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所看到的三轮山神话系谱:“苧环之线” 的风景

来源 :三峡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1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日本,三轮山神话,即“苧环之线”神话流传很广,主要故事情节为:有一神秘男子每晚来少女居所,天明就消失,为了搞清楚他的身份,少女或其亲属在他的衣襟上插了一根带线之针,第二天沿着那条线,到达其居所,发现男子是神异的人物,他与少女生下的孩子成为某人群的英雄或始祖。在中国云南省楚雄州楚雄市、武定县环州乡等地有关于阿么特硌的传说、包头王的传说等故事,与日本神话“苧环之线”有诸多的相似之处,该故事的细节、内涵和流传路线值得深入研究和挖掘。

关键词:武定环州;楚雄“包头王村”;阿么特硌传说;包头王传说

中图分类号:I27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5-0063-11
  一、三轮山神话与中国的联系
  三轮山神话在日本古籍《古事记》和《日本书纪》的“崇神天皇”条目中都有记载,“在崇神天皇在位之时,社会上流行瘟疫。为此,天皇去拜神寻求办法,大物主神来到他的梦中告知,病魔有自己的意志。如果供奉其先祖大田田根子的话,神之力量会停止作祟。由此,他们开始供奉大田田根子,瘟疫就停止了。”这是有关日本祖先神大田田根子的一个神话。在三轮山神话中,“每晚来美少女处所的男子,天明就消失,姑娘为了搞清楚他的身份,在他的衣襟上插了一根帶有麻线的针,第二天姑娘沿着麻线,到达‘美和山’(三轮山、御诸山)的神社。”这个“苧环之线”的故事在日本是众所周知的。因为剩下的线有三圈(三轮),所以把这个地方命名为三轮,这是该地的地名起源传说。故事中的美少女是陶都耳命的女儿活玉依姬,与住在三轮山的大物主神生出的孩子就是大田田根子,他是神君(三轮氏)和鸭君(贺茂氏)的共同始祖。因此这个故事是这两个氏族的始祖传说,充分凸显了其氏族起源的神异特征。
  该“苧环之线”的故事不仅能从日本的《古事记》看得到,另外从日本的《平家物语》和《肥前国风土记》等古籍中也能够看到,因此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课题。对此,日本国内的相关研究主要是从国文、古代史、考古学等学科来展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日本有些学者在研究中指出该传说与中国的联系,大林太良先生说:“追溯(该故事)真正的线索,应该是从唐代开始的”,“思考三轮山神话的传承系统,从追寻血亲这个形式来看,与养育孩子的幽灵型论说不一样,无间接的关系。”他进一步说:“在追寻血亲的故事类型中,为调查怪物的身份,在其衣服上采取插扎针线的行动,是故事的关键内容。在养育孩子的幽灵型的传说中,男子去往女子处所之事不是重点,母子关系才是中心”,而且“与三轮山传说相近的故事类型中,通过的媒介有虫、蛇、植物、神像等不同种类”,“中国唐代的相关故事都是流传于山西省的内容。从宋代以后,江南的类似故事日渐增多。而中国近代类似的民间故事大多是传播于从江南到广东地区的内容”。[2]乍一看,它们都是对汉族地域的故事的传承,对氏族始祖传承和地名起源传说未有谈及。所以,笔者也认同大林先生的见解,以前流传在中国的“三轮山神话”历史相当久远。
  另一方面,关于这个故事的源流,福田晃先生说:“我国的苧环形·蛇聟入潭故事的源流,被认为是中国大陆的王朝始祖潭。”[3]这是宋太祖赵匡胤(960-976年在位)和清太祖努尔哈赤(1616-1626年在位)时代的代表性传说。松前健先生把其称为“这个苧环型是所谓的‘老獭稚型’(努尔哈赤的祖先神话)。”其中包括以下关键性环节:(1)一个陌生的男人每天晚上都去拜访女人,女人怀孕了。(2)这个女人想知道男人的来历,就在男人的衣襟上插针线。(3)男人逃跑,女子或者她的亲人顺着线迹走到他的面前,才知道男人是一个怪物(如像獭或是蛇那样的水栖动物)。(4)怪物死了,但女人生下了他的孩子,这个孩子后来成为了伟人和名家之祖。这样的传说广泛分布在“朝鲜、中国东北地区、中国、安南等地,很多情况下,可以成为王朝始祖的英雄和豪杰等的出生传说”[4]。就这个老獭稚型的研究,中国的钟敬文先生在1934年发表了《老獭稚型传说的发生地:三个分布于朝鲜、越南及中国的同型传说的发生地域试断》,将宋太祖赵匡胤出生传说的故事追寻到江苏、浙江、湖南、广东各省。[5]
