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设施安全的核心是权力责任等

来源 :新西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telie_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6月8日公布并施行的《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明确要求,在恢复重建时,对学校、医院、体育场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商场、交通枢纽等人员密集的公共服务设施,应当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此次汶川震灾,一些公共设施,尤其是学校、医院等建筑的垮塌带来的伤亡尤其惨烈,对公共设施的安全提出“特殊要求”,充分体现出了中央对震灾凸显出的公共设施抗震能力问题的高度重视。公共设施中人员密集,灾难来袭时救灾难度高,提高其安全系数和设防标准无疑十分必要,但这样的标准和要求的落实,尤须权力责任的保障。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才是公共设施安全的核心所在。
  事实上,我国已经有一套比较完善的建筑抗震标准抗震设计规范和相应的技术标准。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就规定,教育建筑中,人数较多的幼儿园、小学的低层教学楼,抗震设防类别应划为乙类。乙类建筑应属于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到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1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也明确规定,“小学教学楼不应超过4层,中学,中师、幼师教学楼不应超过5层”,“教学楼屋顶必须钢筋水泥现场浇注,不准使用预制板”。而在这次地震灾区倒塌的学校中,5层以上的教学楼不在少数,并且多是预制板屋顶。
  这样的对比清晰地告诉我们,灾区公共设施的重建不仅要着眼于防震设计制定新的标准,更要让我们警醒于相关管理部门在建筑标准的落实。准入监督和相关审核上的漏洞。建筑质量监管上失之于宽和流于形式,再高再严的标准也只会沦为摆设;不对权力的运行进行有效的制约和监管,就还会有更多的人为此付出生命的代价。
  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也是公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近年来,国内重大公共设施安全事故屡有发生,一次又一次敲响了公共设施安全监管上的警钟。公共安全领域的脆弱凸显的是权力监管机制的脆弱。严格设计标准的落实,严格质量把关,堵住安全监管上的漏洞,杜绝权钱交易、渎职和偷工减料等,才是民众生命财产安全之幸。
  天灾难防,但人祸可控。相对于在公共设施的建筑结构,建筑材料的有形要求,权力运行的“无形”监管则是更为重要的内在支撑,在制度上提高对权力失范的设防级别,公共安全才会在灾难面前竖起一道真正的“铜墙铁壁”。
  
