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文化—— 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担当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nse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化建设在整个社会建设中至关重要。分析农村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努力探索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本途径,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新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关键词:大众化;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95-02
  
  中共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关注,文化建设也日益成为了焦点,广大农村地区建设先进文化的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从新农村文化建设方面做一些探讨,希望对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所裨益。
  一、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理论的目的在于掌握群众,指导实践。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真正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首先必须实现自身的社会传播。理论的社会传播既是实践发展、社会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理论自身价值彰显与价值实现的需要。"马克思主义从来就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只有被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所掌握才能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在实践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1]马克思和恩格斯既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又揭示了理论转变为物质力量的关键——掌握群众,即理论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是创始人的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继承者的主张;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基本原理的具体的丰富和运用。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实践不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性决定的,也是中国近现代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的现实需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需要广大人民群众这种'物质力量',同样,广大人民群众也需要当代马克思主义这种'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我们的事业才能健康发展;也只有这种理论为广大人民群众所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才能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就是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实质。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2]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性意义的伟大工程。在新时期就是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其中观念形态的文化建设是关键。文化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脉络和凝聚力来源,失去文化支撑的民族是"无所适从"的民族,而失去先进文化导向的农村也必然是一盘散沙的、丧失前进动力的没有希望的蛮荒地带,更谈不上什么"新农村"。农民,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人数最多的基本依靠力量,是我国政权和社会的基础,同时也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人数最多的接受主体。2006年,我国乡村人口为7374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6.1%。[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也在农村。"[4]在农民中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其为广大农民所理解、掌握,并转化为广大农民的思想观念,内化为农民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就成了迫切的现实任务,而这其中农村文化建设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新农村文化建设要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宣传普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责任。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研究
  2006年年底,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党和政府通过着力推进重点文化工程建设,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文化活动,大大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提升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却普遍呈现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相适应的局面。因文化建设落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贫困状况令人堪忧。农村的文化娱乐项目少得可怜。不少地方,出现了信仰危机、公德缺失、荣辱颠倒、是非不分、赌博盛行、偷盗抢劫、流氓滋扰、打架斗殴、邻里冲突、妯娌纷争、算命打卦、相面测字、婚丧大操大办、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等不良倾向,破坏了淳朴的乡风,毒害了农民的心灵。这不仅制约着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制约着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也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分有害。农村的文化建设成为薄弱环节。首先,农村文化建设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我国政府的文化投入偏重于城市,导致城乡文化发展水平不平衡,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日益拉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严重落后。部分县无文化馆、图书馆,一些农村乡镇无文化站。文化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农民文化活动的需求。据调查,98%的农民对政府提供的公共休闲活动场所和设施等公共服务产品表示不满意。其中,68%的农民认为应该有读书看报场所,65%的农民认为应该有看电影看戏的场所80%以上的农民认为应该有体育活动场所,70%的农民认为应该有消遣娱乐场所。而目前在农村,这些都是"奢侈品"。其次,农村文化建设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现有文化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基层文化单位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公共文化机构运转存在较大困难。第三,基层党组织、政府对文化建设的重视力度不够。由于部分领导对党的政策的片面理解,重经济轻文化 ,在抓物质文明时忽视了精神文明。基层干部从事思想教育工作和道德文化建设工作的时间严重不足。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为解决新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学者从不同角度来论证。第一,像各种读书会、演讲会、体育比赛、评优学先进活动等都是可以采取的文化形式;各种艺术,像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戏曲、唱歌、舞蹈、电影、雕塑等承载着先进思想内容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作为教育和娱乐广大村民的有效工具;平面宣传物,如那些内容健康的图书、报纸、宣传画、标语横幅等,既可以创造一定的社会氛围,也可以直接作为一定的文化形式来传播先进文化的内容;现代大众传媒,如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是可以用来传播先进文化的高效载体的。第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改变传统城乡二元结构,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调整城乡关系,整合城乡文化资源,找到城乡共同发展的契合点,统筹城乡文化事业的共同发展。"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基层领导的意识;基层文化建设专业人员配备;加大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