  顺便说一下,在这个传说的末尾有这样的情节,“孩子拜托风水师在深潭的底部把自己父亲(祖先)的遗骨放入龙角(口),而风水师悄悄地换成自己父亲的遗骨(左右角不对)。”对于这样一个具有风水意蕴的转折性结尾所包含的内容,笔者另稿再论。
  大林太良先生认为:“日本苧环型的故事,大体是从中国来的,但关于大田田根子的传说,不是从中国直接到日本的,而是通过朝鲜进入的。”他还认为这个说法可以找到证据,“寻求大田田根子的场所为朝鲜南部的硬质陶器、须惠器(茶壶)的产地”,“大阪的陶邑和奈良的三轮在考古学上被认为是子持勾玉(笔者注:用勾玉状的器物用来祭祀,有求子及求子孙兴旺的目的)的集中地”,“子持勾玉和茶壶一样,是从朝鲜传来的文化” 。[6]
  宋太祖、清太祖的出身潭,确实类似苧环之丝的故事。上述的故事确实也具备了三轮山神话的各种要素。与其说大林先生在《大美和》中提出了带疑问的传说,还不如说是他的研究让这一领域思考的问题更加宏大。尽管如此,笔者认为这些太祖的传说是“三轮山神话的源流”还是比较牵强。
  迄今为止没有日本关于中国少数民族的“三轮山神话”的研究,由于对三轮山神话中的“苧环之线”的故事产生了兴趣,笔者把中国多个族群的“三轮山神话”进行了梳理。福田晃先生也说:“我国的苧环型·蛇婿入潭的源流,要往中国大陆去寻求。”[7]由此,笔者三次展开对中国的“三轮山神话”研究,扩展日本神话的研究视野。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松前先生对铁匠与大三轮神关系的研究具有特别的启迪意义。松前先生认为:“大三轮(大神)氏尽管被称之为神,但不可思议的是与朝鲜半岛的氏族有着密切的关系”,并且,“这个家族分家之后,居住在丰后的一支成为了宇佐八幡的社人。八幡神,原来就与韩国有着紧密的联系,与铁匠的关系也很密切。大和的大神神社自古就与铁匠有关系。”以下几点就是证据:“大神神社附近有金屋的地名,神社的北侧有式内名神大社的穴帅兵的主神社。这个兵主神的原型是渡来者祭祀的军神蚩尤,他也是制作武器铁匠部的守护神。所谓穴帅是指‘挖洞采矿的部曲’,说明在这附近很早就有铁矿的开采和锻造活动。”蚩尤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与黄帝斗争的神,是一个享有大名的铁匠神。
  二、三轮山神话的研究概况
  到目前为止,关于这个三轮山神话,笔者发表了《中国的苧环之线:三轮山神话》[8]和《中国的三轮山神话:蛇婿入潭及交叉视野》[9]两篇论文。在这期间,在神话·传承学会2009年春季大会关于三轮山神话的公开讨论中,让笔者对《中国的三轮山神话》进行了报告(4月19日)。恰巧这个研讨会是在天理大学举行,借此机会,笔者参拜了祭祀大物主神的大神神社,并通过三个明神鸟居[10]拜望了神山三轮山。三个明神鸟居的特殊构造,让笔者联想到在中国辛勤工作及有功劳的匠人和伟人、参加考试而能当官的贤人等,为了表彰这些人而建造的建筑物,样式是很特别的。中国文化的象征之一是有传统建筑样式的门。之后笔者去到了海石榴市,参观了古代歌垣的舞台,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回忆。这里将上述《中国的苧环之线》和《中国的三轮山神话》两篇论文中参照的论文和传说罗列如下:
  (1)彝族《昙华山的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昙华地区一帯,见《山茶》(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主办)1988年第4期。
  (2)彝族《黑木越和色络米》,收集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石羊镇,见《山茶》1989年第5期。
  (3)彝族《包头王村的来历》: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市,见《山茶》1981年第3期;亦见于龙倮贵、黄世荣:《彝族原始宗教初探》,呼和浩特:远方出版社,2002年;也见于《中国传说故事大辞典》,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2年。
