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路,不用谁懂,亦不用谁陪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chellan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编叨叨叨:太多人的孤独被高考这个怪物放大,我们害怕被落下,害怕被忘记,害怕自己与环境格格不入,害怕既没有成绩又没有朋友,可是梦想的终点不同,遇见能一路同行的人真的很难。答应我,做自己的英雄,这一路披荆斩棘你自己亦可以。
  ——林木木
  我第一天来到我所就读的高中时,站在校门口,心底不甘、怨怼、懊悔、抑亦甚至更多的情绪开始涌起。中考结束,我报了市里最好的学校,却以三分之差落榜,我一直都在想如果我能多做对一道选择题、如果体育没有拖后腿、如果除了市一中之外的其他學校没有三万块的择校费……那么多如果,但凡有任何一种可能得以实现,我都不会来到这所学校。
  当我看着邻里邻外的街坊惋惜地说:“嘉嘉多好的成绩,怎么就去了市二中呢?我记得有个亲戚在区校教书,我帮你们问问,没填志愿的六百分以上的能不能少交些择校费。”耳里充斥着四周善意的问候,对于那时候的我却像最辣的巴掌,每年总有那么一两个成绩优秀的学生因为失误来到市二中,除了倒霉一些,我又比他们特殊在哪里呢?我的忿忿不平只是来自于我以为我自己可以避开的这差一点。
  开学的第一天,在吵嚷的环境之中,伴着班主任那句:“三年的时间很短,你们要对得起自己。”高中生活就此拉开帷幕。第一周开始上课后,最后一排总有些许嘈杂的声音传出,老师在讲台上无动于衷地继续讲课,似乎对这样的场景已经麻木,晚上我回到宿舍,才发现这个环境跟我以往所接触的学习环境有些不一样。室友们在学校的管束之下堂而皇之地使用手机,逃课,去收管未成年人的网咖。
  当第一个同学建立了“一年三班娱乐群”,大家跟风排队加入的时候,我开始想,我是不是个异类。不用手机,不聊QQ,不看小说,似乎和大多数同学都没什么共同话题。当我因为在寝室起早动静稍大引来一场埋怨时,当我一个人埋在被子里用台灯看书的时候,当我第一次得知原来有些同学都是用一种排外的言论说着:“人家跟咱们才不是一个世界的人时。”我开始想,若是把班级比作鱼群,那我一定是那个脱离群体独自游荡的小鱼。
  我迟疑了很久,困惑迷茫突然席卷,我不想成为一个不合群的人。我以最快的速度融入了大环境,跟同学们聊时下最热门的电视剧,传阅大家手里的小说,申请了第一个聊天账号加入集体,新奇地听着她们计划利用走读生的身份逃学。有过第一次和同学们避开宿管去网咖玩网游,第二天趴在桌子上睡得坦然的体验。尽管如此,我的成绩依旧名列前茅。似乎并没什么影响,你看?我没退步啊,我班级排名比以前还要靠前呢。
  高一下半学期,老师开班会讲文理分科,也确切分析了目前的现状。就是,学校百分之二十的升本率,还是希望大家好好学,争取考个好二本,我抬头看看老师,不以为然。那时,我还在为自己的懒惰和合群窃喜,你看,我什么都能做好,我依旧是班级里成绩最好的那一个。可我却忘了,我的第一名不过是鸡头,连凤尾都算不得。
  当高二文理分科的时候,我第一次清楚地认识到,我的名次是不曾退后,可我的分数却一落千丈,519分,这个成绩在市一中的普通班级都是吊车尾的学生。我所谓的优秀,不过是没有强劲的对手。
  那时候我突然想起蒋方舟的一句话,人一旦堕落,哪怕是短暂的几年,上帝就会以更快的速度收走你的天赋与力量。我哪有短短几年,我才一年。就从一个从前模考物理只错一道选择题的学生变成一个现在这个好多大题无从下手的学生,那一瞬间我才发现那个鱼群前进的方向其实是一个旋涡,旋涡之下是千与千寻中的奇特世界,但是,贪吃的人是会变成猪的。
  我竟然不知轻重地想靠着这个成绩考上苏州大学,那一刻我才懂班主任那句要对得起自己——也许最初我是因为害怕孤独选择合群,可是,走着走着我却早已忘却初衷,被那个缀满鲜花的世界所吸引,陷在旋涡不能自拔还劝诫安慰自己,你看,你比其他人还是要强很多的,可我忘了这条布满荆棘的路更多的时候自己才是最大的敌人。
  曾经败北的中考已经让我离目标又远了一步,可我又在关键的时刻选择了随波逐流,是的,我对不起那个曾经六点就起床背单词的自己,我对不起那个深夜伴着别人呼噜声学习的自己,我对不起那个曾经退步一点拿到试卷暗暗下定决心下次做更好的自己,我对不起那个初中毕业前在黑板上写下苏州大学四个大字的自己。
  转眼就是高二文理分科,我深知以我现在的理综成绩其实选文科是最好的选择,可是选择文科意味着要和我最喜欢的生物就此告别,也意味着大学我将不能再报理科专业,若不管其他只是要上苏大,我并不甘心。
  我咬咬牙填了理科,我知道理综和数学将是今后我最直接面临的难题,我也知道这条路无疑是艰巨的,可是,若往后回想起当初自己做的选择只有遗憾,那我宁愿现在迎难而上。高二第一天班主任收集高考志愿时,我第二次写下苏州大学。
