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运用水桶理论补齐美育“短板”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longzh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美育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德智体美‘四育’中的短板。”基于此,我们立足感德茶乡实际,利用“短板和长板”水桶效应,开发本土资源美育因素,补齐美育“短板”,以美养德,以美化人,让美育基因凸显办学特色。
  一、利用“长板”优势,做优美育因素
  1. 走进“大自然”,鉴赏茶乡美。中国茶叶第一镇——安溪县感德镇,地域广阔,境内资源丰富,有着优质的文化资源,优美的教育环境,用好它,是感德基础教育的一块“长板”,也是一本活教材。课余,我们引领孩子们走进茶园,去发现,去鉴赏……回到课堂,那一份美丽的纯真跃然于纸上。2016年4月19日,安溪县首批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基地校(感德中心学校)重要成员之一陈辉都老师执教《家乡美》,把乡土特色资源与习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得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赞誉。
  2. 亲近民俗风情,播撒“感恩尚德”文化种子。教育和文化是相通的,只有拥有良好的文化氛围,青少年学生才能从中得到良好的教育和文化艺术的熏陶。生活在茶乡的孩子,对家乡传统民俗更是耳熟能详。“茂绿林中三五家,短墙半露小桃花。客行马上多春日,特扣柴门觅一茶。”是南宋爱国诗人谢枋得所著,为感恩其所作的贡献,当地民众将他尊奉为“茶王公”,兴建茶王公祠,民俗活动被世代传承至今;走进那万民敬仰的医神“保生大帝”的玉湖殿,那一份慈悲济世的精神,耳濡目染……在开发校本课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学习,学生被“感恩尚德”古老淳朴文化所熏陶感染。这不仅激发学生爱乡情感,也给他们播下“感恩尚德”文化种子,为学校开展美育工作,保驾护航。
  3. 体验传统制茶工艺,赏析神奇美丽。走进茶农家、贴近茶农,认识茶树、茶叶、制作工具、制作工序,让学生感受茶叶经济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家乡人们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努力学习,为建设现代山水茶乡作贡献的思想感情。2017年3月,感德中心小学“心茗”文学社小作家等一行50人开展采风活动,走访了制茶大师陈两固工作室,亲眼目睹每一道制茶工序。陈大师的娴熟工艺,在孩子们心中留下深刻神奇与美丽的痕迹。
  二、克服“短板”劣势,完善“长板”自我
  1. 以校园文化布置为载体,努力营造以美育人氛围。伴随着“中国茶叶第一镇”的名片效应,五湖四海宾朋云聚感德。我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它将为感德教育工作注入新的内容,提出更高的要求。于是,我们诠释“感德”二字内涵,结合镇情、校情、学情、社情,把美术教学特色拓展为美育办学特色,确立了“以美修身、以美启智、以美怡情、以美健体”的“以美育人”教育理念,合理规划布局校园文化。如中心小学的“感恩尚德茶韵书香”壁画和楼梯、走廊文化,成为校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令参观者无不驻足赞叹。尤其是所创建的茶叶大观园,“茶”字形园圃内种有安溪四大名茶并“立牌”,是学生实践学习基地。如今,我校努力营造格调高雅、富有美感、充满朝气的校园文化环境,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浸润学生心田。
  2. 以开展传统文化艺术活动为平台,创建“一校一品”风格。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来牵引、塑造青少年的精神世界。这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我校鼓励下辖小学开发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地方艺术课程,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艺术教育特色。以教学开放日为契机,开展主题文化艺术活动,引领社会、家长、学校共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霞云小学举行书法比赛,五甲、歧阳、霞春等小学开展“国学经典名句(诗)”诵读比赛活动,槐植小学举办“感恩尚德传承茶礼”等比赛。其中,中心小学少儿茶艺队得到安溪县电视台《茶人茶事》栏目专题访播,福德小学的“开放日”现场国画展示也得到安溪县电视台专题采访报道。
  3. 以“走出去、请进来”为途径,提升美育教师素养。为了稳步推进学校“一校一品”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我校通过“双引双培”“走出去、请进来”、自我学习提高、论坛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提升美育教师素养,提高教学质量。去年秋季,邀请省级教育专家开设专题讲座,并安排若干名校长和教师到广西、北京、福州等省市培训学习。
  三、整合“短板和长板”,提质美育教学
  1. 全面开足开齐课程,协同“四育”全面发展。艺术教育对启迪思想、温润心灵、陶冶人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校要求下辖20所小学按照省颁“课程设置”,制定相关措施,全面开足开齐课程,规范办学行为,协同“四育”全面发展。2015年春季,开展以“放歌茶乡·祝福明天”为主题的“香飘感德毓千秋”的校歌和“感德之歌”“感德情·茶乡美”“闻香”“感德的茶·感恩的心”的镇歌演唱比赛活动,同学们通过激情的演唱、角逐,茶乡人的骄傲、自豪感无不洋溢于表。
  2. 实施“走教”制度,补充美育教学力量。随着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进,没有足够音体美的师资力量,大大制约了农村美育教育的发展。我校下辖20所小学,由于师资配置不均衡,于是我们就利用仅有的音美师资,与职称晋级、评优评先挂钩,采取“结对帮扶”和“走教上课”制度等方式,发挥其引领辐射作用,从而缓解区域间艺术教育的压力。今年秋季,参加安溪县六年级综合素养比赛,我校吴晶晶、王妍乐、王瑢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获奖人数占参赛人数的50%,有力地鼓舞了本校师生的积极性。
  3. 优化“三位一体”机制,形成以美育人合力。艺术教育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项目之一,课外活动则是艺术教育课堂教学的延续,把美术教学拓展为美育办学特色,校园文化布置是美育工作的补充。我校以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构成“三位一体”机制,形成合力,讓学校美育工作最优化、最大化。鼓励下辖20所小学,在课内打基础,课外开辟美育系列第二课堂校本课程,尤其中心小学“心茗”少年宫葫芦丝、象棋、茶艺表演、书法等系列兴趣班,福德小学国画兴趣小组,歧阳小学“小山鹰”腰鼓队兴趣班等无不凸显办学特色。
