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一起来生产

来源 :中欧商业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价值共创深化到价值分享层面时,原来泾渭分明的消费者和企业之间的边界模糊起来。消费者贡献的灵感创意不仅为企业提供了新的生产可能,而且消费者也可从中收获参与的乐趣与经济回报。
  
  本世纪初,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拉马斯瓦米(Venkat Ramaswamy)提出了“价值共创”(Value Co-Creation)的概念。当时两位大师预言,企业未来的竞争将依赖于一种新的价值创造方法——以个体为中心,由消费者与企业共创价值。这在当时是颇为超前的概念,到今天已蔚为潮流。
  2009年2月,尼桑汽车公司建立了hypercube.ca网站,鼓励大家画出心目中的cube车型。参与者通过个人网站、Twitter、Facebook和博客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由这些网络社区的新新人群协助尼桑挑选出500名选手入围。这些入围选手要面对长达六周的选拔挑战。最终胜出的50位将免费获得cube车。
  这是You时代营销的一个典型案例。消费者不再只是商业创意和产品的旁观者和接受者,而会融入企业的各个环节,将自己的喜好、个性赋予商品本身,最终创造出贴合心意的、乐于购买的、与众不同的产品。在这个过程中,你为商品或服务愿意付出的价格就是“价值”,而这一“价值”是你与商家共同创造出来的,甚至你还能从参与过程中获得经济回报。
  在过去,这种参与鲜有经济回报——2005年,你通过短信为李宇春投了20票,她成为超女冠军,变得富有商业价值,但围绕着她的各种经济收益与你无关。但今天,你可以参与自己喜欢的草根音乐人的投资并获得收益。的确,“价值共创”正在发生深刻演进——消费者和企业开始从价值共创过渡到价值分享,两者原本泾渭分明的界限也开始变得模糊起来。
  
  价值共创的四次变迁
  
  “价值共创”虽然是近10年来才提出的,但它的实践却远远超前于概念的提炼。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营销教授王高认为,价值共创是随着市场买卖双方的力量博弈变化而逐渐产生的,它的实践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品牌共创从19世纪工业化大生产开始到20世纪上半叶,这一阶段的人们沉浸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的惊喜中,对企业产品几乎是无条件地臣服,消费者与企业是纯粹的买卖关系。此时,消费者的意愿和心声很难在标准化的产品中得到体现,如果说与商家有“价值共创”,那就是他们在无意中助推了商品的品牌建设,帮助企业打造了不菲的品牌价值,如可口可乐和IBM。
  第二阶段:市场细分时间从20世纪50到90年代中期。50年代美国市场学家温德尔。史密斯(Wendell R.Smith)提出了市场细分理论,这可视为“价值共创”的萌芽。在这一阶段,消费者被不断细分,某一群人拥有类似的爱好和品位,企业就针对这群人实施营销,于是不同的客户就有不同的产品线、定价方法和营销策略。消费者的意志和个性逐渐得到企业的尊重、研究和满足。例如,美国米勒啤酒在60年代对啤酒市场做了“轻度饮用者”和“重度饮用者”的市场细分,后者大多是体力劳动者,于是米勒公司推出专门针对蓝领工人的“海雷夫”品牌啤酒,从而一举将市场份额从第八提升到第二。
  第三阶段:初步的价值共创90年代末期至今。这个阶段仅靠市场细分已不能满足顾客日益挑剔的口味,必须让他们亲身参与进来,这就是初步的价值共创。各种互动式、体验式的营销手段花样翻新:小熊工作室(Build-a-Bear Workshop)让喜爱小熊玩具的孩子们自己为小熊选择毛皮颜色和服饰;戴尔鼓励消费者自由定制电脑配件,戴尔负责将其组装成电脑并送货上门;在“超级女声”这样的选秀活动中,大众通过短信投票共同炮制出了属于自己的草根偶像。在这个阶段,消费者被鼓励付出一些劳动来获取自己想要的商品或服务,这让那些有着强烈个性或异样需求的人们乐在其中。
  第四阶段:利润分成模式这一特征刚刚萌芽,是价值共创的深化阶段。此时消费者付出劳动不仅可以获得心仪的产品,更可能获得持续的、可按比例量化的经济回报或利润分成。例如,最新的Pixazza网站获得了许多知名风险投资商的追捧,被国外媒体视为一个全新商业模式的引爆点。这个网站让所有照片都变成了商品展示架,其用户由三类人组成:Publisher、Experts和Advertiser。Publisher和Advertiser都可以创建“商品图库”,如高跟鞋图库或名牌包图库。区别在于,Publisher是普通的图片美工或时尚爱好者,他们上传自己喜欢的图片;而Advertiser是商家,他们上传自己的商品图片。Experts则是一群对时尚颇有研究和追求的草根“潮人”、精品专家。当用户看到网站上有碧昂斯新款手袋的图片,并分辨出这是Gucci的今冬新款时,他就可以把图片和提供这个手袋的网上商场链接起来。倘若有人据此购买了这款手袋,图片发布人和精品专家就能从交易中提成。更有趣的是,每位精品专家的提成不仅来自他推荐的这一家商场,Pixazza软件会从其他照片来判断是否存在类似的东西,如果有,它也会自动链接到相关商城,精品专家同样可以抽成。
  虽然pixazza的商业模式目前还刚刚起步,但反映出来的变化却不容小觑:消费者不再是一群企业外围的指手画脚者,也不再是那些兴趣狂热的粉丝们,他们可以通过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获得可持续的、可按比例量化的经济回报。
  
