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潜能生教育问题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224wang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质量是教育工作的生命线,但是如果要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够较为优异的完成学业。而潜能生的存在使得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无从谈起,因此,潜能生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是教师的重点工作之一,也是难点工作之一。本文从潜能生的表现出发,分析潜能生产生的原因,从而提出培育、教育潜能生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潜能生教育 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67-02
  潜能生的研究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一开始西方学者是从神经学模式进行研究的,后来更多的西方学者从心理学角度对潜能生进行研究,比如归因理论、角色理论等等。我国关于潜能生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从那时候开始,陆续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对潜能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潜能生,顾名思义,即那些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的那些学生。本文将从潜能生的表现出发,分析潜能生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对应的解决政策。
  一、 潜能生的表现
  潜能生的表现多种多样,总结概括如下:
  1、学习缺乏明确的目标和动力。现在的社会环境充斥着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信息,这也导致我们目前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免被这些社会信息所干扰,也间接干扰了他们的学习目标。这导致他们在课堂中经常走神,被动的接受知识,课后也只是为了应付老师安排的作业,还有些学生直接抄袭优等生的作业,更有甚者,直接找网上代写作业的人花钱完成作业。
  2、学习品质较差。潜能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在课堂中睡觉,看小说,甚至逃课的现象,他们对学习缺乏兴趣,进而对老师讲授的知识产生排斥,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又由于基础不好对所学习的知识不求甚解甚至一知半解,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3、具有惰性心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这也导致我国的青少年一代产生了较大的惰性,他们其中的部分人不爱学习,对学习有较大的排斥心理,并且对于学习有拖延的习惯,比如寒暑假作业,很多学生在开始放假的时候都想着假期还有很长时间,就拖拖拉拉,在假期过了三分之二的时候觉得还来的及,结果到了开学前一周才发现自己的作业还没有开始写,这才慌了神,在慌乱中完成的作业质量可想而知。
  4、志向较低。目前我国已经快速奔入了小康社会,人民的物质文化需求得到了极大满足,这也产生了厌倦学习的新一代,他们中的一些人志向较低,想靠着混个文凭其他的事情都交代给父母,靠着吃父母留下的财富来度过这辈子,殊不知父母留下的金山银山终究会花光,只有自己学会了真本领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二、潜能生的成因
  潜能生的上述表现并不是一开始就形成的,而是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养成的,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1、学生自身的因素。比如,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很多时候他们的学习都是被动去接受的,没有人强迫他们学习,他们自己就无法管束自己。再比如,缺乏足够的信心,他们在遇到困难时往往头脑中的第一个想法就是放弃,这也导致他们在遇到难题时自暴自弃,觉得这个题目太难了,进而产生这个学科太难的想法,最终放弃了对该门课程的学习。
  2、家庭的因素。在当今社会,许多农村的家长进城务工,使得许多孩子从小没有父母的管束,加之青春期的孩子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导致学生的学习品质较差。另外,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今天,许多家长把孩子当成自己的心头肉,舍不得骂,舍不得孩子吃一点苦,对孩子过分溺爱,使得孩子失去了學习的动力。还有一些家庭,因为家长离婚、天天吵架等等,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创伤。
  3、教师的因素。比如,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得当,采用填鸭式教育,只知道教会孩子知识,而忘记了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再例如,许多教师只注重孩子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孩子的道德品质的培养,这导致许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分数高就代表自己优秀的错误观点,久而久之,这些孩子就变成了只有学习成绩而不讲道德的潜能生。
  4、社会的因素。现在许多社会的不良风气通过网络、媒体等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些学生学习电影镜头的黑社会,拉帮结伙,欺负周围的同学,甚至走上了偷盗、抢劫等犯罪道路;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电子竞技,导致黑天在电脑前疲劳过度,白天上课时没精打采。
  三、培养潜能生的有效措施
  针对上述分析的潜能生形成的原因,我针对本人的教学经验以及国内外他人的教学经验提出本文的几点解决措施:
  1、全面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爱心,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这些潜能生要分外关注,注重与他们交流感情,了解他们学习过程的困难,熟悉他们的心理特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潜能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耐心。形成一个坏的习惯很容易,但是要想养成一个好的习惯却很难,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潜能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因势利导,使学生不断向正确的方向努力,并最终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进。
  2、家长要多用心。学生思想观念尚未成熟,这就需要家长的关心和教育。首先,家长要抽出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让他们知道学习的重要性,知道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并对孩子的学习进行监督。其次,家长要创造适合孩子成长的家庭氛围。在家不要赌博,不要吵架,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最后,家长要和学校加强沟通。家长必须加强和学校的沟通,经常去了解孩子在学校期间的学习情况,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配合学校进行解决。
  3、学校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学校就是青少年的第二个家,这也是潜能生进步的支持和保障。首先,学校要改变教育方针,注重培养潜能生的综合素质。其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配套设施,如图书馆、语音室等等,让学生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最后,学校要尽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老师的道德素质。因为老师才是培养潜能生的最关键的保障。
  总之,学困生的教育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我相信,在教师、家长、学校的共同努力下,这些潜能生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学生,我们的努力也一定会有回报。
  参考文献:
  [1]李献林.学困生心理特征与教育[M]. 人民出版社, 2008年7月第1版.
  [2]刘颂,刘巧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M].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2005年1月第1版
  
其他文献
期刊
鸡西矿业集团公司张辰煤矿西三采区3
期刊
【摘要】在实施新课程改革已久的今天,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仍是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面对语文课堂中影响有效教学的诸多问题,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认真思考,更要明白有效教学课堂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有效性 信息技术 提问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6-01  如今
【摘要】体育考核课作为高校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过去的考核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但是当前体育课程设置和考核科目都存在着一些需要转变的地方,本文就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做简单阐述。  【关键词】体育课程考核科目关联性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64-02  一、目前体育课程设置现状  (一)体育教育理念有待转变  以往高校体育课程的指
目的:探讨经直肠超声引导前列腺穿刺活检(TPB)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经常规临床检查拟诊可疑PCa者77例,在直肠超声引导下行TPB,与筛查PCa常用检查方法的活检
【摘要】为了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语文教师要善于在诗文字、词、句中挖掘其中的道德情感,并且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体验;培养学生读诗文的良好习惯,增强其语感和古文素养;要求运用表演和班级交流的形式,将古诗文的内涵表现出来,完成背诵任务并实现德育渗透。  【关键词】小学 古诗文教学 德育渗透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全面来临,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生源人数逐年增加,国民文化学历水平不断攀升的同时,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偏低。就总体形势来看,各高校在传统保健课程教学思想认识上存在不足,课程体系设置、师资队伍建设等因素上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尝试对高校开设传统保健课程的要点展开探析,以供广大工作同仁借鉴参考。  【关键词】高校传统保健课程探析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改革措施的日趋完善,高效课堂逐渐被引入到语文教学中。有效课堂主要指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指导,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思维的创造,高效率的完成教学的目标。  【关键词】高中 语文教学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2-0062-01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的形式、方式,能力、评价体制和教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2-0055-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先学后教”就是对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与实践的一个历史性改革与突破。它使课堂教学重心前移,使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本特征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深入认识这三者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是我们全面理解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基础,也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