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影响力人物“观点”交锋

来源 :楼市·居住房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othing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地产江湖血雨腥风,乱象丛生。名门正派所谓舆论领袖陷入“口水战”难解难分。与以往潘、任、冯三分天下格局不同,今朝万科领军人物王石“卖拐”引发整个行业巨震;SOHO中国掌门人潘石屹发动“百日巨变”争论;冯氏幽默“猪坚强”百谈不厌;地产大嘴任志强高调呐喊救市,忧国忧民;社科院经济学家易宪容唱衰楼市噩梦成真——昔日,人们恐房价攀高,赞王石英明,称易宪容敢言,骂潘、任、冯贪婪。今朝楼市“外忧内患”,在各大掌门人数轮交锋之后,孰对孰错,恐又有一番评论。
  
  交锋第1轮
  
  擂主:王石
  杀手锏:“卖拐”
  2007年底,王石抛出“拐点论”。但其当时只是对珠三角楼市的评价。此后不久,王石在上海便把“拐点论”从珠三角市场迅速转变为对全国楼市的判定,其依据是需求量的下滑。2007年广州的成交量同比萎缩了44%,北京下降9.2%,上海下降15%。在王石看来,那种盲目担心“不买价格会更贵”的买房心理预期已趋于理性。这种理性回归已然在各大城市显现,并将蔓延全国。
  王石表示,楼市是否健康,一是看房价涨幅与家庭收入是否匹配;二是看楼市库存。“过去2年,房地产价格是泡沫高涨。所以,现在的市场调整是应该的。”2008年年初时,王石曾公开表示。
  
  攻擂者:潘石屹
  杀手锏:经济发展不应有太多“拐点”
  针对王石的“拐点论”,潘石屹先是发表观点:“如果2008年楼市会拐,那么先会从土地市场出现拐点。2006年、2007年的土地供应将会直接影响到2008年、2009年的房屋市场。”言外之意,即过去两年高企的地价决定了未来两年房价不可能出现拐点。
  之后,潘石屹再驳“拐点论”,认为一个行业要平稳发展,不应该出现很多“拐点”。在过去几年内,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调控手段以抑制房地产过快发展,如第二套房和二手房的按揭成数减少、流通环节税费提高等等,但因真实需求存在,中国经济仍在健康增长,城市化还在不断推进。如果全球经济形势进一步恶化,中国政府也会迅速通过利率和准备金率来进行调节,绝不会在经济恶化时,还进行提高利率和准备金率的反向调节,支撑中国经济和中国房地产发展的主导力量并没有改变。
  
  攻擂者:冯仑
  杀手锏:房市看好,“拐点论”不成立
  冯仑于2008年7月13日表示,当时房地产市场总体上仍然看好,所谓“拐点论”不成立,“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前景一片光明”。
  针对当时北京、上海等大城市房价出现阶段性下跌的事实,冯仑在接受采访时称,其中有两个因素:一是自然的市场需求变化,供大于求价格就会下降;二是消费者持币观望,交易量减小,交易速度减缓。但这些变化仅限于住宅市场,事实上,房地产市场并非只包含住宅,住宅以外的市场近年来发展前景很好。因此,仅仅从住宅市场的阶段性下跌就对整个房地产市场持悲观态度,是没有依据的。
  
  攻擂者:任进强
  杀手锏:梦想楼市进入“拐点”的人会失望
  对于2008年年初楼市是否已经出现“拐点”的争论,任志强认为,衡量的标准应以代表全国房地产市场的指数是在上升还是在持续下降来判断。标准值为100,低于100的为冷点,当时的标准值是持续上升的,并接近了110的高位,又何来的冬天之说呢?
  “当两限房与经济适用住房在总销售量中的比重增加时,各地的平均住房价格都会下降,但这并不表示是拐点,商品房价格也未必会受影响。”任志强说,“梦想让房市进入拐点、看楼市大跌的人确实大有人在,但他们会失望的。大跌不会给市场、民众带来财富与好处,也不会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好处,也许仅仅是满足了那些‘预言家’的个人偏好。”
  “我从来不认为楼市已经出现了“拐点”!”任志强说,对于房价可能大家都有一个误解,认为局部房价跌了,整体也就跌了。但房地产业是一个不可移动的产业,因为不可移动,所以在地区差上显得很大。某些地区房价问题可能是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或者短期政府政策导向造成了一些变化,它不代表全国的情况。
  
