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治、自治与土司治:民国时期云南腾龙边区的保甲制度

来源 :广西民族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loft9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年代中后期,云南省政府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保甲制度,并将保甲与自治合一办理。滇省最具实力的土司多位于滇缅交界的腾龙边区。官方力图以现代化、统一化的区、乡镇、保、甲(闾、邻)的层级体系重组土司区域原有的行政区划,打破传统的组织架构,进而真正实现乃至强化其对边区基层社会的控制。具备强大生命力的土司制度却一仍其旧,虽有行政权力的冲击,但其组织大厦并未因之而轰然倒塌。土司名义上成为设治局统属下的区长,可其权势依然十分强大,乡镇保甲长等职务多被土司公署所垄断。设治局下的乡镇保甲之新建制,"管教养卫"的实际影响十分有限,自治更是徒有其表。概而言之,尽管实际情形与推行保甲制度的预定目标之间尚存有巨大差距,但地方政权对社会资源的汲取能力已日趋增强。与之相对应,土司的权力也逐渐显露出萎缩的态势,基层社会业已强烈地感受到政府所施加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期刊
元至清末,今贵州省系西南重要土司集聚地之一。各土司领地内生息的民族群体,在中央王朝经营进程中,逐渐为内地官员、文人熟知,遂产生了《(康熙)贵州通志》《(乾隆)皇清职贡图
他的头装在牛笼嘴里,挂在城门上。黑紫一团,并看不出什么名堂,鼻子眼也难以辨认。小孩子比手头,向它投石子,嗡——打中了,苍蝇浓烟般飞起,臭气薰天。大人喝叱,我们跑开。一会
期刊
基于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不同阶段发展重点和成效的考察,文章运用国外“边缘人”理论分析三江源生态移民在搬迁后的“边缘人”处境,主要体现为区位上的边缘性、经济上的
利用网络进行多媒体物理教学,是信息时代对教师提出的一个革命性挑战.采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使传统的教学理念、课程体系和课堂结构产生了巨大变化,也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正确处理速度和效益的关系,更新发展思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
进入21世纪,社会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既需要专业化人才,更需要创新型、复合型、合作型、个性化的人才。课程改革,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摘要】城镇化是一场全面深刻的社会变革,改变了壮族乡村的社会结构。城镇化一方面带来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分化与失衡,另一方面又推动了壮族乡村社会结构的变革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壮族乡村地区要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及教育等手段,优化乡村生产生活环境,推动乡村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镇化;壮族乡村;社会结构;变迁;治理  【作者】蒋平,广西百色学院政治与法律系副教授,博士。广
民间组织参与民族文化传承是文化建设的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民间组织在参与民族文化传承过程中有其独特的行动模式和发展路径,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忽略的促进作用。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