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黎隆武
新晋畅销书作家。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热爱文学,痴迷历史,尤对前汉武帝家族研读有独到见解。出版有“海昏侯三部曲”,其中,首部历史纪实文学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一经问世,便畅销20万册,引起较大反响。
本书是首部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以令人信服的论证为逻辑构架,结合大墓发掘的大量文物,从扑朔迷离的正史中,条分缕析,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将汉废帝刘贺传奇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全新的有血有肉的刘贺。
文学创作存在着一些基本规律。创作最根本的问题可归结为“写什么”与“怎么寫”。创作的第一条定律便是“写独特”与“独特写”。黎隆武是文学创作方面的新人,但是他的处女作长篇历史纪实《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却很好地把握了创作的这一基本定律,取得了成功。
这部纪实选取了一个新颖独特的题材和创作对象。江西南昌新建区正在发掘过程中的海昏侯汉代大墓,于去年底始见诸新闻报道,日前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及出土文物精品展,日益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对于墓主人的猜测一直是一种悬疑和悬念。如今,这一悬念刚一揭开,黎隆武即在第一时间选取海昏侯刘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角,联缀起了刘贺荒唐可笑却又不无悲剧性的一生。这个题材和人物都很奇葩,也充满了故事性、戏剧性。因此,这个独特的题材决定了这部作品必然会引来读者普遍关注的热情。
作者的书写,并不局限于海昏侯,而是全面叙述了海昏侯刘贺从5岁失父到34岁离世波澜起伏的一生。幼小时他即承袭父亲的爵位当上昌邑王,19岁时“天上掉下个皇帝帽”,正好砸到他的头上。然而因为他年少轻狂,缺乏政治经验,草率地推行一系列“新政”,在与摄政大臣霍光的角力中迅速败北,只当了短短27天皇帝即被废除。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任期最“短命”的废帝,甚至连年号都来不及颁布,在历史年表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各种因由,被废掉的刘贺并没有被他的继任者汉宣帝和霍光杀害,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未被杀害的废帝。汉宣帝还给他封地,封为海昏侯。然而,刘贺却再一次因为口无遮拦、肆意牢骚,又被汉宣帝削夺了大部分封地。最终,刘贺在抑郁无奈的玩乐中英年逝去。这个人物的任性随心、缺乏城府、游戏玩乐的性格相当突出。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海昏侯刘贺历经王、帝、侯悲催人生的传奇故事。
与此同时,作者凭借自己对于汉武帝前后历史的谙熟和食而化之,试图立体式地反映汉武帝前后的政局变化,刻画了勇武有为同时又猜忌成性的汉武帝,忠诚尽职却又大权独揽、独断弄权的霍光,聪明狡诈而有心机的乐师李延年,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亦各具个性,太子刘据仁慈宽厚却身受构陷,二子刘闳深得武帝疼爱却英年早逝,三子燕王刘旦骄躁自负,四子广陵王刘胥勇武斗狠,五子刘髆轻率举事,六子汉昭帝刘弗陵体弱多病……
在写作方式方法上,黎隆武显然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部作品从考古发掘入手,逐步揭开汉代大墓迷踪及其五色炫耀的墓中洞天。单是关于大墓的发现经过,作者即讲述了若干个版本。犹如推理探案,层层剥笋,逐一揭开如何发现河南的盗墓贼,发现盗洞,并由盗洞揭开大墓发掘的起点。对公安破案过程的描述也像一段传奇。而对于墓主身份,更是作为一则悬念,贯穿考古发掘始终。墓主身份的揭示过程,也是一种解密式的披露,曲折有趣,引人阅读。
对考古发掘及其发掘成果的及时披露,作者采取的是报告文学的手法,是一种文学性的新闻报道手法,具有新闻效应。而专业性考古知识的引入,无疑带有科普价值,也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可以说,这本书事实上起到了及时回应对于海昏侯大幕诸多谜底问题的社会关切,迅捷充分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但是,作者的创作并不止于解密。《千古悲摧帝王侯》还具有历史学的价值。它不只是搜奇记,不只是猎奇,更是一段史志与史录,可引为今人之史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历史都指向当下。海昏侯传奇性的悲剧人生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也能为当下带来资政、资治的价值。作者在全书最后总结出的若干个“不可任性”与“可以任性”,即是对刘贺曲折人生及其短短27天帝王史进行深入反思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这些阐述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执政用权,如何正确看待年轻、功劳、靠山、颜值、冤屈、机遇等等,都不无裨益。因此,这部历史纪实显然具备思辨价值,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读性都较强的文学作品。