  杀伤力 一句话拖垮N个行业
  一句话,万科楼盘全线降价做出回应,降价风暴从珠三角登陆之后,迅速吹到长三角及全国各地,坚挺数年的房价开始大幅下挫;一句话,从房价下跌迅速演变为一场全国性的房地产革命,市场观望、交易惨淡致使诸多房企出现资金缺口,奄奄一息,投靠无门;一句话,连累全国71家大中型钢厂,42家出现亏损,亏损额达77.74亿元。与此同时,煤炭、家居、装修等行业诸多企业关张停业,叫苦连连——
  由此可见,王石一句“我承认楼市拐点已经出现”,受累的不仅仅是房地产行业。但是从一句话中受益者亦有之,那就是王石掌管的万科,其在三季报中自豪地宣称,2008年市场占有率同比大增50%,伴随于此,是诸多被逼无奈的中小房企投奔万科,卖身求存。
  
  交锋第2轮
  
  擂主:潘石屹
  杀手锏:百日剧变
  2008年3月21日,潘石屹在答新浪网网友和记者问时,提出了一个令全行业都为之震惊的概念——百日是剧变。
  7月6日,面对人们“房地产行业没有出现剧变,是不是估计错了”的质疑,老潘做出了回应。“三个月前我分析房地产行业要出现剧烈的变化,主要是考虑了四方面的因素:一、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国际经济萧条;二、国内从紧的货币政策;三、2007年一年,房地产商买地的钱甚至超过当年销售额,手头普遍偏紧;四、当时各个城市房屋成交量在萎缩。”潘石屹说。
  “目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的资金压力比100天前严峻得多,经济形势不好、货币政策从紧、成交额下跌,等等,都是造成房地产行业资金压力加大的原因,而且形成压力的这些力量比100天前还要大得多。”在潘石屹看来,截至2008年7月份,导致房地产行业资金链条紧张的因素并没有消失,反而在加强。与此同时,企业发生剧变的形式也呈多样性,比如在2006年、2007年高价获得的地王,频频出现“退地”、“拖欠地价款”等现象。
  
  攻擂者:任志强
  杀手锏:从来不认为会出现剧变
  2008年4月,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当媒体问及任志强对潘石屹关于中国房地产业“百日剧变论”的看法时,任志强表示从来不认为可能会出现这个问题。他说,从历史上看,房地产大概每年要死掉2万家企业,没有发生太大变化。房地产企业里有大量的收购、兼并,这种兼并多以土地储备为首要目的。
  
  杀伤力 被房企老板建议闭嘴
  潘石屹,先是“无拐论”的忠实捍卫者,后又是“百日剧变”的主角。其观点的前后矛盾引来“千夫之指”——
  有人说一向唱好楼市的老潘,之所以发动“百日剧变”争论是图有阴谋。是想趁房企洗牌之机圈地、扩张;有人说,老潘近年在土地市场多次出师不利,所以“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还有人 说,SOHO中国赴港上市成功,融资16.5亿美元,所以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更有甚者,直接告诉老潘,“不要再说了”。
  潘石屹发动“百日剧变论”的动机姑且不论。如今看来,2008年的楼市正如潘所预期,行业兼并重组增多;退地、拖欠土地出让金事件频现;房价下挫。在这场历史性洗礼当中幸免于难的企业,潘石屹的SOHO中国位列其中。试想,2006年、2007年酝酿赴港上市的SOHO中国,如果当时采纳投行的意见大攀攻城掠地,那2008年,恐怕老潘无心高谈“百日剧变”,而是在思索如何“过冬”了。
  
