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5月31日,互动百科网公布了5月份互联网热词榜单,引人关注的“醉驾入刑”排名榜首。
醉驾入刑:我国刑法正式规定,醉酒驾驶将被判定为危险驾驶罪,驾驶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驶者将面临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这一规定已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
那么,令人迷恋的杯中酒是怎么样使人“酒令智昏”,从而铸成车毁人亡的大错的呢?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来揭秘酒精背后的故事。
醉驾事故回放
音乐人高晓松醉驾案:
2011年5月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和两位朋友在昆仑饭店喝酒。席间,他喝下一瓶威士忌,又和两位朋友一起喝了一瓶白葡萄酒。酒后的高晓松驾驶白色英菲尼迪越野车回家,在东直门外大街十字坡路口(春秀路路口)制造了连环追尾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3倍多。最终,东城法院判决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北京长安街英菲尼迪车主肇事案:
2010年5月9日5时36分许,陈家饮酒后超速驾驶英菲尼迪牌小型轿车,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路口,违反交通信号,直接撞上前方等候交通信号放行的菲亚特牌小型轿车,继而又撞向正常行驶的639路公交车左前侧。陈家弃车逃逸,事故造成菲亚特车主陈伟宁及6岁女儿珠珠死亡,陈伟宁的另一双胞胎女儿珍珍因不在车上,幸免于难,陈的妻子王辉重伤。最近,此案一审宣判,被告人陈家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双方达成赔偿金额366万余元。
酒后驾车是诱发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惨状常常令人触目惊心。
2006年9月16日,广东人黎景全大量饮酒后,驾面包车从后面将骑自行车的李洁霞母子撞倒。撞人后黎景全继续开车撞坏治安亭前铁闸及旁边柱子后继续快速行驶,车轮被卡在路边花地上。此后,黎景全不听群众劝阻加大油门驾车冲向人群,碾过李洁霞并撞倒另一人,致两人死亡。
2008年12月14日下午,四川人孙伟铭大量饮酒后,驾车送父母,在追尾一辆比亚迪后继续高速行驶,并越过道路中心黄色双实线,先后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4辆汽车,致4死1伤。
2009年6月30日晚上,从事建筑工程承包的张明宝与朋友在南京江宁区金盛路吃饭并饮酒后驾车回家,沿途先后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路边停放的6辆机动车,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我国每年因酗酒肇事立案高达400万起;全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车祸,而三分之一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酗酒及酒后驾车有关。
喝下去的酒去了哪里
酒下肚之后,首先在胃里吸收一部分,剩余的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酒经胃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之后,进入肝脏。肝细胞里有许多催化“生化”反应的酶,对于酒精代谢来说,主要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醛。乙醛对身体是有巨大危害的。酒喝得越多,需要的乙醇脱氢酶的量就越多,同时,转变为乙醛的量也就越多,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酸,乙酸进一步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就没有危害了,在此同时,又放出热能,1克酒精能放出7千卡的热能,单就产能来讲,酒精超过了碳水化合物,也超过蛋白质等热能物质。
喝多少酒会醉
醉酒实际就是急性酒精中毒。从医学角度讲,急性酒精中毒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兴奋期。饮酒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约为20~80毫克 / 100毫升。这种盲目冒险的大胆行为,是出车祸的重要原因。
