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评估某医科大学国际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了解该群体的情绪及精神状态。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留学生版 SCL-90(SCL-90-overseas student,SCL-90-OS)对 80 名留学生及 1 775名同年级普通本科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结果 80 名留学生症状自评量表总分得分为(1.52±0.56)分,高于 1 775 名普通本科生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其他等因子留学生得分高于普通本科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或P < 0.01),其余因子得分两者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与普通本科生比较,医学院校国际留学生心理问题较突出。
关键词:医学院校;留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国。教育部颁布的《留学生计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全国内地高校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 15 万人。留学生管理,尤其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心理适应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據行为心理学的观点,环境的刺激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变化,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由于失去熟悉的社会交流信号或符号,对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产生深度焦虑症”,很容易在多方面影响下产生心理问题,造成“文化休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造成影响。本研究着重对留学生的社会心理适应状况做出调查,分析总结在华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心理适应发展的共同特点,结合外部条件和留学生本体的内在联系做出解释和预测,对于可能出现的心理紊乱现象提出解决的措施,为留学生管理工作和留学生自身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两种途径进行调研。留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 2019 年 5 月,并随机就问卷中的问题对受试者进行访谈。
发放的问卷分为英语和汉语两个版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基础信息统计和来华留学适应状况调查表。基础信息包括以下六个内容: 性别、年龄、地区、来华时长、学习阶段、专业。适应度调查表分为日常生活、学业、人际交往、中国文化适应和语言五个方面,每个方面设 10 道判断题选项,总计 50 道题目。该适应状况调查表采用 5 点式计分方法,分别为“非常不适应”“有点不适应”“一般”“比较适应”“非常适应”,对应为“1”“2”“3”“4”“5”。笔者采用每项适应程度平均值的方法来判断留学生的社会心理适应状态。适应程度平均值≤1 为“非常不适应”,1 < 适应程度平均值≤2 为“有点不适应”,2 < 适应程度平均值≤3 为“一般”,3 < 适应程度平均值 ≤4 为“比较适应”,4 < 适应程度平均值≤5 为“非常适应”。
(二)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西安各高校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汉语培训生、汉语语言预科生、短期交流生和其他项目人员( 包括校企合作等项目来华的留学生)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 150 份,回收 132 份,回收率为 88%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受试的来华留学生的总体适应度平均值为 3.49,是“比较适应”。其中感觉“非常不适应”为 0 人,感觉“有点不适应”的占 3.33% ,感觉“一般”的占 16.67% ,感 觉“比 较 适 应”的 占66.67% ,感觉“非常适应”的占 13.33% 。总体而言,西安来华留学生的社会心理适应度为“比较适应”,有少量来华留学生感觉适应周围环境很难。
三、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留学生心理健康与其自身的国籍、性别、年龄、专业、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等人口学因素密切相关。
国籍上。陈玳玮等对天津师范大学留学生的调查获知,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国别的影响最大,不仅对心理健康的所有因子达到了显著影响,而且对留学生总体心理健康影响也极其显著。 性别上。赵妍对哈尔滨工程大学 80 名留学生调查发现,留学生抑郁症状与性别显著性相关,女性比男性抑郁症状明显。杨洋等调查天津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发现,男女在躯体化因子上有显著差异,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年龄上。赵妍发现留学生抑郁症状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年龄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谢永飞等也发现江西高校的亚洲来华留学生中,年龄越大,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越好。专业上。杨洋等发现不同专业的留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症状以及精神症状上均有差异。经济状况上。马莉等对 148名来自 24 个国家的来华医学留学生的研究发现,有些留学生来自贫穷国家( 即第三世界国家) ,由于高的消费负担不起,直接表现为饮食水平明显跟不上去,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吕萍也得出相似结论。
四、结论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诸多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评述,从中可以看出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留学生初到新文化环境中最缺乏的是对环境、对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所在学校周围环境及教育教学方式和制度的了解,因此在这样的新环境中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影响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留学生的国籍、性别、语言能力、居留时间、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价值观差异和文化惯习等。即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性的好; 汉语或英语水平高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语言水平低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外向型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内向型的好; 留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采用积极应对策略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采用消极应对策略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生活满意度高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有过出国经历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没有出国经历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留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越好; 年龄越大,可能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感知到的歧视与偏见越多,可能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此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应为来校留学生提供充足的应对新文化环境的资源和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并建立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帮助他们成功实现跨文化适应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留学大数据: 中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EB/OL].( 2018 - 03 - 30) [2019 - 09 - 16].http: ∥www.chinanews.com/gn /2018 /03 - 30 /8479732.shtml.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9)[Z].2012.
