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义相与析”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maj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随着生物科技的迅速发展,生物知识的更新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在这种背景下阅读课本、参考资料、工具书等,已经成为中学生学习生物的主要方法之一。
  然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一提到阅读,往往联系到摇头晃脑的“朗读课文”,蜻蜓点水式的一掠而过,根本读不出要点、精髓,更不可能读出体会和见解。生命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如果没有了疑问,也就没有了科学研究,更谈不上探究式学习。 初中生物教材中,充满着许多事实性的知识,但每一个事实都基本上可以与问题密切联系。因此选择恰当的问题设置方式,让学生带着疑问去阅读,可以显著地提高阅读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如何进行阅读教学中问题的设置呢?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实践和探索,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置的直接性
  直接性是指教师避开阅读材料中的情境,开门见山地提出问题。这种设置方法简化了形式,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虽然会减弱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但是对于初中生来说在有些情况下也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如在《激素调节》一课中“糖尿病的发现”,可以出示以下阅读思考题:(1)实验中将狗的胰腺摘除后,狗出现什么症状?将胰腺移植回狗的腹部皮下后,狗的症状发生了什么样的改变?(2)结扎了胰管的狗,胰腺细胞萎缩,但胰岛细胞正常,尿液中有没有葡萄糖?(3)给患糖尿病的狗注射胰岛细胞的提取液(胰岛素),狗的糖尿病症状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对问题的对比、分析,学生理解了糖尿病的病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从而突破了学习的重、难点。
  二、问题设置的指向性
  指向性即方向性,是教师指出阅读中的问题情境,以此提出问题。在这种设置方法中,教师应充分利用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例如在学习《分析细胞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时,需要阐明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这个知识点较为抽象,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课本中提供了情境资料:克隆羊多利的产生过程。教师要充分挖掘课本中的这些问题情境的作用,来营造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克隆羊多利长得最像谁?同学们长得像父母,是因为得到父母的遗传信息,既然多利长得像甲羊,那么多利从甲羊那里得到了什么呢?而甲羊为多利的诞生提供了什么?这样学生就不难理解了。教学中,教师应该经常帮助学生深入挖掘,促使学生发现问题,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
  
  三、问题设置的激趣性 
  激趣性是指教师通过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其学习兴趣,从而关注阅读。运用这种设置方法,教师要设计出新颖别致的问题,或者将问题放在妙趣横生的情境中,来获得学生的认同。 
  例如,在学习《叶片的结构》时,为提高学生阅读和观察的兴趣,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当你们走过校园的林荫小道,你是否留意,为什么叶片上表面的颜色通常要比下表面的颜色深呢?”“深秋来临我们会看到遍地的落叶,为什么这遍地的落叶大都是背面朝上呢?”这些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亲切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但对这些问题的探索目标不够清晰。笔者进一步提出:“这些现象与叶片的结构有关系吗?”学生自然会通过显微镜对叶片的横切面进行观察,从而自主解决问题。
  四、问题设置的激疑性 
  激疑性是指教师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作为出发点,对比生活经验与所传授知识间的不同,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在存疑的驱动下,认真阅读,尝试自己解开疙瘩,探明机理。运用这种设置方法,教师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开展阅读,由此可能从中产生不同凡响的认识和创造。
  例如,在阅读资料“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比较”时,笔者利用学生熟悉的儿歌:“公鸡叫,天亮了,早上空气多么好。小学生,上学校,排起队来做早操”与《健康报》中的观点;下午5点左右比早晨更适于运动,引发认知冲突,提出疑问:早上空气真的是多么好吗?激发学生去自主阅读和探究。
  五、问题设置的层次性 
  层次性是指设置的问题应当是循序渐进的、逐步深化的,这样才能紧紧围绕某个主题,促使学生逐步深入地开展探究活动。 
  例如,在学习《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时,若直接提问人体内的气体交换过程特点是什么,学生会感觉题目太大,对问题无法切入。这样,笔者设计了几个分层推进、步步深入的问题:(1)讲台上打翻了香水瓶,为什么位于后面的同学能够嗅到香水的味道?(2)通过阅读,对比图片,你能找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吗?(3)你能判断出人体内氧气(或二氧化碳)的浓度情况吗?(4)你能在图片中找出人体内两处气体交换的部位吗?学生通过逐步深入地探究,便会理解体内气体交换的原理以及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
  总之,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有的放矢,精心设置问题,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责任编辑 廖银燕)
  
其他文献
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目前已经顺利实施了四年,是我省新高考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语、数、外科目考试、综合素质评价,共同构成了完整的高中学生综合评价体系,既可以促进高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可以对高中生在校学习情况进行全面检测。学业水平测试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达到高中毕业合格水平,虽然只记等级,分数不计入高考,但是普通考生需要全部达C(及格),才能参加高考。特别是在我们学校,学生的基础普遍薄弱,能否顺利