饮酒者面色发红,自觉身心愉快,毫无顾虑,说话直爽,一反平时的矜持,谈吐滔滔不绝,有夸大狂的表现。另外,人们常说的“酒后吐真言”,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也有人感情用事,或愠或怒,或悲或喜,甚至粗鲁无礼,有盲目冒险的大胆行为,容易导致犯罪。
共济失调期。此时饮酒者血液中酒精浓度往往超过80毫克 / 100毫升,若驾驶机动车则非常危险。
饮酒者动作笨拙,步履蹒跚,有时语无伦次,含糊不清,呕吐、腹痛,或寂静入睡。试想,在他的大脑受到抑制,动作笨拙的时候,怎能掌控方向盘?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果断处理,出车祸就在所难免了。
昏睡期。此时饮酒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往往超过300毫克/ 100毫升,必须立即抢救。若酒精浓度超过600毫克/ 毫升,可麻痹呼吸中枢,导致死亡。
饮酒者进入更严重的阶段,昏昏欲睡,一旦睡着又难以叫醒。在昏睡时,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心率加快,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呼吸缓慢而有鼾声,摇撼不醒,最后失去知觉。
也有人按“言语”表现的不同,将急性酒精中毒分为6个阶段,即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自言自语、不言不语。在一、二阶段,虽然肉麻一些,还无伤大局;在三、四阶段,则有伤大雅,豪言壮语者,欺世盗名;胡言乱语者,甚至会因此身败名裂;进入第五、六阶段,对身体有很大损害,酒后失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生命危险的信号。如果酒精中毒者在一番折腾之后,不言不语,那么更要密切观察,看是不是生命垂危的信号,必要时需请医生鉴定并监护。
这种急性酒精中毒,是因为酒精具有脂溶性,极易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也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中枢。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双重作用,所以饮酒者开始常有思维敏捷、飘飘欲仙的感觉,同时一改平时的小心谨慎、严肃认真的自我约束,而变得精神亢奋、言语滔滔不绝、说大话。有时动作粗鲁,甚至发生犯罪行为。而随着酒精浓度在血中的继续升高,就由兴奋转为抑制,于是全身瘫软、呼呼入睡。
酒量大的人更易受伤
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产生毒性和致癌的主要物质。一个人体内若有较多的乙醛脱氢酶,能够及时地将乙醛消除掉,那么乙醛的毒性就消失了。这种乙醛脱氢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由肝细胞合成。人和人之间,乙醛脱氢酶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这跟先天因素和肝功能都有关系。如果乙醛脱氢酶数量多,能够及时处理掉乙醛,那么他的酒量就大,可以是“海量”,“半斤八两不醉”。而如果他的乙醛脱氢酶很少,那么酒量就小,仅仅喝上一口,就会出现醉态。
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酒量大的人,也不可大量喝酒。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若酒精的量超过了乙醛代谢的速度,那么乙醛即在体内大量积存,对健康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生活实际中,真正酒醉的人,并不是那些酒量小的人,而是酒量大的人。酒量小的人,有醉酒的经历,非常谨慎,绝不会多喝,或者滴酒不沾。而酒量大的人,自以为“海量”,往往喝得过多,此时他的肝脏已经不堪重负。
有一个实验记录:在喝酒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抽血查饮酒者的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见转氨酶大幅度升高,已经达到肝炎的诊断标准。这当然不是病毒性肝炎,而是酒精性肝炎。转氨酶升高是什么概念呢?是说明肝细胞遭到破坏,肝功能受到损伤。
如果经常大量饮酒,肝细胞屡次遭到破坏,那么就不仅仅是肝炎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发展到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医学科学得出的结论。嗜酒者不可不慎!