  救灾应开放公民建议平台  秦渭华
  
  “我是汶川人,有个地方特别适合空降!”5月14日上午10时,网上突然流传起这篇题为《希望大家顶起来!》的帖子,一瞬间,帖子也被发入各个QQ群中广泛传播。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食品科学系大二女生张琪的网络建言后被军方采纳,直升机成功空降汶川。随后,大量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通过直升机送入汶川。
  这个机智的女孩使汶川的受困群众得到及时营救,以自己的方式为救灾做出了贡献。但我们也应该注意到,张琪的帖子是分别贴在百度汶川吧和QQ群里的,她想的是“如果有很多人顶,在QQ群里面转发,那就可能被官方、军方看见。可是,即便是有条件上网,当政府所有的人员都在忙于震后搜救幸存者的时候,还有谁会去关注贴吧和群里的消息?如果不是媒体记者偶然看到,这个消息最终能不能传递到抗震中心,会花费多久的时间?没有人能够知道。
  一直以来,政府都有自己的智囊团,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政府遇到什么事关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就交给他们去解决。就是一些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也有人大代表“代议”,不劳公民们操心。比如现在我们虽说有了“听证会”,却不是听百姓讲意见,而是让百姓做选择题。
  抗震救灾不是一般的事件,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空前的。在此过程中,政府难免会遇到困难,难免会力所不及。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还只是靠自身的努力而不能充分利用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无疑将会大大降低救援效率。有时候,一句话,一个主意,也许会比一大堆财物还要值钱。比如张琪的建议,如果当初政府就建立了一个公开便捷接纳公民建议的网络平台,让张琪的建议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决策机构,不知能节约多少救援时间!
  其实,设置这样的平台并不费什么气力,在政府网站上开辟一个征求建议的栏目,设置一条电话热线,派一,两个人员负责编辑、整理,找出有价值的及时分类上报,这就行了。政府还可利用这个平台,主动向广大公民征求针对某些问题的建议。当然,在某些专业性、战略性强的问题上,专家和机构的意见还是不能忽视的。
  在四川省人民政府的网站上,我看到一篇《省科技厅关于征集依靠科技抗震救灾相关建议、技术及产品的通知》。征集对象是:(一)关于抗震救灾中有关科技抗灾防灾问题的情况反映;(二)关于依靠科技抗震救灾的对策建议;(三)防治地震次生灾害的相关技术和产品,包括余震、滑坡、泥石流、堰塞湖险情等地质灾害监测、评估、预警用技术及产品,饮用水水质监测、净化用技术及产品,保障灾民临时安置基本生活条件的技术及产品,卫生防疫用技术及产品。这个通知发布日期是5月21日。
  这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希望会有更多的政府机关跟上。当抗震救灾将来已经完成的时候,希望这样的平台还会继续存在,并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其他文献
地处黄土高原和毛乌素大沙漠交界地带的陕西省榆林市以其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被美誉为中国的“科威特”,是正在建设的国家能源重化工基地。  榆林境内每平方米土地平均蕴藏的煤炭储量高达6.6吨,是名副其实的寸土寸金之地,是西煤东运的重要源头。2006年11月,市委,市政府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眼,为确保全市煤炭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决定成立榆林市煤炭运销管理站,负责全市煤炭公路运销管理工
期刊
劳模是我国“授予在生产建设中成绩卓著或有重大贡献的先进人物的一种光荣称号”。真正劳模往往是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其先进事迹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因此,笔者反对小沈阳当劳模。推举运动员和明星为劳模要少之又少、慎之又慎。  体育和演艺明星往往因为一夜成名而当选劳模,而在普通岗位上要想成为一名劳模,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优秀的品德,超出常人的业绩及家庭成员的大力支持等,非明星劳模成长
期刊
四川大地震特别报道之二    当汶川大地震在全国引发的关注热潮渐渐散去,当经历劫难的灾区人民重整家园的序幕刚刚拉开,我们再次踏上了通往灾区的远途。  7天的时间,近4000公里的行程,我们所到之处,依然能时时感受到灾区人民的痛楚和在痛楚中所表现出来的坚韧和刚强,但是,我们更知道,他们心中最大的渴望和期待,是在属于自己的新家园里开始新的生活。  然而,这个在正常环境中再正常不过的愿望,对那里的人们却
期刊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依托西安财经学院独具特色的教育资源和雄厚的师资力量,利用新的机制和模式举办的一所四年制本科层次的独立学院。  学院成立于2004年5月,坐落在古都西安白鹿原大学城,占地面积514964平方米,现有校舍建筑面积89326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440万元,现有馆藏图书约32.1万册,电子图书5万册,期刊580种,开通万方电子数据库资源。设有会计、经济、管理、统计
期刊
在四川,他们是无可争议的首富家族。汶川大地震,使他们的企业遭受惨重损失。那么,面对救人和救己的双重选择,他们会做些什么?  很多年前,四川新津的刘氏夫妇用“言行美好”为自己的四个儿子起了名字,即刘永言、刘永行、刘永美(陈育新)和刘永好。后来,刘家四兄弟以常人难有的勇气,脱下“公服”下海,在川西大地闯出一片“希望”的天地。  2004年11月,刘永言的大陆希望集团收购了茂县羌林大酒店后,开始着手把叠
期刊
5月30日上午,安置点内的板房已成规模,映秀多数灾民从帐篷内移入新居。而让阿坝州委书记侍俊挂心的是,一些安置房为抢进度,直接在推平的泥地上搭建板房,这不符合工艺的要求。 “按规定,板房下面需要铺上10厘米厚的混凝土,我马上要求他们纠正。”(据6月1日《新京报》)。不按规定铺好混凝土,将板房直接搭建在推平的地面上,无论是在安全性上,还是在清洁性和适用性上,都将会带来诸多弊端和隐患。显然,这是一种典
期刊
大约10多年前,也就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内知识界曾经有过一场声势不小的“人文精神大讨论”。大讨论提出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市场经济是否会导致物质主义、消费主义膨胀,人文精神萎缩,乃至出现社会性的信仰危机和道德危机?  这其实也是西方自启蒙运动以后全社会持续为之焦虑的一个重大问题。以我的阅历和学养,当然没有能力说得清楚。不过我有一个粗浅的想法:西方的情况与中国一定有很大区别,上面这个担心说到底是个文
期刊
6月1日,四川汶川大地震重灾区绵竹东汽小学、东汽幼儿园迎来了一位特殊客人,这位穿着迷彩服、戴着红十字会会标、身体健壮的年轻男子,轻声问小朋友们儿童节想要什么礼物。  “我要书包、我要文具盒、我要花裙子、我要房子……”在地震中受灾的孩子们没有失去天真。年轻男子当场表态:“你们的心愿我都会满足。”他一边说一边给孩子们分送现金,一天就送出去10多万元。  这位年轻男子正是2008年中国慈善榜排名第一的江
期刊
6月1月,来自国家发改委消息,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组已经成立。这标志着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已正式启动。  6月8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第526号国务院令,公布《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这是我国首个专门针对一个地方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条例,表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将纳入法制化轨道。  随着汶川大地震突击救灾工作基本结束,恢复重建将成为灾区下一步工作的重心。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
期刊
自从经历了2003年的“非典”,紧急预案就成了各级政府必做的一门功课。汶川大地震之后,各级政府能迅速做出反应,与此有很大关系。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现有的紧急预案只局限于政府层面,灾难突临时,公众个人怎么做,全然没有一个事前规划。每个人能做的大约就是拼命打电话、发短信,将网络挤得爆掉,于是,才会流传这样一个笑话:移动网络是一个最灵的地震预报系统。  6月初,西安一家媒体对公众做了一个题为“地震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