  (4)彝族《玛贺念》,收集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大龙潭、富良棚一带,《山茶》1990年第1期。
  (5)彝族《玛呵尼》,收集于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大龙潭地区一带,见谢国先:《龙种的命运:从“蛇婿入”与“玛呵尼”的比较说起》,载于《中日民俗文化国际学术研究讨论会论文集》,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9年。
  (6)彝族《普二陀的传说》,收集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自治州建水县红河两岸,见《山茶》1988年第3期。
  (7)苗族《龙女和召赞》,收集于云南省昭通市,见于《苗族民间故事选》,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年;也见于《苗族民间故事》,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
  (8)苗族《孤儿和龙女》,流传于云南省东北、贵州省西北一带,见《苗族民间故事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年。
  (9)彝族《海马珠和洗马塘》,收集于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县,见《盘县彝族民间文学选》,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年。
  (10)羌族《干涸湖》,流传于四川省岷江周围一帯,见《干海子》,《民间文学》1958年3月。
  以上故事都有龙王、龙子、龙女、土地神、大岩神(与生育土神相似)等要素,他们的儿子们成为世袭的土司,击破外敌完成了龙王出的难题,这些人中既有被赐予一品官职的龙天佑(1644-1690)和在昙华山建立觉云寺的土司,也有继续从事求雨祭祀的家族。故事中还有彝族为反抗压迫不断进行起义的历史,即使起义失败了,领导起义的英雄在那片土地上变成为人们所尊崇的人。这些英雄都是凡间女子与龙等神仙婚配后生育的孩子,成为了当地的始祖。故事也包括当地地名来历的内容。这些话语都集中地由西南部的彝族(彝语支系的诸族)来述说。沿着云南省南部建水地区的哀牢山脉北上到丽江,进入滇黔川(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边界的“三巴地域”,很容易找到这些传承话语。笔者认为话语中的龙其实也可称为蛇。关于这一点笔者也已经撰文讨论过了,此外,还讨论了这种文化与铜铁文化的关联。在那之后笔者得到或者发现的还有以下的传说:
  (11)彝族撒尼支系《一眼土地和一马土地的传说》,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见《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云南昆明·石林卷》,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年。
  (12)彝族萨咪人《滇池地区“萨咪”的战神》,流传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阿拉乡村,见张福(彝族):《彝族古代文化史》,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1999年。
  (13)彝族、汉族《阿么特硌的故事》,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环州乡,见钟仕民(彝族):《彝族母石崇拜及其神话传说》,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4页、5页、12页。