  以上都是有效可行的措施。本文还试从意识形态的角度论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一个国家、一个政党、一个团体的价值观,以及由之构成的核心价值,如果不是出现了混乱的话,就只能是一元而不能是多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精华。新农村文化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引领,繁荣新农村文化,培养新型农民,在广大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植根于社会经济基础,它在本质上是统治阶级的思想,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总是试图遮蔽或者扭曲现实的关系,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同时,意识形态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于经济关系有巨大的反作用。文化与意识形态既有相契合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重合的地方,一般来说,意识形态属于精神文化,是其一个组成部分,两者都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都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两者在社会功能等许多方面居于一致性,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这是我们对于文化和阶级的关系及政治和经济的关系的基本观点。那么,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是首先决定那一定形态的文化的;然后,那一定形态的文化又才给予影响和作用于一定形态的政治和经济。区别之处,意识形态只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它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系统化、理论化的阶级意识的文化。而文化的内涵比它宽泛得多,文化还包括不属于意识形态的其他组成部分,因此,在两者的功能方面,"文化整合是一种个人与社会互动的整合,意识形态整合具有强制性,它不允许个人与阶层的自由选择。……并不是一切文化都是有'霸权性'的。只有当文化被当作政治文化,或者说精神文化体系被用作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时,它才对从属阶级的思想体系、价值观、世界观具有支配和控制的霸权作用。"而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更是强调了意识形态的能动作用。葛兰西所说的文化领导权,实质上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手段,是思想和道德性质上的指导和领导,它区别于与政治上强制的统治。"如果再进一步说,领导权概念实质上表明的是一种思想的社会关系,即某一阶级或社会集团的世界观、道德观等思想理论主张,在社会的精神领域中占支配地位而体现出的一种精神力量。"我们认为,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的本质是一种无产阶级革命战略,而且一种不同于以往主要是暴力革命论的全新的革命战略,它的核心问题就是要使无产阶级夺取文化领导权,进而获得对整个现代国家的领导。这一思想突出强调了文化和意识形态在革命中的决定性作用。葛兰西还特别重视意识形态的社会功能,形成一致化的意识形态是国家合法性统治的文化基础。统治阶级要用意识形态来解释和证明自身的政治行为,将自己的意识形态说成是唯一合理的意识形态以尽力造成民众对自身的信仰和认同的一致性。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其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对于这些"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的运用己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用卢卡奇的话说就是物化意识己经深深同化了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已经逐渐丧失了自己的阶级意识。"把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和道德提高到同生产力发展需要及本社会集团的利益相适应的那种水平,乃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职能。"由此可知,一个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于国家的重要作用显而易见,而文化建设又是意识形态中的根本。
  在我国加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广,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新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项战略措施。可从几方面入手,首先,新农村文化须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的特点。继承和发展我国近代以来创造形成的革命文化以及兼收并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体现时代特点。树立以集体主义为核心的价值观念,坚定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占领农村思想文化的主阵地。其次,要从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新农村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把农民团结起来,凝聚起来,为建设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第三,要让农民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在任何时候,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都是创新的"根本"和"源泉",文化建设也是如此。第四,要加强历史观和理论观教育。要加强教育宣传力度,从历史角度来分析问题,对马克思主义的教育产生一个传承的效应。我们党一贯注重历史教育,党的几代领导人都高度重视历史教育和历史学习。还要培养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论感和历史感。恩格斯曾说过,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科学社会主义就绝不可能深人他们的血肉。
  我们认为,在当代要真正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采取各种形式增强人民大众的理论感,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激活他们的理论思维,坚定他们的理论信仰。农村文化建设要承担起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R].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4]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R].人民日报,2008.
其他文献
摘要:专项力量是运动员完善其专项技术,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决定因素。正确选择和运用跳远专项力量训练方法和手段,加强研究跳远专项力量训练的新方法新理论,能早日实现跳远专项力量训练的科学化。对专项力量训练的特征进行评述,并对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及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为跳远专项训练实践提出相应建议,供训练参考。  关键词:跳远;专项力量;训练方法  中图分类号:G8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期刊
摘要:通过我们对"双因素理论"内容的了解,从而将"双因素理论"的内容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激励作用,从而得到"双因素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09-02    一、"双因素理论"的内容  "双因素理论",又
期刊
摘要:武警初级指挥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掌握相关的软硬件技术,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使学员的计算机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核心是抓住能力培养,关键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本文认为:构建实验教学体系、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创建计算机基础实验教学大环境、改革考核方式、积极开展研究创新实验,是推进实验教学改革的
期刊
摘要:终身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根本宗旨,也是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根本立足点。本文对我国学校体育教学中存在问题进行分析,以终身教育为立足点提出学校体育终身体育教育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学校体育;终身体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116-02    一、前言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及《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在基本目标中指出:"积
期刊
摘要:传统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即使在现在多媒体教学普及的情况下, 不少英语教师在面对英语大班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从而导致学生不能达到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 即:交际能力的培养。本文旨从三个方面来探讨传统的大学英语课堂模式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非语言交往;教师与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
期刊
摘要:马克思的宗教观是马克思对当时德国专制制度的批判的产物,在德国政治是一个荆棘丛生的领域,所以主要的斗争就转为反宗教的斗争。本文分析了马克思宗教观产生的时代背景,费尔巴哈宗教观以及马克思对其的批判,宗教的双重作用,宗教的消亡以及马克思宗教的现实意义,着重分析了马克思的宗教观内涵。  关键词:马克思;宗教观;解析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
期刊
摘要:本研究通过自编的公德调查问卷和访谈对高职生和本科生的公德素质进行了小规模的调查,对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和公德行为、公德的不同表现方面分别进行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公德素质的一些特点以及高职生和本科生在公德发展中的某些差异,并据此对高校的公德素质教育提出建议。  关键词:社会公德;高职生;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89-02   
期刊
摘要:采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施情况与效果调查"问卷,对广州部分中学贯彻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通过问卷分析,《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自实施以来,得到了体育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体育新课程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在贯彻落实新课标过程中,受一些主客观因素影响,新课程标准难以更好的纵向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分析,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新体育与健康课成为学生最需要,最喜欢的课
期刊
摘 要:"共有利益"概念的提出,一直被认为是较国际社会中传统的 "国家利益"观,具有更为广泛深远的意义,并且对维系国际秩序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国际社会依然处于一种无政府状态,国家利益依然是各国考量的第一要素,因此,共有利益所蕴含的价值观的统一依然难以成型,从历史角度来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国利用构建所谓的"共有利益"来加强着自己的地区霸主地位,共有利益似乎成为国际旧秩序的保护伞,另一方面
期刊
摘要: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出发,运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北京奥运歌曲进行经验纯理功能的及物性分析,从而探讨北京奥运歌曲的功能意义,并检验功能语法在语篇分析方面的可应用性和操作性。  关键词:北京奥运歌曲;经验功能;及物性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0)-05-0059-02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建构系统功能语法的目的之一是为语篇研究提供一个理论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