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研究——以语言学词典为例

来源 :外语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nmaa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组织理论为术语编纂带来视角和方法创新.通过文献综合,本文梳理了不同层次的知识组织方法作为理论基础,并围绕功能性和系统性两大特性,对三部中国语言学词典尤其《语言学名词》进行文本分析.本文提出知识组织方法是沟通术语系统、知识系统与词典系统的桥梁,并初步构建术语编纂的知识组织方法框架.
其他文献
历代注家多以客观知识或主观欲望解释《庄子·养生主》中的“知”概念,均存在理论上的不完满之处.《养生主》中的“知”有三种含义:感官之知、“规始”之知、生死之知.应对这三种“知”的合理策略是“止其所不知”,即限制其在经验世界和心灵世界中的运用,因任外物天然之理、自身性命之理、生死变化之理.“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是“养生”得以实现的保证,也关乎修养主体对“知”所无法测度和掌控的事物的消解.
作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英国女剧作家,卡里尔·丘吉尔的史诗剧场以其独特鲜明的创作方法与开放性特征著称.她巧妙地运用布莱希特“史诗剧场”所强调的“间离”效果和历史化叙事,在戏剧中展现女性的生存困境、揭示历史事件的荒谬以及政治体制的不合理,观众的自主意识参与思考历史与当下.丘吉尔的代表作《老猫》和《优等女子》贯穿这一主旨.丘吉尔将女性作为创作主体,探讨其身份、生存境遇与出路,她的剧作对社会结构和制度做出反思,渴望革命、召唤关怀,且带给观众深层的思考与启迪.
新时代大学生“空心病”是指由价值观缺陷引发的心理障碍,其根源在于思想问题,“空心病”的形成受家庭背景、教育模式、社会环境、自我认知等多种因素影响.“思想咨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一种技术和方法,致力于解决学生思想症结,其人本理念提高“空心病”学生求助意愿,对话形式满足“空心病”学生倾诉需求,价值引导符合“空心病”学生思想需要,民族个性契合“空心病”学生思想特征,具有治疗大学生“空心病”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基于思想咨商的维度,通过加强宣传引导、打造专业队伍、促进人文关怀、做到对症下药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寻找到
1rn后来,田喜梅经常回忆说,这辈子最后悔的事就是吃了那只黄毛兔,都怪丈夫李老四太听话.田喜梅嘴一噘埋怨道:“也不能让他干啥他就干啥呀?想吃肉就去逮兔子,想要月亮那就上天摘月亮啊?那脑子真轴.”rn那年秋天,田喜梅挺着大肚子,像只笨企鹅一样慢悠悠在院子移来挪去,她嘴有点馋,比当闺女时难伺候多了,感觉吃啥都不香,嘴里没味儿就想吃点鲜东西,但在农村上哪儿找鲜味去?丈夫李老四有点为难,他是那种变着法儿对老婆好的男人,想着水灵灵的女人就这样跟了自己,不能再让她吃苦受罪,要尽量吃好穿好伺候着,也就是要对她好.他在院
期刊
201X 年rn昨天.昨夜.昨夜雨疏风骤,我守在病房里,守着沉沉昏睡的萧冉,感觉世间的一切全都潮湿起来.物质世界潮湿了,秋雨绵绵,淅淅沥沥,颇有一些情深深雨濛濛的样子;我的心也潮湿了,心雨潺潺,如泣如诉,仿佛只要随便拧几下,就能拧出一把苦汁来.我突然意识到,尽管萧冉并不显老,还是明艳动人,温文尔雅,可谓知性美人,追求者众,但她毕竟已经四十二岁,还是有些沧桑了,令我猝不及防.今日.今晨.今晨浓雾渐起,濡湿的雾气缠绕着密密麻麻的建筑物,使得整个世界更虚幻起来,显得极不真实.住院部前,那些树冠茂密的桂树上结满露
期刊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陕西文化的精髓,其国际传播能够提升陕西省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推动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际范围的交流、传承与发展.基于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分析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非遗外宣文本译介、传播主体通力合作、丰富优化传播内容、拓宽传播渠道、分众传播、重视传播效果分析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
释义元语言研究从通用词汇开始,到通用学术词汇,再到专门学科学术词汇.这一进程体现知识体系从一般到具体、从通用到专用学科的逻辑顺序.语言学由于自身的学科定位和研究专长,应该成为专门学科领域释义元语言研究的领跑者.对语言学学科的个案研究,有助于推动和引领各专门学科领域的释义元语言研究,也有助于探讨各学科欧美学术传统的本土化,促进国内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以及各学科领域高等教育的发展.
脱胎于语言国情学的语言文化学在中国走过近20年历程,发展迅速,成果丰硕,走出一条引进借鉴、探索创新的学科发展之路.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语言文化学因其自身独特的学科优势,具有显著的学术价值和时代价值.本文在分析厘定语言文化学相关重要理论问题基础上,尝试性提出学科研究的“本土化”、学科建设的逻辑基点、文化对话及文化话语研究、多学科交叉与融合等方面的发展潜力.我们认为,如果把“语言—文化”视为一个整体概念,不再拘泥于语言文化学既有的理论框架和研究的基本单位,从外位性视角审视该学科整体性与系统性建设,
地铁公益广告综合了言语、文字、图像、颜色等多种模态,其信息传播逐渐进入了“视觉化”时代.以四则广州地铁公益广告为例,分析广州地铁公益广告的多模态隐喻和转喻及其互动现象,并探讨如何在多模态隐喻和转喻认知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运用各种多模态符号来传达公益观念并实现多模态认知的动态构建.研究发现,在这四则环保公益广告中,多模态转喻的使用较为突出,在转喻类型中以部分代整体的转喻类型为主,通过子域扩大(domain expansion)的认知过程,让公益广告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人类历史与水文关系密切,在军事上亦如此.水上作战可上溯至商或更早,但毕竟史书记载较简.得益于史家对三国时期水战记载的丰富化,可窥见这一时期水文与军事之关系.在水文与军事战略上,三国乱世下水体常是军事屏障,更是沟通要地的连接线;在水文与军事交通上,三国时期不同势力对天然水体的利用与人工水体的改造,发挥着一定作用,但二者也常存在难以解决的人地矛盾;在水文与军事作战上,由于水文的季节性特征,使一部分战争呈现季节规律,诸如水位、冰期等属性也给军事带来更多可变性,水文条件在将帅的合理运用下参与到战术中,则是人地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