  (14)汉族《蓑衣龙》,流传于云南省曲靖市,见《曲靖市民间文学集成》,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1990年。
  (15)纳西族《风神娘娘的传说》,流传于云南省丽江市,见《东巴经故事集》,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
  (16)大小凉山彝族的毕摩故事《阿塞拉子》,见张纯德、龙倮贵、朱琚元:《彝族原始宗教研究》,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8年;亦見于何耀华主编:《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彝族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
  以上,合计为16个故事。
  在前述的笔者发表的两篇论文中,已经介绍过第1-10个故事的梗概,第二篇论文中为了说明“在烧木炭长者潭和山神(土地神)的研究上也有可以与之交叉使用的资料”,所以对其详细进行了介绍。   笔者在参加天理大学的讨论会之后,收到了来自好友斧原孝守先生关于“三轮山神话”的三篇论文,分别是《云南彝族的“三轮山型”故事》《云南省彝族的“三轮山型”传说(补遗)》《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三轮山型传说”》(分别发表于《比较民学会报》2003年第4号、2006年第1号、2008年第4号)。在这些论文中,为了行文的便利,很多重要的中国神话传说中的题目被隐去了,这给笔者带来一些困扰,因此笔者认为应该要标注其题目和出处。经过分析,这些论文与笔者收集的资料有重复的内容,所以用○来表示,以下是一覽表:
  ○〔事例a)峨山彝族《玛呵念》。
  ○〔事例b)峨山大龙潭彝族《玛贺念》(这些与4、5的《玛贺念》内容相当,或者认为是同类话)。事例c)双柏彝族的事例。(事例d)路南彝族(撒尼人)的事例,(相当于12的《滇池地区“萨咪”的战神》)。
  ○〔事例e)曲靖事例,(相当于11的《一眼土地和一马土地的传说》)。
  ○〔事例f贵州盘县彝族的事例(相当于9的《海马珠和洗马塘》)。〔事例g)武定县环州村、汉族事例(相当于13的《阿么特硌的故事》)。峨山彝族《石阿鼾》(与5的《玛呵尼》有非常相似的传说)。红河州石屏县《李取皇帝游哀牢》。
  ○沾益《蓑衣龙》(大致与14的《蓑衣龙》相当)。
  ○〔纳西族事例①〕(相当于15的《风神娘娘传说》)。〔纳西族事例②。〔哈尼族事例①〕。〔哈尼族事例②〕。
  ○〔四川省汶川羌族事例〕(相当于10的羌族《干涸湖》〕。〔汉族相似的话语〕
  可见,斧原孝守先生还有未收集或了解过的事例。因此,更详细的讨论是有必要的,这些都是彝族与彝语支人们的传承,在这里是可以确认的。另外,斧原先生的研究表明他对中国西南诸族的文化和中国“三轮山神话”的深刻的洞察力,让笔者得到了很深的教益,这里表示感谢。
  三、彝族与汉族的《阿么特硌的故事》
  笔者习惯于实地调查,对中国这样意味深长的传说,期望到实地去看一看,幸运的是得到了中日文化研究所的资助,在2011年和2014年,访问了云南省流传“三轮山神话”的地区。与中日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兼内蒙古大学客座教授横田素子一道,与云南民族大学何大勇教授的一起,在云南省昆明市、玉溪市和楚雄彝族自治州一带进行了实地调查。前面列出的第1-3个和第13个传说流传于楚雄州,第4和第5个传说流传于玉溪市,第11和第12个传说流传于昆明市,由于这些地区交通的便利,所以笔者选择了这些地域作为调查地点。
  调查组在2011年9月20日穿过昆明市,向西北前往楚雄族自治州的武定县,沿途到处都在收获麦子。来到靠近环州乡的高桥镇,“宝鸡”和“玉鸡”的招牌都很引人注目。武定以养鸡(乌骨鸡)而闻名,中心是这里的“高桥镇”,这天正好是星期二,恰逢街天。休息之后,调查组继续从高桥镇北上,傍晚进入了环州。这里从西边越过大山,可达元谋县,向北可达金沙江,江对岸是四川省。