  我离开了一切曾经熟悉又舒适的环境,尽力调整自己恢复到高一时义无反顾的状态。那一刻我却从未感到自己是孤身一人,因为我知道在某个教室里一定也有一个像我一样的人,写下苏州大学并坚定不移地为之努力着。
  从那天起,早上6点,我总是第一个出现在教室里,晚上12点也是最后一个从楼道里回到宿舍。六百多个日夜里,楼道里呼啸的冷风,让我在每个寒夜愈加清醒。那时候我也知道其实从分科的第一天起我在同学们的眼里,就已经是个异类,也成了同学们口中那个学傻的人,过得像个苦行僧一样。
  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我一个人的修行,不需要谁来懂,我只要自己无愧于心,这是一场属于我自己一个人的战役。
  当我一个人走上这条路时才发现原来付出是不一定会有回报的,那是文理分科后的第一次期中考试,我数月的努力似乎一点成效没有,我的物理和化学不进反退,数学如同原地踏步,我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我比以往那个努力的自己更加刻苦,可原地踏步的成绩却像是跟我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那时我才知道上天其实并没有收走我的天赋,他只是带走了我那经年累月的耕耘收获。原来啊,我从来都不是那些光环之下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后进者,我和每个普通的人一样,我的每一分成绩都是我自己点点滴滴的汗水所换来的,因为中途松懈过,所以一切都得重新来过。   那时距离高三不足半年,我的成绩距离苏州大将近100分,若是照此以往,我不敢再想,我能做的只有不停地努力。索性中午连宿舍都不回了,签了宿管请假条吃过中午饭就回教学楼,一个人在空荡荡的教室,黑板白色粉笔刷刷写下的“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成为我一路降懒妖除心魔的真经,每念一遍就多一份坚定不移。
  食堂等餐时回忆背过的英文作文,课间操回想一道又一道的数学题,我不敢再放松,生怕稍一落地又得卷土重来。终于高二结束的尾巴,我取得了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成绩,558分,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将百分差距缩短了一半。原来你流过的汗水终究还是不会辜负你,但是你要耐心点,给它时间。
  当高三来临之际,我还是不免慌乱了起来,语数英像是已经到达了一个极限状态,清晰可见的上限和下限,63分的物理和57分的化学,让苏大看起来像是怎么跳也够不到的天花板。
  当第一轮复习开始时,我尽可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理综的复习,只为能在理综成绩上将那半数距离一缩再缩,可是慌乱之中往往顾此失彼,当我终于如愿以偿将理综成绩提高了40分的时候,数学却丢了十几分,一模终是以585分的成绩告终。
  我在心里安慰自己,没关系,还没到最后一刻一定要坚持住,可越到最后越是觉得说不上来的压抑,熙熙攘攘的教室,我高居榜首将后面的人甩得远远的,可是,只有我自己知道那个成绩是多么如鲠在喉,二模三模时我的成绩就像是定型了一样,再没了大的提升,我躲在宿舍里崩溃大哭。宿舍人说,这个成绩完全可以了,重本肯定是随便选了。
  可是,天知道我有多不甘心,八月长安说过:“你知道,差一点得不到会让人不忿,差很多得不到,却会让人平静。”是的,我不甘心,我最好一次的成绩是592,离我要考的目标分数差8分,不是80分。
  我的忿忿不平让我开始失眠,不进的成绩与退无差,那是考前最后一个月,我一个人逃课去公园待了很久,我想了很久,是因为我太看重结果了,才会导致情绪越来越压抑,学习效率越来越差。
  那天之后,我再沒看过一次分数,只告诉自己但行善事,不问前程。高考那两天,连绵不绝的阴雨下个不停,从考场出来那一刻,矫情地想给自己一个拥抱,想说不管结果如何,都很感谢孤独奋战的你不曾言败。
  最后成绩下来那一刻,我接到学校的通知去拍照,我以613分的成绩取得全校第一,那一刻才发现那些流泪痛哭的夜晚,终是带着光荣和笑回归。
其他文献
从490到650,我做到了@铁匠qwer  高考前100的记忆,恐怕是我目前为止的人生中,最刻骨铭心的记忆。  不顾家长的反对、同学的不理解、老师的指责,我做了这样一个决定:离开教室,孤身去实验楼自学。  为什么要做这样一个决定呢?那是因为我很清楚自己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在分析了自身的薄弱环节后,我觉得目前的训练题对于自身的针对性并不强,加上教室干扰太多,所以决定铤而走险——按照自己的方式走。  
