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吾年表

来源 :大观·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terryl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00(庚子),出生。
  7月12日,生于江西彭泽县株树峦村。乳名卯生,谱名国顺,学名文,字博吾,别署白湖散人。
  父陶次园41岁,母周太夫人33岁。
  1904(甲辰),4岁。
  父亲次园公逝世,由母周太夫人抚养。
  1906(丙午),6岁。
  入私塾,从周载西先生读四书、唐诗,开始临颜柳诸帖。
  1908(戊申),8岁。
  从周介藩先生读《诗经》、《左传》,继续临写颜柳诸帖,能做短篇文言文和五言律诗。
  1911(辛亥),11岁。
  中华民国诞生。
  1914(甲寅),14岁。
  与本县刘翥南、刘子万、刘朴阶、陶涤泉等六位老先生组织的“六雅堂诗社”唱和。
  1915(乙卯),15岁。
  从邓左藩先生学习理解“四书五经”,始作长篇文言文。开始学画。
  1918(戊午),18岁。
  考入九江沙河甲种农业学校。
  1922(壬戌),22岁。
  从九江沙河甲种农业学校毕业。
  娶周香姣为妻。
  1924(甲子),24岁。
  9月29日,子陶澄出生,乳名陶钧。
  1925(乙丑),25岁。
  8月,入南京美专。从沈溪桥、梁公约、谢公展诸先生学书画、习汉碑。是时军阀混战,不久离宁返家。
  1926(丙寅),26岁。
  任彭泽县高等小学堂教员。
  8月16日,妻周香姣去世。
  积极参与本县进步青年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土劣集团买通了官府,发兵捉拿以陶博吾为首的进步青年。
  9月1日,与难友们避难于庐山白鹿洞书院。家中被捉拿军搜索一空。
  9月24日,兄陶屏如病逝。是时,母周太夫人患肺病,子陶澄仅3岁,这是陶博吾最痛苦的一个时期,作《白鹿洞忆钧儿》诗以记之。
  1927(丁卯),27岁。
  幸得吕县长营救,回县后继续在彭泽高等小学堂任教。
  续娶潘楷香为妻。
  1929(己巳),29岁。
  入上海昌明藝术专科学校学习,插班二年级,从黄宾虹、潘天寿、王一亭、贺天健、王个簃、诸乐三诸先生学习书画,从曹拙巢先生学习诗词。
  1930(庚午),30岁。
  在昌明艺专,陶博吾诗、书、画、文赋均大进,诗词深得曹拙巢先生赞赏。
  贺天健先生赠《松菊犹存》图,并长跋:“博吾学棣家彭泽,而负笈来沪学山水,半年已能达笔墨运用之奥。年终将归,索画以为纪念。余思彭泽乃元亮作令之地,而博吾又为其后裔,此际更值秋晚,松菊之径不禁油然而起思古意,因作此画与之。”
  黄宾虹、潘天寿、王个簃、诸乐三等先生以书画或治印相赠。
  进昌明艺专时,吴昌硕已过世两年,但陶见到与临习吴书画原作很多,受吴的艺术影响很深。
  1931(辛未),31岁。
  上海昌明艺专毕业,回彭泽故里,教书为生。依山筑书屋,名“吾园”。
  1932(壬申),32岁。
  受前清翰林、戚友许之晋先生指点,继续发愤用功,诗书画基础越发坚实。
  1933(癸酉),33岁。
  数年间常和好友韩素吾游山泛舟、诗词唱和。
  作《雁来红》图。
  1936(丙子),36岁。
  与彭泽名流在长江江畔筑“在山亭”,并书长联。
  1937(丁丑),37岁。
  5月5日,母周太夫人去世,陶博吾因悲伤过度,一病几死。幸得良医骆彦升先生抢救。病后有诗两首以记其悲。
  7月, “芦沟桥事件”后,国难当头,陶博吾痛心疾首,作诗多首,以泄对日寇愤恨。
  1938(戊寅),38岁。
  日寇攻占安庆后,陶博吾携岳母、妻小逃难。避难同舟泊于永修县之三曲滩,有九江妇人,夜产一儿,贫不能养。翌日舟行,弃儿于沙滩。作《弃儿行》诗以记惨状。该诗在《民国日报》发表。
  先后又避难武宁、南昌、丰城。8月,奉派到省立吉安中学任国文教师。
  1939(己卯),39岁。
  7月,吉安中学迁移至遂川县藻林坪。
  1940(庚辰),40岁。
  吉安中学再迁会昌县,徐少光调省立樟树中学任校长,聘陶到该校任教。
  开始撰写论著。
  1941(辛巳),41岁。
  6月,樟树中学迁万安县罗塘湾,任教国文课余开始整理学术著作。
  1942(壬午),42岁。
  撰写《正气歌研究》两卷、《田园诗研究》一卷(“文革”中均被毁)。
  作《双清图(梅竹)》、《三绝图》。
  1943(癸未),43岁。
