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课堂教学动态生成有效性的思考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6327099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教师的预设,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封闭、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性,因此课堂教学中越来越追求开放性和生成性。动态生成会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意外的精彩,但也会让我们措手不及,因为它是学生对问题真正的独立思考和个性化的解读。我们期待生成,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增加自己的文化底蕴,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用敏锐的教育机智灵活应对有效的或无效的课堂生成。
  在实施动态生成教学的过程中,有的教师为了生成而生成,并不考虑生成的自身价值,结果发生了以下诸多现象:如赶时髦、形式化的盲从性生成;教师课前不认真备课,在课堂随意发挥的随意性生成;上课时照本宣科的闭塞性生成;一味迎合学生、游离主题的无效性生成等等,导致生成的过程变成浪费师生生命的过程。比如教学《司马光砸缸》一课,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之下,提出来的诸如“喊人来把缸推倒”,“抛给落水儿童一个救生圈”,“找根竹竿把小伙伴拉出来”,“使用一台抽水机把水抽干”等诸多的设想,令人啼笑皆非。教学《塞翁失马》:有学生在讨论巾提出“塞翁丢失的是公马还是母马”时,教师有些兴奋,马上放弃计划,抓住这一“可笑”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结果是一堂课就在争论“马的公母”中过去了,浪费课堂时间。还有一位教师执教《虎门销烟》:当学生提出“林则徐没有环保意识”时,教师对此观点大加赞赏,并即兴组织学生争论,文中的爱国情感被搅得荡然无存。有位教师执教《药》,最后一个课时引导学生对文本中写到的乌鸦进行讨论。学生们大概想起小时候学过的《乌鸦喝水》《乌鸦和狐狸》,说什么的都有,有同学说:“乌鸦是善于动脑筋的动物,不会听从别人的摆布,所以这只乌鸦不听夏瑜母亲的话。”也有同学说: “乌鸦爱听奉承的话,夏瑜母亲没有说奉承的话,所以它就不飞到夏瑜的坟头。”像这些没有经过学生认真思考、缺乏对智慧挑战的泡沫生成,难免有横生枝节、舍本逐末的误导之嫌,不仅使教学功能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甚至对学生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与消极的作用。我们要追求真实的生成,反对虚假的生成,因为真实的生成才具有生成的价值。我们要追求有创新性的生成,舍弃低认知水平的生成,因为富有创新性的生成,才是有效的生成。
  学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作为一些活生生的个体,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中,从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的。既然课堂是学生的课堂,那么应该是平等的课堂,教师应该正视学生的“脱轨”,更允许学生的“出错”,才能真正发挥生成的有效性。布鲁纳曾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学生的错误是教学的财富,学生在不断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增进情感体验。一位老师上《孔子游春》这篇课文。课上有位同学突然提了这样一个问题:“老师,我觉得水不是真君子,因为污水流入清水当中,清水不反抗,而是与污水同流合污了。”听了这位学生的话语,老师愕然了,这是一个让老师始料未及的问题,这样的生成既背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也游离了课堂的教学目标。显然这位同学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和游离,如果启发引导得当,可能会扶正这种旁逸斜出。于是,老师说:“你很会开动脑筋,这很好!但你的观点我不敢苟同。我想如果你把这一部分的提示语好好地品味一下,你或许会有所顿悟的。就请你把这一部分内容读一读,注意它的提示语,好吗?”这位学生读后,老师追问:“你感悟到孔子发表这番意味深长的话语的意味了吗?”她说:“我从提示语中知道了孔子是凝望着泗水的绿波,说出了这番意味深长的话的。我觉得孔子说这番话是为了教育他的弟子要像水一样做一个有德行、有情义、有志向、善施教化的真君子。”多么深刻的理解啊!更可喜的是这位同学后来还发表了这样的一番感慨:“这个星期天,我一定要去城东公园去看一看,走一走,去欣赏那里的迷人春色,去聆听那里溪水的声音,说不定我也会像孔子那样能从司空见惯的自然当中获得灵感,悟出个什么道理来呢!”学生的发挥反映了她对文章的主题已经深入领会,她的回答也赢得了声声喝彩!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是问了一个偏离文章主题和老师讲课思路的问题,打断了老师原有的设计思路,但是老师面对学生的“出轨”,没有只顾自己的教学思路,而是顺着学生的问题,又结合文中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既从学生实际出发,解决了学生的问题,又让学生理解了文中的内容。老师凭着自己的教学机智,让这一意外的生成变成了有意义的学习过程。真是生成得巧妙!教师要善于把握住那些易被我们简单否定或“立马枪决”的“错误动态生成资源”,及时调整教学航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深入地交流、讨论和探究。 课堂生成是无处不在的,关注课堂生成对教师和学生都有巨大的发展,但是在我们的课堂上,有些很有价值的活动,很有意义的事件(包括学生的问题、反应、表现等)教师常常发现不了,捕捉不到。有的虽然捕捉到了,却由于教师的认识不足,引导不到位而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来;课堂上面对每一个意想不到的“插曲”,教师要有“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气魄。学会用理智驾驭感情,不要恼怒,切忌意气用事,学会随机应变。运用我们的聪明才智,捕捉稍纵即逝的教学契机,让它成为我们课堂的亮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获得心灵的启迪。教师要善于捕捉各种智慧生长因素,让学生在教师无痕的引导下进行学习和价值判断,这样的教育没有强制性,有效且恰如其分,给人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感觉。这样的课堂才是新课程理念下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创造的新课堂。
  
