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曾是小王子

来源 :初中生之友·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cg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接触童话《小王子》的时候,已经算是很晚了。在这之前,我不知道圣埃克苏佩里,当然也不会认为,我这个年纪再看童话,却是一件恰到好处的事情。
  但是我庆幸我看了,并且认为这个年纪看,正合时宜。童年正是读童话的时候,阅读条件有限。不过那个时候要是看到,估计也不爱看,还有可能看不懂。童年时候的喜好跟现在孩子们看《熊出没》《喜羊羊》差不多,非常随大流。
  而《小王子》,我觉得大人看更合适。但是要看懂,我们得先来了解一下作者——他的全名是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这么拗口的名字,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
  就像小仲马的《茶花女》、高尔基的《童年》、张爱玲的《传奇》……这些传世佳作,都跟作家本人经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小王子》里面塑造的玫瑰,原型其实是作家的妻子——康素罗·桑星,是一位非常奔放的南非美女(和玫瑰给人的印象十分贴切)。作家对美女一见钟情,为了得到她的芳心,也为了证明自己比她的前夫更为出色,他常常是通宵达旦、没日没夜地写作,最终他抱得美人归。但是,在他们成婚的那一天,他的新娘,却穿着一件黑色的丧服嫁给了他!多么像故事里骄傲的玫瑰——她让圣埃克苏佩里饱尝了失恋之苦。他后来在纽约,有一个情人叫西尔维娅,莱茵哈德——这就是故事里的小狐狸。
  离开了高傲的玫瑰以后,小王子遇见了小狐狸。小狐狸告诉小王子:“为什么世界上玫瑰有千千万万朵,而你只对那朵玫瑰念念不忘?因为当初,你在那朵玫瑰身上耗费了时间和精力,所以显得她特别重要罢了。”
  圣埃克苏佩里除了写作之外,还喜欢驾驶飞机到处飞(听起来就很拉风吧)。他一生飞去过很多地方。早期,他从非洲飞到拉丁美洲,在那条航线上,他看到的沙漠,成为了《小王子》故事里的场景。
  繁星满天的场景,则来自一次独自住在摩洛哥的尤比岛上的经历。在那里,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孤独的一段时光。他把自己幻想成这片土地上的王子。
  所以说,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讲述的故事,仿佛就是他的一生经历。当故事完结,小王子不知所踪——为了回到玫瑰的星球上,冒着被蛇咬死的危险。作者本人,也在现实中消失了。
  1944年7月31日是一个美丽的夏日。圣埃克苏佩里驾驶着P38型侦察机,从科西嘉岛北边的巴斯蒂亚出发。飞往里昂以东。从此再也没有返航,也再没有人见过他。
  七十多年过去了,《小王子》被翻译成250多种语言,圣埃克苏佩里与小王子的肖像,甚至都印在50法郎的票面上。他甚至已经成为了法国人民心目中的骄傲和文化象征。
  一篇童话,小学生都可以看懂情节(也许不真懂含义),为什么能有着这么大的影响力?我想,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从降生起,就像小王子一样——天真、单纯、热情、信任,还有一个觉得一定可以实现的梦想。但是后来,我们长大了。相比较花朵和星空,很多人更关注钱财和利益。但是我相信还是有很多人,明知道自己选定的这条路既艰苦又寂寞,也许就像小王子一样,最终无所得,甚至像圣埃克苏佩里一样付出生命的代价,也愿意继续走下去。
  童年的时候,我们围坐一起,畅想未来。读书的时候,我们更是激情万丈,被自己的热血激励得浑身震颤。然而,青丝走到白发,少年很快白首。平淡的现实,柴米油盐的生活,结结实实地把多少人拍在理想的海岸上。
  而理想,也就在醉酒以后,午夜难眠之时,在心里缅怀一下,已经羞于对人提起。
  谁有空再想这些?!