  撰写《小篆研究》三卷。(“文革”中第一、二卷被毁,后将第三卷改名为《习篆一径》)。
  撰写《石鼓文集联》一卷,集成九十九副楹联。
  1944(甲申),44岁。
  撰写《散氏盘铭集联》一卷,集成八十副楹联。
  12月,迁家至樟树,在樟中分校任教。
  1945(乙酉),45岁。
  7月,全校师生避难于距樟树三十华里的店下刘村。
  在樟树分校任高中班主任兼语文教员。
  逃难及教书之余,仍坚持写诗作画。是时装裱了书画作品百余幅,准备去南昌展览(这批重要作品大部分毁于“文革”中)。
  抗战胜利,陶博吾作诗志庆。
  1946(丙戌),46岁。   作《吾园苦吟图》,意记抗战逃亡、“吾园”被毁、故乡不能归之悲痛。
  1949(己丑),49岁。
  5月迁居南昌。经暑期学习后被分配在南昌一联中任语文教员。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
  1953(癸巳),53岁。
  11月2日,长孙南强出生。
  1955(乙未),55岁。
  因与曾景(原国立贵阳师范学院院长)、熊兆麟、王国铨等人说过一些所谓落后和不满现状的话,被污为是造谣集团,受到检举和批判。学习结束后,曾景被捕,陶博吾与其他人幸免处分,但被认定为有思想问题。
  1956(丙申),56岁。
  11月,迁南昌建德观居住。
  1957(丁酉),57岁。
  元月,调南昌女中(现南昌十中)任教。
  1958(戊戌),58岁。
  5月4日,无故被开除公职。其后数年,闲于家中作诗、作书、作画。
  1963(癸卯),63岁。
  被戴上地主分子帽子,在墩子塘派出所办的政治夜校学习。
  作《松山书屋图》。
  1966(丙午),66岁。
  9月19日,遭红卫兵抄家,数百幅各个时期的书画作品及手稿、收藏的柯罗版画册、碑帖以及《四部备要》的“经史子集”共千余册全部被抄销毁。幸运的是部分师友所赠字画和著作因转移他处,才得以幸存。后填《沁园春》词以泄其愤。
  1968(戊申),68岁。
  作《古松图》、《南山古松图》。
  1970(庚戌),70岁。
  3月10日,陶博吾与老妻一同被下放到新建县大塘公社金桥大队西庄村劳动改造,只留下儿媳曾慧君一人留住南昌。下放八年间,不能作书画,唯有积愤填词。其间有《满江红》(和毛泽东词韵)等问世。
  8月26日,二孙卫强出生。
  1975(乙卯),75岁。
  12月30日,曾孙其伟出生。
  写《念奴娇》、《一剪梅》、《买菜》。
  1978(戊午),78岁。
  12月,陶博吾落实政策,同老妻迁回南昌。
  1979(己未),79岁。
  5月,儿陶澄由农场返回南昌。
  10月19日,曾孙女剑影出生。
  12月,长孙南强同孙媳陈敬莲及曾孙女由靖安迁回南昌,全家团圆。
  1980(庚申),80岁。
  陶博吾被摘掉地主分子帽子,平反昭雪。
  3月,落实政策,住房归还。
  陶博吾加入“书法金石研究会”,始被书画界注意。
  5月,行书联《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句)入选《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
  12月,出席南昌市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同月,经南昌市人事局批准退休。
  作《劫后重逢》、《幽谷古寺图》。
  1981(辛酉),81岁。
  书法作品《慎独》在《书法》杂志第五期发表。
  1982(壬戌),82岁。
  10月,患眼疾,经原江西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眼科专家陈彼得先生治愈。
  作《五老图》、《携幼寻梅图》、《蕉阴秋睡图》等。
  1984(甲子),84岁。
  6月,被吸收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同月,为《陶渊明纪念馆》撰写长联。
  10月,获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周年荣誉证书”,又获江西省人民政府颁发的文艺创作一等奖及南昌市人民政府文艺创作优秀奖。
  1985(乙丑),85岁。
  7月7日,江西省文化厅举办“曾兆芹、龚槐陂、陶博吾”书画作品展。
  10月,江西省电视台专题组拍摄《陶博吾诗书画艺术》专题片。得此机会,回彭泽县老家,受到县政府和故乡父老的欢迎。
  12月,《醉石诗》被庐山风景名胜管理局收藏。
