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功夫在题外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n_830511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只有个人的意识觉醒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与持久力。“试卷分析”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点火器”,能燃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换个角度看试卷,教师学习在数据中直面自己教学的问题,激起了研究意识,重视教材的编写意图,明确课内40分钟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效果……只有对教材有深层次的思考,把握好具体的教学要求,才能落实好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让错止步在源头。同时,还能使教师自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致力于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转变,走上专业发展之路。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试卷;助力;数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4-0036-03
  考试是检测与反馈教育目标管理的主要手段。考试的结果既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和学习效果,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师的治学态度和教学水平。学生存在的问题,可能大部分就是我们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教师,都特别企盼自己的学生能考个好成绩。教师对“好”的渴望是如此强烈,那么,能不能让教师换个角度看试卷,真正把学生放在学习主人翁的地位,依据教育教学规律进行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组织教学,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呢?
  一、追根溯源。激起教师研究意识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当教师不仅仅把工作看作是一种职责,而且是与自我价值实现相关联的因素时,教师才能真正具有主体意识以及内在发展的动力与需求。下面,我就从某次期末考试的数据分析人手,让教师从数据中看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其中,教五年级(2)、(3)班的是同一位教师。纵向比较,五(2)班只有1个知识点的失分率为0,有12个知识点的失分率超过15%(含15%);五(3)班有3个知识点的失分率为0,有10个知识点的失分率超过15%。横向比较,两个班失分率超过20%(含20%)的知识点中,有8个是一致的。在“分数的意义”知识点中,五(2)班的失分率高达68.75%,五(3)班的失分率也高达64.20%,很明显,这个知识点两个班的学生都不过关。通过比较同一位教师教学的不同班级或不同教师教学的班级在同一个知识点的失分率,使分析更深入,让教师明确学生的问题根源其实就在自己身上。
  在此之前,很多教师认为研究只是教研员和教育专家的事,不是一线教师可以做的。因此,当我要求教师做失分率的统计时,一些教师以耗时长、太繁重为由推脱,即使做了也表现得不太乐意。但是,从数据统计的结果和分析来看,教师在数据中直面自己教学的问题,这种视觉上、心理上的冲击是非常大的,能有效地激起教师的研究意识。
  二、思错防错。聚焦教材解读
  在数据分析中,教师看到了自身教学成功之处,也看到了存在的问题,进而意识到学生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自己身上,由此想出了相应的对策。
  错因分析: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不透彻,对同一分数表示的量的两种表达方式不熟悉。
  对策:加强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达到熟练的程度。
  在“错因分析”中,教师用“不透彻”“不熟悉”来描述学生,对自己的问题缺乏敏锐性。在“对策”中,用“加强……理解”等词语描述的背后,折射出教师对教材的编写意图重视程度不足,对课内40分钟该做什么、怎样做、要达到什么效果等,欠缺深层次的思考。
  只有“人乎其内”,方能“出乎其外”。数据的分析和推断最终目的不是评估现状,而是发现问题,对症下药。于是,从在任第三年开始,我利用寒暑假,翻阅了全校学生(一至六年级)期末考试的每一份试卷,记录好学生共性的错例,思考错例背后反映的教师的问题。开学后,我利用每月两次的科组教研活动开展“有效教学,从读懂教师用书开始”“研读教师用书,提高课堂实效”“用好教师用书,深度解读教材”系列大大小小的讲座,从教什么、怎么教出发,针对学生错例所在的新授课进行教材分析与解读,带领全体数学教师透过学生错题的表象看本质,让他们对教师用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并意识到要用好教师用书,找准教材的深度和广度,把握好具体的教学要求,落实好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让错止步在源头,课堂才会有实效。
  三、研错思措,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学生的错题是教师的宝贵资源,具有相當高的研究价值。
  【易错题2】①小数2.05中,2表示(2)个(1),5表示(5)个(0.1);②小数0.051里有(51)个(0.01);③小数0.256的计数单位是(0.001),它有(6)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学生出现以上错误,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计数单位的教学不够重视。计数单位是小数意义的本质,不仅是学生数感形成的前提,更是四则运算中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关键,也是正确认识小数的基础。