  价值共享风生水起
  
  可持续的、可按比例量化的利润分成模式,标志着在“YOU”时代“价值共创”已经突破边界,进入了“价值共享”领域,这是普拉哈拉德都未曾料到的情况。
  基于价值分享的价值共创起步于传统企业。2000年,世界上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之一——加拿大GoldCorp公司开展了一个找矿挑战赛。该公司建立了专门的竞赛网站,公开了过去52年来积累的安大略省红湖地区55 000英亩矿区的内部机密地质数据。竞赛问题是:“在红湖地区的哪些地点可以为公司找到600万盎司黄金?”来自50多个国家的1400个个人、公司、大学、地质机构在挑战赛网站上注册,这些虚拟探矿者在研究数据后标示出了110多个勘测目标,探明的黄金储量达到800万盎司。现在,红湖地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金矿区,也是世界上5个生产成本最低的矿区之一,其每盎司黄金的生产成本只要60加元。在竞赛过程中,参与者们获利不菲,获奖者共计29名,总共获得了约65万美元的现金奖励。
  这个案例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价值共享。参与者获得的经济回报属于“奖金”,奖金多寡由企业说了算,不能被按比例量化;另外,大奖赛本身是一个非持续性的活动。相比之下,新兴的Pixazza网站和“音乐股票”的案例则更带有YOU时代的特征——按比例量化与可持续化。
  所谓“音乐股票”,即在Sellaband.com和 SlicethePie.com这两个网站上,所有音乐爱好者都可以成为投资人,以认股的方式投资乐队。譬如,通过网上支付,音乐发烧友以每股10美元或更高的价格购买心仪歌手的音乐股票。音乐人按其名气被设定了一个融资的预期值,分为5万美元和10万美元两个等级。当音乐人累积到融资预期值后,网站便会指派专业的唱片公司协助他们出版唱片,这些融到的资金将用于支付所有开销。否则,以前筹到的款会悉数归还给发烧友,音乐人的专辑制作计划也宣告失败。
  唱片发行后,投资的音乐发烧友不仅能获得那些专辑,还可以享受专辑或单曲销售带来的回报,甚至还可像出售股票那样出售那些乐队的股份。截至2009年3月底,超过9 700名音乐人在Sellaband.com注册,30名音乐创作者通过该网站筹满了5万美元,其中19人已成功发行自己的唱片,另外11人的唱片也正在录制中。
  李宇春的粉丝们无论如何狂热,也不能分享偶像的巨大商业利益。而音乐股票让网站、唱片公司和音乐消费者共同创造了某位草根音乐人的价值,消费者不仅仅是音乐发烧友,而是成为投资人和制作人。一旦你投资的音乐人唱片或单曲热卖,你就能按比例分享投资回报。SlicethePie这个名字本身就在诱惑着人们:快来分一杯羹吧!
  在中国,类似的网站也已诞生。价值中国网是一家领先的财经博客服务商,自2005年起,该网站将50%的股份赠送给网站全体注册用户,用户按照发表文章的数量及其访问量等指标“论功行权”、动态分配。2008年,各位股东根据所持股票获取分红。
  共享最容易从哪里发生传统企业还未能进行可按比例量化的、持续性的价值分享活动,倒被新兴网站抢了先机,这是怎么回事?要分两种情况讨论。
  第一种情况,产业的游戏规则正在发生变化,促使价值链悄然改变。以唱片制作为例,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下载或在线成为人们收听音乐的主要方式,花钱去买CD的人越来越少,而音乐创作者刚起步之际又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所以个人要推出音乐唱片,稍不留神就可能血本无归。唱片公司的生存日益艰难,在推出新人方面也日益谨慎。这时,原本只存在于消费领域的长尾效应就延伸进入了价值创造领域,大众募集式地进行娱乐产品创作,并在获得价值后按比例分成。这样的模式同样适用于正饱受煎熬的媒体业,草根制作的文本、视频和音频正在逐渐成为主流,很多已开始纳入微付费模式。
  第二种情况则属于全新的商业模式。如果说SlicethePie.com的任务是生产唱片、炮制音乐人,Pixazza网站则完全不针对任何“确定”的产品,它只针对“时尚”这一宏大的概念。衣服、鞋子、墨镜、项链…任何与时尚相关的元素都是该网站的交易对象,而每个消费者对时尚的理解和爱好各有不同。既需要极为广泛的商品,同时又可精准到每个人的具体需求,仅凭企业一己之力显然无法企及,只有消费者的共同参与才有可能完成。
  因此,最先出现价值共享的公司包括两类:第一类是所在的产业格局遭受冲击,旧有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大众便有可能涌进来重新划分势力,如传媒和唱片业;第二类是产品范围极广而个性化要求极高,只有大众的长尾力量才可能共同来完成资源分配、产品定位和精准营销。
  