  调查组第二天访问了乡政府,那里曾经是李土司(当地末代土司李洪英)的官衙遗址,现在已经成为了一所小学。该土司的势力据说甚至到了泰国的清迈,附近的小山是土司的家庙所在的神山。李土司原本姓安,是黑彝支系的纳苏人,祖籍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州府西昌市,他是西昌安宁河畔溪龙安氏的子孙。据文献记载,由于其先祖明代进入云南平定叛乱有功,因此被授予环州土司职务,改姓李。当时这里已经有麻氏和沙氏的两个小彝族部落,后来又有伍家和凤家进入到该地,也成为当地的土司。环州村的彝名称为“凡冲”,意为“被岩石包围的村庄”,这里一块三面被岩山包围的鱼形盆地。村子的前后和中间有一条小河,是一个生活条件好、防卫容易的地方。
  小学中保留着气派的大门和清雍正年间的古钟以及珍贵的古木,门前的泉水(龙井)证明了这个位置的优越性。现在大门前面附近变成为妇女们洗发或洗衣服的场所。就在左手边斜横处能看到远处教堂的塔。一个妇女悄悄地告诉笔者:“那是傈僳族在1972年建造的教会分会,该会设立在傈僳族的村落里。”在这片土地上傈僳族后面才迁入的,1949年前,彝族土司统治着众多的农奴和奴隶,傈僳族做“奴隶”的历史很长,因此历史上彝族和傈僳族之间存在着一些误解或隔阂。在这样的地方流传着前文所列传说《阿么特硌》,故事的详情如下。
  (一)《阿么特硌的故事》版本一

很久很久以前,土司家成年的女儿在二楼的卧室里睡觉,一个晚上,一个年轻人突然出现在她的房间里,女儿吓得不敢出声音。天一发白,年轻人什么都不说就走了。后来他天天都会来。几个月后,母亲发现女儿怀孕就询问了女儿。女儿如实告知,母亲就给了她一个苧环和针,说:“到了晚上,如果那个年轻人来了,你就把线针扎在他的衣服上,而后要把线端拿紧了!”女儿按照母亲说的那样做了。第二天,家人顺着这条线,来到了今日的母石下的水边(传说这里的水喝了会改变万物)。那里有被扎了针的大蛇,蛇慢慢变成了石头。女儿几个月后生了一个男孩。上司认为这是家里的耻辱,把这个孩子扔到了村子的后山,想让他饿死或是冻死。不可思议的是,白天小鹿来保护孩子,母虎来喂奶,晚上母虎用柔软的毛包裹他以防止寒冷。那里的石块上定时会出现美味的食物,让男孩自己取用。这样,男孩很快成长为一个年轻人了,他比任何人都聪明,比任何人都有力气。这样一来,土司把这个年轻人请回到家里,把蛇变的那块石头抬到山顶供奉起来。
  (二)《阿么特硌的故事》版本二

女儿所爱的年轻人变成了蛇,被愤怒的家人砍杀掉。女儿听到蛇被杀掉,顿时昏了过去。等醒来的时候,因为悲伤眼泪停不下来。孩子一出生,女儿就在蛇被杀掉的地方喝了能改变万物的水,变成了阿么特硌岩石。

那个男孩,因为他在土司的脸上涂了泥,被扔到了山上,但是他被一户人家所收养,成长为一个坚强的年轻人,比谁都聪明。然后村民们注意到那个姑娘是多么好的人,为此,把那块阿么特硌岩石放置到山顶来祭祀。

后来人们都很尊敬他,叫他“包头王”,在黑龙潭里建造庙宇供奉他,庙里的石碑上刻有包头王和龙、鹰、虎的像。人们相信包头王的才能是天生的,是“龙生、虎育、鹰护”之人,也就是说,包头王是受彝族人们最崇拜的龙、虎和鹰神庇护的人。
  母亲沿着线看到是乌龙的情节,也说明这是“苧环之线”的故事。而由乌龙和女儿生育的小包头,后来因为对抗敌兵,给人们带来了平安的生活,被称为“彝族英雄”。在这里笔者注意到这个传说有一句“儿子哭个不停”。日本神话中也有“哭泣”的英雄神。
  调查组随即找到了包头王村。在遥远的下方,被山环抱着,有美丽的梯田,是一个整齐宁静的村庄。由于不通公路,下了越野车,笔者本想徒步去往村子,但雨那时刚好停歇,陡坡的坡度很大,而且下山的田间路上人更容易滑倒,即使抓住玉米杆移步下坡,还是不断摔跤,所以笔者就放弃了前往村落,而且主观地认为如果是“汉族的村庄”的话,即使很辛苦地下去,也可能不会有大的收获。
  即使这样,笔者还是想去看一看在黑龙潭建立的庙。幸好这时有村民路过说“龙王庙就在那边”。于是调查组让村民带大家前往。庙据说是2002年重建的,是一个很壮美的龙王庙。这里确实是“紫溪山的龙王庙”,但是否是“黑龙潭边供奉包头王的庙宇”,那个向导也不清楚。这也从侧面说明刚才那个包头王村是“汉族村”,汉族村民对附近的情况不是很了解。庙正向从右边开始,依次供奉着山神、土地神、龙神、送子娘娘、龙王、陈土王、牛王神、五谷神、中黄、地母神、田公等神祗,是一座威严庄重的庙宇。转头看的话,庙朝着正南,前方宽广,三方都有美丽的山脉包围着这里,是笔者见到过的最好的风水之地了。调查组在这座庙里停留了一段时间,问那个向导一些问题,他说每年农历二月初七的这里举行庙会,届时会有许多村民前来祭拜。