生物科学与技术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迅猛的学科之一,随着全球环境的日渐恶化及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确立,生物科学素养已经被称为当代公民科学素养构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生物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生活资源,通过相互交流,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仅靠有限的课堂教学是难以实现的,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的生物资源优
高中物理具有概念抽象,思维要求高,解题方法多样,分析问题灵活等特点,使不少刚由初中升入高中的学生感觉“物理非常难学”。随着学生的学习兴趣日趋下降,他们学好物理的信心逐渐丧失,最终陷入“被老师牵着鼻子走”的被动状态。如何使高一学生尽快熟悉高中物理的学习特点,跨过这一过渡期的“台阶”,变被动学习为自觉学习就成了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现就本人多年来的物理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台阶”的形成原
物理学困生产生的原因,一般都是纪律观念淡薄,学习上懒散、马虎;知识缺漏多,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不理想,从而导致心理上自卑,失去进取心,使物理成绩越来越差。如何转化这类学生,提高他们的物理成绩呢?下面就来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关注学困生,提升他们的自信心俗话说得好,“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同样的道理, “学困生是骂出来的”。因为在学困生中,有些学生不仅学习差,同时纪律也比较散漫,他们在班级中
与城区中学相比,山区中学具有丰富多彩的现实资源,能够使学生从身边的生物着手,进行多样化的实践尝试。然而,山区经济相对落后,生物教学在生源情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设备等方面也存在着某些不足。如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是值得山区中学生物教师深入思考和研究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湖北省利川市为例,从学生、教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四个方面入手,对上述问题进行浅析。一、深入解读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深入了解学
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充分体现了现代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由于各种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的制约,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何将现实中的问题尽可能解决并转化为有利的因素,本文提出了几条从一线工作中悟出的建议。  前段時间笔者以一名监考教师的身份全程体会了本市实验操作考试的过程,感触颇深。现将具体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罗列如下,希望能够对平常教学有些许的帮助。  第一,实验用品的摆放问题。考试
教无定法,但教育之道贵在得法。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对班级授课进行系统的管理理论奠基开始,教师的课堂教学按怎样的课堂环节展开就一直在探讨之中。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执行新课改的情况下,化学教学必须转变观念,改变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才能达到目标,收到预期效果。一、明确教育宗旨和目的作为教师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就是教育的宗旨和目的是什么?教育就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教师在实施教学的
“高效课堂”的核心理论是通过教师的“高效课堂”促进学生“高效学习”,实现师生互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信息技术学科有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性,随着课程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这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成为教学的重点。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建构转向,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把作为施教客体的学生变为学习的主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学会学
情境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精彩纷呈的情境,其中不乏一些令人拍案叫绝的情境.这使我们不得不惊叹教师创设情境时的良苦用心:旨在吸引学生的注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但有些情境创设让人难以接受:精美的画面加上动听的音乐,虽然很吸引学生的注意,可引出问题后,教师费了很长时间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可教师所期盼的答案就是“千呼万唤不出来”. 试问这样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物理问题的根本方法是进行观察和实验,而观察和实验又是学生学习、认识物理现象,获得感性认识的源泉,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手段。笔者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对于物理探究实验教学进行了多次尝试,发现教师对于整个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问题串的设置是至关重要的,问题设置得得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从而发展能力;关系到学生能否深入体验探究过程,关系到能否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