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院校是以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为目的,政治理论和职业道德是学生必备的素质修养。由于目前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规格仍在探究中,加之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增长急剧,思想政治课采用合班上课的形式较多,教师素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少问题。文章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及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题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崔昌玺(1964- ),男,江苏泰州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苏泰州2253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20-03
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高等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本质特征,也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指导作用。因此,分析存在问题,探索改进对策,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显得非常迫切。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选择课程,对自己感兴趣或比较认可的课程表现得比较积极,课堂到课率相对比较高。而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逃课、“替课”现象比较突出。经过长时间的教学观察,我们发现,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认同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缺课、逃课现象,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淡薄,认同度不高。高校新生经过军训和入学教育后,刚开始时组织纪律性还比较强,上课一般很少有缺课的情况,课堂上他们也能遵守纪律。但是,好景不长,过一段时间后,不少同学或者干脆逃课,或者虽然到课,但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上“抬头率”“入脑率”不高,有的学生上课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爱情方面的、社会热点等就听几句;对不感兴趣的,则趁机学习专业课程或背外语单词,更有甚者交头接耳、玩手机、发短信、听随身听。结果使“思政课”成了“自修课”“休息课”。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驾驭课堂,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一般都有100人以上,合班上课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求更高。但是,事实上高职院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个别教师在课堂纪律和考试方面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有些教师对理论阐释笼统、抽象,过于学术化,教师费力,学生费解;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艺不够,教学语言平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往往又都是站在电脑前,一味地讲解,或边讲解边操作,无法很好地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饶有兴致”地讲,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悠然自得。
3.师生双向互动较少,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活动的双边性要求教和学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学习、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修养。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耳提面命式的“一言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也往往会使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很多学生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中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认为课堂上不过是讲授一些大道理而已,离现实生活很远。有的学生认为这种课到期末时临时突击一下就行了,平时认真听讲对自己的前途也没多大帮助,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不如看外语和计算机,多拿几个“证”。因此,课堂上学生参与少,思考不积极,发言不踊跃,无法通过课堂接受知识和锻炼能力。有时,有些教师课堂上也会“例行公事”一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但问题的设计并不做认真推敲,学生回答也往往缺乏深入思考,所以只是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特别是与“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着力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科学地加以分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从高职教育理念方面来看。高职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存在质的区别。高职教育的定位是“职业”教育,但这种职业教育应当属于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体系的开发应当在注重职业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育人”放在至少与“育才”同等的地位,从而兼顾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目前,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院校确定“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办学目标,要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型、实用型人才,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其主要表现就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全部围绕市场和职业转动,与之俱来的是学科歧视、“差别”待遇。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务实”“实用”的口号下被公开地削减或变相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获得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教学工作量要求上比专业课教师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合班教学;课堂教学被安排在非工作时间授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钻研教学动力不足等。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高职教育理念中的急功近利和认识误区,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所在。
2.从高职院校受教育者方面来看。根据我国教育方针,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非常重视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教师都按计划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上,有一些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工夫,但它们忽视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在行为上“重智育,轻德育”,于是在许多学生的心里觉得学不学思想政治课无所谓,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用。这种意识是内在的、潜意识的,而且根深蒂固,很难在大学阶段改变他们早已形成的这种心理定式。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理论素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落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受的是高职教育,专业课是“硬指标”,是“实课”,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软指标”,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空洞的政治说教,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愿听,甚至逃课、替课的现象。所以,不少人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3.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方面来看。“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引导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新形势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掌握一些与本专业密切联系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还要了解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法学、历史学、美学、文学、市场经济学等。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和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得到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就偏少,升格或转轨后忙于引进专业课教师而疏于引进公共课教师,再加上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带来教学班级的急剧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基本上疲于应付,缺乏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更无科研的热情和动力。不少教师知识陈旧,没有把握时代脉搏,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教案几年不变,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模式僵化、宣言空洞、观点陈旧,不善于运用理论诠释现实社会问题,或者结合现实社会问题来展开理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索然无味,失去吸引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主要对策
