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创新人才培养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miha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学籍管理制度和理念在整体模块的安排与内容结构上,已不能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内容体系不够健全、形式单一、具体管理缺乏灵活性等都已严重制约了创新人才的产出。以哈尔滨工程大学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与实践为例,为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籍管理制度建设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以人为本;创新人才;学籍管理
  作者简介:韩文伟(1979-),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郭鑫(1976-),女,黑龙江哈尔滨人,哈尔滨工程大学学生处,助理研究员。(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协会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HGJXHB211033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7-0148-02
  高校的学籍管理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从入学取得正式学籍开始到毕业的整个过程进行阶段性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与管理,它既是学生管理,又是教学管理。过于规范、标准的学籍管理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但它以相同规格培养出的“千人一面”的人才缺乏创新素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创新人才的巨大需求。
  虽然国内各高校都非常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纷纷对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提出了很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但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在于没有建立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学籍管理制度,学籍管理理念没有得到更新和与时俱进。学籍管理中规矩繁琐、关卡重重,学制偏死、学习过程齐步走,专业壁垒森严,课程考核与成绩记载制度,留降级、退学和学位制度过于苛刻等方面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严重制约着创新人才的培养。
  因此,构建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体系,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高校要以教育创新的思想为指导,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结合学生个性的差异化、多样化等现实情况去构建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形成了一个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育人环境。
  一、树立正确的学籍管理理念
  先进的学籍管理理念对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质量提高与保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籍管理理念方面应主要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
  1.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因此,高校的学籍学历管理工作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给学生以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根据学生个性需求及特点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各类人才。学籍管理工作关系到每一个学生,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要求和利益;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学校的各级管理人员一方面要做到以事实为依据、以制度为准绳,另一方面又要对学生进行情感关怀,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使学生在和谐的校园环境中成长。
  2.要树立“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
  依法治校的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以良好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指导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多年以来,哈尔滨工程大学没有出现一起因学籍管理问题到上级行政部门申诉,也没有一起到法院起诉学校的事件发生。依法治校一方面保障了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另一方面也维护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管理的权威性。
  3.要树立“以德育人”的管理理念
  学籍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抓好从新生入学审查、学习过程的考核及培养到毕业资格审查等几个关键环节。这些工作都需要学生亲身参与才能顺利完成,与学生的切身利益有着紧密联系。应尽可能抓住日常管理和生活中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培养良好学风和校风。哈尔滨工程大学每年都会在新生入学教育过程中,向学生介绍学籍管理制度中的重要内容,目的是保证每一名新生都了解学校的学籍管理底线,督促学生认真学习。
  二、精心设计各项学籍管理制度,满足创新人才培养需要
  在贯彻“育人为本、依法建章、规范管理、加强监督”的原则的基础上,精心组织和落实各项制度与规定,不断健全学籍学历管理相关制度。设计有利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需要的学籍管理制度。
  1.本科人才大类培养及相应学籍管理
  2009年以来,学校进一步推动了本科生培养教育教学改革,重新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了按大类培养,即把现有本科专业划分为理工类、经济管理类、社会科学类、语言文学类四个大类,在前3学期的基础教育阶段按专业大类打通基础课程平台,学生从第4学期起进入专业教育阶段。符合条件的学生可以在本专业大类内按照兴趣、爱好和社会需求,重新选择自己的专业,从而改变高考“一考定终身”的专业培养模式。这一新的培养方式,对学校学籍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经过反复研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台了与人才培养方案相配套的新版学籍管理规定、大类培养专业管理办法,并对学生留降级、退学等各项工作进行了重新定义,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流程,对专业分流工作进行了规范。目前,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级、2010级、2011级学生已经历了大类分流过程,进入到专业学习阶段,教学管理过程顺畅。绝大多数学生进入到了自己感兴趣或者比较满意的专业学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专业创新潜能。
  2.完全个性化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管理
