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原始部落的最佳饮食

来源 :百科新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食与我们的肠道菌群
  大家都知道单一、不均衡的饮食习惯不利于身体健康。但是,为什么如此呢?食物究竟是通过什么来影响人体的身体机能?
  是肠道菌群。人体肠道的正常微生物群,能影响体重、消化能力、新陈代谢和某些疾病的患病风险。肠道菌群越多样化,人体某些疾病的患病率越低。没有脾脏、胆囊、扁桃体和阑尾,人可以继续正常生活,但是肠道菌群一旦消失殆尽,就意味着命不久矣。
  健康、多样的饮食是维持肠道菌群多样性的关键。伦敦国王学院遗传流行病学领域的蒂姆·斯派克特教授在其《饮食误区》著作中曾提及一个这样的实验:他让自己的儿子汤姆一日三餐只吃麦当劳,十天后汤姆的胃肠菌群种类减少了40%,恢复正常饮食后菌群也没法恢复如初。这说明单一的饮食习惯可能会形成单调的肠道菌群。
  那么,一个健康人的肠道菌群在短短几天内还能更加多样化吗?为了寻找答案,斯派克特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一行奔赴非洲坦桑尼亚,探索世界上最后一个以狩猎为生的哈扎部落的生活。据统计,哈扎人一年内要吃600种不同种类的动植物,几乎不生病也不发胖;西方人一年大约只吃50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极易发胖,患心脏病等疾病的概率高。哈扎人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比美国人的平均值高40%,比英国人的高30%。相信这个比例的差距已经激起了你的好奇心。哈扎人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吃的都是什么?
  非洲哈扎人丰富的饮食
  斯派克特教授到当地和哈扎人同吃同住三天,一边观察他们的生活习性,一边将自己作为实验对象,观察自己的肠道菌群短时间内的变化。他跟随哈扎人一起外出觅食,身边充斥着泥土、血液、和粪便的味道,还不允许用清水或酒精清洗任何东西。
  第一天早餐吃的是猴面包树上的豆子,哈扎人平时的主食也是这个:将弄碎后的豆子倒进水里,再用棍子大力搅拌两到三分钟,直至食物呈现糊状,过滤后倒入杯子食用。豆子虽然卖相不好,却异常的美味,其中富含的维生素C让它带有柑橘的芳香。饭后甜点是随手从树上摘的野生浆果,其中纤维和多酚的含量是人工种植浆果的20倍。
  在其乐融融的午餐后,哈扎人展开了一场豪猪追捕行动。豪猪可是罕见的美味佳肴,因其身上长满尖刺,极难捕捉,但是作为天生猎者的哈扎人却有一套自己的办法。他们将豪猪藏身的地道挖通,静候它们探出头来。几个小时后,哈扎人发现了豪猪的痕迹,于是在地面上多挖几个洞,最终把两只豪猪逼到了角落里用矛刺死。豪猪的尸体当场被熟练地解剖开来,心脏、肺和肝脏都被煮熟吃掉了,剩余部分则带回部落和大家一起享用。据斯派克特教授描述,豪猪和乳猪的味道没多大区别,但豪猪的营养价值却比乳猪高好几倍。
  哈扎人的主食还有外表酷似豚鼠、毛茸茸的蹄兔,以及一些狩猎回来的鸟。斯派克特教授曾以为浆果算是当地最有营养的甜点,殊不知这里还隐藏着更加高能量的东西——野蜂蜜。跟随响蜜鴷(非洲丛林地区的一种灰色小鸟,能指引猎蜜人和蜜獾去猎野蜂巢)的指引,他们在一颗猴面包树上10米高的地方发现一个蜂巢。哈扎人利用一块小木桩灵活地爬到树上,然后用烟吸引蜜蜂的注意,最后成功拿到了整个蜂巢。据斯派克特教授回忆,那是他见过最令人垂涎的蜂蜜,富含脂肪和糖,还能为人体提供极其丰富的肠道菌群。
  肠道菌群增长有弹性
  在三天“哈扎式”的生活后,斯派克特教授一行人返回伦敦。他将前一天收集的自己的粪便送去实验室检测,分析哈扎部落的食物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检测结果表明,斯派克特教授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比三天前增加了20%,其中有抵御肥胖和炎症功能的细菌明显比以前增多了。然而,斯派克特教授回归平常生活没几天,他的肠道菌群几乎也恢复到从前的水平。看来,肠道菌群多样性的變化有一定弹性,不可一蹴而就。
  斯派克特教授认为,只要我们适当调整饮食结构并不懈坚持,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在五年内会持续增长,患病的概率也随之减少。或许,像哈扎人一样回归原始生活是个不错的办法。大家还应该加深了解食物、环境和菌群之间的关系,改变枯燥的生活方式和不均衡的饮食习惯。
其他文献
新陈代谢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挂在嘴边的流行词。例如,天生的瘦人通常被认为是“快速代谢”的幸运儿。因此,减肥的关键是“加快新陈代谢”,但是,加快新陈代谢这件事,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  新陈代谢到底是什么?  从根本上说,新陈代谢是你每天所消耗的能量(也就是热量)。燃烧热量并不仅仅发生在运动期间,人体每分钟都在燃烧热量,因为身体要维持生命延续。这意味着身体的所有过程,无论自愿与否,都会促进新陈代谢——从消
