒体在传播方式上较为灵活,媒体平台、受众群体较为多样。这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的媒体平台除直播平台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外,还有中美两国及他国众多的电视、网站、社交媒体以及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等各类自媒体平台;受众类型除各电视、网站本身相对固定的观众等受众群体,还包括不可计数的社交媒体、各类自媒体用户及粉丝。此次辩论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和受众类型,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使得传播对象更多、到达率更高。
第三,从传播渠道和网络应用来看,具有交互融合效应。与以往的电视辩论相比,此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网络的应用程度较高:从开始双方主播在媒体网站上对电视节目、视频进行评论、交流,到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约辩,大量网民关注、跟帖评论;从辩论在媒体网站上直播,观众通过网络在线实时观看、评论,以及在网络社交媒体和媒体网站上评论,到辩后各网站、网络社交媒体、自媒体加载、转播辩论视频,观众进行网上点播、评论——辩论前后的活动和辩论活动本身大量地由媒体借助网络进行,媒体和网络强力交互、高度融合。双方约定辩论时间之时、双方辩论直播之时,媒体的传播、媒体之间的互动借助网络活跃度倍增,产生几何量级的传播效应,网络声量相应地直线冲高。此次辩论传播渠道和网络的交互融合,也是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使得传播的层次更丰富、范围更广。
第四,从对话内容和事后舆情来看,具有舆论纠偏效果。此次辩论双方没有按照各自官方的经贸摩擦宣传口径,而是从非官方媒体人角度客观发表意见。中方主播刘欣就知识产权、关税、国有企业等问题客观阐述,澄清是非。美方主播翠西?里根辩前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必须用在中国身上的“武器”、美国是中美贸易关系里彻底的“受害者”。随着辩论的进行,其立场有了微妙的转变,认为经贸摩擦会两败俱伤,对中美双方都没有好处——这有异于美国官方的主流论调。许多国外观众观看辩论后在推特评论中认为,此次辩论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双方的理解沟通和中美两国民众相互了解。网络舆情监测机构沃德的调查分析也显示,此次对话全网积极情绪占绝对主导,占比达77.68%。辩论不能说扭转了有关中美经贸摩擦的国际舆论和美方舆论,但至少促进了中美双方民间层面的理解沟通,对国际舆论和美方舆论起到了一定的纠偏效果,显示出较强的舆论引导力。
二、运用民间对话进行对外传播的建议
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无疑是当前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的典型、成功案例。此次辩论较好地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在传播上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在效果上显示出较强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对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民间对话这一方式的运用以及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借鉴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在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对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要多加运用,在运用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重点环节:
第一,对话话题和时间要有针对性。当前国际舆论中,以中国作为当事国一方的热点话题不少,如“一带一路”、台海局势、中美经贸摩擦、华为受制裁等。其中,牵动中美两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无疑是中美经贸摩擦。同时,中美经贸摩擦也是当前中方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之一。此次辩论直面中美经贸摩擦这一当前中美两国斗争激烈、持久的领域,话题针对性强。在中美经贸摩擦曲折跌宕、激烈攻守,中方争取谈判对等地位和主动权的时间节点进行对话,时间针对性强。今后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在话题选择上就是要聚焦类似的关注度高、牵动政经格局、攸关国家利益的国际争端热點话题,时间上要紧扣事件发生、发展、转折、高潮等关键节点,并对舆情预先研判、实时监测,重点在事件胶着或形势不利于中方、需媒体纠偏导正舆论,以及事件转折或形势开始有利于中方、需媒体扩大有利舆情的时间节点及时进行对话。