1.深入研究,明确理念,规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先进的意识形态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的社会集团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观念思想体系,是一个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聚集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必夺之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决定高职教育理念的确定,引领并影响着高职院校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实施,也最终决定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
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研究和讨论在不断深化。已有的一个共识就是着力培养“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是正确的,但是要全面地理解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目标,要懂得高职人才不是简单机械地安排到某个固定岗位,一成不变地重复某个狭小领域的工作。高职人才的培养,在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基础上,同样要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体现。高职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标准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高职毕业生,勤奋踏实、爱岗敬业是他们求职时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特点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使学生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政策定位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可充分发展的空间,但是综观我国现有高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有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缺少规范。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排斥或排挤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法规或文件,清晰、明确地对高职人才所必须达到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标准作出“硬性”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不被削弱,真正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素质的提高。
2.调整教学内容,深入学生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思想政治课的教材选用一般是统一的,该课程的内容理论上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理论发展,但已经发行使用的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形势,贴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由教师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那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而他们恰恰又处在传统与现代相遇、新生与陈旧交锋、先进与落后对垒、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变革时代,这一切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使他们的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充满矛盾的多元取向。很显然,面对这样丰富多彩、易变的教育客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如果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台上台下无形中就会形成“代沟”,其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了解学生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只有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实事求是地剖析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加强教师培训进修,投身教学改革,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全面驾驭课堂,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修、更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中,勤于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让“思政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理顺教学思路,引入生动的、合适的典型案例,变“阐述”为“阐发”;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丰富讲课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将优秀影视作品引入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避免以往教学方式单一的缺陷,而且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期能突破时空限制并提供丰富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抽象材料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同时引入启发式的教学法,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学生的需要决定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并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理论;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心,以科学逻辑内在的力量吸引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终极目的。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从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改革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到学校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估督导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整治,这样才能正本清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达到“入座”“入耳”“入脑”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文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顶用、适用、好用”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世平.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2]宋六锁,杨红梅.高职人才的培养标准与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3]范俊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2).
[关键词]高职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问题 成因 对策
[作者简介]崔昌玺(1964- ),男,江苏泰州人,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江苏泰州225300)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32-0120-03
