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35402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语文课堂 探究能力
  《圆明园的毁灭》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68-02
  著名人本主义教育家罗杰斯说:“凡是教师能够讲述的,能够传授的知识,多半是死的、凝固的、无用的知识;只有学生自己发现、探究的知识,才是活的、有用的知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课堂中,教师要用审美的眼光来观察,帮助和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地在语文世界中捕捉美、体验美、感受美。那么,在平常的语文课堂里,学生怎样做到发现美?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发现语文之美、阅读之美呢?
  以人教版语文第九册第七单元《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为例,此文是本单元的开篇之作,是一篇精读文章,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忘国耻、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调动情感。”笔者在课堂实践中以“发现”为主线,串起“揭题导入,发现情感主线”“初读感知,发现谋篇秘妙”“精读感悟,发现表达特点”“美毁对比,留疑引发深思”四个版块教学,让学生踏上了语言文字的“发现”与实践之旅。
  一、揭题导入,“发现”情感主线
  1.师板书课题,生读题。
  2.师:读着课题,你有什么发现?
  3.师引导发现:课文主要写圆明园被毁灭。
  【小结】笔者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高度,通过一个简单的课堂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课题简明扼要地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情感主线。
  二、初读感知,“发现”谋篇秘妙
  “发现”一:辉煌
  1.师出示第一组词语:
  殿堂 瑰宝 皇家园林
  众星拱月 建筑宏伟 奇珍异宝
  亭台楼阁 蓬莱瑶台 举世闻名
  金碧辉煌 诗情画意 玲珑剔透
  2.师指名读、正音,生齐读。
  3.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4.师引导学生读词语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板书:辉煌)
  “发现”二:毁灭
  1.师出示第二组词语:
  侵入 灰烬 销毁 损失
  2.师指名读,引导学生尝试读出词语的内蕴。
  3.师:读着读着,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4.师引导学生通过读词语明白了圆明园如今已经被毁灭。(板书:毁灭)
  “发现”三:辉煌与毁灭
  1.师:将两组词语放在一块,你又有什么发现?
  (发现:写“辉煌”的词语多,写“毁灭”的词语少。)
  2.师:找一找写“辉煌”的自然段和写“毁灭”的自然段。
  (“辉煌”②③④;“毁灭”⑤。发现:写“辉煌”的自然段多,写“毁灭”的自然段少。)
  3.师:重读课题,你又有什么发现?
  师:既然课文以“毁灭”为题,为什么却要重点描写“辉煌”呢?
  4.发现谋篇秘妙: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课文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是本课谋篇布局的一个秘妙。
  【小结】学生初读课文之后,课堂通过“读——想——思”的步骤,帮助学生正确认读生字,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如今的毁灭,通过朗读、想象,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初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通过重读课题,教师引导学生发现,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课文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学生从发现词语的美多毁少,到发现自然段中的美多毁少,再到回读课题《圆明园的毁灭》,发现“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但是课文却用了比较多的笔墨写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个过程就在学生的心田播下了一颗思考的种子。
  三、精读感悟,“发现”表达特点
  (一)梳理文脉
  1.师出示阅读提示:默读第2、第3、第4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圆明园的辉煌?
  2.师顺学梳理文脉,根据学生反馈适时板书:布局、建筑、文物。
  (二)略“布局”
  1.师出示“众星拱月”示意图(多媒体展示)。
  2.师简要引导学生通过“众星拱月”看图说话,理解文章布局的巧妙。
  (三)学“建筑”
  1.抓特点
  师引导学生品一品、读一读、悟一悟,通过“金碧辉煌、玲珑剔透、热闹街市、田园风光”等词语,发现并感受抓住景物特点来描写的表达方式。
  2.选典型
  找地名展开想象,如“海宁、苏州、杭州、蓬莱、武陵”,感受圆明园建筑的集天南海北之大成,融诗情画意于一体,体会文章选取典型来描写景观的表达方式。
  3.巧连接
  学生发现并感悟连接这些风景名胜的关联词“有……也有……”“有……也……不仅有……还有……”,从课文内容的学习中发现并捕捉文章行文的形式。
  (四)迁“文物”
  1.展开想象
  师抓住“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一句,引导学生想象并发现:这些名人书画、奇珍异宝可能会是哪些?(预估学生因为没有预习、没有搜集资料,对文物的了解并不多。)
  2.迁移练笔
  师出示表格呈现当时的知名文物,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通过“抓特点、选典型、巧连接”的方法进行随笔练习。   3.反馈点评
  学生反馈写话练习,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针对“是否抓住特点、有否选取典型、连接语是否巧妙”进行自评、互评。
  4.发现详略
  通过对比,发现详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果用我们所写的句子替换文中的“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一句,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感受课文表达的详略有致。
  【小结】上述教学引导学生边读边做批注,简单梳理课文是从布局、建筑、文物三个方面写出了圆明园的辉煌,加深了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之情。重点精读、感悟第3自然段,笔者通过问题点拨、图片展示、配乐朗读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课文、探究文字、领略课文所描绘的圆明园景致之美。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的朗读、讨论、比较、背诵等学习实践,发现并感受了课文语言之美,同时也发现了课文语言“抓特点、选典型、巧连接”的表达之美,进而从第3自然段习得写法,迁移运用到第4自然段。学生可能没有进行课前预习,也没有搜集资料,因此,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文物名称和文物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并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运用“抓特点、选典型、巧连接”的表达方式进行语言文字实践,从而达成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美毁对比,留疑引发深思