第二,对话平台和对象要有标志性。这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选在中美经贸摩擦对方当事国美国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私营媒体且是国际化传播平台进行。福克斯电视台众所周知亲特朗普、对华带有偏见,作为对话平台具有标志性。美方辩论对象为敌视歪曲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持激进偏颇观点的福克斯电视台主播翠西?里根,作为对话对象具有标志性。此次辩论中方媒体人以个人身份到与美方对立的媒体上和对立的媒体人进行对话,这种积极主动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辩论进程,并推动此次辩论达到中方理想的效果。在以个人身份进行的中外对话中,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都要开放自信地、有意识地到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上和对方的知名媒体人、专业人士进行对话,甚至是到国际争端对方当事国持对立立场的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上,与对方当事国持对立立场的知名媒体人、专业人士进行对话——越是对立越具关注度、可看性,越能吸引中外观众和国际舆论关注;越是对立,越是激烈碰撞,越能去伪存真、呈现客观事实,越能影响、导正国际舆论,取得积极、正面的效果。
第三,对话群体和角度要多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调研时指出:“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客观、真实、生动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外国观众更多更好了解中国。”①要发挥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的作用,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利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特长及粉丝群体优势,形成一个多元化的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的群体。除了出镜频率较高的知名记者、主播、专家学者,还要吸纳一些具有国际化形象和风格、具有国际影响特别是国际争端对方当事国影响的文体明星、意见领袖、网红大V等。要支持、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个人身份积极地到国际媒体包括国际争端对方当事国媒体出镜,与对方当事国的媒体人、专业人士就双方国际争端热点话题进行开放的对话、辩论、访谈,还可以进行自媒体传播、社交媒体互动交流,以此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多层次、多方位塑造中国正面国际形象,营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对话人形象和风格要国际化。此次辩论中方主播首次在美国电视节目中与美方主播辩论,展示出知性大方、英语流利的国际化形象和风格,给美国媒体和民众带来视觉和心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他们对中国媒体人官方化、封闭性、刻板式固有成见,具有开创性和象征性。中方主播刘欣的辩手经历、外语能力、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播背景无疑使其具有国际化的形象和风格,是较为理想的中外对话中方对话人。经此一辩,其本人也成为国内外媒体、网民关注的“网红”,打响了国际知名度,为今后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树立了指向和标杆。国际化的形象和风格,包括外语能力和对他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了解,以及个人国际知名度,有利于增强对话人魅力,提高对话效率、提升对话效果,使对话能被更大范围的国际媒体和国外观众所关注,对话内容也更容易被国际媒体和国外观众所理解、所接受。
第五,对话方式和话语要客观理性。此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火药味没有预想的浓,双方辩论时表达大体理性、平和,美方主播翠西?里根辩后也推文指出:“并非在电视上呈现的一切东西都必须是唇枪舌战。当涉及国际话题时,对话和讨论是推动前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此次辩论应该说超越了中美官方及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口水战”,增进了双方的理解沟通和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客观认知。由于对话双方通常是立场、观点相对立的群体,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在进行中外对话时不能自说自话、进行说教,而是要考虑对方国家意识形态、对方对话人政治立场,以及对方国家民众价值观、思维方式、话语体系与中方的差异,客观研判对方对话人和对方国家民众的理解度、接受度,设定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对话内容。当然前提是坚持中方立场、陈述客观事实、传递正确信息。要在有限的对话时间空间里,围绕话题客观、理性、简约、有力地表达中方观点,宣传中方主张。对话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冷静,防止话题被对方带偏、情绪被对方激化。
