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任何一个地区美食的形成,都与其地理环境、气候物产、文化传统和民族习惯等因素密不可分。以下几样风情满满的青海特色美食也代表着青海的美食文化。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青海牧区群众款待宾客的肴馔,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近乎原始之感,经多次品味,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独特风韵的吃法,在全国也颇有声誉。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用这种吃法了,但叫法还是流传至今。肉赤膘白,肥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十分可口。肉味鲜美,平常不是特别喜欢羊肉的也可以尝试一下,没有很重的羊膻味。
甜醅
甜醅,是青海汉、藏、回、土、撒拉等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传统甜食。甜溢酒香,味美可口,多以玉麦(即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原料易得,酿造方便,既可调节饮食,又可以供宾客,颇为群众喜爱。有句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可见甜醅是一种多么受西宁当地人民喜爱的甜食。
青海土火锅
去過青海的人,一定会为你推荐著名的青海土火锅,它的内容相当丰富。土火锅用铜制的火锅,里面放入夹沙、丸子、粉条、豆腐、绿菜叶,然后将牛、羊骨头汤,装入砂锅,可点燃煤或柴来加热,肉汤开后即可吃。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盛产牛羊,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如果喜食辣,那再好不过,青海土火锅口味偏重香辣,但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肥腻感全无。
酿皮
酿皮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虽然它习惯上被称为“陕西小吃”,但西宁的酿皮却以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得到无数好评。酿皮子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零食,清凉可口,开胃解暑。做法简单但却讲究,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面团就被称作“面筋”了。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老酸奶
提起西宁,就不得不提西宁的酸奶,西宁酸奶的美味可以称得上是一绝。西宁的酸奶不是“喝”而是“吃”的,厚厚的一碗,还未吃就能闻到淡淡的奶香。起到点睛之笔作用的是最上面的一层甜醅,非常美味。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更是凉爽可口。
羊肠面
羊肠面是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哨子汤。
羊肠有肉肠和面肠之分,肉肠之中是羊的内脏等经过调味制作而成的。同时,有些地方还有用煎锅煎出来的大肚片,以及上好的羊腿肉,可谓是色香味美。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再吃一碗哨子汤浇的面条。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
杂碎汤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尕(ga)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存在。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
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浇上羊肉清汤,加入羊肉丁、西红柿、青萝卜片成为“西红柿羊肉面片”;和牛、羊肉片、豆腐、粉条、蔬菜混吃成为“烩面片”;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蔬菜混炒成为“炒面片”,品种繁多,滋味各异。在青海,可以说每一家店都会有尕面片。
手抓羊肉
手抓羊肉是青海牧区群众款待宾客的肴馔,也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食之一。初次吃手抓羊肉,会有近乎原始之感,经多次品味,则越吃越馋,使人经久难忘。“手抓”是青海高原上有独特风韵的吃法,在全国也颇有声誉。手抓羊肉和藏族同胞依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是紧密相关的。因吃时一手抓肉,一手拿刀,割、挖、剔、片,把羊骨头上的肉吃得净光而得名。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用这种吃法了,但叫法还是流传至今。肉赤膘白,肥而不腻,油润肉酥,质嫩滑软,十分可口。肉味鲜美,平常不是特别喜欢羊肉的也可以尝试一下,没有很重的羊膻味。
甜醅
甜醅,是青海汉、藏、回、土、撒拉等族人民喜欢的一种传统甜食。甜溢酒香,味美可口,多以玉麦(即莜麦)、青稞之类为原料。原料易得,酿造方便,既可调节饮食,又可以供宾客,颇为群众喜爱。有句民谚说“给嘴解馋,甜醅当先”。可见甜醅是一种多么受西宁当地人民喜爱的甜食。
青海土火锅
去過青海的人,一定会为你推荐著名的青海土火锅,它的内容相当丰富。土火锅用铜制的火锅,里面放入夹沙、丸子、粉条、豆腐、绿菜叶,然后将牛、羊骨头汤,装入砂锅,可点燃煤或柴来加热,肉汤开后即可吃。
青藏高原气候寒冷,盛产牛羊,青海土火锅的锅底一般由羊肉清汤加少许酸菜制成,如果喜食辣,那再好不过,青海土火锅口味偏重香辣,但汤色清亮,滋味天然醇厚;尝一口,羊肉的鲜美与酸菜的爽口完美结合,肥腻感全无。
酿皮
酿皮绵软润滑、酸辣可口、爽口开胃,是流行于中国西北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美食,虽然它习惯上被称为“陕西小吃”,但西宁的酿皮却以其独到的制作工艺和风味,得到无数好评。酿皮子是一种独特的面食,既可作为主食,也可作为零食,清凉可口,开胃解暑。做法简单但却讲究,在麦面中掺和一定量的碱面,用温水调成硬性的面团,几经揉搓,等面团精细光滑,再放到凉水中连续搓洗,洗去淀粉,直到面团成蜂窝状的软胶样时为止。这面团就被称作“面筋”了。剩下的面糊待水沉淀后,倒出浮水,将沉淀面糊舀在铺有棉布的蒸笼中蒸熟,取出,吃时须切成长条,缀以面筋数片,浇拌上调料即可。
老酸奶
提起西宁,就不得不提西宁的酸奶,西宁酸奶的美味可以称得上是一绝。西宁的酸奶不是“喝”而是“吃”的,厚厚的一碗,还未吃就能闻到淡淡的奶香。起到点睛之笔作用的是最上面的一层甜醅,非常美味。加一勺白糖,酸中带甜,更是凉爽可口。
羊肠面
羊肠面是西宁地区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哨子汤。
羊肠有肉肠和面肠之分,肉肠之中是羊的内脏等经过调味制作而成的。同时,有些地方还有用煎锅煎出来的大肚片,以及上好的羊腿肉,可谓是色香味美。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再吃一碗哨子汤浇的面条。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肥肠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
杂碎汤
青海人民把杂碎汤泡馍看成是最美好的早餐。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
尕(ga)面片
尕面片是青海人面食中最普遍而又很独特的存在。这种面片不是用擀面杖擀出来的,而是用手揪出来的。
尕面片,又叫面片子。将揉好的软面先切成粗条,叫“面基基”。然后用潮毛巾盖上片刻回面。回好后,拿入手中,用手指捏扁、揪断,每个大约手指宽,投入沸水中,煮熟可食。由于面片小,故叫“尕面片”。浇上羊肉清汤,加入羊肉丁、西红柿、青萝卜片成为“西红柿羊肉面片”;和牛、羊肉片、豆腐、粉条、蔬菜混吃成为“烩面片”;还有和牛、羊肉、粉丝、蔬菜混炒成为“炒面片”,品种繁多,滋味各异。在青海,可以说每一家店都会有尕面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