  1986(丙寅),86岁。
  6月,出席江西省书法家协会成立大会,被聘为江西省书法家协会顾问。
  作《“读八大山人画有感”行书长联》、《松林山居图》等。
  1987(丁卯),87岁。
  被江西省書画院聘为兼职画师。
  作《葫芦图》、《望断征鸿图》、《桃花鳜鱼图》等。
  1988(戊辰),88岁。
  9月11日,江西省书法家协会在省文联为陶博吾举办90寿辰庆贺会。中国文联、中国书协,部分省、市书协、书法报刊和书法家均发来贺电、贺信。原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白栋材到会祝贺并题字“艺高品洁”。
  10月,江西省书协副主席王兆荣、张鑫等先生筹集陶博吾书画作品去中国美术馆办展事宜。
  1989(己巳),89岁。
  5月16日,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文化厅及彭泽县人民政府与中国书法家协会在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陶博吾书画展”。林散之为展览作序,启功题写展标。展览受到周谷城、李可染、启功等在京人士以及外国友人的高度评价。
  5月,行书对联被“刘少奇纪念馆”收藏。
  10月,参加滕王阁重建落成典礼剪彩仪式,并书写长联一副。
  1990(庚午),90岁。
  2月4日傍晚,老妻潘楷香去世,享年80岁。
  因建德观住房拆迁,南昌市市长程安东批示给予照顾,全家搬入新居。
  12月,获“南昌市人民政府建国四十周年优秀文艺奖”。
  作《劫后话旧图》。
  1991(辛未),91岁。
  《习篆一径》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2(壬申),92岁。
  元月,荣获江西省人民政府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
  3月,行书对联被“周恩来纪念馆”收藏。
  5月,大病,幸得抢救及时,得以脱险。
  7月,感冒,再次住院。
  1993(癸酉),93歲。
  《石鼓文集联》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3月,《中国书法》杂志“名家”栏目发表王兆荣长文《百年孤独——论陶博吾和他的诗书画》。
  王兆荣调上海工作,陶博吾作诗作画惜别。
  12月,书法作品一件应邀参加“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中国书画展”。
  1994(甲戌),94岁。
  二孙媳李凌云书法作品入选“第三届全国妇女书法展览”,同年参加“中日妇女书法联展”。作《牡丹图》赠之,以示鼓励。
  1995(乙亥),95岁。
  10月20日,应刘海粟美术馆邀请,在上海举办“陶博吾书画展”。时年95岁的陶博吾到会与观众见面。王兆荣主持开幕式,刘海粟夫人夏伊乔、美学家蒋孔阳、书法家赵冷月等剪彩。同日,发行签名纪念封并召开“陶博吾诗书画艺术研讨会”,蒋孔阳、白桦、沙叶新、夏伊乔、赵冷月、吴长邺、萧海春、陈丹青等均给予高度评价。著名作家戴厚英为陶博吾撰文《贡献一个人》在《文学报》发表。
  1996(丙子),96岁。
  6月9日上午,心力不支,仍坚持由二孙卫强扶起写“慎独”二字留赠,此为绝笔。
  6月15日晚9时,突发气喘,呼吸急促,送往市第一医院抢救,翌日16时16分仙逝,享年97岁。
  中国书协和各省市书协发来唁电以示悼念。
  1997(丁丑),卒后1年
  7月15日,市书协在南昌新祺周翡翠园举办“陶博吾逝世一周年纪念诗书画研讨会”。
  7月16日上午,在南昌新祺周翡翠园举行奉安奠礼和铜像揭幕仪式,与亡妻潘楷香合葬。
  墓地在怀恩寺后,翠绿簇拥,一丘红土覆盖着这“百年孤独”的灵魂。墓旁刻着他的两副自挽联:
  自挽联一
  智既不能,愚亦弗及,碌碌庸庸,天地苍茫何处去。
  生无可乐,死又奚悲,悠悠忽忽,漂流魂魄断归来。
  自挽联二
  尝遍苦辣酸甜,几番东扑西颠,浊骨敢追超脱者。
  历尽风霜雨雪,纵使千磨万折,黄泉不作可怜魂。
其他文献
骆驼引颈昂首,口齿微张,身体直立,呈行走状。驼背所载男俑为胡人,梁周舍《上云乐》言胡人“蛾眉临髭,高鼻垂口”,《文献通考·四裔考》亦言“自高昌以西,诸国人等深目高鼻,多须髯”。此胡人身着绿色胡服,头戴卷檐尖顶帽,足蹬黄色高靿尖头靴,目视前方,左臂微屈于身侧,似急于赶路。在唐人观念中,胡人与骆驼关系密切,杜甫《寓目》诗中既有“羌女轻烽燧,胡兒掣骆驼”之句。骆驼,作为陆路丝旅的重要运输劳力,在唐代的对