第六,对话效应和热度可持续引导。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的辩前互动、酝酿时间较长,从双方网站评论、回应,到社交媒体交锋、约辩,再到上电视辩论,话题热度持续升高、辩论活动逐步发酵成型。一辩之后,双方继续在社交媒体交流,并约二辩,网民评论和关注继续,对话效应和热度延续。其间美方媒体进行了专业高效的媒体商业运作,有效提高了收视率,增加了广告收益,扩大了媒体和主播的影响力,可以说充分利用和延续了对话的效应和热度。而在加拿大“芒克辩论会”进行的“中国是否威胁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之辩,则是在辩论开始前对双方进行投票,辩论结束后再次投票。通过比较两次投票结果,中方专家参与的反方支持率增加作为胜方赢得辩论,以此凸显对话结果,也使得对话效应持续、有利舆情扩大。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利用和引导了对话效应和热度,达到了各自追求的效果,值得国内媒体和对话人关注。我们不追求在中外对话中进行媒体商业运作,但可以通过类似的媒体运作和交流互动方式来持续引导、延续对话效应和热度,以扩大对外宣传效果、加大舆论引导力度。
「注释」
①《习近平谈新闻舆论工作:治国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人民网, http://cpc. people.com.cn/xuexi/n1/2016/1108/c385474-28844285-3.html,2016年11月8日。
一、民间对话的特色与特殊效果
2019年5月30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播刘欣与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商业频道主播翠西?里根(Trish Regan)于美国当地时间5月29日晚八时在福克斯商业频道黄金节目《翠西?里根黄金时段》就中美经贸摩擦话题进行了一场“跨洋辩论”。这是首次就中国作为当事国之一的国际争端由双方当事国媒体人在其中一方的非官方国际媒体进行电视辩论,也是中国主播与美国主播首次正面交锋,吸引了国内外媒体和观众的眼球,受到数以亿计中外观众的瞩目。相比于国内官方媒体对外宣传和此前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与国外相关人士在国际媒体上进行的中外对话,此次辩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被媒体观察人士评价为“可能起到了报纸的1000个版面、广播电视的1000小时播放时长,有时想起但起不到的特殊效果”,也被某些外媒称为中国对外“喊话”的新模式。这次对话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从媒体性质和辩者身份来看,具有非官方色彩。西方国家对于中国媒体及其报道、言论习惯性地抱有偏见。此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没有在中国媒体包括中国官方媒体进行,而是在美国私营媒体福克斯电视台进行,美方主播翠西?里根同样为私营媒体主播身份。翠西?里根早先推文提出“与中国官方电视台进行贸易辩论”,中方主播刘欣虽然是中国官方媒体央视旗下中国国际电视台的主播,但她发推文约定在翠西?里根主播的福克斯电视台节目中进行辩论,并指出“我的名字不是中国官方电视台,我叫刘欣”,以此表明自己以个人身份参加辩论。双方的约辩意向在网络和社交媒体的相互评论、回应、喊话、交锋过程中产生,辩论时间和辩论平台由双方自行约定,整个过程没有官方事先的组织、安排。辩论在美方媒体上进行,话题虽然是国际争端,但双方提问、对答、观点表达没有官方媒体的严谨和程式化,而是颇具西方媒体访谈节目的个性化、自由发挥色彩。
第二,从媒体平台和受众类型来看,具有多样化特征。我国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的主渠道是官方的报刊、电视、网站等媒体,权威性强、影响力大,但传播方式、受众群体相对固定。相较于官方媒体,非官方媒体在传播方式上较为灵活,媒体平台、受众群体较为多样。这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的媒体平台除直播平台美国福克斯电视台外,还有中美两国及他国众多的电视、网站、社交媒体以及博客、微博、微信、贴吧、论坛/BBS等各类自媒体平台;受众类型除各电视、网站本身相对固定的观众等受众群体,还包括不可计数的社交媒体、各类自媒体用户及粉丝。此次辩论多样化的媒体平台和受众类型,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使得传播对象更多、到达率更高。
