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欺凌,或许缘于“阿斯伯格综合征”

来源 :现代家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zhi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齐齐因遭遇校园“欺凌”而向我寻求帮助。在此之前他因为被欺凌已经两次转学。但第二次转学后不久,他再次遭到几名男生殴打,父母得知后非常愤怒,要求当事人赔礼道歉的同时,向学校提出了转班的要求。可转班之后,齐齐更加孤单,上课打不起精神,学习成绩下滑,甚至有了抑郁倾向。
  根据齐齐妈的说法,齐齐很聪明,很复杂的拼图他看一眼就能记住每块拼板的位置。然而,齐齐的人际交往能力较差,肢体动作不协调,不懂得人际互动规则。对丢手绢、老鹰捉小鸡之类简单的集体游戏,他玩过很多次仍不能理解游戏规则,小朋友们都不愿跟他玩。上小学后,齐齐遇到了更大的麻烦。他虽然学习成绩不错,但行为幼稚,显得特别单纯,而且骄傲、自私,不懂得妥协、退让,经常和同学发生冲突。受“欺凌”后,他总是坚持认为自己没有错。
  孩子屡遭欺凌,或许并非全是别人的错
  在帮助齐齐之前,我觉得必须让齐齐的父母正确看待欺凌事件。我认为,总是受欺凌的孩子,往往自身有某种特点,发现并改变这些特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作为家长,不能一味指责实施欺凌的孩子。
  齐齐的确是个很有“特点”的孩子,他给老师和同学的感觉是:以自我为中心,不合群,行为幼稚,经常冒犯别人而且不道歉。
  以这次齐齐被几个小男孩“鸥打”的事件为例,起因是班上某个男生向大家炫耀他的新玩具,齐齐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课间没打招呼就把同学的新玩具拿来玩。被发现后,玩具的主人要求他道歉,他迟迟没有反应。于是,好几个向来看不惯他的男生便联合起来“教训”他,打他的几个男生一致认为“是他欠揍”。一个男生委屈地跟老师争辩:“如果他说声‘对不起’,就不会挨打了!他总是惹恼别人,活该受欺负!”
  在沟通中我了解到,齐齐的父母曾尝试教齐齐应对欺凌的各种办法,比如和老师沟通,遭受欺凌时赶紧找老师。這个办法最初还奏效,但老师总有不在场的时候。而且,老师屡屡过度保护齐齐,更激起了男生们对他的反感。
  比如教齐齐打回去,保护自己。这个办法导致齐齐更加不合群,被同学边缘化,而且还手还会招致更强烈的欺凌。
  再比如忽视被欺凌这件事,冷处理。如此一来,齐齐内心的负面情绪无法排解,欺凌他的人觉得他好欺负,愈发欺负他。
  再后来就是转班、转学,避免与欺凌者接触。这是一种过度保护,让齐齐的情绪越来越容易波动,在家易发脾气,在外却唯唯诺诺……
  我对以上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和比较后,告诉齐齐的父母,必须变通思路来寻找新的解决办法,而前提是他们首先要改变自己对孩子被欺凌本身的看法。
  不可忽视的“阿斯伯格综合征”
  齐齐的父母向来重视对孩子社交能力的培养。在齐齐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请与他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到家里玩,还给齐齐报了少儿领袖兴趣班、情商提高夏令营等,积极为齐齐寻找好朋友……可这些努力都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齐齐爸灰心地说:“齐齐在很多方面有天赋,但就是不懂得跟人打交道!后来我们带他去看了医生,他被诊断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