  交锋第3轮
  
  擂主:冯仑
  杀手锏:“猪坚强”新说
  汶川大地震中,“猪坚强”的真实故事感动了全人类。故事是说,一头猪在地震后坚强地熬过了36天,直到获得营救。虽然36天中,这头猪从300斤瘦到150斤,但毕竟它存活了下来,于是感动的人们,称它为“猪坚强”。
  在房地产下行通道中,“猪坚强”成为房地产商的励志歌。正如歌词所云:“像猪一样的坚强,积蓄更多的能量。在绝境中把最美的梦想守望,不会害怕不会慌张。像猪一样的坚强,拥有平凡的力量,让死神在无奈中仓皇逃亡,决不退缩决不投降。”
  冯仑云,在市场经济体系中,任何一个企业若想发展,都应该像“猪坚强”一样,减少多余动作。“猪坚强”能活下来,最重要的是没有多余动作,待在那儿,用有限的资源来支撑它的生命。企业也是一样,在调整期,动作越多,资源就越不够。很多房地产企业,就是资源有限,动作却太大,因此就不能像“猪坚强”这样坚持很久。所以,在地产弱市,房企应想尽办法,找到适合自己的生存之道。
  2008年9月,一直呼吁房企学习“猪坚强”的冯仑,态度发生了180度转折。他声称:房地产千万不要学“猪坚强”,因为,获救后的“猪坚强”又长了100斤肉。所以,在他看来,曾经的励志歌变成了腐败的象征。“如果一个企业熬过了一场危机,就要进入一个快速成长期的时候,千万不要学‘猪坚强’,因为‘猪坚强’已经不是我们现在的偶像了,已成为一个花瓶。最后,当它的肉不好吃,不能宰杀,变成了一个所有人的宠物的时候,它就丧失了原有的生命力。企业不能变成一个宠物,而应该成为一个奋斗者、创造者。”冯仑说。
  无人攻擂。
  
  杀伤力 给行业打气
  地产弱市之中,冯氏幽默“猪坚强”新旧两解,带给业界诸多反思。前解提倡房地产商学习“猪坚强”在逆市之中主动瘦身,坚强存活,等待营救;后解提醒渡过危机的房企,不要成为“偶像派”,而是要成为“实力派”,成为奋斗者、开拓者,引领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在2008年这一非常年度,“猪坚强”带给房地产企业诸多希冀、诸多警惕,令很多企业从中受益,像地震中那头猪一样,坚强地存活了下来。
  
