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洪波为什么敢弃用“大牌”?段暄认为,答案只有一个:就是中国队没有朴智星(韩国球星),没有中村俊辅(日本核心队员),没有凯维尔(澳大利亚名将),没有真正的能够力挽狂澜、一锤定音的球员。中国队的“大腕、大牌儿”和“平民”相比在技术和能力上优势并不大,高洪波意识到,将命运寄托在某一两名“大牌”身上是没希望的。所以,他要打造一支“平民国家队”,并不断强调“31”这个数字(集训名单31人),他要让所有队员都看到希望,要让国家队内部形成良性竞争。
可以说,“高家军”大胆弃用“大牌”的做法,这在以往的几届国家队中是很难看到的。这不禁让人们联想起,当年郎平回国执教中国女排时的做法:强调拼搏和团队精神,大胆启用年轻球员,拒绝大牌选手,组建全新的教练组,结果她用了很短时间就让中国女排走出低谷,重返世界强队之列。
志存高远
战平德国队,这个在5月29日之前对国足来说看上去“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高洪波和他的球队在首战中完成了。这结果既让人高兴又不敢高兴——千万别忘了,国足历来有这样一个规律:凡新帅上任,总会带来一些惊喜,然后被推上神坛,最后是掉下来成为罪人,在外界的一片指责辱骂声中黯然下课。按照这个规律,高洪波和他的前任一样,只不过体面地迈出了第一步而已。那么,日后的高洪波将如何避免与前任们同样的悲惨命运?而且紧接着在6月1日对阵伊朗、6月4日对阵沙特队的比赛中,中国队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说起以往,中国队与德国还真是颇有缘分。往远去说,17年前德国人施拉普纳初掌中国国家队教鞭曾是无限风光,一系列无关紧要的比赛一度是光彩照人:先是在广岛亚洲杯取得了第三名,接着又在新加坡的鱼尾狮杯取得第二名,随后更是在泰王杯上获得冠军……老纳俨然成为中国足球的救世主,并一度享受着“总统级的礼遇”,当时记者在《文汇报》“笔会”上发表的报告文学《施拉普纳和克劳蒂娅》就是老纳当年在中国这段生活的真实写照。随后,记者又前往成都采访真刀真枪的意大利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在现场目睹“施家军”的一败涂地,连小组赛都未能出线,施拉普纳只好卷铺盖走人……
再往近处看,德国人同样是国足十分“友好”的对手。在国际足坛,尽管德国战车已无数次让法国、英格兰这些世界劲旅切齿痛恨,战败绿茵,但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德国队却不时会给中国队带来一些信心:克林斯曼时代,他们送给了朱广沪麾下的国足一场1:0,于是朱广沪直到下课还念念不忘,认为这是自己在任时的最经典一战;如今,“德国战车”的主教练由克林斯曼换成了勒夫,不变的是他们对国足的“友好”,这场1:1对高家军来说简直是一个近乎完美的开局。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当初,毛泽东这样赞美白求恩,后来我们曾用这句话赞美施拉普纳,如今,国足也可以用这句话来感谢德国队:一群外国人,刚打完联赛,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显然,一场友谊赛的成绩代表不了什么,也说明不了什么,但是这场比赛最大的意义在于,全国球迷看到了高洪波正在重塑中国足球的“魂”,他没有急功近利,反而是志存高远,应该说这是首演之外新国足最大的收获和财富。
看得出,这第一场比赛,高洪波就已经在规划着新国足的未来。站在国足主帅的位置上,无论是谁都将承受常人无法想象的巨大压力,对高洪波来说,所有的一切才刚刚开始,“执教国家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而我的终极目标就是带领国家队进入世界杯的决赛圈。在现在这个时候,既然我选择了冲到第一线,主动来竞聘这个位置,那么我就做好了准备,要变压力为动力,准备承受这个位置给我带来的一切。我想我应该用勇气去改变能够改变的一切,同样也有胸怀接受无法改变的一切,”在走马上任之时,高洪波的话掷地有声,我们也有理由坚信这百分百是他的肺腑之言,“从球员到教练,我接触了不少优秀的教练,其中既有中国教练也有外籍教练,从他们身上我吸收了很多的东西,结合自己这些年整理、琢磨的一些思路,对于国家队的打造我有着自己的一些想法,我希望这些想法和思路可以在国家队得到贯彻和完善。”
高洪波还有一个特点:善于学习。施拉普纳曾说过,踢比赛要硬朗、凶狠。这一点被高洪波所牢记。于是,中德之战,国足自始至终都在拼,以至于有同行如此评价本场比赛:中国队踢得像德国队,德国队踢得像中国队。用人方面,高洪波深受哈恩的影响,他不仅将众多新人召进国家队,还差一点安排郑智打中后卫。而在进攻上,他甚至有意无意地“借鉴”中超强队的成功组合,于是在比赛中我们看到了“鲁能攻击群”、“天津版地面快攻”。
