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风危害性大预后差
中风是一类具有很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疾病,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我国新增200多万中风患者,而且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中风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较前有所下降,但是中风后存活的病人约有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而中风以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不积极治疗将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挛缩、肩痛、手肿等严重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故临床上有必要寻求一种有效防治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要能预防中风肩关节活动障碍,而且对于已经发生的要能有效减轻症状、减轻功能障碍的,同时这种方法又要简便、可行、安全,患者能长期在社区及家中进行,最好这种方法又是比较经济实惠的,能让普通老百姓经济上都能承受的。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单独的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很早就有记载,如《灵枢·经脉》中描述:“项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颈、颌、肩、臑、臂外后廉痛”及“臂厥”是类似本病的表现。中医认为患者久卧,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枢机不利,“不通则痛”;“血不利则为水”,水性趋下,泛溢肌肤,故出现腕背及手指水肿。
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机理和康复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早期的制动。它导致了肩关节的粘连,同时也减轻了外界因素对脑功能重组的促进作用,从而影响了脑功能重组的程度进而影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2、上肢静脉回流障碍,肌肉泵作用的减弱。中风偏瘫患者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缺乏功能性活动,使得静脉血和淋巴液瘀滞,血液循环缓慢,发生组织水肿。同时偏瘫侧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降低,主动收缩功能丧失,肩胛骨的异常运动等导致肩关节的稳定性下降。3、与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损伤了肩、腕关节有关。因为偏瘫早期患者肌力低下,加之患肢感觉功能较差,很容易造成过度的被动运动,这往往是由于外力所造成,这种过度的被动活动会引起关节囊及韧带撕裂从而造成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进而出现肩关节疼痛。
目前中风偏瘫患者主要国内外比较公认做法是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进行反复康复训练,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技术多以被动训练为主,需要康复治疗师参与,耗费一定的人力。因此临床上我们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训练除了常规的被动活动以外,要特别强调主、助动的运动。因为主、助动活动偏瘫侧肢体是强调患者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反复的主动训练,一方面可以唤醒有残存功能的运动细胞,避免出现瘫痪肢体肌力降低或增高;另一方面,促使患侧肢体神经刺激,使患肢有力的肌肉收缩,激发患者的本能,对运动和心理康复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运动有利于关节液流动,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炎性渗出物早期吸收,对于改善患肢功能、减少继发性损伤、促进肿胀关节恢复是十分有利的。再次早期主动训练还可重新建立本体感觉,使患者能感觉到肌肉关节的活动,为完成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提供了有力保证,增强了患者反复主动运动的信心;第四,反复主动训练还可使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产生新生的神经细胞,能逐渐有效地参与适当地突触联结并且具有生理功能。同时主、助动运动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中风患者后期的投入。
棍棒操简单易学效果显著