  但是小王子没有忘,还有很多像小王子一样的人,没有忘。
  2015年,由好莱坞导演马克,奥斯本执导的电影《小王子》在10月16日公映了。据说,这部电影在戛纳国际电影节公映的时候,两千名观众和媒体记者不约而同地为电影站起来鼓掌。向所有主创表示敬意。在戛纳,能得到这样的礼遇,已经算是电影成功的经典标志了,因为这可是钱买不来的。掌声经久不息,一众主创,包括导演,都泪流满面。
  成为了电影,《小王子》依然打动人心。我带着儿子去看,他看完以后比较淡定地说:“为什么我后面的人看哭了?”其实,我想说,我也要哭了。
  电影略有改动,没有完全按照原书来,而是设置了一个在母亲安排下,利用假期冲击名校的小姑娘,算得上是个小学霸了。她日常每一天、每个小时,都被母亲分割成必须完成某个任务的时间段。
  因为和老飞行员成了邻居,知道了小王子的故事。于是,她决定瞒着母亲,和老飞行员去寻找小王子。电影等于有了两个故事,一个现实中的寻找——小姑娘的善良温暖充满温情:一个是老飞行员的回忆,充满心酸的回忆。
  到最后,小姑娘不顾妈妈的反對。终于在老飞行员重病住院的时候,逃离了妈妈的掌控,独自驾驶老飞行员留下的老飞机,惊险万分地到另一个星球,找到了成年以后的小王子——一个被学者用机器打磨以后的唯唯诺诺、墨守成规、生怕被商人解雇的平常年轻人。小姑娘急得上蹦下跳,想要唤起他的记忆。最后,在垃圾场的星星牢笼里,小王子清醒了,他记起了年少时候的梦想。
  垃圾场的星星被放飞,光芒四射的场面,让人热泪盈眶,加上配乐,让人仿佛回到了童真时代。
  人终究会长大,也终究有很多人抛弃了最初的理想。这就是现实,虽然回忆起来会不胜唏嘘。
  但是小王子没有抛弃。
  还有很多像小王子一样的人,也没有抛弃!
  《小王子》仿佛有一种魔法,它会让很多已经遗忘的人重新记起。我想,这就是作为电影的魅力,也就是《小王子》的魅力吧。
  创作谈
  还记得你心里的小王子吗?
  童年才是读童话的最好的时候,这个时候的我们,天真烂漫,像在一页白纸上书写,总能得到发自内心的真诚的感受。
  但是我接触《小王子》的时候,已经成年了,我深深地认识到:优秀的童话作品,成年以后再来读,获益似乎更大。
  我小时候就是个爱读书的孩子,那个时候条件有限,我们生活的地方,还只能称之为一个小乡村,连“镇”都算不上。唯一的一条小街上,只有一个供销社,摆放了不到一百本的图书,我只在那里买过一本,为此拿出了我所有的积蓄——五块钱。   大多数时候读的书,都是借来的,从姑姑家借,哪怕是表哥表姐们存放在阁楼里的初中、高中语文教科书;也从大伯家借。记得实在没书看,把一本《家庭生活百科大全》翻遍了,所以我现在还库存了很多民间小偏方,没有成为赤脚医生,行走江湖替人看病,也是一种遗憾。
  说到这里,要谢谢我那个大我们十几岁的芙蓉表姐,她那个时候已经在杭州上班了,在一所学校里当老师。因此每个学期都会给我们邮寄一些课外书,成为那些年我们因为家境贫寒而黯淡的童年里最开心的一件事。
  读得最多的是《美丽故事》——以动物为主角灌输大家要做有美德的人,还有各种童话故事书。每次书到了,姑姑就会叫我去办公室里拿——她是我就读的那所学校的老师。捧书回到教室的我,成为了全班同学艳羡的对象,我的书,也是阅读率最高的一批书。那个时候学校可没有图书室图书馆什么的,而很多同学家里,别说课外书,就是课本,放了寒暑假,都可能被家里人拿去当引火柴或者是厕纸。
  我家里则要不同一些,我的父亲读过高中,对我们三兄妹要求极严,尤其是在课业上。我们家的书烧掉的几乎没有,直到现在,还有我们小时候的作业本留在旧房子里,稚嫩的笔记,记录着我们那令人难忘的童年岁月。
  在这种氛围启蒙下,我的写字生涯就这样开始了。小学三年级,我们开始第一次习作,还记得是写《白头翁的故事》,我得到了老师的大力表扬。从此以后,我的习作常常成为班级里的范文。
  那个时候,写作文对我来说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小学中学题材规定的那些内容,很多时候都是老调重弹,剩饭炒多了,我开始想要写点不一样的。
  少年膨胀的内心里,以为自己应该可以做一个武侠小说家。