《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是将一笔考古资源转化为文学资源的成功尝试。考古是对古代遗物、遗迹、遗存的发掘,文学作品则是对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等题材资源的发掘。文学的开掘是文化开发的一部分。对于海昏侯这笔丰厚的文化遗存,还可以进行旅游、经济、文化等更多方面的立体式开掘,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新晋畅销书作家。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公安、宣传工作。热爱文学,痴迷历史,尤对前汉武帝家族研读有独到见解。出版有“海昏侯三部曲”,其中,首部历史纪实文学作品《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一经问世,便畅销20万册,引起较大反响。
本书是首部关于海昏侯刘贺的历史纪实文学作品。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以令人信服的论证为逻辑构架,结合大墓发掘的大量文物,从扑朔迷离的正史中,条分缕析,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将汉废帝刘贺传奇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呈现了一个不为人知的全新的有血有肉的刘贺。
文学创作存在着一些基本规律。创作最根本的问题可归结为“写什么”与“怎么寫”。创作的第一条定律便是“写独特”与“独特写”。黎隆武是文学创作方面的新人,但是他的处女作长篇历史纪实《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却很好地把握了创作的这一基本定律,取得了成功。
这部纪实选取了一个新颖独特的题材和创作对象。江西南昌新建区正在发掘过程中的海昏侯汉代大墓,于去年底始见诸新闻报道,日前又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及出土文物精品展,日益受到广大读者和社会公众的极大关注。对于墓主人的猜测一直是一种悬疑和悬念。如今,这一悬念刚一揭开,黎隆武即在第一时间选取海昏侯刘贺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角,联缀起了刘贺荒唐可笑却又不无悲剧性的一生。这个题材和人物都很奇葩,也充满了故事性、戏剧性。因此,这个独特的题材决定了这部作品必然会引来读者普遍关注的热情。
作者的书写,并不局限于海昏侯,而是全面叙述了海昏侯刘贺从5岁失父到34岁离世波澜起伏的一生。幼小时他即承袭父亲的爵位当上昌邑王,19岁时“天上掉下个皇帝帽”,正好砸到他的头上。然而因为他年少轻狂,缺乏政治经验,草率地推行一系列“新政”,在与摄政大臣霍光的角力中迅速败北,只当了短短27天皇帝即被废除。由此,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任期最“短命”的废帝,甚至连年号都来不及颁布,在历史年表上都找不到他的名字。因为各种因由,被废掉的刘贺并没有被他的继任者汉宣帝和霍光杀害,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未被杀害的废帝。汉宣帝还给他封地,封为海昏侯。然而,刘贺却再一次因为口无遮拦、肆意牢骚,又被汉宣帝削夺了大部分封地。最终,刘贺在抑郁无奈的玩乐中英年逝去。这个人物的任性随心、缺乏城府、游戏玩乐的性格相当突出。可以说,这是一部关于海昏侯刘贺历经王、帝、侯悲催人生的传奇故事。
与此同时,作者凭借自己对于汉武帝前后历史的谙熟和食而化之,试图立体式地反映汉武帝前后的政局变化,刻画了勇武有为同时又猜忌成性的汉武帝,忠诚尽职却又大权独揽、独断弄权的霍光,聪明狡诈而有心机的乐师李延年,倾国倾城的李夫人等鲜明的人物形象。汉武帝的几个儿子亦各具个性,太子刘据仁慈宽厚却身受构陷,二子刘闳深得武帝疼爱却英年早逝,三子燕王刘旦骄躁自负,四子广陵王刘胥勇武斗狠,五子刘髆轻率举事,六子汉昭帝刘弗陵体弱多病……
在写作方式方法上,黎隆武显然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这部作品从考古发掘入手,逐步揭开汉代大墓迷踪及其五色炫耀的墓中洞天。单是关于大墓的发现经过,作者即讲述了若干个版本。犹如推理探案,层层剥笋,逐一揭开如何发现河南的盗墓贼,发现盗洞,并由盗洞揭开大墓发掘的起点。对公安破案过程的描述也像一段传奇。而对于墓主身份,更是作为一则悬念,贯穿考古发掘始终。墓主身份的揭示过程,也是一种解密式的披露,曲折有趣,引人阅读。
对考古发掘及其发掘成果的及时披露,作者采取的是报告文学的手法,是一种文学性的新闻报道手法,具有新闻效应。而专业性考古知识的引入,无疑带有科普价值,也能吸引读者阅读的兴趣。可以说,这本书事实上起到了及时回应对于海昏侯大幕诸多谜底问题的社会关切,迅捷充分地满足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但是,作者的创作并不止于解密。《千古悲摧帝王侯》还具有历史学的价值。它不只是搜奇记,不只是猎奇,更是一段史志与史录,可引为今人之史鉴。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所有的历史都指向当下。海昏侯传奇性的悲剧人生可以带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也能为当下带来资政、资治的价值。作者在全书最后总结出的若干个“不可任性”与“可以任性”,即是对刘贺曲折人生及其短短27天帝王史进行深入反思所总结出的“经验教训”。这些阐述对于我们今天如何执政用权,如何正确看待年轻、功劳、靠山、颜值、冤屈、机遇等等,都不无裨益。因此,这部历史纪实显然具备思辨价值,是一部思想性和艺术性、可读性都较强的文学作品。
《千古悲摧帝王侯——海昏侯刘贺的前世今生》是将一笔考古资源转化为文学资源的成功尝试。考古是对古代遗物、遗迹、遗存的发掘,文学作品则是对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等题材资源的发掘。文学的开掘是文化开发的一部分。对于海昏侯这笔丰厚的文化遗存,还可以进行旅游、经济、文化等更多方面的立体式开掘,使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