我们通过临床探索,从中风患者上肢特点出发,自行编排了这套简单易学的棍棒操。这套操强调患者主、助动运动,由患者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自行完成患肩各个方向的活动,从而有效防治了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
这套棍棒操首先要有一根棍棒,棍棒的长度应为1.0-1.2米、直径约为3-3.5厘米左右的圆木棒;其次就要用一根简单的“护腕带”来帮助患手抓握住棍棒。
下面进行棍棒操的操作:
第一节:按揉拿捏上肢:健手从患侧手腕开始依次向上拿捏,直至患侧肩峰下,拿捏6-8次,拿捏力度适中,如此重复4遍。
第二节:向前、向上推棒:双手握棒比肩稍窄,双肘屈曲置于前胸(预备式)。然后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两臂缓慢用力向前伸直肘关节,再返回预备姿势。接着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沿着前胸、下颌缓慢向上将棍棒推至头的上方,然后返回预备式。动作重复4遍。
第三节:直臂左右摆动:双手握棒比肩稍宽,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向前上方伸直两肘后进行肩关节左右外展和内收的摆动,再回到预备式。动作重复4遍。
第四节:肩臂左右后伸:双手握棒比肩稍宽,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使患肩被动后伸,再通过健侧上肢的主动后伸带动患侧上肢,从而使患肩内收。动作重复4遍。
第五节:前臂旋前旋后:双手握棒比肩稍宽,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使患侧前臂做旋前和旋后的动作。动作重复4遍。
第六节:肩部内旋外旋:两手放于背后,先健手在上,患手在下,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做搓背的动作,重复4遍。再反过来,患手在上,健手在下,通过棍棒同样也做搓背的动作,动作重复4遍。
第七节:拍打三阴三阳:松开手套,取出棍棒,患手自然下垂,健手虚掌,从患侧手掌开始依次向上拍打手臂内侧的手三阴经,直至腋窝部,拍打力度适中,拍打4遍;再从患侧手背开始依次向上拍打上臂外侧的手三阳经,直至患侧肩峰下,拍打4遍。
以上七节动作可以每天进行,每天从两次开始,每个动作重复4次,30天为一个疗程,可长期训练。
本套棍棒操适用于中风稳定期上肢活动障碍的患者。禁忌症为肩部骨折、全脱位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恶性进行性高血压;认知障碍等。
本套棍棒操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它强调的是患者主动加助动的运动,在患侧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尽量保证每个动作做充分,坚决防止超越肩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以免造成肩关节的拉伤。
这套棍棒操的优点:首先通过运动保持了肩关节的活动度,其次通过运动增加了上肢肌肉力量,防止肌肉的萎缩,再次通过主动的运动防止了由于外界过度的被动运动所造成的肩关节拉伤。整套操简便、安全、有效,故非常适合中风患者在家中进行反复锻炼。
(作者为上海天山中医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该项目为2012年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
中风是一类具有很高发病率和致残率的疾病,中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都相当高,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每年我国新增200多万中风患者,而且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正以每年近9%的速度上升,中风的死亡率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高较前有所下降,但是中风后存活的病人约有60%~80%有不同程度的残疾,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而中风以后肩关节活动障碍是最常见的并发症,如不积极治疗将导致肩关节半脱位、肩关节挛缩、肩痛、手肿等严重后果,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故临床上有必要寻求一种有效防治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要能预防中风肩关节活动障碍,而且对于已经发生的要能有效减轻症状、减轻功能障碍的,同时这种方法又要简便、可行、安全,患者能长期在社区及家中进行,最好这种方法又是比较经济实惠的,能让普通老百姓经济上都能承受的。
祖国医学虽然没有单独的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病名,但对本病的临床表现、治疗很早就有记载,如《灵枢·经脉》中描述:“项不可以顾,肩似拔,臑似折……颈、颌、肩、臑、臂外后廉痛”及“臂厥”是类似本病的表现。中医认为患者久卧,气血凝滞,经脉受阻,枢机不利,“不通则痛”;“血不利则为水”,水性趋下,泛溢肌肤,故出现腕背及手指水肿。