  总之,立足感德乡土特色,运用长短板辩证思维,发挥丰富文化资源的“长板”,弥补美育“短板”;因地制宜,整合长短板,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凸显美育办学特色,提升美育工作水平,迎接“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让我校以更飒爽的姿态屹立在茶乡大地上,成为安溪北线基础教育一颗璀璨的东方明珠……
其他文献
纵观部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上、下两册教科书,大部分的生字是随文出现的,学生生字学习的主阵地在“课文”这个板块中。随“课文”编排的生字,编者多选择常用字、高频词,由易及难,且尽可能照顾到汉字自身的构形规律,有所整合。“课文”课后的生字呈现注重细节:每课要求学生认识的生字都标注上音节,并且把要求学生掌握的偏旁部首、多音字都清晰地标注出来。注重识字与词汇积累、书面语言习得的和谐发展,在课后编排了大量由生字构
期刊
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師”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数学专场)于2017年10月28~29日在福州市仓山小学举办。来自海峡两岸的教育同仁汇聚一堂,围绕“以落实核心素养为目标,构筑数学课堂崭新形态”大会主题展开研讨。名师课堂践行课程理论,专家讲座诠释教育思想,开拓的理论视野、丰富的实践研究给与会者带来深刻的启迪。  一、课程形态多层面的思考,秉持核心素养视域下的教育观  台湾鹿港小学林伯彦老师执教
期刊
金秋十月,在福州仓山小学,由福建教育出版社联合台北教育大学主办,福建教育出版社《新教师》承办的“第五届‘新课堂·新教师’海峡两岸基础教育交流研讨活动(语文专场)”如期而至。全省各地一千多名小学语文学科教研员和语文教师参加了研讨活动,30多位台湾教师也专程来榕观摩。现对本场活动情况作如下综述。  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本次活动形式简单,但内容丰富。研讨活动敏锐地抓住了语文学界的最新热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现在的小学生是“谈作文色变”,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是他们写作中的最大障碍。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写作实际,符合学生写作心理的随文练笔就成了扫清障碍的秘密武器。所谓“随文练笔”,即紧随阅读教学,在课堂上随机进行的写作训练。对于如何找准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有“
期刊
模型思想作为一种基本的数学思想,要真正使学生有所感悟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激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简单到复杂、从表面到实质、从具体到抽象,让学生在学习中主动获取知识,经历探索全过程,从而建立起数学模型。本文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抽象出一般的模型思想,掌握建模方法,逐步形成运用模型去进行数学思考的习惯。  一、问题设计,铺路架桥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
期刊
【编者按】教师在教学中应有全局观念,摒弃以往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模式,在环节设计时给予学生应有的发展空间,帮助学生沟通知识的由来和发展,建构起自身的知识体系。本期围绕“整体把握教材,建构知识体系”展开探讨。  “11~20各数的认识”是学生认识两位数的起始阶段,也是学习十进位值制计数法的启蒙阶段,在整册教材(人教版)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学生在抽象认识0~9数字符号后,真正开始接触和认识计
期刊
什么是“预学案”,它与传统的自学提纲有何区别?教师如何有针对性地设计预学案,以达到导学、导教、导练的目的?有了预学案之后,教师又该如何重新审视课堂,把握课堂节奏?笔者针对数学教学中的预学案谈几点看法。  一、正确认识“预学案”  预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1. 预学≠看书。  预学不等于让学生“自由”看书,更不等于把课本中的概念、
期刊
【教学片段1】明确任务——抛出“大问题”,聚焦核心问题进行探究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聊一聊加减法。以前我们学习过整数加减法、小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还记得老师提醒过怎么计算吗?  生: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数位要对齐。  生: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分母不变,分数相加减。  生: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时,要通分。  教师板书:数位对齐。  师:这些都是计算方法,今天我们来聊计算的道理。这节课的任务就
期刊
新媒体新技术的应用,变革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方式。福建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中的“教学助手”应用,由WEB端、PC端、手机端组成,集“教材资源、课前导学、同步备课、互动课堂、在线检测、课后作业”为一体,融合交互式电子白板与网络空间功能,实现了基于教育云平台面向区域与教师空间、学生空间、家长空间,以及手机客户端(家校帮)的互联互通。该平台借助互联网,把教学向课内外延伸,打破传统课堂学习的区域和时空限制
期刊
当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已經成为语文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话题和普遍追求的目标。部编版语文教材努力建构适合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一改以往“主题单元”的结构方式,采用了“宽泛的人文主题+明确的语文要素”这种双线组织的单元结构,将语文素养的各种“基本因素”——语文要素具体化为知识或能力的训练点,落实到每一篇课文之中。在第一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遵循“幼小衔接—平稳过渡—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