  笔者突然发现寺庙前面有一块四方的石头,画着像龙一样的画,那里也有线香,可见这里也有“龙石”,看有很多人祭拜的痕迹,它一定很灵验。
  第二天是26日,笔者访问了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笔者已经是第三次访问这里了,最初这里还是“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笔者与肖惠华院长、朱琚元教授、普珍教授(女)、钱丽云副教授(女)聚在一起,对“包头王村的来历”的主题进行交谈,普珍教授说:“包头王是哀牢山一带的传说,内容上恐怕比四川省的大凉山还要有新意。包头王成长后,成为了起义的首领,传说是李文学本人。”李文学(1826-1874)是清末彝族的起义领袖,是以哀牢地区(哀牢是现在的保山市,毗邻楚雄彝族自治州)为中心进行势力扩张的,被称为“彝族兵马大元帅”。
  因此,当笔者重读“包头王村的来历”时,发现“后来,包头王去了哪里,杳无消息!”的描述。实际上,李文学是于1874年由于叛徒的出卖而被逮捕后被处死的。传承了“包头王村的来历”故事的人们,从清代末期开始,将自己的英雄包头王与李文学的身影重叠,采用“不知道行踪”的表达方法。但笔者在有关书籍中还没有看到包头王成为李文学的传说。
  最后,笔者请教大家“是否去过包头王村?”大家都摇头表示还未去过,因为传说“包头王村以前是一个彝族的村庄,现在变为了汉族的村庄”。“包头王村”对于苧环之线来说隐藏着一些故事,不显眼地镇护着紫溪山。
  包头王的故事,不经意地表明了彝族间广为流传的英雄叙事诗《支格阿龙》和临近的元谋小凉山广为流传的英雄叙事诗《阿鲁举热》的相互联系。笔者认为这可能会成为今后的一个大课题。
  另外,笔者回想起来在9月25日为了拜访紫溪山的“包头王村”花费了很多时间。结果由于道路艰难没有真正到达,但这一段经历并非一种浪费。紫溪山所看到的景色很温柔,植物、动物、矿物都很丰饶,特别是作为祖神的马缨花被很好的保护着。
  
  注 释:
  [1] 本文译自《中日文化研究所论文集》2015年第3号。苧环的日本语发音为odamaki,多义词,本文之义是把线绕成环状的形态。
  [2] [日]大林太良:《中国苧环型神话》,《大美和》(第94号),1998年1月。

[3] [日]福田晃:《传说故事的发生和传播》,名著出版,1984年。
  [4] [日]福田晃:《三轮山传说与大神氏》,《大和国家与神话传说》,雄山阁,1986年。
  [5] 钟敬文:《老獭稚型传说的发生地:三个分布于朝鲜、越南及中国的同型传说的发生地域试断》,见《钟敬文民间文学论集下》,上海文艺出版社,1985年。
  [6] [日]大林太良:《三轮山传说的原义与系统》,《东亚王权神话》,弘文堂,1984年。
  [7] [日]福田晃:《总论传说的发生和传播》,《日本传说研究集成二》,名著出版,1997年。
  [8] [日]百田彌荣子:《中国的苧环之线:三轮山神话》,《神话·传承学会创立二十五周年纪念论集——神话·传承的脱领域》,岩田书院,2008年。
  [9] [日]百田弥荣子:《中国的三轮山神话:蛇婿入潭及交叉视野》,《神话·传承学》(第18号),2010年3月。

[10] 鸟居是神域的入口标志,鸟居按形状主要分为神明鸟居和明神鸟居,明神鸟居的形状呈曲线状,祭各神。神明鸟居祭天照大神。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系“宜昌市方言詞汇集”之十二。所集录为其代词、形容词类词汇。关键词:宜昌市;方言词汇;代词;形容词  中图分类号:H17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332(2019)06-0014-04  二十四、代词等  我o42  你ni42  他tha55  您儿niar42 “你”的尊称  他儿tar55 “他”的尊称  我们o42 · m?n  你们ni42 · m?n 
期刊
迈克和比尔在大剧院里看音乐剧。  迈克說:“这家大剧院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比尔惊讶道:“是吗?可舞台上的演员都还很年轻呢!”