我国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作用,用马列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武装当代大学生,是党的高等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本质特征,也是党和国家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然而,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和指导作用。因此,分析存在问题,探索改进对策,对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显得非常迫切。
一、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的发展给大学生带来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主选择课程,对自己感兴趣或比较认可的课程表现得比较积极,课堂到课率相对比较高。而在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学生逃课、“替课”现象比较突出。经过长时间的教学观察,我们发现,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如下:
1.学生学习兴趣淡薄,认同度不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普遍存在的学生缺课、逃课现象,表明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淡薄,认同度不高。高校新生经过军训和入学教育后,刚开始时组织纪律性还比较强,上课一般很少有缺课的情况,课堂上他们也能遵守纪律。但是,好景不长,过一段时间后,不少同学或者干脆逃课,或者虽然到课,但身在“曹营”心在“汉”,课堂上“抬头率”“入脑率”不高,有的学生上课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比如爱情方面的、社会热点等就听几句;对不感兴趣的,则趁机学习专业课程或背外语单词,更有甚者交头接耳、玩手机、发短信、听随身听。结果使“思政课”成了“自修课”“休息课”。
2.教师教学方法单一,课堂驾驭能力不强。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起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效驾驭课堂,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是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关键。目前,部分高职院校,为了节约教学成本,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教室空间大,学生人数多,一般都有100人以上,合班上课对教师驾驭课堂能力要求更高。但是,事实上高职院校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缺乏使命感和责任感。个别教师在课堂纪律和考试方面对学生要求不严格;有些教师对理论阐释笼统、抽象,过于学术化,教师费力,学生费解;有的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艺不够,教学语言平淡,教学方法过于单一,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仍然采用“灌输式”“填鸭式”的传统教学方法。也有些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但往往又都是站在电脑前,一味地讲解,或边讲解边操作,无法很好地驾驭整个课堂的教学。结果往往是,教师在台上“饶有兴致”地讲,口干舌燥;学生在下面各行其是,悠然自得。
3.师生双向互动较少,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活动的双边性要求教和学双方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主导和主体关系,做到师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学习、掌握知识、锻炼能力、提高修养。但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耳提面命式的“一言堂”以教师为主体,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严重受挫,产生厌学情绪。并且,这种教学模式也往往会使广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很多学生往往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当做中学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认为课堂上不过是讲授一些大道理而已,离现实生活很远。有的学生认为这种课到期末时临时突击一下就行了,平时认真听讲对自己的前途也没多大帮助,甚至认为是在浪费时间,不如看外语和计算机,多拿几个“证”。因此,课堂上学生参与少,思考不积极,发言不踊跃,无法通过课堂接受知识和锻炼能力。有时,有些教师课堂上也会“例行公事”一般,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回答,但问题的设计并不做认真推敲,学生回答也往往缺乏深入思考,所以只是流于形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特别是与“正确把握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遵循教育的规律,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生动活泼地进行教学,着力引导他们领会马克思主义的精神实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提高教学的说服力和有效性。”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要求相距甚远。
二、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的成因分析
对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全面科学地加以分析。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
1.从高职教育理念方面来看。高职教育是高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或职业培训存在质的区别。高职教育的定位是“职业”教育,但这种职业教育应当属于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其教学体系的开发应当在注重职业和技能训练的同时,还要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培养,将“育人”放在至少与“育才”同等的地位,从而兼顾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目前,在巨大的就业压力下,高职院校确定“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宗旨”的办学目标,要求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专门型、实用型人才,从而忽视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和人文素质教育,其主要表现就是: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全部围绕市场和职业转动,与之俱来的是学科歧视、“差别”待遇。国家规定必须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务实”“实用”的口号下被公开地削减或变相削减;思想政治理论课很难获得科研立项和经费投入;有些学校对思想政治理论教师在教学工作量要求上比专业课教师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合班教学;课堂教学被安排在非工作时间授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师钻研教学动力不足等。因此,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功利价值取向,高职教育理念中的急功近利和认识误区,是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根源所在。
2.从高职院校受教育者方面来看。根据我国教育方针,学校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历来是非常重视的。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再到大学,教师都按计划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不同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客观上,有一些学校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方面的确下了很大工夫,但它们忽视了良好的思想品德也是学生的一个重要素质,在行为上“重智育,轻德育”,于是在许多学生的心里觉得学不学思想政治课无所谓,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没用。这种意识是内在的、潜意识的,而且根深蒂固,很难在大学阶段改变他们早已形成的这种心理定式。高职学生相较于本科学生在学习动力、学习习惯、理论素养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落差,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受的是高职教育,专业课是“硬指标”,是“实课”,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软指标”,是“虚的”,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是空洞的政治说教,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分,因此,这也就不难理解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出现学生不愿听,甚至逃课、替课的现象。所以,不少人质疑思想政治理论课存在的必要性和实效性。