第三,从传播渠道和网络应用来看,具有交互融合效应。与以往的电视辩论相比,此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网络的应用程度较高:从开始双方主播在媒体网站上对电视节目、视频进行评论、交流,到通过网络社交媒体进行交流、约辩,大量网民关注、跟帖评论;从辩论在媒体网站上直播,观众通过网络在线实时观看、评论,以及在网络社交媒体和媒体网站上评论,到辩后各网站、网络社交媒体、自媒体加载、转播辩论视频,观众进行网上点播、评论——辩论前后的活动和辩论活动本身大量地由媒体借助网络进行,媒体和网络强力交互、高度融合。双方约定辩论时间之时、双方辩论直播之时,媒体的传播、媒体之间的互动借助网络活跃度倍增,产生几何量级的传播效应,网络声量相应地直线冲高。此次辩论传播渠道和网络的交互融合,也是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使得传播的层次更丰富、范围更广。
第四,从对话内容和事后舆情来看,具有舆论纠偏效果。此次辩论双方没有按照各自官方的经贸摩擦宣传口径,而是从非官方媒体人角度客观发表意见。中方主播刘欣就知识产权、关税、国有企业等问题客观阐述,澄清是非。美方主播翠西?里根辩前认为中美贸易不平衡是美国必须用在中国身上的“武器”、美国是中美贸易关系里彻底的“受害者”。随着辩论的进行,其立场有了微妙的转变,认为经贸摩擦会两败俱伤,对中美双方都没有好处——这有异于美国官方的主流论调。许多国外观众观看辩论后在推特评论中认为,此次辩论在一定程度促进了双方的理解沟通和中美两国民众相互了解。网络舆情监测机构沃德的调查分析也显示,此次对话全网积极情绪占绝对主导,占比达77.68%。辩论不能说扭转了有关中美经贸摩擦的国际舆论和美方舆论,但至少促进了中美双方民间层面的理解沟通,对国际舆论和美方舆论起到了一定的纠偏效果,显示出较强的舆论引导力。
二、运用民间对话进行对外传播的建议
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无疑是当前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的典型、成功案例。此次辩论较好地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方法、手段上有创新,在传播上适应了分众化、差异化趋势,在效果上显示出较强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和引导力,对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民间对话这一方式的运用以及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新格局的构建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推动作用。借鉴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在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中对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要多加运用,在运用中要把握好以下六个重点环节:
第一,对话话题和时间要有针对性。当前国际舆论中,以中国作为当事国一方的热点话题不少,如“一带一路”、台海局势、中美经贸摩擦、华为受制裁等。其中,牵动中美两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无疑是中美经贸摩擦。同时,中美经贸摩擦也是当前中方对外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的重点之一。此次辩论直面中美经贸摩擦这一当前中美两国斗争激烈、持久的领域,话题针对性强。在中美经贸摩擦曲折跌宕、激烈攻守,中方争取谈判对等地位和主动权的时间节点进行对话,时间针对性强。今后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在话题选择上就是要聚焦类似的关注度高、牵动政经格局、攸关国家利益的国际争端热點话题,时间上要紧扣事件发生、发展、转折、高潮等关键节点,并对舆情预先研判、实时监测,重点在事件胶着或形势不利于中方、需媒体纠偏导正舆论,以及事件转折或形势开始有利于中方、需媒体扩大有利舆情的时间节点及时进行对话。
第二,对话平台和对象要有标志性。这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选在中美经贸摩擦对方当事国美国有相当影响力的主流私营媒体且是国际化传播平台进行。福克斯电视台众所周知亲特朗普、对华带有偏见,作为对话平台具有标志性。美方辩论对象为敌视歪曲中国、对中美经贸摩擦持激进偏颇观点的福克斯电视台主播翠西?里根,作为对话对象具有标志性。此次辩论中方媒体人以个人身份到与美方对立的媒体上和对立的媒体人进行对话,这种积极主动姿态在一定程度上引导了辩论进程,并推动此次辩论达到中方理想的效果。在以个人身份进行的中外对话中,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参与,都要开放自信地、有意识地到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上和对方的知名媒体人、专业人士进行对话,甚至是到国际争端对方当事国持对立立场的有影响力的国际媒体上,与对方当事国持对立立场的知名媒体人、专业人士进行对话——越是对立越具关注度、可看性,越能吸引中外观众和国际舆论关注;越是对立,越是激烈碰撞,越能去伪存真、呈现客观事实,越能影响、导正国际舆论,取得积极、正面的效果。
