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7年版新课标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修订的重点之一。每一位语文老师也都在为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努力着,但传统文化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有被边缘化的危险。
探索坚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有效方式,要从根源挖起,从思想观念、兴趣、方式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那么,如何坚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呢?
首先,改变“传统无用”思想。学生认为背了古诗词没有用处,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诗词有何美感,不能对当时的情境感同身受。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扩写、仿写、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再现诗詞展现的意境,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现代的书面语言与古诗词的差异,才能对古人的智慧产生认同感。
学生认为学了文言文没有用处,是因为他们认为文言文中所展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已经老旧,不能与现代社会接轨。这就需要我们大胆进行整合,让文言文与现代社会接轨。在学习《陈情表》时,我们将它与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写给清华大学的信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认识到李密在《陈情表》中除了展现令人动容的亲情,还展现了高超的陈情与说理技巧,而这种陈情与说理技巧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用。
其次,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能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是学生,只有他们愿意学、喜欢学,才能让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校园内扎根。这就需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兴趣。比如我们学习《史记选读》,我们在整合学习《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时,充分放手让学生研究刘邦与项羽的生平事迹。学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将主人公的故事烂熟于心,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并借助生平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分析人物成败的缘由。将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到对人物的分析上来,进而能客观评价人物,形成自己的思考。
形式上也需要吸引学生。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授“战国四公子”这一专题时,采用招聘会的形式。学生组成四个团队,在预习课上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了解自己选择的公子的生平,分析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优势,分析其他公子的劣势,为自己的公子制作简历、写标语等等。在探究课上,四个组的同学们唇枪舌剑,引经据典,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果也十分好。
此外,现代主流媒体也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很多经典的节目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试想,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来一次“飞花令”,学生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如果我们举办一个班级“百家讲坛”,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又怎么会不认真准备?
再次,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充分利用班级的外墙文化,设置“文化常识知多少”专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听诗词朗诵、听名家解读、听“经典咏流传”等。课堂上,让学生多读——读出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读出古文的气势情感。作文课上,让学生多写——写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写出传统经典作品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
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是我们接受其他文化的基础。传统文化可能没有那么艳丽的外表,但它是根,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有了根,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胡卫娜
探索坚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重要地位的有效方式,要从根源挖起,从思想观念、兴趣、方式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那么,如何坚守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呢?
首先,改变“传统无用”思想。学生认为背了古诗词没有用处,是因为他们不能理解诗词有何美感,不能对当时的情境感同身受。我们可以采用让学生扩写、仿写、情景再现等方式,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再现诗詞展现的意境,这样他们才能意识到现代的书面语言与古诗词的差异,才能对古人的智慧产生认同感。
学生认为学了文言文没有用处,是因为他们认为文言文中所展现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已经老旧,不能与现代社会接轨。这就需要我们大胆进行整合,让文言文与现代社会接轨。在学习《陈情表》时,我们将它与甘肃残疾考生魏祥写给清华大学的信结合起来读,让学生认识到李密在《陈情表》中除了展现令人动容的亲情,还展现了高超的陈情与说理技巧,而这种陈情与说理技巧从古至今一直为人们所用。
其次,增强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能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我们的校园是学生,只有他们愿意学、喜欢学,才能让传统文化的学习在校园内扎根。这就需要在内容上让学生感兴趣。比如我们学习《史记选读》,我们在整合学习《高祖本纪》与《项羽本纪》时,充分放手让学生研究刘邦与项羽的生平事迹。学生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将主人公的故事烂熟于心,用自己的话讲出来,并借助生平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分析人物成败的缘由。将学生对历史故事的兴趣引导到对人物的分析上来,进而能客观评价人物,形成自己的思考。
形式上也需要吸引学生。比如有的老师在教授“战国四公子”这一专题时,采用招聘会的形式。学生组成四个团队,在预习课上做了大量准备工作:了解自己选择的公子的生平,分析性格、为人处世等方面的优势,分析其他公子的劣势,为自己的公子制作简历、写标语等等。在探究课上,四个组的同学们唇枪舌剑,引经据典,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习效果也十分好。
此外,现代主流媒体也越来越重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有很多经典的节目都可以为我们所用。试想,如果在课堂中让学生来一次“飞花令”,学生又怎么会不感兴趣?如果我们举办一个班级“百家讲坛”,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又怎么会不认真准备?
再次,在班级中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充分利用班级的外墙文化,设置“文化常识知多少”专栏。利用多媒体,让学生多听——听诗词朗诵、听名家解读、听“经典咏流传”等。课堂上,让学生多读——读出诗词的韵律与节奏,读出古文的气势情感。作文课上,让学生多写——写出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独到见解,写出传统经典作品带给自己的人生启迪。
优秀的传统文化包含着我们的民族精神、民族自信、民族认同,是我们接受其他文化的基础。传统文化可能没有那么艳丽的外表,但它是根,是我们的民族之根,有了根,才能开出艳丽的花朵。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胡卫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