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印象批评分析中西诗歌中的“秋”意象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YouNeverCh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秋”意象在中西诗歌中的使用频率颇高,学界大多在时间和地域的有限范围内对该意象进行赏析,本文运用印象批评的方法,跨越时空的局限,以法国作家夏多布里昂《秋天的快乐》为索引,赏析中西诗歌中的“秋”意象。
  关键词:印象批评;中西诗歌;秋意象
  中图分类号:I207. 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59-01
  自宋玉在《九辩》中高歌一曲“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在中国文人心目中的便披上了一层零落凄楚的面纱。这种感觉甚至跨越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成为人们心中的普遍印象。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夏多布里昂在《秋天的快乐》中说道:“秋天的景象令人触景生情:它如同我们的落叶般的岁月,它如同我们的落花般逐渐枯萎的年华。”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寒来暑往、四季更替,每个人都感叹容颜易老、时光易逝,秋的气氛更增添了这抹凄楚的色彩。人生脚步匆匆,面对绵延的时光和逝水的年华,想要挽留却无能为力。这种因秋的肃杀引发的人生感慨,我国自古以来便有之,试看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此诗被誉为杜集“七律第一”,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的秋天(767年),是诗人暮年的叹惋之作。诗人一生困窘,此时又面对继安史之乱后乘机而起的地方军阀混战,不禁悲从中来,悲秋而叹。又想及自己飘零半生,已然处在人生之秋,身体状况每况愈下,仿佛飘零秋叶摇摇欲坠,没有一点欢欣的色彩;又如滚滚江水奔流不止,好似自己的苦心抱负付诸东流。借酒消愁,古来有之,及时行乐,醉看人生。那么就将理想、抱负暂时抛却,无奈多病的身体竟然连这个小小的愿望也无法企及。
  《诗大序》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每一首打动人心的佳作都是诗人积聚已久的感情喷薄。杜甫如此,夏多布里昂亦如此。他看到秋天的景象便想到“云彩般飞逝的幻想”、“逐渐变得暗淡的智慧”和“逐渐变得冷漠的爱情”,这是移情于物、借景抒怀的典型。杜甫能将自己对生命的体验融入悲秋的情怀之中,与之同时代的诗人郎士元亦如此。他因世事难料、知己难逢,在《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中感叹“共是悲秋客,哪知此路分”。
  文人的心灵是敏感的,心思是细腻的,他们丰富的经历使得他们会拥有更多的体会,借助精彩的表达一吐为快。与夏多布里昂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动荡类似,诗人苏轼在宋朝党争中也几经波折。他在中秋之夜写下的“又恐琼楼玉宇,高出不胜寒”,饱含着看尽繁华后的精神升华。夏多布里昂在《秋天的快乐》中不仅传达出秋的肃杀,也传达出自己对秋的企盼,对“对至福的向往”:“看见暴风雨的季节归来、天鹅和野鸡飞过、乌鸦在池畔草地上聚会、夜幕降临时到大树林高高的橡树上栖止”,他体会到了“一种不可言喻的快乐”;“傍晚,当一股淡蓝的烟云在林中路口升起,当风儿呜咽哀鸣、吹动枯萎的苔藓”,他感到了“无限的欣悦和满足”。这是来自 “家”的温暖!鸟儿归巢、乌鸦反哺、游子归家,外面的风寒挡不住回归的脚步,肆意的风寒湮灭不了那一缕炊烟。如此看来,“秋”的肃杀下也隐含着一丝温情。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发惊人一语,为秋正名。虽说曲高和寡,但也有一二知音。鲁迅在《秋夜》中描述一种“开过极细小的粉红花”,表达出对生命的憧憬与企盼;他“在冷的夜气中,瑟缩地做梦,梦见春的到来,梦见秋的到来”,体会“秋虽然来,冬虽然来,而此后接着还是春”的希望。郁达夫对“故都的秋”爱得那样深沉与炽烈,甚至“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人们总会有企盼,总会有憧憬。正是这种精神上的企盼和憧憬使我们在面对人生的波澜和曲折时时不会显得那么悲苦与哀伤。感谢命运之神赐给我们的每一个苦难与考验,因为考验,我们的人生才会那么平淡如水。雖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如夏多布里昂与苏轼那样在经历了人生的悲苦后体会到平淡的珍贵、寻找到灵魂的栖息之所,超越了自己的局限,也不失为达到了新的人生高度。
  散文是夏多布里昂灵魂的归宿,他可以在文字中尽情徜徉,表达他的喜怒哀乐。音乐是贝多芬灵魂的企盼,他将生命融入乐曲,凭借着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表达他的理想与热情;绘画是梵高灵魂的寄托,他用线条与色彩表达对生命的强烈控诉,宣泄自己喷涌而出的情感。