肩关节活动障碍的机理和康复治疗
现代医学认为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与以下几方面因素有关:1、早期的制动。它导致了肩关节的粘连,同时也减轻了外界因素对脑功能重组的促进作用,从而影响了脑功能重组的程度进而影响了上肢功能的恢复。2、上肢静脉回流障碍,肌肉泵作用的减弱。中风偏瘫患者由于关节周围肌肉缺乏功能性活动,使得静脉血和淋巴液瘀滞,血液循环缓慢,发生组织水肿。同时偏瘫侧肩关节周围肌肉张力降低,主动收缩功能丧失,肩胛骨的异常运动等导致肩关节的稳定性下降。3、与早期不正确的运动损伤了肩、腕关节有关。因为偏瘫早期患者肌力低下,加之患肢感觉功能较差,很容易造成过度的被动运动,这往往是由于外力所造成,这种过度的被动活动会引起关节囊及韧带撕裂从而造成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进而出现肩关节疼痛。
目前中风偏瘫患者主要国内外比较公认做法是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等进行反复康复训练,但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技术多以被动训练为主,需要康复治疗师参与,耗费一定的人力。因此临床上我们对于中风后偏瘫患者的训练除了常规的被动活动以外,要特别强调主、助动的运动。因为主、助动活动偏瘫侧肢体是强调患者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通过反复的主动训练,一方面可以唤醒有残存功能的运动细胞,避免出现瘫痪肢体肌力降低或增高;另一方面,促使患侧肢体神经刺激,使患肢有力的肌肉收缩,激发患者的本能,对运动和心理康复都是十分必要的。其次运动有利于关节液流动,使局部血液循环改善,促进炎性渗出物早期吸收,对于改善患肢功能、减少继发性损伤、促进肿胀关节恢复是十分有利的。再次早期主动训练还可重新建立本体感觉,使患者能感觉到肌肉关节的活动,为完成肢体的正常运动功能提供了有力保证,增强了患者反复主动运动的信心;第四,反复主动训练还可使内源性神经干细胞激活,产生新生的神经细胞,能逐渐有效地参与适当地突触联结并且具有生理功能。同时主、助动运动减少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减少中风患者后期的投入。
棍棒操简单易学效果显著
我们通过临床探索,从中风患者上肢特点出发,自行编排了这套简单易学的棍棒操。这套操强调患者主、助动运动,由患者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自行完成患肩各个方向的活动,从而有效防治了中风后肩关节活动障碍。
这套棍棒操首先要有一根棍棒,棍棒的长度应为1.0-1.2米、直径约为3-3.5厘米左右的圆木棒;其次就要用一根简单的“护腕带”来帮助患手抓握住棍棒。
下面进行棍棒操的操作:
第一节:按揉拿捏上肢:健手从患侧手腕开始依次向上拿捏,直至患侧肩峰下,拿捏6-8次,拿捏力度适中,如此重复4遍。
第二节:向前、向上推棒:双手握棒比肩稍窄,双肘屈曲置于前胸(预备式)。然后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两臂缓慢用力向前伸直肘关节,再返回预备姿势。接着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沿着前胸、下颌缓慢向上将棍棒推至头的上方,然后返回预备式。动作重复4遍。
第三节:直臂左右摆动:双手握棒比肩稍宽,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向前上方伸直两肘后进行肩关节左右外展和内收的摆动,再回到预备式。动作重复4遍。
第四节:肩臂左右后伸:双手握棒比肩稍宽,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使患肩被动后伸,再通过健侧上肢的主动后伸带动患侧上肢,从而使患肩内收。动作重复4遍。
第五节:前臂旋前旋后:双手握棒比肩稍宽,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使患侧前臂做旋前和旋后的动作。动作重复4遍。
第六节:肩部内旋外旋:两手放于背后,先健手在上,患手在下,健手通过棍棒带动患手做搓背的动作,重复4遍。再反过来,患手在上,健手在下,通过棍棒同样也做搓背的动作,动作重复4遍。
第七节:拍打三阴三阳:松开手套,取出棍棒,患手自然下垂,健手虚掌,从患侧手掌开始依次向上拍打手臂内侧的手三阴经,直至腋窝部,拍打力度适中,拍打4遍;再从患侧手背开始依次向上拍打上臂外侧的手三阳经,直至患侧肩峰下,拍打4遍。
以上七节动作可以每天进行,每天从两次开始,每个动作重复4次,30天为一个疗程,可长期训练。
本套棍棒操适用于中风稳定期上肢活动障碍的患者。禁忌症为肩部骨折、全脱位患者、肝肾功能不全;充血性心力衰竭、呼吸功能衰竭;恶性进行性高血压;认知障碍等。
本套棍棒操的关键技术环节在于它强调的是患者主动加助动的运动,在患侧肩关节正常活动范围内尽量保证每个动作做充分,坚决防止超越肩关节活动范围的被动运动,以免造成肩关节的拉伤。
这套棍棒操的优点:首先通过运动保持了肩关节的活动度,其次通过运动增加了上肢肌肉力量,防止肌肉的萎缩,再次通过主动的运动防止了由于外界过度的被动运动所造成的肩关节拉伤。整套操简便、安全、有效,故非常适合中风患者在家中进行反复锻炼。
(作者为上海天山中医医院康复科副主任医师,该项目为2012年上海市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