  交锋第4轮
  
  擂主:易宪容
  杀手锏:房地产不可救、不需救、不能救
  2008年7月,从紧的货币政策导致局部市场房价出现波动,不少开发商在那时便开始呼吁政府救市。对此,一向唱衰楼市的易宪容,在自己的博客中发文《房地产不可教、不需救、不能救》。其核心内容整理如下:
  首先,无论是十七大报告,还是24号文件及2008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已经把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根本问题放在三个理论前提上:一、公民的基本居住权具有根本上的优先性;二、在土地公有制的情况下,中国的土地为全国人民所有,而不是少数人谋利或掠夺他人财富的工具;三、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因此它所有的政策、目标、出发点都会从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出发。比如,24号文件的核心内容“90平方米·70%”,便是为了满足绝大多数居民有支付能力购买到舒适的住房。因此,不可救。
  其次,从当时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景气程度来看,也不需要救。依据是,当时国家统计局公布5月份“国房景气指数”为103.34,尽管比4月份回落,但仍然处于上升通道。此外,2008年1~5月份,全国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9519亿元,同比增长31.9%。也就是说,房地产开发增长不仅没有随着从紧货币政策下降,反之仍然处于高位增长;1~5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实现到位资金15099亿元,同比增长24.3%;全国房屋施工面积19.57亿平方米,增长24.9‰对此,易宪容认为,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截至2008年5月份,国内房地产的繁荣没有改变,特别是房地产开发及房地产市场资金的流入不仅没有改变,反之快速增长。
  再次,日前房地产市场最大的问题是房价过高,把中国80%以上的居民排除在房地产市场之外,让许多进入房地产市场的居民成了一生难以摆脱的“房奴”。反之,却让少数人用国有土地要素在短期内聚集及掠夺社会财富、牟取暴利。如果房地产企业能够改变暴利之观念,能够适应市场发展之趋势,相信任何一个市场没有卖不出去的住房,只有卖不出去的住房之价格。
  易宪容认为,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并不是要把全国房价稳定在2007年的泡沫水平上,而是要稳定国内绝大多数居民改善住房的经济预期,这是24号文件的核心,也是中国房地产市场得以发展与繁荣的根本所在。因此,目前国内房地产市场不可救、不需救、不能救。
  在此之后,易宪容又多次撰文反对政府救市。其理由是:一、放松信贷将增加金融风险。如果第二套住房按揭政策放松了,某些个人利益膨胀,房地产商暴利后逃走,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增加及GDP上去了,但银行体系的风险无限放大了,中国离金融危机也不远了!
  二、救市难奏效。因为,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已经繁荣了近10年,房地产市场的价格也快速飚升了10年。从历史经验来看,房地产市场也同其他任何市场发展一样,都会有周期性的变化,政府人为的政策救市是否有能力中断这种周期变化,是不容易的事情。
  三、政府救市会挫伤购房人的信心。因为,当政府的各种救市政策出台时,购买者会感觉到,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严重供过于求,政府才出台各种政策引诱住房购买者进入房地产市场。当购房者有这样的感觉与预期时,他们进入房地产会更谨慎,甚至不会进入房地产市场。
  四、地方政府用财政补贴的方式来救市,存在程序上的不合法性。比如,一套住房的总价格是100万元,如果市场的价格下跌10%,其减少支出10万元,而就目前地方政府政策而言,最高的补贴也只是1%,其购买住房减少支出也只有1万元。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减少孰大孰小一目了然,更何况过高的房价若下跌起来不会仅是10%。因此,在房价下跌的趋势十分明显的情况下,任何购买住房者是不会轻易进入房地产市场的。购买住房者不进入,地方这种补贴所起到的作用就十分有限。
  
  攻擂者:潘石屹
  杀手锏:拯救楼市就是拯救中国经济
  2008年7月,潘石屹呼吁政府修正开发贷款和按 揭贷款的政策,让商业银行根据风险自己判断,不要“死抠”二套房贷政策。他认为,一个月之内在开发贷款和按揭贷款方面会有好消息,市场的弹性就会回来,如果政策再不松动,市场可能就回不来了。
  2008年9月23日,潘石屹再次呼吁政府救市。他把房子比喻为“煤”、“猪肉”和“奶粉”,“关掉的煤矿越多,煤的价格越涨。关掉的奶粉厂越多,奶粉的价格就越涨。没有农户养猪了,猪肉的价格就涨了。”
  在潘石屹看来,房地产行业和煤矿、奶粉厂、农户的情况是一样的。当市场上房子的供应量少了,在需求稳定的情况下,房价只能往上涨,市场的局面就是供不应求。相反,房地产市场能兴旺发展,市场上有许多房地产公司在造房子,市场供应量大,老百姓才有选择,才能买到自己喜欢的房子,价格也自然会降到合理的范围内。
  潘石屹认为,政府救市其实就是救经济。据其调查,2007年开发商们大规模购买土地,还没有资金和时间建成房子。所以,大量地产企业倒闭只会引起经济的萎缩、失业率提高,金融机构和银行的安全也会受到威胁。
  
  攻擂者:任志强
  杀手锏:政府救市实则是在救自己
  2008年8月,伴随着奥运会的结束,房地产投资及开工面积出现下降。对此,任志强发表观点认为,如果出现开复工持续下降的局面,就会造成市场的再一次价格扭曲。所以适当调整政策,使市场恢复平稳至关重要。“救市,我认为实际上是政府在救自己,救消费者。”任志强说。
  “今天楼市的下跌,缘于政策抑制了需求。”任志强认为,“如果房地产市场出现急剧下滑,政府不出台新的政策,那么,低迷可能会持续好几年,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将是很大的打击。”
  如果房地产继续回调,很多企业不拿地了,地方政府便没有土地收益,很多地方财政是难以为计的,有的地方财政已经达到了中央财政的40%~50%,如果土地卖不出去,地方财政靠什么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进而又涉及到民生及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问题。
  