劣质酒尤其不能喝
前一段媒体报道的假酒中毒,主要是白酒里含有超量的甲醇。甲醇又叫做“木精”,对人有剧毒,摄入5~10毫升即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甲醇中毒一般发生在饮用毒酒8~36小时,初觉头痛欲裂,步态不稳,全身乏力,继之发生抽搐,直至昏迷。眼部损害表现为视物模糊,畏光,视力减退,眼球疼痛,以及视神经萎缩,双目失明。此外,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脏和肾脏损害。
再一个需要提及的是杂醇油。杂醇油是产生白酒香气的重要成分,但含量过多对人体有害。一般蒸馏酒中的杂醇主要为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戊醇等,这些杂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比乙醇高。如果把乙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算做1的话,那么正丙醇为3.5,异丁醇为8,异戊醇为19。这些醇在体内代谢缓慢,停留时间长,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充血,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木僵、惊厥、心律紊乱,甚至昏迷。
有的劣质酒还含有重金属铅、氰化物等,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不可不慎。
看国外如何处罚酒驾
美国:醉酒驾车即便是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交通事故,一旦被警察查出驾驶人酒精含量高于法律标准,就会被拘留关押,然后由刑事法官宣判,最低可判1周监禁,重的可以判1年监禁。司机酒精浓度超过6毫克/100毫升,将被无条件吊销驾驶证。
瑞典:对酒精浓度超标的司机,重者坐牢2年,轻者被扣驾驶证1年。
英国:饮酒和看戏几乎构成了人们夜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英国法律对酒后驾车管理得非常严格,初次酒后驾车,便会被吊销驾照一年。
新加坡:酒后驾驶,初犯者将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者长达6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1年,并且处罚金3000至1万新元;累犯者的罚金为3万新元及最长10年的监禁。
马来西亚:一旦发现酒后驾车者,立即予以拘留,并将他的妻子也一同拘留,关在一起,令其妻彻夜教育丈夫。
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饮酒和醉酒。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20毫克/100毫升、<80毫克/100毫升的行为属于饮酒驾车;含量≥80毫克/100毫升的行为属于醉酒驾车。
醉驾入刑:我国刑法正式规定,醉酒驾驶将被判定为危险驾驶罪,驾驶人将被追究刑事责任。醉酒驾驶者将面临最高半年拘役的处罚。这一规定已于2011年5月1日开始实施。
那么,令人迷恋的杯中酒是怎么样使人“酒令智昏”,从而铸成车毁人亡的大错的呢?为什么它会有如此大的破坏力呢?让我们来揭秘酒精背后的故事。
醉驾事故回放
音乐人高晓松醉驾案:
2011年5月9日晚,音乐人高晓松和两位朋友在昆仑饭店喝酒。席间,他喝下一瓶威士忌,又和两位朋友一起喝了一瓶白葡萄酒。酒后的高晓松驾驶白色英菲尼迪越野车回家,在东直门外大街十字坡路口(春秀路路口)制造了连环追尾事故。经酒精检测,高晓松体内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高达243.04毫克,是醉驾标准(80毫克)的3倍多。最终,东城法院判决高晓松因危险驾驶罪拘役6个月,并处罚金4000元。
北京长安街英菲尼迪车主肇事案:
2010年5月9日5时36分许,陈家饮酒后超速驾驶英菲尼迪牌小型轿车,在北京市朝阳区东大桥路由北向南行驶至建国门外大街永安里路口,违反交通信号,直接撞上前方等候交通信号放行的菲亚特牌小型轿车,继而又撞向正常行驶的639路公交车左前侧。陈家弃车逃逸,事故造成菲亚特车主陈伟宁及6岁女儿珠珠死亡,陈伟宁的另一双胞胎女儿珍珍因不在车上,幸免于难,陈的妻子王辉重伤。最近,此案一审宣判,被告人陈家被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双方达成赔偿金额366万余元。