  阿斯伯格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和青少年发育行为疾病,发病率约为万分之七,被称为高功能的“没有智能障碍的自闭症”。一般来说,患者看起来像正常孩子,语言及智力发育也大都正常,其社交困难在早期不易被察觉,但在进入小学之后渐渐显现,表现为很难融入同龄人圈子,经常遭受其他孩子语言攻击甚至身体欺凌。医学上对有“阿斯伯格综合征”倾向的孩子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国外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对这类孩子进行社会意识技能、实用语言能力、行为问题的控制等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阿斯伯格综合征”或许并非齐齐受欺凌的唯一原因,也不是所有患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都会受到校园欺凌。在我国,大多数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被漏诊或忽视。随着年龄与阅历的增长,大多数患者会自行康复,成年后或许仍有人际关系方面的困难,但绝大多数能融入社会并很好地工作、生活。
  我告诉齐齐父母,有“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需要“放养”和“散养”。父母越是看重孩子的社交能力训练,就越让孩子感到紧张,认为自己这方面不行。同样,父母越是给孩子转学、转班,就越会强化孩子这方面的意识。
  我给齐齐的父母提了三条建议,一是关注并赞赏齐齐的长处。这类孩子通常智力正常甚至超常,如果教育得法,他们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感兴趣的事情中,很容易做出成绩。二是多给齐齐提供社交机会,比如带他来一次轻松的家庭旅游,让他安排行程,参与订酒店、订机票等,在旅途中训练他从小圈子里跳出来,注意到他人的存在和他人的立场与感受,进而体会如何与人和睦相处。三是设身处地地理解齐齐的感受,以及小伙伴们对他的负面情绪。齐齐的感觉和反应总是慢半拍——这也是他经常被欺凌的一个原因。家长可以让他做些适当的运动,比如跳弹床、打乒乓球、用粗糙的物体摩擦手指、翻筋斗等来提升自身敏感度;也可以教齐齐学习向别人解释:“我没有立刻道歉,不是因为我觉得自己没错,而是我需要时间来想清楚。”
  另一方面,我们还鼓励齐齐父母陪他看现实题材的电视剧,比如《小离别》等都市题材,就是很不错的生活教材。可以教齐齐在特定的情景中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甚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他察言观色的能力。我告诉齐齐妈,你可以在看电视剧时向他提一些问题:“女主人公为什么会哭呢?”“接下来,男主人公要做什么才能让大家不尴尬呢?”“除了吵架,还有别的解决办法吗?”通过类似的问题启发孩子进行思考,这样当他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情境时,就会理解别人为什么会“不理我、讨厌我、想揍我”,从而避开别人的“情绪地雷”来保护自己。
  教会孩子关键时刻的应对之策
  在辅导过程中,我采用了几个很实用的方法来帮助齐齐。
  首先,我教齐齐学会立刻道歉、妥协迂回,避免触怒别人。
  我告诉他:“我有几句很有魔力的话,只要你会说这几句话,就能避免别人生气!不过,你要练习很多遍才能熟练运用。”这几句话分别是:“我很抱歉,我不是故意让你这么生气的!”“我能为你做些什么,才能让你不这么生气?”“你能不能给我一点时间呢?我现在脑子很乱,但我真的不想惹你生气!”