  攻擂者:朱中一
  杀手锏:建言救市
  2008年9月,朱中一称,中房协在上书国务院的报告中建议将当时“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改为“适度控制”,比如允许地方政府自行救市、降低房地产交易有关税率、鼓励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强房地产预警系统功能等。其理由是房地产市场价格和交易量过度下降将对国民经济带来影响:一是对房地产上下游企业的影响,房地产开发规模下降将对国民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二是房地产市场萎缩将带来烂尾楼等大量社会问题,尤其对金融业冲击会很大。
  11月底,中国房地产业协会再次将新的救市提案上交建设部和发改委。朱中一表示,提案内容包括:建议稳定楼市,进一步鼓励居民合理购房,呼吁银行在信贷方面对居民合理的改善型住房需求给予支持。
  此外,对于9000亿元保障性住房投资,中房协建议,各地政府可以收购市场存量小户型住房作为房源储备,以防止未来出现小户型产品过剩现象。朱中一还特别指出,防止房地产行业大起大落的最根本措施是要改革目前的土地出让金分配格局,以抑制地方政府的短视行为。
  
  杀伤力 救市利好梦想成真
  在救与不救的舆论纷争中,楼市度了2008年。回头来看,救房产也好,救经济也罢,毕竟,政府已经打出了救市“组合拳”。可见在对以潘、任为代表的地产大腕急呼救市,和以易宪容为代表的唱衰楼市之间,还有一杆代表多数人利益的秤,那就是政府。
  虽然截至目前,房地产仍未能走出阶段性低谷,但令人欣喜的是,在中央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救市下,市场已出现回暖迹象。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11月份,北京期房商品住宅成交12479套,环比成交套数及面积都增加超过50%;深圳商品住宅交易量比10月增加2550套,平均每周成交1510套,每日成交216套,达到2008年以来商品住宅成交量的最大值;上海当月成交商品住宅70.85万平方米,环比上升41.98%。
  除京、沪、深三地成交量止跌回升外,近期其他不少城市亦出现回暖迹象。
  
  交锋第5轮
  
  擂主:茅于轼
  杀手锏:大搞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反而会推高房价
  2008年4月26日,经济学家茅于轼在一个论坛上表示,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无助于满足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仅满足了一部分中高收入者对房地产的占有欲望,大最搞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反而可能推高房价。
  茅于轼认为:一、限价房和经适房政策很容易滋生贪污腐败,因为这类房子主要是通过计划分配,即通过申请批准,并非通过房子的自由买卖,只要有权批房,自然就有腐败发财的机会;二、经济适用房只能满足中高收入人群对房产的占有欲,并非低收入人群真正的住房需求,因此,无助于财富分配合理化,如果大量搞限价房和经济适用房,大部分人因没资格买这类房而只能买商品房,房价会被推高;三、应大量推出廉租房,其能解决低收入人群的实际住房需求。
  
  护擂者:徐滇庆
  杀手锏:限价房政策离谱
  2008年5月,徐滇庆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亦对“双限房”的合理性表示置疑。他认为,“双限”中限户型有理论基础,而限房价没有理论基础。有关部门提出“双限房”,既限户型又限房价,把两样事情捏合在一起,好比是画蛇添足。限户型是实行有效的市场区隔,保证市场竞争机制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而限房价却不折不扣地破坏市场竞争机制。
  限户型针对的是没有市场边界区隔的土地政策。显然,如果让穷人和富人去争同一块地,无论如何穷人也拿不到。简单的土地“招拍挂”,不能保证穷人的居住权利,因此出现了典型的“市场失灵”。如果不限制户型,在大都市将出现清一色的豪华大户型住宅。表面上看似公平,实际上是极不公平。如果把穷人边缘化,把一般老百姓赶到远郊,出现一些贫民窟,后患无穷。只有采取限户型政策才能让老百姓买不起大的买小的,给一般民众以选择空间。因此,必须坚持执行限户型政策,用70%以上的面积盖90平方米以下的住宅。
  可是,限房价却没有理论根据,无论以哪种方式去限制房价,只能把事情越搞越乱。
  无人攻擂。
  