酒后驾车是诱发交通事故的“头号杀手”。酒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惨状常常令人触目惊心。
2006年9月16日,广东人黎景全大量饮酒后,驾面包车从后面将骑自行车的李洁霞母子撞倒。撞人后黎景全继续开车撞坏治安亭前铁闸及旁边柱子后继续快速行驶,车轮被卡在路边花地上。此后,黎景全不听群众劝阻加大油门驾车冲向人群,碾过李洁霞并撞倒另一人,致两人死亡。
2008年12月14日下午,四川人孙伟铭大量饮酒后,驾车送父母,在追尾一辆比亚迪后继续高速行驶,并越过道路中心黄色双实线,先后撞向对面正常行驶的4辆汽车,致4死1伤。
2009年6月30日晚上,从事建筑工程承包的张明宝与朋友在南京江宁区金盛路吃饭并饮酒后驾车回家,沿途先后撞倒9名路人,并撞坏路边停放的6辆机动车,造成5人死亡、4人受伤的特大交通事故。
我国每年因酗酒肇事立案高达400万起;全国每年有10万人死于车祸,而三分之一以上交通事故的发生与酗酒及酒后驾车有关。
喝下去的酒去了哪里
酒下肚之后,首先在胃里吸收一部分,剩余的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
酒经胃肠黏膜吸收进入血液之后,进入肝脏。肝细胞里有许多催化“生化”反应的酶,对于酒精代谢来说,主要是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
酒精在乙醇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醛。乙醛对身体是有巨大危害的。酒喝得越多,需要的乙醇脱氢酶的量就越多,同时,转变为乙醛的量也就越多,对健康的危害就越大。
乙醛又在乙醛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乙酸,乙酸进一步氧化为水和二氧化碳,就没有危害了,在此同时,又放出热能,1克酒精能放出7千卡的热能,单就产能来讲,酒精超过了碳水化合物,也超过蛋白质等热能物质。
喝多少酒会醉
醉酒实际就是急性酒精中毒。从医学角度讲,急性酒精中毒可分为三个不同时期。
兴奋期。饮酒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约为20~80毫克 / 100毫升。这种盲目冒险的大胆行为,是出车祸的重要原因。
饮酒者面色发红,自觉身心愉快,毫无顾虑,说话直爽,一反平时的矜持,谈吐滔滔不绝,有夸大狂的表现。另外,人们常说的“酒后吐真言”,也发生在这个时期。
也有人感情用事,或愠或怒,或悲或喜,甚至粗鲁无礼,有盲目冒险的大胆行为,容易导致犯罪。
共济失调期。此时饮酒者血液中酒精浓度往往超过80毫克 / 100毫升,若驾驶机动车则非常危险。
饮酒者动作笨拙,步履蹒跚,有时语无伦次,含糊不清,呕吐、腹痛,或寂静入睡。试想,在他的大脑受到抑制,动作笨拙的时候,怎能掌控方向盘?遇到紧急情况不能及时果断处理,出车祸就在所难免了。
昏睡期。此时饮酒者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往往超过300毫克/ 100毫升,必须立即抢救。若酒精浓度超过600毫克/ 毫升,可麻痹呼吸中枢,导致死亡。
饮酒者进入更严重的阶段,昏昏欲睡,一旦睡着又难以叫醒。在昏睡时,体温下降,面色苍白,口唇发绀,皮肤湿冷,心率加快,瞳孔散大,大小便失禁,呼吸缓慢而有鼾声,摇撼不醒,最后失去知觉。
也有人按“言语”表现的不同,将急性酒精中毒分为6个阶段,即甜言蜜语、花言巧语、豪言壮语、胡言乱语、自言自语、不言不语。在一、二阶段,虽然肉麻一些,还无伤大局;在三、四阶段,则有伤大雅,豪言壮语者,欺世盗名;胡言乱语者,甚至会因此身败名裂;进入第五、六阶段,对身体有很大损害,酒后失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生命危险的信号。如果酒精中毒者在一番折腾之后,不言不语,那么更要密切观察,看是不是生命垂危的信号,必要时需请医生鉴定并监护。
这种急性酒精中毒,是因为酒精具有脂溶性,极易随血液循环到达全身,也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神经中枢。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具有小剂量兴奋、大剂量抑制的双重作用,所以饮酒者开始常有思维敏捷、飘飘欲仙的感觉,同时一改平时的小心谨慎、严肃认真的自我约束,而变得精神亢奋、言语滔滔不绝、说大话。有时动作粗鲁,甚至发生犯罪行为。而随着酒精浓度在血中的继续升高,就由兴奋转为抑制,于是全身瘫软、呼呼入睡。
酒量大的人更易受伤