3.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方面来看。“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引导着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而且是马列主义和科学文化的传播者。新形势对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掌握一些与本专业密切联系的学科知识,如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管理学等,还要了解一些与本专业相关的学科知识,如法学、历史学、美学、文学、市场经济学等。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学历和知识结构相对薄弱,得到培训和进修的机会相对较少;原成人高校和中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本就偏少,升格或转轨后忙于引进专业课教师而疏于引进公共课教师,再加上近几年的高校扩招带来教学班级的急剧增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基本上疲于应付,缺乏钻研教学的时间和精力,更无科研的热情和动力。不少教师知识陈旧,没有把握时代脉搏,不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和党的重大路线、方针、政策,教案几年不变,课堂上只是照本宣科、模式僵化、宣言空洞、观点陈旧,不善于运用理论诠释现实社会问题,或者结合现实社会问题来展开理论,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变得索然无味,失去吸引力。
三、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主要对策
1.深入研究,明确理念,规范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通过教育教学活动使先进的意识形态内化为受教育者的内在素质。意识形态是反映一定的社会集团经济、政治利益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观念思想体系,是一个阶级的政治理想、价值标准、行为规范的思想基础。高校是各种意识形态聚集的地方,是培养人才的主导意识形态的必夺之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格决定高职教育理念的确定,引领并影响着高职院校培养方案的制订和教学实施,也最终决定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
目前,随着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围绕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规格研究和讨论在不断深化。已有的一个共识就是着力培养“素质、知识、能力”三位一体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这是正确的,但是要全面地理解高职人才培养规格目标,要懂得高职人才不是简单机械地安排到某个固定岗位,一成不变地重复某个狭小领域的工作。高职人才的培养,在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基础上,同样要注重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理念的体现。高职人才的素质、知识和能力标准中,处于首要位置的是要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高职毕业生,勤奋踏实、爱岗敬业是他们求职时受到用人单位青睐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的特点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其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使学生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念,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政策定位应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可充分发展的空间,但是综观我国现有高职教育法律、法规和政策,我国有关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够清晰,缺少规范。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排斥或排挤思想政治理论课提供了理论和政策依据,因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有必要通过法规或文件,清晰、明确地对高职人才所必须达到的“思想政治和职业道德”标准作出“硬性”要求,这样才能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地位不被削弱,真正重视高职院校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和人文修养素质的提高。
2.调整教学内容,深入学生实际,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思想政治课的教材选用一般是统一的,该课程的内容理论上应该结合时代的发展和现实的理论发展,但已经发行使用的教材往往滞后于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适当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形势,贴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由教师组织校本教材的编写。我们的教育对象是那些朝气蓬勃的大学生群体,而他们恰恰又处在传统与现代相遇、新生与陈旧交锋、先进与落后对垒、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碰撞的变革时代,这一切很容易引起学生们社会心理、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急剧变化,使他们的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充满矛盾的多元取向。很显然,面对这样丰富多彩、易变的教育客体,作为教育主体的教师,如果把握不住时代的脉搏,不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干些什么,台上台下无形中就会形成“代沟”,其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了解学生最关注的“热点”是什么,症结在哪里。只有贴近社会、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实事求是地剖析社会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解答学生的疑难困惑,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加强教师培训进修,投身教学改革,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要全面驾驭课堂,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最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不断提高师德修养和业务素质,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业务知识的学习、进修、更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双边活动中,勤于钻研教学业务,不断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性、积极性。要让“思政课”生动活泼,深受学生欢迎。教师首先应吃透教材,理顺教学思路,引入生动的、合适的典型案例,变“阐述”为“阐发”;同时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课堂,制作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课件,丰富讲课内容,从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将优秀影视作品引入教学之中,不仅可以避免以往教学方式单一的缺陷,而且以其形象性、生动性吸引学生的注意,以期能突破时空限制并提供丰富的信息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对抽象材料的学习不再感到枯燥;同时引入启发式的教学法,拓展大学生的思维空间,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拥有丰富的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这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也是学生的需要决定的。因此,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勤奋好学,孜孜不倦,努力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并且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些理论;同时教师还必须掌握广博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本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以广博的知识赢得学生的心,以科学逻辑内在的力量吸引学生,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终极目的。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需要从高职院校教育理念改革和人才培养规格的确定到学校教学管理和运行机制、教学改革、考试与评估督导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综合整治,这样才能正本清源,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才能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达到“入座”“入耳”“入脑”的目的。也才能真正发挥思想政治课主渠道的作用,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文修养和政治思想素质较高的“顶用、适用、好用”的人才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李世平.关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思考和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6(10).
[2]宋六锁,杨红梅.高职人才的培养标准与模式[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
[3]范俊玉.美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