  杀伤力 限价房成为众矢之的
  尽管茅于轼“大搞限价房、经济适用房反而会椎高房价”的论述一出,便遭到了各界的“炮轰”,但不得不承认其观点的正确性。试想,如果2009年楼市继续探底,那么,已推出的大部分限价房的价格相对于周边商品房不但毫无优势可言,甚至价格还有可能高于周边的商品房!
  根据规划,北京市2008年推出两限房450万平方米,如果相关的配套政策不随之调整,如此大张旗鼓地进行限价房建设和销售还有意义吗?限价房是在房价高速土涨时的产物,但是如今时移世易,“限价房”政策的合理性值得有关部门反思!
  
  交锋第6轮
  
  擂主:郎咸平
  杀手锏:次贷危机最大受害者是中国
  2008年4月,在提及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时,郎咸平表示,美国经济不会有问题,但次贷危机的最大受害者是中国。他指出,美元贬值的目的就是不断把次级债问题输出给中国,对中国的打击不仅体现在中国持有的次级债资产上,而是美国政府有意让美元泛滥,让全世界各国以美元计价的货品通货膨胀。人民币汇率相对美元大幅飙升,结果是除中国的出口制造业遭受沉重打击之外,中国由于国际通货膨胀产生严重的通货膨胀。罗杰斯呼吁采购大宗农产品,中国需求量大,买什么涨什么。国际炒家买中国人要买的大宗物资,包括重金属、农产品,价格炒高后再卖给中国,他们是最大的赢家。
  2008年12月,郎成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行了进一步论述。
  “有一些人认为我们银行买的次级债不多,所以不会产生危机,这仅是一个表面现象。”郎成平说,其本质是目前我国的产能严重过剩,占GDP的70%。而我们自己只能消费一半,剩下一半靠出口。也就是说,出口创汇的本质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欧美各国的消费大幅下降,将绕过我国的金融体系,一刀插向我国30%以上的过剩产能,由此带来的危机非常严重。
  无人攻擂。
  