酒精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是产生毒性和致癌的主要物质。一个人体内若有较多的乙醛脱氢酶,能够及时地将乙醛消除掉,那么乙醛的毒性就消失了。这种乙醛脱氢酶主要存在于肝脏,由肝细胞合成。人和人之间,乙醛脱氢酶的数量是不一样的,这跟先天因素和肝功能都有关系。如果乙醛脱氢酶数量多,能够及时处理掉乙醛,那么他的酒量就大,可以是“海量”,“半斤八两不醉”。而如果他的乙醛脱氢酶很少,那么酒量就小,仅仅喝上一口,就会出现醉态。
必须指出的是,即使是酒量大的人,也不可大量喝酒。因为酒精的代谢需要一个过程,一个较长的过程。尤其是若酒精的量超过了乙醛代谢的速度,那么乙醛即在体内大量积存,对健康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其实,在生活实际中,真正酒醉的人,并不是那些酒量小的人,而是酒量大的人。酒量小的人,有醉酒的经历,非常谨慎,绝不会多喝,或者滴酒不沾。而酒量大的人,自以为“海量”,往往喝得过多,此时他的肝脏已经不堪重负。
有一个实验记录:在喝酒达到一定量的时候,抽血查饮酒者的转氨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可见转氨酶大幅度升高,已经达到肝炎的诊断标准。这当然不是病毒性肝炎,而是酒精性肝炎。转氨酶升高是什么概念呢?是说明肝细胞遭到破坏,肝功能受到损伤。
如果经常大量饮酒,肝细胞屡次遭到破坏,那么就不仅仅是肝炎的问题,而是进一步发展到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医学科学得出的结论。嗜酒者不可不慎!
劣质酒尤其不能喝
前一段媒体报道的假酒中毒,主要是白酒里含有超量的甲醇。甲醇又叫做“木精”,对人有剧毒,摄入5~10毫升即发生急性中毒,30毫升即可致死。甲醇中毒一般发生在饮用毒酒8~36小时,初觉头痛欲裂,步态不稳,全身乏力,继之发生抽搐,直至昏迷。眼部损害表现为视物模糊,畏光,视力减退,眼球疼痛,以及视神经萎缩,双目失明。此外,还会导致消化系统、心脏和肾脏损害。
再一个需要提及的是杂醇油。杂醇油是产生白酒香气的重要成分,但含量过多对人体有害。一般蒸馏酒中的杂醇主要为正丙醇、异丁醇、异戊醇、戊醇等,这些杂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比乙醇高。如果把乙醇对人体的危害程度算做1的话,那么正丙醇为3.5,异丁醇为8,异戊醇为19。这些醇在体内代谢缓慢,停留时间长,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充血,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严重者木僵、惊厥、心律紊乱,甚至昏迷。
有的劣质酒还含有重金属铅、氰化物等,都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不可不慎。
看国外如何处罚酒驾
美国:醉酒驾车即便是没有发生人身伤害交通事故,一旦被警察查出驾驶人酒精含量高于法律标准,就会被拘留关押,然后由刑事法官宣判,最低可判1周监禁,重的可以判1年监禁。司机酒精浓度超过6毫克/100毫升,将被无条件吊销驾驶证。
瑞典:对酒精浓度超标的司机,重者坐牢2年,轻者被扣驾驶证1年。
英国:饮酒和看戏几乎构成了人们夜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英国法律对酒后驾车管理得非常严格,初次酒后驾车,便会被吊销驾照一年。
新加坡:酒后驾驶,初犯者将受到1000至5000新元的罚款或者长达6个月监禁;重犯者强制监禁1年,并且处罚金3000至1万新元;累犯者的罚金为3万新元及最长10年的监禁。
马来西亚:一旦发现酒后驾车者,立即予以拘留,并将他的妻子也一同拘留,关在一起,令其妻彻夜教育丈夫。
饮酒驾车和醉酒驾车
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十五日拘留,并处五千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
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这里提出了两个概念:饮酒和醉酒。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20毫克/100毫升、<80毫克/100毫升的行为属于饮酒驾车;含量≥80毫克/100毫升的行为属于醉酒驾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