期刊
汉绿釉盘口铺首瓶(灵宝型),高50厘米 ,腹围120厘米。  在汉绿釉出现之前,中国陶瓷史上的颜色是只打红陶、黑陶、灰陶、白陶、黄陶以及青瓷的青色,而那满眼的、代表着生命与希望的、生机盎然的、大自然的那派葱翠的绿色,却是从来没有被创造出米过的。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吧?  而汉绿釉的横空出世,彻底结束了中国陶瓷史上近万年没有绿色的历史!  汉绿釉是以銅为着色剂,以铅为助熔剂, 在八九百度左右的氧
期刊
对古物年代的判断实在是大有学问的事,这是大家都知道的;可是涉及哪些学问,却不容易明白。  前些天我去了一趟上海,在港、沪之间的飞机上看了一份报纸,上面有篇文章,介绍了一位马先生的大著,对历代家具的断代有一段很有学问的话。他说明代开始有硬木家具,原因是明代才有刨子。這种工具的发明,使中国人知道怎样处理硬木的表面,能把家具表面做得光洁明亮。明人之前没有这种工具,只好把表面涂上灰粉抹平,加上油漆。我读了
期刊
印人用瓜蒂、竹根、化石、古砖治印者不知其数。嘉兴许明农制黑陶治印,当为后来治陶印者先驱。数年前在金陵,友人张冰赠我缅茄印,为南京印社童迅所制。缅茄为稀有热带果实,形同茄子。晾干后坚硬如石,果身呈深褐色,蒂呈黄色,其形状扁圆而长,实为天然印材。  西泠印人王京盙上个世纪自称“劲父”,又名其书斋为“浪花庵”。余曾于田遨丈斋头见之,初以为受毛泽东诗启发,可见海派作风,紧跟时代,具时代特色。后田遨丈赐告京
期刊
中国的历代砚式流变史上,有三次砚式高峰。  其一是汉代。汉代的社会伦理还是处于敬天、奉神、事鬼的时代,汉时审美风尚的功利性也就体现在这些承载着礼乐和神秘主义的造型、花纹等器物上了。汉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神风、雄风”,神器在上、在庙,其给人的感受是御人、吓人。  其二是唐代。唐代的社会风尚是推崇雄健的英猛之气与豪放的海纳百川的胸怀,形成文化多元共生、全面繁荣的格局。唐代官砚的主流风格是“绚风、民风”
期刊
1925年10月23日(农历九月初六日)出生于山东省滕县鲍沟镇宁家村。  1930年,5岁。随父亲读书,习字,开始习写《上大人》。  1932年,7岁。随表兄苗逢春习画。  1933年,8岁。得《黄庭经》精本并开始临写。进滕县磕井村小学学习。  1935年,10岁。随表兄苗逢春学习书画文学。  1936年,11岁。进滕县北关学校学习。  1937年,12岁。日寇侵占山东,随全家到峄县毛堌村避难。在
期刊
“呼延生方在少年,其书得有如是造诣,禀赋不凡,盖由天授。方之古人,在唐则近于北海,宋则山谷,明则倪文正、王觉斯,而非赵董世俗之姿可相并论也。”这是徐悲鸿先生为学仲早年题的词,我即用它作为这篇文章的序引。  我和学仲交往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了,觌面相呼,信札通邮,书画题款,彼此互称“老友”。我们是从喜爱书画开始相识的,学仲多情,每逢农历除夕亲自来我家送画,我被他的盛情所激发,观赏他的画以后,也提笔画梅
期刊
古时文人的日常用品,大都精致考究,或使用,或把玩,可助文思,可发雅兴,故而常有“纸墨精良人生乐事”之类的赞叹。纸,属于“文房四宝”,作为诗文书画的“载体”,更是文人时刻不可或缺之物。陆放翁有诗句云:“浣花理腻觉毫飞”,又云:“笑擘蛮笺落醉题”,更是生动地表述了在名笺佳纸的触发之下诗人挥毫落墨逸兴遄飞之情状。  日常用纸,须裁为小幅,小幅的纸,其名日“笺”。纸张出现以前,用竹片写字,故“笺”字从“竹
期刊
西汉宫廷乐俑高34厘米。  两汉陶俑的艺术风格,“前静后动”,各有千秋。  西漢人物俑虽然较东汉高大,但动作却比较小,好像在追求一种温文尔雅的风格。因此,制作精细,线条流畅,刻画入微。如跽眼坐俑的文静、秀雅。拱立俑的沉着、恭谨。即使骑射、乐舞俑也动作不大、给人一种规行矩步的感觉。这好像与其处于京畿锻地区,受京都文化熏陶与专制制度的约束有关。  东汉的人物俑则恰恰相反,表现的生活面极为宽广。大凡射猎
期刊
东汉郑羌砖铭(永初七年)宽21厘米,高24厘米,厚11厘米。此砖存铭23字,隶书,刻于永初七年(公元113年),文为:无任长沙临相□钳郑羌永初  七年正月十四日死在此下。  (此藏品为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館所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