  三年级下册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小数,虽然没有出现计数单位的说法,但教师也可以通过具体的量在新课的练习部分进行适当渗透。如指图提问:①0.9米还差()米就是1米;②数一数,1米里面有()个0.1米。在四年级下册的教学中应当突出对计数单位的理解。把小数置于数位顺序表中,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数位”“对应的计数单位”以及“计数单位上个数的多少”。学生可以借此学习小数的意义、读写、大小比较等。
  其实,计算的本质就是确定计数单位和计算计数单位个数的过程。因此,教师对计数单位要有足够的重视和落实。
  【易错题3】8.02的计数单位是(百分位),它有(0.02)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明显看出,学生混淆了“数位”“计数单位”和“数的组成”等概念。
  整数是学生认数的开始,学习时间最长且生活体验最为丰富,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256里面有2个百、5个十、6个一,很自然地就能迁移0.256包含2个0.1、5个0.01、6个0.001。又考虑到课本非常强调数的组成,练习基本这样呈现:①5319里面有()个千、()个百、()个十和()个一;②4个千和4个十是();③1640=() () ()。练习中没有出现过全部以“一”为单位的问题,导致学生在小数的学习中遇到以0.1或者0.01、0.001为单位的问题就出错。如,认为1.4里面有4个0.1,而不是14个0.1;又如,认为0.256里面有6个0.001,而不是256个0.001。因此,在一年级“认识数”的起始阶段,教师就要对“一”“十”这些计数单位的教学予以重视。如,15里面有()个一,104里面有()个一,8000里面有()个一,8000里面有()个十,等等。   教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计数单位”后,教师可以在练习中出示数轴,让学生通过实实在在地数一数计数单位的个数来体会小数的意义。
  ①在数轴上标出0.1。图中还有哪一段可以用0.1表示?请用“一”在数轴上画出来。
  ②在数轴上标出0.3,0.3里有()个0.1,1里有()个0.1。
  ③在数轴上标出1.2,1.2里有()个0.1。
  ①在数轴上标出0.01,0.1里有()个0.01。
  ②在数轴上标出0.05,0.05里有()个0.01。
  ③在数轴上标出0.18,0.18里有()个0.01。
  学生的错例告诉我们,只有立足教材的知识体系进行授课,才有实效、高效可言。
  四、交流分享,形成团体优势
  萧伯纳曾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而我们彼此交换这些苹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个苹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而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人将有兩种思想。”科组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是教学研究的主阵地。我们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周周有主题,人人做讲座,个个要发言。利用这个平台展开一番小研究、大学习,分享教学诊断:“错题共研”“我的困惑”“一课思考”“教研沙龙”“案例讨论”。并进行案例式分析,引发共鸣和碰撞思维,激发争论、解决困惑。近年,“解决问题案例分析”“计算问题案例分析”“数学教师解题能力培训”“相同知识点的新旧教材对比”“如何写案例”“我的困惑”“如何写教案”“经过时间解决问题”“一年级画图解决问题”“余数解决问题”……教师之间分享最关键、最困惑、最有价值的问题、执教中碰的钉子、研读教材的心得体会、成绩提升的喜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阐述着自己对教育理解,表达着自己对新理念的感悟、叙述着对实践的反思、呈现出教育的智慧,自觉优化自己的教学行为,致力于教学思想、教学行为的转变,走上在学习中研讨,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提高的成长历程。从个体的研究发展到合作伙伴的共同研究,发挥了教师群体的科研合作优势。
  通过实施这一系列的措施,我进校五年在番禺区连续四次的数学抽测均获番禺区优秀档次,平均分都高于同组平均分,2014年平均分高于同组8分,从此摘掉数学“薄弱”的帽子。连续两次获番禺区优秀科组二等奖。
  五、反思积累。推进实践与理论融合
  理论与实践融合是教师专业发展最高的思维能力。只有实践没有理论很难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途径:“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华南师范大学刘良华教授说:“教师是否能够‘公开发表’自己的声音,已经成为影响教师的行动研究能够走多远的一个决定性因素。”因此,教师应将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思、所想、所感以随笔的方式记下来。当“写”成了习惯,就能看到自己专业成长路上的步伐。这样实施以后,近五年,我校有11位数学教师在我在任期间分别向省、市、区、镇不同地域的教师展示自己的教研课,其中省级2节、市级2节、区级30节,除此以外,有38篇文章获不同级别奖项,有14篇文章发表在正规刊物上。
  不可否认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自主发展,只有个人的意识觉醒了,才会有发展的动力与持久力。对于我校教师来说,“试卷分析”就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点火器”,燃起教师专业发展的意识,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空前的提高,从一名旁观者进而变成聆听者、行动者,乃至研究者,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日益渐增,教育不断趋向于世界化水平,提升教育竞争力成为当前教育的核心,基于这种背景下,核心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新课改实施以来,教师们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投以更多的关注,并将其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核心素养是什么?其本质的特性如何定义?相信每个教师都有自身独特的理解。而核心素养的有效开展,为小学科学教学的开展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挑战,并坚定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想实现核