  开放的企业社区是大趋势
  
  价值共享是价值共创发展到某个阶段的必然产物,本质是打破了消费者与企业的绝对界限,使得消费者成为企业的资源库和竞争力来源。
  “网络节点”取代企业边界在传统的公司理论中,公司的法律边界决定了它的资源范围,消费者是被排除在外的。当价值共创开始进入价值分享层面时,消费者和企业的关系经历了一场史无前例的变革。过去你是你,我是我,现在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你我不分。边界日益模糊,只剩下企业、供应商、合作伙伴和消费者这些网络节点,公司能获取的资源不再由公司的法律边界决定,而是由整个网络节点来决定,这样,整个网络产生的利润也就自然而然地散布到每个节点,而非过去那样,在企业自身的边界之内流动。
  普拉哈拉德在《竞争大未来》(The Future of Competition:Co-Creating Unique Value with Customers)的结尾指出,企业的竞争力至少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1990年前,企业的竞争力来自内部各单位的组合和协同;1990年后,公司是各种竞争力的组合;1995年后供应商基础和合作者成了竞争力的源泉;到了2000年,竞争力的源泉则是消费者及其社区。也就是说,企业的进化史,其实就是一部不断打破各种边界的历史。先是打破内部经营单位的孤岛,然后打破供应商与合作者的边界,最后要打破的是消费者和企业的界限,这可能是最难的,因为需要最大限度地突破旧有观念并重新组织资源。
  从前述可见,当前进入价值共享层面的公司,要么是破旧立新的产业重构(如传媒、唱片业),要么是完全新鲜的商业模式(如Pixazza)。那么,大量的传统企业会朝着怎样的趋势发展?
  传统行业的尝试传统产业中已经有一些先行企业开始了打破边界的尝试。2001年开始,宝洁公司在时任CEO雷富礼的倡导下开始进行“开放式创新”,鼓励外部人参与到企业内部的创新机制中来。这一创举为宝洁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项目和卓越声誉。大量个人发明家、科研机构和默默无闻的小公司向宝洁提供了灵感创意、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通过开放式创新,宝洁的研发能力提高了近60%,创新成功率提高两倍多,而创新成本却下降了20%。
  尽管有宝洁、Goldcorp公司这样的“先驱者”出现,但正如普拉哈拉德所说,绝大多数传统企业现在还处在第二阶段到第三阶段的过渡中。它们努力削减成本、强化供应链管理、刻苦修炼六西格玛,致力客户关系的精细化管理,试图把企业价值链部打通。但它们并没有意识到,一直被排除在价值链外的消费者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有些企业即使意识到了,也不知道该怎么打破边界。
  要打破边界,管理创新不可或缺。管理创新是创造一种全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关于这种组织的具体形态和运行规则,管理大师们莫衷一是,但“价值共创”、“消费者融入”却是共识。加里·哈梅尔(Gary Hamel)和比尔·布林(Bill Breen)在《管理大未来》(The Future of Management)一书中预言:“如同内燃机一样,源自工业时代的管理模式已经到了s形曲线的尾端,没有发展的余地了。”他们认为,未来的企业可能是社区型的组织,企业、供应商和消费者之间界限模糊、彼此混同。每个人都是创新的主体,都是灵感的来源。
  有“维基经济学之父”美誉的唐·泰普斯科特(Don Tapscott)和戴维·蒂科尔(David Ticoll)在其新著《赤裸的公司》(The Naked Corporation)中提出了“开放式企业”的构想。他们预言,“开放式企业”基于“透明”、“网络化”和“正直的价值观”,将在公司与顾客之间开辟一条互动的、个性化的“双向车道”。
  基于传统生产、营销和销售模式的企业,如何进行管理创新,在价值共享的新趋势下打破旧有边界、重构组织、整合消费者资源?这是一块有待进一步探索实践的处女地,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理论命题。
其他文献
在与一些已经构建胜任力模型的HR管理人员交流时,他们普遍反映“构建的胜任力模型不适用也不实用”。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建模顾问的选择——实战、实在    从目前主持和主导胜任力建模的咨询顾问的履历看,很多都没有在企业一线任职的经历,对企业实际运作不熟悉,大多只有一些概念或理念。虽然有咨询公司的数据库作支持,但数据库毕竟不是活生生的企业实践。这种类型的顾问所构建出来的胜任力模型在很大程度上
期刊
李东生也好,张瑞敏也好,他们赖以维系高管团队的更多的是物质和权位。也许可以大胆地认为,他们的骨子里,仍是X理论的信奉者。    2009年的夏天,负责TCL通讯业务的高级副总裁刘飞离职;8月,担任TCL通讯首席运营官的于恩军辞职;TCL高级副总裁王康平也在这个夏天辞去了TCL多媒体执行董事一职。这一幕,与2004年、2007年发生的TCL多名高管“批量”离职情形颇为相似。  走马换将虽然有时是企业