  后来步入社会,也还是喜欢看看书,写写字。即使后来我开发出了很多别的喜好,这两个习惯还是没有改变。只是随着阅历的增长,我读的书开始有一些变化。
  最大的变化就是我尝试着开始读一些艰涩而专业的书。少年时代,因为追求观感上的惬意和轻松,总是选择一些流行的散文来读,只是鸡汤虽香,对一个进行文学创作的人来说,却不是好事。
  小时候,大人对我们灌输的教育都是要听话,多读书。却没有告诉我们,话要选择性地听,书要选择性地读。导致的后果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看人看事的时候,往往把前人甚至他人的说法和观点作为依据,常常忘记自己作为一个个体,应该有的谨慎态度以及思考能力。
  我们做多了别人眼里的人,忘记了要做自己。
  抱着这样的态度,再来看从前读过的很多作品,就体会到“开卷有益”这句话的意思了。从前我们看不懂的,现在有了新的体会,从前我们抱着那样的看法,到今日说不定统统要推翻。
  和自己辩驳,甚至打倒过去的自己,这就是进步。
  南宋朱熹说过一句话:读书无疑者需教有疑,就是这个意思,不要对别人的话深信不疑,要抱着时刻不忘思考的态度。
  这就像小時候,我们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啊。
  所以到了成年以后,再来读童话,那些逻辑错误、形象单一、故事简单甚至道理粗暴的,就会被我们摒除出读书单。而那些即使成年以后。读来都让你大有裨益、引发思考的,才会成为影响我们一辈子的书籍。
  就像《小王子》,我最初看它的时候,就觉得庆幸。庆幸之一是我成年以后还能有阅读习惯。庆幸之二是我在成年以后遇见它。
  如果说成长注定要让我们在得到很多的时候失去更多。那么。我们能够不忘记内心召唤我们的最初梦想吗?
  如果你的回答是“能”,那么你就一定能读懂《小王子》。
  愿你我都不忘初心。
  作者简介:
  张雯哲,女,80后,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第五小学教师。曾在省《创作评谭》《西海》和县级报纸上多次发表作品。代表作《我们都配得上更好的世界》《一个人的西藏行》《我所期待的教育人生》。
其他文献
我是一个初二的女生,性格比较内向。初二刚开学的时候,我和室友欣欣一起吃饭,一起回寝室,干什么都一起。但是时间久了,我开始忍受不了她的一些行为举止。每次走在一起,她都是讲这个礼拜回去爸妈给她买了什么东西,带她去哪些高档餐厅吃饭……我有时听得烦躁,但又不好意思打断她,只能默默地听着。每次和她在一起,我都感觉压抑。  有一次,我和欣欣还有另一个同学出去玩,那时下雨,欣欣就选择和那个同学撑一把伞,我一个人
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东辛寨村头有个占地15亩的大院子,气派的大门上挂着“平乡县特教学校”的牌子,大门两侧是意在自强自立的醒目标语。盲人穆孟杰是这所学校的董事长,从流浪卖艺到成为在校生达230多人的一校之长,穆孟杰走出了一个盲人的自强之路。    幼年失明,街头卖艺攒下巨款    “想了解他的现在,先得了解他的过去。”提到穆孟杰,村民们这样说。4岁那年,悲剧降临在穆孟杰头上——他患上了视神经萎缩症,两
从江苏来到北大,又从北大离开创建新东方,到新东方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我经历了人生三次大的改变。  这些改变主要是两个因素导致的,一是外在环境,二是个人内因。 一个人想改变,通常是由环境引起的,如果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活,就不容易求变。很多人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一个相对温馨的小家庭,一间不管多大面积的房子,一般改变的愿望就不大。  当然,这不是坏事。能够挺满足地过一辈子,其实是一件幸事。但是有些