  1.总结发现
  师总结:通过发现课文的谋篇、行文、词语运用等方面的秘妙,发现了“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2.留疑结课
  师:可如今,这座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已化为了一片灰烬。
  师:那巧妙的布局已化为了——
  生1:一片灰烬。
  师:那宏伟的建筑已化为了——
  生2:一片灰烬。
  师:那珍贵的文物也化为了——
  生3:一片灰烬。
  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第二课时再来学习。
  【小结】如此一美一毁、一扬一抑,爱恨交织的情感领悟,让学生体验到了从高峰到低谷的情感冲击,爱国之情得到升华,对侵略者的仇恨之情也油然而生。课始,教师提出“课题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昔日的辉煌”,答案也就不言而喻。最后,教师通过追问“这是为什么”,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进一步了解这段屈辱的历史,为学习第二课时作好铺垫。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读书心有境,入境始为亲。”读者在读书的时候,要发现并沉浸于文章所描绘的形象化、有感染力的场景当中,由一个旁观者变为一个当局者,去亲近人物、感知事物,和人物同呼吸、共命运,真正地走进文本感悟语言,这是一个发现以及体验的过程。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就是这样一个发现美的过程,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引领和帮助发现的作用,要让学生发现语文之美、阅读之美,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
  (责编 杨 春)
其他文献
【关键词】《倒数的认识》 课堂起点 教学片段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10A-0096-0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切入教学呢?笔者参加了本校的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聆听了三位老师执教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倒数的认识》的教学实录,现根据三位老师精心设计的教学片段,谈谈自己对课堂导入的思考。  【片段一】教师从汉字入手,列出了一组
期刊
【关键词】民间布艺 童态化  《民间布艺》 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14-02  民间美术是组成我国各民族美术传统的重要因素,是一切美术形式的源泉。民间美术与儿童教育的融合在美术教育界早已深入人心,在挖掘与传承本土民间美术元素方面有着很多成功的经验。但民间美术中还有很多技艺技能,比如让民间布艺所蕴涵的人文精神、美学
期刊
【关键词】《竹影》 教学反思 美文美教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88-02  余映潮在他的《阅读教学艺术50讲》中特别提出“美文美教”的概念:“美文必须美教,这是不容置疑的。不论是从知识积累、语言训练,还是从技能培养、能力提高,还是从心智培养、情感熏陶等方面看,美文的教学价值都非同一般。”的确,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都充满着迷
期刊
【关键词】冲突 精彩课堂 教学片段 反思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89-01  评判一堂课是否优质,关键是看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是否突出重点、分散难点,让学生感悟数学价值和提升数学思想。日前,笔者听了一节曾经获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教师的示范课——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上册《一天的时间》的课例,深切地体会到:教师如果能精心设计教学
期刊
【关键词】认识方程 片段赏析  数学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66-02  听了吴正宪老师执教《认识方程》这一课,笔者感受到了吴老师独特的课堂魅力。在课堂中,吴老师寓情于理、寓情于智,教学过程节奏明快、灵动,充满温情,使原本枯燥的概念教学课上得精彩异常,既让学生时而恍然大悟,时而茅塞顿开,同时也使听课老师豁然开朗,顿悟不少
期刊
【关键词】活动经验 分数的意义 教学实践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38-04  数学的基本活动经验是指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活动中积累起来的。相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和丛本技能等显性学习而言,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具有隐性的特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数学思维方法,体验并领会数学思想,从而形
期刊
【关键词】中考文言文 通假字  辨别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115-02  通假字是文言文中常见的现象,也是每年各地语文中考常考的知识点。如2011年柳州中考语文卷考查了“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鱼我所欲也》)中的“辟”;2012年南宁中考语文卷考查了“荡胸生曾云”(《望岳》)中的“曾”;2013年桂林中考语文卷考查了“
期刊
时代的脚步跨过满载荣誉的2015年。此时此刻,让我们铭记过去五年广西教育改革发展道路上的每一个坚实脚印,为我们曾经挥洒的汗水鼓掌、点赞,并以满腔的热情,迎接充满希望与光彩的2016年。  回首往昔,我们豪情满怀、倍感欣慰。过去的五年,是我区教育事业大跨越、大发展的五年。五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始终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本届党委、政府把教育优先发展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
期刊
【关键词】以学定教 古诗教学  《回乡偶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7A-  0085-03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而低年级古诗教学又是其中的重难点。由于低年级段学生年龄小,认知水平有限,教师难以把握教学的关键和主次,古诗教学课堂上就容易出现低年级古诗教学参照中、高年级教法的情形:教师先介绍作者、写作背景,接着逐句讲解意思,然
期刊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文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A-  0004-01  数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物质生活需要而出现的一种生活工具,为了传承这种工具的利用技巧,人们将其整理出具有系统性和结构性的知识。即便是演变成知识,其工具性依然如影随形,并成为人类认识数学的价值取向。但是,数学知识自身存在的美的文化却被忽视,教师要引导学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