期刊
几年前,我在做领导力开发工作时问一个客户,他的公司如何开发自己的胜任力模型?对方很自豪地告诉我,公司最近聘请的一位副总裁将以前雇主使用的胜任力模型带了过来,他们公司决定使用这套胜任力模型。我还听说过一些其他的例子,比如由一名主管或一个工作组来开发胜任力模型。  并不是说,上述企业的胜任力模型不能带来价值。在短期内,它们还是能起作用的。然而,如果企业对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不甚理解,很
期刊
自本世纪初胜任力引入中国之后,对胜任力和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兴未艾,企业也纷纷投入时间和精力,建立自己的胜任力模型。然而,胜任力模型并未在甄选、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方面发挥功效,并且常常与企业战略和文化脱节。很多人认为,胜任力模型不适合中国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  这些偏差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对胜任力模型的产生背景、基本内容和作用方式存在片面认识。从人力资源管理来看,人事经理或外部咨询师很难将胜任力模
期刊
2006年,美国《时代》周刊将年度人物给了“YOU”。YOU是所有坐在电脑前的你我他,既是在虚拟世界里遨游的比特人,也是现实生活中的消费者。当时,以维基百科、Youtube和Myspace为代表的互联网新事物风生水起,彰显出开放、包容、创新、合作的特性,展现了更为广阔的想象与实践的空间。  时隔3午后的今天,继续高速繁衍扩大的YOU群体,已经在社会和商业领域里展现出无处不在的影响力。美国总统奥巴马
期刊
网商规模发展的惊人速度和规模的无限想象,一方面令京东掌门人刘强东振奋不已,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管理瓶颈和可能存在的发展失控也在慢慢逼近。京东的规模战略究竟是“局”还是“关”?眼下,这已成为刘强东不得不面对的发展难题。  创办京东商城11年后,刘强东终于休了一个长假——尽管被“禁足”在医院,但无论如何,对刘强东来说,这都是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在不足10平方米的病房里,他计划用30篇左右的文章,梳理出
期刊
无论是自建品牌社区,还是参与到非官方的品牌社区中,企业都应谨记:“粉丝”最懂你的心。而赢得“粉丝”的关键是:不要试图控制一切,允许社区多样化,提供互动的方式,并辅以适度的监督与支持。    在线品牌社区(online brand communities)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关注。然而,这些社区良莠不齐。好的社区让访问者经常光顾,互相交流,家常的、娱乐化的气氛也很浓厚。有些社区则乏善可陈,它们往往严
期刊
网络是顾客体验的一个载体。然而,网络社区一定会分化,一些社区会越来越小(研究表明,每个人线上经常保持沟通的朋友至多30人),一些社区则会越来越大,并可无限细分。人们在这些社区里穿梭往来,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对于企业的营销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唯一的差别是信任关系    一个奶粉品牌应当如何营销运作?通常广告主会在报纸、电视、户外媒体上告诉妈妈们选购奶粉的注意事项,同时亮出产品优点。考虑到互
期刊
巨型的、全球性公司的时代很可能即将结束,这正如工业时代的许多其他特征即将消失殆尽一样。如果这意味着利润的减少,那也将是人们不得不接受的现实。    社会层面的学习至关重要  《中欧商业评论》(CBR):您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领导者系统性思维的重要性。中国企业家柳传志也曾经提到要“退出画面看画”。但您也提到,往往当我们后退,试图扩展视野时,看见的仍是许多树木。因为人们总是挑取个人偏爱的一两项,然后
期刊
如何在YOU时代成功营销?体育品牌“李宁”做了很多探索和尝试。2007年,基于论坛功能的“李宁互动社区”正式上线,现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超过12万注册用户的成熟社区,是李宁品牌爱好者甚至体育爱好者活跃的“阵地”。    发现并培养品牌的意见领袖    网络社区最宝贵的财富是会员,就像许多明星的粉丝群都拥有自己的特殊称号一样,“李宁互动社区”的会员们很乐意称自己为“柠檬”。他们认为自己是与李宁品牌最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