  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艺术家们有着这样一双慧眼,所以他们能发现生活中不一样的风景。同样是驾着小船在开满荷花的池塘中漫游,李清照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让我们感受到少女乘兴而归的俏皮与活泼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傍晚,我独自驾着小船在灯蕊草和荷花漂浮的池塘之中漫游。那里,聚集着准备离开我们远徙的燕子。我全神贯注,不放过它们的每一声呢喃。”秋日的傍晚在夏多布里昂的笔下是那么静谧迷人,仿佛有着李商隐“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落日余晖。
  如今的我们身处喧嚣的城市和繁华的都市,在时光流转中感慨世事变迁、时光飞逝。不过,若是能带着希望与企盼,我们也会为自己的所得所获而感到满足吧。这正如肃杀的秋季虽然充斥着凄楚落寞之感,但也伴随着丰收的喜悦和对春的企盼。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清湿止痛汤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IL-2和MDA水平的影响。方法:将大肠杆菌菌液注入大鼠子宫内,制备大鼠慢性盆腔炎动物模型。测定血清中IL-2和MDA水平的变化。结果:给
社会保障基金是社会保障制度有序运行的物质基础,是一种消费型的后备基金。近年来,我国社保基金规模以较高的速度逐年增长,这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社保能力在增强;但另一方面也给社保基金的风险控制及监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的“稳定器”,而社会保障基金是“稳定器”的核心,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其安全有效运行是社会保障制度成败的关键。但是由于管理上的不够完善,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不到位,
医院办公室档案是对医院发展过程最原始的记录,其管理工作对医院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随着现代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各种新兴的信息设备相继引入医院档案整理工作的同时,也对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加强德育教育就是要准确把握德育教育的核心,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
全球经济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危机事件的发生。2009年甲型H1N1流感的暴发和蔓延正是再一次对各国政府的危机管理提出了挑战。我国政府也采取的措施来抑制流感带来的危害,并力图在这次危机事件中更加重视对自身危机管理系统的完善。  一、甲型H1N1流感概述  甲流全称为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最初发现于2009年3月,在墨西哥暴发的“人感染猪流感”疫情,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
高压碳化硅功率器件(High Voltage SiC Power Device)以其在电力推动、高速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太阳能、风力发电等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逐渐成为国际研究的热点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多发病,维生素D缺乏除可引起骨骼、神经、肌肉系统及血液生化改变外,还能使免疫功能下降,导致各种感染,尤其是反复呼吸道感染(RAI)。
目的观察甲磺酸托烷司琼在子宫颈癌手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妇科子宫颈癌手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大量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由此而来,农村出现了进城务工者留下的大量闲置土地.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业生产率
摘要: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对几个都城的人文景观进行了观照,其中着重描写了北魏都城洛阳的人文景观。通过对洛阳古典园林、宗教文化和水利人文景观描写,反映了出洛阳城蕴含的富丽堂皇的帝王气象与和谐严谨的法度的人文精神。  关键词:水经注;郦道元;洛阳;人文景观;人文精神  中图分类号:K92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57-02  近几十年来,关于《水经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