期刊
近日,《血型科学》杂志研究报告指出:O型血在多种疾病患病率上明显低于其他血型,比如O型血阳痿的几率低、不容易患老年痴呆,发生血栓的可能也比较小。另外,各国研讨机构也发现了O型血关于疟疾、胃癌或肝癌的耐性比较强,就算得病了也比较能抵抗。  这么一看,O型血简直完美,堪称血型中的贵族!事实果真如此嗎?  首先,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上的抗原命名的。红细胞上存在A抗原,是A型血;存在B抗原,是B型血;
期刊
AI是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的英文缩写,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制造出与人类智能相似的智能机器,它包括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的模拟。  人工智能从诞生以来,理论和技术日益成熟,应用领域也不断扩大,成为人类智慧的帮手,也渐渐成为人类的统治者。  福尔摩斯甘拜下风  “这位先生,具有医务工作者的风度,但却是一副军人气概。那么,显见他
期刊
除了修眉画眉植眉让自己更加好看外,一般没人认真考虑过眉毛的作用。为什么眼睛上面会长两道眉毛?为什么人类在进化中脸上的毛消退了,而眉毛却留了下来?  一年级的老师可能会这样解释:眉毛可以防止灰尘杂质进入眼睛。但这个答案完整吗?近期发表在《自然:生态学与进化》期刊上的一项新研究给出了新的解释:眉毛是我们交流时的重要符号,正是眉毛使我们人类占据了进化上的优势!  我们最亲近的古人类祖先尼安德塔人以及丹尼
期刊
AI走入司法  你能想象AI进入司法领域,影响司法决策吗?事实上,美国许多州已经开始接受AI介入司法决策程序并对AI程序大加赞赏。不仅在美国,AI走入司法是全球未来的趋势。  AI的高效、不会疲惫是它的一大优点。据报道,2016年上半年,我国法院受案1002.9万,比2015年同期增长了18.94%,截至2017年6月20日,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已经突破1428万件,比2016同期高出12.8
期刊
說到防弹衣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都认为防弹衣里面装有钢板,虽然最初的防弹衣的确如此,但那真的超级笨重!随着科技的进步,目前防弹衣里的材质早已做过大大的改良,比如,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和麻省理工学院共同研制出的新一代军事防弹衣,简直强大到爆!  这款防弹衣的材质是一种全新的聚合物聚氨酯脲(PUU),其最大的特点是:比钢铁还要结实15倍,但却像纤维织物一样柔软,听起来是不是很不可思议。这种全新的聚合物
期刊
说起历史上著名的天文学家或者气候学家,很少有人会想到詹姆斯·克罗尔。这位19世纪的英国科学家揭示了地球为何出现周期性冰期的奥秘,是天文气候学最早的奠基者。而且,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代,克罗尔曾受到查尔斯·达尔文、威廉·汤姆逊(即开尔文勋爵)等科学巨匠的极力推崇,但他最终在贫困中死去,他的名字也很快变得鲜为人知。这样一位有着杰出学术成就的科学家,为何会被世人遗忘呢?  热爱科学的门卫  1821年,克
期刊
中国人有一句俗话,“举头三尺有神明”,就是说人要有敬畏之心。这里所说的敬畏,是指对鬼神世界的敬畏。  但是,人敬畏的对象也不限于神明。我们头顶浩瀚的星空曾让哲学家康德深深敬畏。美国小说家约翰·斯坦贝克第一次在加利福尼亚见到高达100多米的巨红杉之后,写道:“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你一辈子都忘不了,它们让你深深敬畏。”可见,壮观的自然景物也同样能引起人敬畏。  这些敬畏的共同点是,意识到世界上有某种比我
期刊
一个舒适或快乐的周末之后,周一开始又面对漫长的工作和学习。这一天,不少人都是在糟糕的心情中度过的,这是为什么呢?  科学家们认为,星期一之所以让人感觉糟糕主要有以下原因:  人们在周五比较兴奋是因为期待周末,而之所以不喜欢周一,这归结于一个事实:从快乐的周末到工作日的情感转变。所以无论如何,星期一總是一个星期里最糟糕的一天。  工作日人们往往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周末常常被用来补觉。科学家称,额外的睡
期刊
“喂!”当我在边上朝你喊,你可能会调头朝我看。但在调头之前,你身上有一样东西——耳膜——已经“先行”了,就是说,已经做好准备,把听觉的焦点集中到我这个方向上来。这一生理反应有助于我们把看和听的对象对应起来,在嘈杂的环境中,更能听清对方的说话。  这个最近才被发现的小秘密缘起于科学家一个小的好奇:当我们的眼睛在扫视(所谓扫视,就是眼睛把视觉的焦點从一个地方转移到另一个地方。例如,我们的眼球每秒钟要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