期刊
一個失恋的女孩呜咽着说:“分手时他送我一枝玫瑰,并且悄悄地跟我说,一旦花枯萎了,他就回来。”  “哦,多么浪漫呀!”  “不是那么回事,玫瑰是塑料做的!”
期刊
那一年夏天,知了在树上声嘶力竭地叫着,太阳明晃晃地照着,在学校食堂吃过午饭,我的白布小褂跟水洗过一样。  看到母亲头发凌乱、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我心里一惊——现在正是三夏大忙的时候,如果不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母亲是不会在这个时候跑十多里路到学校来找我的。  母亲的双眼红得跟熟过头的桃子一样,难道家中发生了什么事?  看我愣愣地站着,母亲脸上倏地露出慈祥的微笑。她擦了擦脸上狼藉的汗,喘息着说:“我跑过来
期刊
我的酒量很差,两瓶啤酒就能把我灌醉。女友平时如果想套我什么话,就会哄我陪她喝酒。  这天早上我醒來时,发现女友满脸泪痕地看着我。我心想,一定是我昨晚说了不该说的话。  “亲爱的,无论我昨晚说了什么都不是真的!”我急忙辩解道。  女友狠狠地打了我一拳:“笨蛋,你昨晚向我求婚了。”
期刊
也有會吹的
期刊
叶囡囡今年10岁了,读小学三年级。叶囡囡是一个倔强的小女孩,黑瘦的脸蛋上总是变幻阴晴不定的表情,只要是她认准的事情便据理力争。  在一次智力测试游戏问答中,郝老师吃惊地发现叶囡囡把1+1=2这样简单的连幼儿园的孩子都能答得上的算术题居然说成了3。郝老师连忙纠正她,可叶囡囡还是固执己见。  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一个小女孩在正常情况下一口咬定1+1=3这样令人费解的答案呢?郝老师想不通,怀疑叶囡囡的心智
期刊
入夏以来,大雨不断,往日温顺的白水河变成了一条咆哮怒吼的“黄龙”。龙潭庄一带的河堤出现了险情,抗洪抢险的士兵们日夜守护在河堤上,严阵以待。  铁蛋建有个养猪场,猪栏里养了一百多头猪。晚上铁蛋打着手电筒在猪场里巡查,手电筒的光一闪,他突然发现饲料室里有个人影!铁蛋的心不由得一紧,竟然有贼摸进猪场偷饲料来了!  “是谁在里面?马上给我出来,不然我就不客气了!”铁蛋操起木棍,大喝一声。  手电光下,一个
期刊
离学校新生报到处尚有一段距离,秦天宇便望见报到窗口围了一群人。走近后才看清,一个男生正在一堆行李中翻找着什么。听围观的同学议论得知,这个男生不小心把装有证件、照片的文件袋给弄丢了。  天宇在一旁看了一会儿,便转身去排队报到了。半个小时过后,办妥入学手续的天宇走在去宿舍的路上,突然一辆全新的豪华轿车缓缓从他身后驶来,最后停在离他不远处。  一位西装革履的中年男人下车后,径直走到天宇跟前开口道:“同学
期刊
在韩寿六岁的时候,一件天大的事发生了。  那天,爸爸领着小小的韩芳在河边的垄上拔山芋。天气还算不错,但离他们不远的山上却乌云密布,有人说山上正下大雨。想想真是好玩,山上下着瓢泼大雨,山下却一点雨丝也没有。  这当儿分外安静,爸爸拔山芋,韩芳追着草丛中的小虫子玩,而长长的河岸边有稀稀落落的人在钓鱼。韩芳知道他们是城里人,每逢假期便来钓鱼。其中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站在一块伸向河心的土墩上,也学着大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