其他文献
问:每位家长都望子成龙,所以整日逼着孩子学习。但是学习好的孩子将来就一定有出息吗?  答:未必。有研究表明,孩子具备如下特征,将来才会更有出息。  1.越早独立的孩子越有出息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终归要离开父母,独自面对世界,独自处理事务。父母如果能够早点放手,早点锻炼孩子,那么,等他将来遇到挑战和困难,就能自己做出合适的选择,哪怕选择错了,他也会为此负责。  家长想帮助孩子早日独立,可以从生活
2018年9月3日,26岁的瑶族女孩江梦南赴清华大学读博士,继续用眼睛逐梦。幼年失聪的她,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只能通过看口型、读唇语与别人交流。她从小摸着父母的喉咙感受声带震动学习发音,一个音重复1000多次能够学会已经算是很快了。在伟大亲情助力下,江梦南以比正常人艰难数倍的努力上学求知,并以跳级的方式一路挺进清华——  幼年失聪,父母教她用眼睛“读”世界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省宜章县莽
[摘 要] “梦想教育”是山东省威海市经区明珠小学的特色办学理念,诠释为“有梦想明未来”,培养目标为“培养有志向、会规划、善学习、勇实践、敢担当的追梦人”。如何落实培养目标?学校主要通过文化启梦、课程育梦、课堂筑梦、活动追梦的内涵建设路径,引领明小人踏着追梦之路向光,向上,向未来。   [关键词] “梦想教育”;实施路径;内涵建设  我校2016年建校,是一所年轻的学校,学生来自四面八方,务工子
案例  大张的儿子张明正在读初二。张明的班主任40多岁,姓方。方老师对学生很严厉,性格比较古板,很少对学生笑。张明经常对爸爸说班主任整天板着脸,好像大家欠了他钱似的。最近,他规定班上的男生与女生不许下课在一起玩、一起讲话,还规定班上的学生不许与其他班的学生来往。说这样可以防止早恋,还可以防止本班学生与其他班学生在交往中发生冲突,从源头上预防早恋和打架斗殴现象。  张明对这两条班规很反感,班上很多同
宝宝白白嫩嫩的小手指上突然来了一个“不速之客”——从指甲边翘起一根长长细细的“刺”,让宝宝很不舒服,又咬又抓,可这个“客人”就是赶不走。这个“客人”就是倒刺。  倒刺在医学上称为逆剥。正常情况下,指甲周围与皮肤是紧密相连,没有一丝空隙的,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但是有时我们会看到指端表面近指甲根部的皮肤会裂开,形成翘起的三角形肉刺,这就是倒刺。  倒刺,实际上是一种浅表的皮肤损伤,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宝宝
近来,电视台的综艺节目都在唱歌,《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中国最强音》……但有消息横空出世:唱歌跑调是种病,得治!并且这类人多伴有方向感不好、整理能力差、沟通能力差等表现。这类病人还有一个专属名称——“失歌症”。  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专家解释说:“失歌症”是一个新名词,指因大脑左半球颞叶前部病变,大脑内部对音高识别出现障碍,患者部分或全部丧失认知音符和歌唱演奏欣赏乐曲等能力。“失歌症”
唐朝诗人王宝池有诗云:“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可谓一语道破磨难对于男孩成长的益处。磨难是人生的必修课,也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几乎所有家长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真愿意让孩子经受磨难的家长少之又少,所以,现在意志坚强、责任心强的孩子少之又少。磨难真有如此灵验?让我们来说一说中央电视台新闻播音员、著名主持人郎永淳的家教故事吧。  郎永淳曾是中央电视台《新闻30分》《新闻联播》的主播,他婚姻美满,儿
十多年前,网络上流行过一个古怪的称呼,叫“亲生后妈”,意思是说,有的亲妈发自内心地爱孩子,希望孩子成才,但由于观念陈旧,方法错误,好心办了坏事,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看上去就像是后妈所为。最近,这个词又被频繁提及,看来还有家长执迷不悟,无比热心地做适得其反的事。本期,我们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家庭与社会学教授谌彦先生,与家长朋友们一起座谈这个话题。  “亲生后妈”何其多  主持人:先说明一下
当有些人为了职场竞争挤得头破血流时,却也有另外一些人对职场升迁说“NO”。他们就是时下颇为时尚的“拒升族”——这类人工作能力强、业绩出众,但他们不想面对升职后那份如影随形的工作压力,而是将家庭和享受生活放在第一位,勇敢、潇洒地拒绝升职。  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北京小伙王家成就是一名典型的“拒升族”,他能力突出,得到重用,很快在职场如鱼得水。可令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因为自己拒绝升职,竟引发一起职场“冤
问:我和男友未领结婚证,同居多年并生育了一个儿子,如今儿子半岁了。现在,我和男友因為感情问题分手。请问,这个孩子应由谁抚养?我能将他送给别人收养吗?  张晓鸽(四川成都)  律师意见: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未办结婚登记而以夫妻名义同居生活案件的若干意见》第9条规定:“解除非法同居关系时,双方所生的非婚生子女,由哪一方抚养,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时,应根据子女的利益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哺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