第三,对话群体和角度要多元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电视台调研时指出:“用好国际化传播平台,客观、真实、生动报道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促进外国观众更多更好了解中国。”①要发挥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的作用,包括官方和非官方的,利用其专业知识、技能特长及粉丝群体优势,形成一个多元化的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的群体。除了出镜频率较高的知名记者、主播、专家学者,还要吸纳一些具有国际化形象和风格、具有国际影响特别是国际争端对方当事国影响的文体明星、意见领袖、网红大V等。要支持、引导他们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以个人身份积极地到国际媒体包括国际争端对方当事国媒体出镜,与对方当事国的媒体人、专业人士就双方国际争端热点话题进行开放的对话、辩论、访谈,还可以进行自媒体传播、社交媒体互动交流,以此传递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多层次、多方位塑造中国正面国际形象,营造有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
第四,对话人形象和风格要国际化。此次辩论中方主播首次在美国电视节目中与美方主播辩论,展示出知性大方、英语流利的国际化形象和风格,给美国媒体和民众带来视觉和心理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他们对中国媒体人官方化、封闭性、刻板式固有成见,具有开创性和象征性。中方主播刘欣的辩手经历、外语能力、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播背景无疑使其具有国际化的形象和风格,是较为理想的中外对话中方对话人。经此一辩,其本人也成为国内外媒体、网民关注的“网红”,打响了国际知名度,为今后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以个人身份进行中外对话树立了指向和标杆。国际化的形象和风格,包括外语能力和对他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了解,以及个人国际知名度,有利于增强对话人魅力,提高对话效率、提升对话效果,使对话能被更大范围的国际媒体和国外观众所关注,对话内容也更容易被国际媒体和国外观众所理解、所接受。
第五,对话方式和话语要客观理性。此次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火药味没有预想的浓,双方辩论时表达大体理性、平和,美方主播翠西?里根辩后也推文指出:“并非在电视上呈现的一切东西都必须是唇枪舌战。当涉及国际话题时,对话和讨论是推动前进的非常重要的途径。”此次辩论应该说超越了中美官方及民间的民族主义情绪和“口水战”,增进了双方的理解沟通和对中美经贸摩擦的客观认知。由于对话双方通常是立场、观点相对立的群体,国内媒体人、专业人士在进行中外对话时不能自说自话、进行说教,而是要考虑对方国家意识形态、对方对话人政治立场,以及对方国家民众价值观、思维方式、话语体系与中方的差异,客观研判对方对话人和对方国家民众的理解度、接受度,设定自己的表达方式和对话内容。当然前提是坚持中方立场、陈述客观事实、传递正确信息。要在有限的对话时间空间里,围绕话题客观、理性、简约、有力地表达中方观点,宣传中方主张。对话过程中要保持理性、冷静,防止话题被对方带偏、情绪被对方激化。
第六,对话效应和热度可持续引导。中美主播经贸摩擦之辩的辩前互动、酝酿时间较长,从双方网站评论、回应,到社交媒体交锋、约辩,再到上电视辩论,话题热度持续升高、辩论活动逐步发酵成型。一辩之后,双方继续在社交媒体交流,并约二辩,网民评论和关注继续,对话效应和热度延续。其间美方媒体进行了专业高效的媒体商业运作,有效提高了收视率,增加了广告收益,扩大了媒体和主播的影响力,可以说充分利用和延续了对话的效应和热度。而在加拿大“芒克辩论会”进行的“中国是否威胁了自由主义国际秩序”之辩,则是在辩论开始前对双方进行投票,辩论结束后再次投票。通过比较两次投票结果,中方专家参与的反方支持率增加作为胜方赢得辩论,以此凸显对话结果,也使得对话效应持续、有利舆情扩大。这些做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持续利用和引导了对话效应和热度,达到了各自追求的效果,值得国内媒体和对话人关注。我们不追求在中外对话中进行媒体商业运作,但可以通过类似的媒体运作和交流互动方式来持续引导、延续对话效应和热度,以扩大对外宣传效果、加大舆论引导力度。
「注释」
①《习近平谈新闻舆论工作:治国理政、定國安邦的大事》,人民网, http://cpc. people.com.cn/xuexi/n1/2016/1108/c385474-28844285-3.html,2016年11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