[摘 要]思维导图模拟人脑神经网络放射结构,以视觉形象化的图示展现认知结构,外化大脑思维图谱,亦称“心智地图”“思维地图”。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不同,它以放射性的思维模式和多感官学习为特性,图文并茂,以一种形象可视的图像来呈现抽象的逻辑思维过程,使左右脑有效地沟通与交流,是记忆、学习和思考的有效思维工具。在小学数学复习中恰当地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构建清晰的知识结构体系,可促进思维深刻化
[摘 要]“数学广角”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特色板块,因为内容选材上引用了学生熟悉的、富有童趣的经典数学问题,受到一线教师和学生的欢迎。在各级各类优质课评选、公开课中,“数学广角”教学频频亮相,学生在探究、发现等体验过程中,能发现事物隐含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创新思维。  [关键词]数学广角;运筹;优化;烙饼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网络教学渐渐地出现在大众的视线中。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翻转课堂模式也成了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本文提出的辅助教学模式是在“微课程”的基础上,利用短小的视频或者是由一段简短的文字组成的对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描述和概括的一种行为和方式。通过网络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结合以及对现阶段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利用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普及程度和覆盖范围,将微信公众平台作为微课程
[摘 要]探索规律单元的设置是苏教版教材的编排特色,拥有探索规律的能力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必备技能和基础。通过研读教材,在把握学生学习起点的基础上落实探索的过程,让学生在活动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基本的数学思想,使得学生的学习向纵深处发展。  [关键词]探索规律;周期;学习起点  “简单的周期”是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探索规律这一专题的内容。笔者在一次教学比赛时选择了这一课题,但在首轮试教结束后产生
激励需要长久与人本化,现在的激励未能面向每个学生,更谈不上“以学生发展为本”。而成长是一种稳步而上的自信,“七彩棋娃星卡”正是把孩子看不见的进步变成一种看得见的“精神奖励”,使孩子的眼睛里每天都充满着渴望。激励也是一种文化,从“七彩棋娃星卡”“生长”出来的“棋娃品质”已成为元上小学文化的核心。  激励需要长久与人本化  似乎越来越感受到,学生的“胃口”被吊起来的难度大了。碎片化激励和总结性的固定化
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互联网正在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领域,引领了社会生产新变革,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随之也出现了网络传播操作简易化、形式多样化、功能兼容化的趋势。《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在小学阶段学习目标中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网络是一个奇妙的世界,关键是如何利用它。本文从小学生
[摘要]数据整理是统计过程的重要环节。通过对分段整理数据的教学实践研究,总结分段整理数据的教学经验,形成分段整理数据的有效教学策略,落实学生数据分析观念的教学目标。  [关键词]统计;分段整理;数据分析观念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0)17-0004-04  数据的整理方式、方法既影响着统计的效率,又影响着问题的最终解决,因此,学生学会
祁东县归阳镇中心学校教师孙小艳任教已经28年了。她不忘初心,“丹心化作春雨洒,换来桃李满园香”,她始终坚持用爱心温暖每一届莘莘学子,对教书育人的真谛有了一个很好的诠释。  孙小艳,女,1972年9月出生,1990年耒阳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到祁东县归阳镇一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任教,转瞬之间就是11年。2001年,她因工作出色,被调往归阳镇中心学校任教。28年来,她一直坚守在教育的一线,并为这片土地贡献出了她
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切实将教育工作面向全体学生成为了当前的教育工作重点内容。但是因为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每个班集体中都客观的存在有后进生,为了全面素质教育的实现,每个教师有责任和义务给予后进生更多的关爱,给予其帮助让后进生走出成长困境,跟上班级同学的发展步伐。转化后进生是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想为班级树立良好的班风,营造良好的学风,必须重抓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因为这不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