摘要:中国古代诗词是汉语言文字的表达典范和精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优秀品格,其中饱含学生成长所需要的诸多营养。基于学生的成长需求和部编教材的教学需要,拟从“创新诵读形式”“注重诵读技巧”和“探索群诗联读”等方面进行探索,致力于让初中生学习古诗词有兴趣、有方向、有深度。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诵读指导  诗词是一种古老的文学形式,其语言简练,感情丰沛,蕴蓄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初
摘要:核心素养的提出为高中语文教学指明了追求的方向,而从高中学段学情、教学实际和各个素养的内在关系来看,审美能力应该作为高中阅读教学核心素养培育的突破口。审美能力培养要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身素养,需要教师不断反思、总结审美素养培育的具体操作策略。结合教学实际,从审美培育的教材发掘、教学设计两个角度阐述高中阅读教学审美能力培育的基本方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审美素养;培育策略  新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一个女孩子向父亲发牢骚:“为什么生活对我总是这么残忍?总是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再也无法忍受了!我要崩溃了!”  她的父亲是个厨师,他把她带到了厨房。他在三个锅里分别装满了水,然后放到高温的火上烧。很快,锅里的水被煮开了。他往第一个锅里放了些胡萝卜,往第二个锅里放了几个鸡蛋,在最后一个锅里放了些磨碎的咖啡豆,然后,一句话也没说,由着水把它们煮沸。  女儿咂巴着牙齿发出声响,不耐烦地等着,对父亲的行为
唐僧师徒四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于取回真经,修成了正果。回到长安,皇帝亲自招待这一行人,为他们接风洗尘,准备论功行赏。师徒几人谁不想争个头功?于是各自滔滔不绝,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功劳。  孙悟空急于出头,掏出金箍棒,摆了个架势,挺起胸膛,大声说道:“没有俺老孙——齐天大圣降妖除魔,你们都不知道见阎罗王多少回了!”说完拎起金箍棒,猛地往地上一戳。  唐僧缓缓地站起来,压住众人的声音,用一反常态带着
【主题心语】爱是世间最美好的情愫,也是人们永恒的探讨话题。爱的方式千差万别,有宽广无私的博爱,有呵护有加的溺爱,有沉默无语的关爱……请大家一同来阅读下面三篇文章,深入思考并大胆表达你心中的感悟,去探寻属于你心中爱之方程式的答案吧!
德国作家威塞尔的小小说《举世无双的珍品》非常精彩,读来让人爱不释手。其精彩处起码有以下一些:  故事情节设置巧妙。开篇没作任何交代,运用人物对话直接切入故事情节,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开门见山。黑心珠宝店老板本德尔乘人之喜好,以次充好,将一颗只值千元的钻石以10万马克的天价卖给了舒尔曼夫妇。舒尔曼发现上当后,不动声色地设计了一个以牙还牙的计谋,要求再买一颗同样的钻石,不考虑价格。贪心不足的本德尔果真
漆黑的夜空中,唯有星星点点的光在那块幕布上闪烁。小路上有一对人——我与外婆在散步。  一阵微风吹过,和着鸟虫的鸣叫,轻轻地将夜空中的云推走,顿时路变得敞亮起来——月亮出来了,柔和的光倾泻在我和外婆的身上,还点亮了前方的俩人——也是一位老人和一个小孩。  孩子尚小,似乎刚学会走路,摇摇欲坠的样子让人忍俊不禁,却又不禁为之担心。不出所料,孩子摔倒了。老人年迈,但面容和蔼,他伸出一只手,对孩子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