  吴东生,语文教师,现居湖北武汉。本文编校:石在中
其他文献
评改作文也是作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等都无疑强调了评改作文的重要性。可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是老师评改,很多时候就直接在学生的作文本上批阅几个字,有些教师在学生习作前,也会点评一些学生的文章或者读读某个学生的范文,蜻蜓点水,学生听听而已。甚至有些老师以自己评改代替学生评改,越俎代庖。因此,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可以给作文评改变变“脸”,还学生自主修改的权力。  一、变“
期刊
创新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凸现,而个性展示是创新教育的源泉。新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增添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新要求,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个性教育问题,体现了人文主义尊重个人价值和自由发展,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气息,开拓了新的领域。因此作文教学中,把克服那种压抑、扭曲甚至抹杀个性的行为放在了批判的对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作文教学要充分展示学生的个性,张扬学生个性,应在教学中对个性的发展持正确的态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第一问:语文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语文学科,迄今为止,争论最多的,是它的性质。其实,语文很像一道文化拼盘,追究它的性质,恐怕永远不会有什么结果。倒是语文教育的目的,似乎较少争议。  1963年《全日制教学大纲(草案)》提出:“中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教学生能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他们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具有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这一提法,后来作为语文教育的核心目
我们要活着都是为什么 我们说不出也没有想说 今年的冬天像是一把刀 我们在刀里就这样活着 明天的日子比今天更多 春天要来了像一条小 河流过这一家流过这一家 春天的
高中语文教学既要传授知识,又要讲究方法。语文这门特殊的语言学科,更应注重教学的艺术性。语文教师还必须以其审美创造力不断地感染学生,使他们不仅能提高审美感知力、鉴赏力,而且会自觉培养审美创造力。在语文课堂的教学中创设优美的意境,给学生以美感,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美读”创设审美意境    叶圣陶先生说:“所谓美读,就是把作品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激昂
探究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立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从而获得知识并提升能力的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倡导的三种学习方式中的核心方式,换言之,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都需要探究,即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一个至关重要的课题。    一、培养问题意识,创设疑难情境    探究从问题开始,没有问题也就没有探究。探究学习有时
金庸小说身体叙事最常用的策略是以“弱”写“强”,这种叙事颠覆了人们对侠客身体的惯常想象,增加其不可预测性,大大解放了侠客的身体,让高强的武功不再仅仅寄身于“相貌堂堂”的
课堂教学的主旨是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它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反观传统的语文教学太过于注重语文工具性的特质,把语文课堂当成单一枯燥的语言技能训练基地。语文作业设计也一度陷入了背诵课文、抄写拼音、默写字词、完成书本课后练习等误区。这样既缺乏灵活的弹性,又失却人文的涵养,重复机械地把人的思维禁锢在狭小的空间,久而久之,学生就容易形成枯燥烦琐感。为了更好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我在实际教学中
孩子,在这个世界上,会有各种各样的人生角色誊成功不是赚多少钱。获得多大的名气,也不是做多大的官。成功就是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能保持健康、快乐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