那么,对于新国足的未来,高洪波又有着怎样的具体规划?高洪波强调,我们国家队的风格和发展方向,必须参照国际足球的发展潮流,结合中国球员的特点和自身条件,以及我们面临的比赛对手,以快速、控制、技术特点、团队合作,包括个性的展现为基础,敢于创新、洋为中用,力争打造一支有特点、有能力、有希望的国家队。在高洪波的规划中,未来中国队的发展分4个阶段:一是亚洲杯小组出线,这是我们的底线,二是完善整体战术,三是冲击2014年世界杯,四是在2014年世界杯赛上展现中国足球新风范。
挑战无处不在
尽管新国足在中德之中赢了一个满堂彩,但是现在还不是对“高家军”唱赞歌的时候,因为我们深知,中国足球是一个“江湖”,也是一个“大染缸”,我们无法预知未来的高家军会怎样,未来的高洪波会怎样。试想,建国60年来,中国国家队已经组建过25届,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后,历届国家队主帅哪一位不是信心十足、踌躇满志,可是最终(除了米卢外)哪一位不是悲剧收场?尤其是对于“冷面杀手”高洪波来说,他在国家队的日子里,注定是要时刻面临挑战的。
在一些人看来,高洪波是中国足球人中的一个“另类”,是一个固执而特立独行的人。在踢球时期,高洪波不抽烟不喝酒,从小建立的朴素生活观也让队友“刮目相看”,在队中显得有些“不合群”。据同一期国家队队员透露,当年在国家队中高洪波也没什么朋友,再加上他内向的性格,更加剧了他的孤立。在施拉普纳执教时,曾要求队员在训练后泡脚,除了高洪波,其他队员都没坚持,为此也有队友把他说成是“另类”和“怪人”,不愿意和他接触,但在当时,高洪波和区楚良同一宿合,两人都不抽烟喝酒,而且都有早睡早起好习惯,虽然由于性格原因,一个内向一个外向,鲜有交流,但他们之间却是志同道合,相处融洽。
平时,高洪波更愿意以笔记的形式来倾诉内心,从小他就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踢球后,他的日记每天记录着自己的踢球感受和训练中的趣事,而当教练后这些内容则变成了训练计划和总结。区楚良还记得,当年高洪波总是喜欢在台灯底下安静地写写画画,一直都不好意思上前打扰他,也搞不清他在弄些什么,但是高洪波好学的精神和肯钻研的劲头却让众多队友佩服不已。
在上海崇明岛基地率领东亚队训练的徐根宝对于自己的爱徒高洪波非常了解,最近他在看了《新民周刊》刊发的有关中国足球的报道后特地打电话给我,对高洪波作了如下评价:“高洪波表面上有些斯文,沉默寡言,但他骨子里却是个有理想,甚至很有手段和野心的人。”徐根宝的这句话让记者不难发现,高洪波的固执和自信更多是体现在与中国足球的“江湖气”及一些陋习的对立和对抗。在执教长春亚泰时,高洪波登上职业教练生涯的高峰,可是他的铁腕做法却颇有争议。由于自己洁身自好,没能在中国足坛摸爬滚打出“江湖习气”,这使高洪波在执教俱乐部球队的日子里,没能和队员成为“哥们”,从欧洲俱乐部学习的现代管理方式在中国俱乐部根本派不上用场,不远不近的尴尬关系让他管理队伍显得进退两难,无奈之下,他只好轮番举起“杀威棒”将队员“一棍子打死”,客观地说这种做法违背中国足球的人情常理,也深深触及了中国足球的“痛处”。如果说在长春亚泰废掉两位老资历的核心球员充分体现了高洪波的强势的话,那么之后要将球队六七名主力开除的做法,则让高洪波陷入了一种“孤立”的境地——中国联赛的“假丑恶现象”太深、太重,高洪波以一己之力是无法动摇的。
可是,中国足协却恰恰看好高洪波这一优点。从这种意义上讲,中国新国足的变革似乎注定要从高洪波开始了,而高洪波注定要面临比他的前任更为严峻的挑战。在杜伊给高洪波提出的第二大“忠告”中,明确表示要格外提防教练组和球队官员在“背后捅刀子”的行为。的确,能否组建一个与高洪波在执教思路、带队风格上相一致的教练组,对其今后工作的顺利开展很重要。在之前,国家女足主帅伊丽莎白与领队之间的矛盾、国奥主帅杜伊与球员及相关足球官员的矛盾曾经令中国足协头痛不已,并且还直接伤害到了中国足球。现在,高洪波要怎样理顺这些关系,已成为在新国足取得成功的关键。
目前来看,国家队助理教练傅博、区楚良都是与高洪波年龄相仿的少壮派教练,而且在此之前,彼此都很熟悉,所以在配合上应该不存在太大的问题。而对于以往国足主帅和教练组经常会出现的“面和心不和”情况,高洪波则搬出了自己的“处事哲学”。在他看来,只要以诚相待、互相信任和理解,就不可能配合不好。事实上,这一“处事哲学”不仅适用于教练组,同样也适用于队员身上。如果未来几年,新国足真的能如高洪波所愿,那么中国足球必然要给我们带来惊喜。当然要走完这样的过程,高洪波和他的球队都要付出很多。
其实,不管“高家军”未来会怎么样,至少在新国足的首演中,我们看到了中国队少见的“和谐”一面:球员团结,斗志昂扬,教练组年富力强,彼此信任。但愿新国足远航之路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