关键词:医学院校;留学生;心理健康;情绪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生目的国。教育部颁布的《留学生计划》也明确提出,到2020 年,要实现全国内地高校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 15 万人。留学生管理,尤其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问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心理适应是留学生跨文化适应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據行为心理学的观点,环境的刺激会直接影响人的心理变化,来华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期间,“由于失去熟悉的社会交流信号或符号,对对方的社会符号不熟悉而产生深度焦虑症”,很容易在多方面影响下产生心理问题,造成“文化休克”,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业造成影响。本研究着重对留学生的社会心理适应状况做出调查,分析总结在华学习过程中留学生心理适应发展的共同特点,结合外部条件和留学生本体的内在联系做出解释和预测,对于可能出现的心理紊乱现象提出解决的措施,为留学生管理工作和留学生自身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一、研究方法
( 一) 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和结构化访谈两种途径进行调研。留学生以无记名的方式填写调查问卷,调查时间为 2019 年 5 月,并随机就问卷中的问题对受试者进行访谈。
发放的问卷分为英语和汉语两个版本,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基础信息统计和来华留学适应状况调查表。基础信息包括以下六个内容: 性别、年龄、地区、来华时长、学习阶段、专业。适应度调查表分为日常生活、学业、人际交往、中国文化适应和语言五个方面,每个方面设 10 道判断题选项,总计 50 道题目。该适应状况调查表采用 5 点式计分方法,分别为“非常不适应”“有点不适应”“一般”“比较适应”“非常适应”,对应为“1”“2”“3”“4”“5”。笔者采用每项适应程度平均值的方法来判断留学生的社会心理适应状态。适应程度平均值≤1 为“非常不适应”,1 < 适应程度平均值≤2 为“有点不适应”,2 < 适应程度平均值≤3 为“一般”,3 < 适应程度平均值 ≤4 为“比较适应”,4 < 适应程度平均值≤5 为“非常适应”。
(二) 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西安各高校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汉语培训生、汉语语言预科生、短期交流生和其他项目人员( 包括校企合作等项目来华的留学生)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问卷 150 份,回收 132 份,回收率为 88% 。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受试的来华留学生的总体适应度平均值为 3.49,是“比较适应”。其中感觉“非常不适应”为 0 人,感觉“有点不适应”的占 3.33% ,感觉“一般”的占 16.67% ,感 觉“比 较 适 应”的 占66.67% ,感觉“非常适应”的占 13.33% 。总体而言,西安来华留学生的社会心理适应度为“比较适应”,有少量来华留学生感觉适应周围环境很难。
三、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
留学生心理健康与其自身的国籍、性别、年龄、专业、经济状况、受教育水平等人口学因素密切相关。
国籍上。陈玳玮等对天津师范大学留学生的调查获知,在影响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中,国别的影响最大,不仅对心理健康的所有因子达到了显著影响,而且对留学生总体心理健康影响也极其显著。 性别上。赵妍对哈尔滨工程大学 80 名留学生调查发现,留学生抑郁症状与性别显著性相关,女性比男性抑郁症状明显。杨洋等调查天津高校来华留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时发现,男女在躯体化因子上有显著差异,且男生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年龄上。赵妍发现留学生抑郁症状与年龄呈显著性正相关,年龄越大心理健康水平越高。谢永飞等也发现江西高校的亚洲来华留学生中,年龄越大,留学生的心理适应情况越好。专业上。杨洋等发现不同专业的留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症状以及精神症状上均有差异。经济状况上。马莉等对 148名来自 24 个国家的来华医学留学生的研究发现,有些留学生来自贫穷国家( 即第三世界国家) ,由于高的消费负担不起,直接表现为饮食水平明显跟不上去,从而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吕萍也得出相似结论。
四、结论
本文对学术界关于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状况及诸多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评述,从中可以看出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过程中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因为留学生初到新文化环境中最缺乏的是对环境、对社会文化、风俗习惯和所在学校周围环境及教育教学方式和制度的了解,因此在这样的新环境中会产生焦虑等不良情绪。而影响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留学生的国籍、性别、语言能力、居留时间、人格、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价值观差异和文化惯习等。即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比男性的好; 汉语或英语水平高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语言水平低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外向型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内向型的好; 留学生得到的社会支持越多,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采用积极应对策略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采用消极应对策略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生活满意度高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有过出国经历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比没有出国经历的留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 留学生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心理健康状况可能越好; 年龄越大,可能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好; 感知到的歧视与偏见越多,可能其心理健康状况越差。因此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留学生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的问题,高校应为来校留学生提供充足的应对新文化环境的资源和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并建立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帮助他们成功实现跨文化适应和交流。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发留学大数据: 中国成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EB/OL].( 2018 - 03 - 30) [2019 - 09 - 16].http: ∥www.chinanews.com/gn /2018 /03 - 30 /8479732.shtml.
[2]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9)[Z].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