  自2008年开始,学校进行了更加人性化的教学改革尝试,学校设立了“陈赓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班”,开始了学生自由选课、完全学分制、弹性学制、本科生导师制等有益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实验班的学生不限定学习专业,不进行留降级、退学清理。在科技创新活动方面,为学生配备具有硕、博导师资格的教师作为学业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业的同时,引导学生参加科研、创新活动,学生参加指导教师的重大科研活动,在实践中着实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在选课制度上,学生横向可以跨任何院系、专业进行选课,纵向上学生可以跨任何年级进行选课,既实现了完全学分制又培养了学生宽泛的专业知识。在学习学制上,在学生自由选课和完全学分制的前提下,实行弹性学制。另外,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课程学习情况,申请毕业专业,学校按照专业符合度和学分完成情况确定学生的毕业专业。   这些改革措施对学籍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应根据各年级“实验班”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学籍管理制度,从而为人才培养保驾护航,以保证人才培养既创新、开放,又规范、有序。
  3.坚持学生个性化转专业和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制度
  为真正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毅然废弃“本—硕、本—硕—博”连读制度,取而代之的是“个性化学生转专业”和“个性化免试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制度。个性化转专业制度是在某一领域、专业确有突出学术、创新、个性能力的学生可以转到相应专业进行学习,更大程度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同时,在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工作中,为个性化学生预留了一定的名额,根据学生个性、特长推荐到相应专业(包括跨专业)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这些制度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另外,学校努力搭建了“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的大平台,切实推进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4.“分流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按照“因材施教、按需培养”的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哈尔滨工程大学在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时,在课程设置方面专门设置了一个“学生自主选择平台”对大四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流教学”,分别针对这三类学生制定了不同的培养计划,学生可以根据毕业后的去向选择学习内容。
  对于准备就业的学生,一方面由就业部门和学生院(系)进行就业前的求职面试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学校应提供时间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与用人单位进行广泛的联系,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求职技能。
  对于准备报考研究生的学生,学校应开设考研基础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聘请学校最好的教师为学生授课,帮助指导学生考研复习。
  对于已获得保送研究生资格的学生,学校允许其提前选修部分研究生基础课程、或提前进入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或跟随导师进行相应科研活动。
  “分流教学”不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办学宗旨以及“因材施教、按需培养”的教育理念,给予了学生更大的选择空间,以及更多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机会,而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本科教学的不足,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实用型人才。
  5.推广与完善主、辅修制度
  在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飞速发展的今天,伴随着就业市场压力的逐步增大,社会对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攀升,传统的统一化的培养规格和单一的专业定向模式已成为制约学生社会适应性发展的制度性障碍。
  哈尔滨工程大学自2005年开始,全面推行实施“辅修学士学位、辅修专业”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专业领域的需要,辅修其他专业;学校可以根据课程设置和学生选修学习情况授予辅修学士学位或颁发辅修专业证书。这样既可以适应高等教育的社会化服务要求,又可以满足学生个体性、多层次、多方位的需求。
  三、制定高校学籍管理制度应遵守的原则
  在新形势下,高校制定与完善学籍管理制度应向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转变。一定要突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应以掌握全面的、系统的、扎实的知识为基础,针对个性差异,遵循多样化的原则去修订,使学籍管理制度成为学生的学习动力而不是羁绊。
  高校管理制度与学习氛围要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意识的形成及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籍管理制度要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成才环境,构建个性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宁占英.创新人才培养与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探讨[J].高等农业教育,2002,(7):44-46.
  [2]霍丹群,等.创建有益创新人才培养的学籍管理制度[J].中国高等教育,2003,(10):28-29.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真正成了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也必然成为了课堂学习的主要形态.在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
期刊
心理资本主要包括自我效能感、乐观、希望和韧性。在Luthans心理资本理论的基础上,贫困生大学生可通过提高自信、增强希望感、开发乐观、增强坚韧性等途径开发心理资本,增进心
“一事一议”是中学生学写议论文的一项入门训练,写好“一事一议”类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理能力,为进一步写好议论文打下基础。所谓“一事一议”就是针对某一件事、一种
近日在给学生讲文言文阅读时,遇到这样一个题目:与“以力弗敌”中的“以”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而吾以捕蛇独存D.扶苏以
在农村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此,农村高中英语教师应该科学制定任务,使学生领会合作目标要求,强化教师同学生之间
期刊
新背景下一直倡导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其中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一方面教师通过提问输出英语信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获取知识,另一方面提问是学生之间、生生之间互相交流的一
期刊
地方电视台是我国广播电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离百姓最近的电视台。由于地方电视台受财力、人力、物力等限制的影响,很难和省级以上的电视台相比较。但地方电视台也有自
《语文教学与研究》(学生版)2005年第一期《古诗词阅读题》(梅丽曼编)一文中,五首诗词的选择是十分恰当的,诗词短小,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中学生鉴赏;所设题目抓住了该诗的重
故事教学法,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课程教材内容为基础,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素材,进而开展一系列的课程教学活动的教学方式.对此,本文以故事教学法为主要研究内容,
期刊
在当今科学与技术飞速发展下,网络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途径,诞生已久的电视新闻能否依旧保持其收视率不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则需要不断创新。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