期刊
拜托了,学长:作为学长的我,只不过是比你们更早经历了高考。成长之路或许磕磕绊绊、前行艰难,但请相信,越努力,越幸运!砥砺前行,你们终会看到繁星,祝你们圆梦。  ——北京大学 崔轩宁  信天赋,更信“天道酬勤”  漫漫求学之路,我们总会看到那么一群人,他们没花太多时间,学习效果却很好。我们不能否认,或许这就是天赋。所幸的是,高中三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撰写一个个绝地反击的故事。  从高一起,我的梦
期刊
小编叨叨叨:你会因为一句话突然改变吗?没有疗效那么明显的鸡汤,所有能让我们痊愈的汤药,皆因我们内心并不想被真的打倒。  ——林木木  高考结束的第二天,我们便马不停蹄地从高二楼搬进了高三楼。  搬进高三楼的第一个晚自习,大家的学习热情格外高涨。我正准备把教材习题塞进桌洞,却在桌洞里发现一个崭新的计划本。我翻开本子,想看看是谁遗落的,却只发现了扉页上的一句话:山野浓雾也有路灯,风雨漂泊也有归舟。署名
期刊
我爱在今夜  回看来时的山径  才发现,我们的日子已经  用另一种全然不同的方式  走过了又走了  曾经热烈地计划过出行的远景  那样细致精密地描好了未来的蓝图  曾那样渴盼着它出现的青春  却始終,没有来临  有人说:“成长就是不断地原谅平凡的自己的过程。”  如果有一天,你因为多云而失去了太阳  请别低头,耐心等待  因为,我们还有群星
期刊
[梦想是鞋子里的那颗小沙粒,只有我知道,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壮阔星河]  1  2016年的深秋,房东的猫发表第一张专辑。  这两个年轻的女孩儿抱着木吉他,拿着麦克风,站在学校逼仄的礼堂里,脸上的笑容既美好又遥远。她们说“接下来为大家唱一首《美好事物》。”台下的呼声一波高过一波,于是那些音符全部成为空中飘浮的云朵,成为大雾中的青峦白水,只我一人坐在台下,被歌词惊得泪流满面——  “夏天时吹过巷口的风,
期刊
粉丝说:从一开始喜欢的都是他们勇于追梦,敢于孤身与世界的恶意对抗,不曾放弃,妥协的毅力,像他们那么小年纪时的我们还可以在父母的关怀下成长,而他们却早早离开家庭,独自在外拼搏,经历全网黑、私生饭事件、评委嘲讽、选秀淘汰、黑粉调机票等事件依然没有放弃梦想,所以我很喜欢他们。我想成为更优秀的人去见他们。  ——KW  这两天看到一个新闻:  易烊千玺作为优秀青年代表,受邀参加了两会特别节目《两会青年说》
期刊
十八岁那年我刚刚步入高三,没有耀眼的成绩,只有缺少危机感的平庸度日。高一高二时,因为家里已经安排好我出国,同桌调侃我是不用拼命飞去夺食的鸟,早已有人替我盛好放在面前。然而现实冷不丁的跟人开了一个玩笑,高三开学前妈妈突然被调回国内,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我的去向遭遇考验,现在回过头来选择高考,必定是一条辛而曲折的路……  多少次我都梦想着自己将步入的应该是一个个宽敞的画室,在落地窗明亮的一角里支起画夹描绘
期刊
小编叨叨叨:四十岁的李志想用自己的一切换回二十岁。作为成功的音乐人,他拥有金钱、拥有名声、拥有崇拜,但这些在他眼里都比不上二十年前的少年心气。那时他穷困潦倒,但感觉自己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只有到了四十岁,才会觉得曾经那种看不到希望的日子,其实是多么美妙。  ——刘斌  每一次看到年轻人,他们看我都是那种羡慕的眼神,我还不能说什么。有个朋友比我小十二岁,我就跟他说,如果可以的话,我愿意用现在所有的一
期刊
我18岁之前的生活乏善可陈,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和同学打过架,没有差点被学校开除,也没有背着老师抽烟喝酒,我算是特别主流的好学生:进了全市最好的初中;早早就被保送到最好的高中里最好的班;在英语演讲比赛和化学竞赛中都拿过奖;时不时还能在当地的报纸上发表一篇“豆腐块”文章……  那时候我们班的名字叫“教改班”,大家私下戏称为“劳改班”,每次月考、模拟考、期中考的年级排名贴在学校的公示栏里,前50名里起码
期刊
亲情笔记:如果一个人不考虑自己活着的价值,真的很没有意思 。  我的母后大人原名叫江晓凤,她年轻时做事火辣,就像百慕大三角,拥有着强大的磁场,所以身边的熟人,无论男女老少都热乎乎地喊她“江姐”。久而久之,我也开始愈发得没规矩起来:“江姐!我袜子呢?”“小鬼灵精,不许没大没小。”江姐嗔怪着,眼神却是笑着的,很不拘小节的样子。“江姐……”“喊我干嘛?”一来二去,江姐就默认了这个称号。  在外掌开霹雳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