  杀伤力 引导正确舆论 给国人鼓劲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无疑给全球人民上了一堂风险课。而我们的郎教授同样给国人上了一堂课,那就是如何深入地认识危机、客观地评判危机、勇敢地战胜危机。
  于是,郎教授的观点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渡过了“2008全球经济严冬”。正如其所说:中国30年改革开放,非常成功,其间从来没有经历过大萧条,所以无论是官员、企业家,还是老百姓,都缺乏大萧条的洗礼,这次经济危机对于国家和个人来说,都是一次淬火,一次炼狱,经霜的叶子更红。
其他文献
在全球“金融海啸”以及购房人“持币观望”的影响下,2008年中国房地产市场遭遇“价量齐跌”的“寒冬洗礼”,不少开发商采取延迟开盘或打折优惠的营销策略,来应对市场变化。然而在楼市大环境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还是有一些“快鱼”及时调整战略,抓住市场先机,在平淡的市场中突围而出,为地产寒冬增添了一抹春意,因此这些项目也成为了2008年京城楼市实至名归的最具影响力楼盘。    1 盘古大观:见证08奥运的地标
期刊
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从国外学到国内不能得到的知识和技能,所以,人们才不远万里、抛家舍业地负笈留洋。如果在国内就可以学到这些知识,当然就不必浪费大量时间、精力及物力去远涉重洋。  截止2002年8月15日,我国大陆共有48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国外及香港特区的正规教育机构合作开办了共计71个合作办学项目。这些合作办学项目均已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核批准,可以授予境外学位。  这是否是一种更好的留学方式呢
期刊
1 拐点    2008年尚在“拐点是否到来”成为业内外争论的焦点时,万科率先降价,快速回现,一时使王石与万科成为众矢之的。如今,回首楼市一年的发展,拐点一词已牢牢地贯穿2008年楼市始终。    2 冬天    如果2007年任志强说“房地产市场的冬天来了”还有很多人怀疑的话,那么现在几乎没有人再怀疑了。“金九银十”风光不再,“入冬”、“寒冬”、“暖冬”、“抱团过冬”等词汇开始泛滥,甭管怎么组合
期刊
这个题目对于我来说是很合适的。因为我曾在中国中学读过半年,现在在英国上学。  我第一次到Tapton中学时,还以为走错了地儿:光亮的地板,崭新的桌椅,新盖的教学楼和体育楼,正规的室内篮球场和羽毛球场,还有设备齐全的健身房以及整套的Windows2000电脑,可漂亮了。相比之下,中国中学,从地板到桌椅,从教学楼到电教设施,都比英国中学逊色。  但就是在较差的条件下,仍造就了十分扎实的中国基础教育。从
期刊
从2007年8、9月份开始,广州、深圳的商品住宅价格和交易量开始出现下滑,随后楼市低迷气氛也向其他城市蔓延,人们对曾经一路高歌猛进的房地产市场开始观望。于是,房产领军人物王石首先提出了“房价区域性的‘拐点’确已出现”的言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刺激中国房地产业,房价下跌不可遏制。10月22日晚,央行、财政部和国税总局联手推出多项刺激楼市的新政,在此前后,全国18个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救市
期刊
2008年“牛人牛事”特别多,在此以漫画形式呈现给读者,只为轻松一笑以迎牛年。蓦然回首,大家可以发现2008年的地产江湖已经告别了“大佬时代”,百花齐放,只要够“牛”,不论专业非专业,都可以平地起惊雷。    专业组    最牛吝啬鬼王石  “捐款门”事件  名片:万科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捐款门”事件为其赢得了“王十”的绰号,于是乎,万科亡羊补牢,宣布出资1亿元参与地震灾区灾后百姓安置、房屋修
期刊
没有了2006年、2007年的狂热,没有了“皇帝女儿不愁嫁”的房子,2008年,中国房地产业的金色光环,在奥运利好和全球经济危机利空因素并存下,渐隐渐退。  在此背景下,“救市”成为2008年房地产调控的主旋律,如税、费、率齐降;4万亿元投资等。除此之外,住房保障、节约用地、产权保障、建筑节能齐头并进。    税、费、率    主题词:三率齐降  政策名称: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08基点,并降
期刊
空间独立 信息联通    ●从横向上看,TOWNFACTORY采取围合式结构,园区由环形走廊贯通,方便业主之间形成国际化商业生物链。  ●从纵向上看,TOWNFACTORY采取联排结构,整个建筑共分为14个单元,外围由7部电梯分开,每个单元自成一个独立空间,每个单元分为三层,业主可根据需要安排各层功能,做到生产、研发、办公及商务有机结合。    Townfactory对town环境的把握    
期刊
2008年,楼市在全球金融危机的洗礼下,度过了“冷冷清清,凄凄惨惨”的一年。在时下辞旧迎新、乍暖还寒时节,不少上市房企只能忍寒挨冻,苦熬年关。    回顾过去一年中,被迫卖地卖股权有之;像“猪坚强”一样,减肥、瘦身,以求生存者有之;上市梦夭折,回归A股失意者有之;被迫退出地产者有之。虽然市况一片萧条,但其中不乏个别地产大佬积极应对,漂亮完成销售作业。    谁的年关最难过?    年关近了,开发商
期刊
2008年伊始,生活在中国内地的居民,品尝到了冰火两重天的滋味。一方面,物价指数持续上涨,创下了11年以来的新高;另一方面,股市和楼市陷入低迷,正在动摇人们对2008年经济运行的乐观预期。而万科始于广州、深圳,并席卷上海、北京,又向二三线城市蔓延的一连串降价风波,再度击穿了人们的心理防线。王石早先抛出的楼市“拐点论”,成为了2008年最大的悬念,也自此开始,2008年的楼市走入了颇具戏剧化的一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