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我希望您对我们一千倍的狠

来源 :河南教育·基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tt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栏目主持:李 序
  嘉宾主持:魏智渊
  
  主持人语:
  在学校里,看似严厉的秩序实质是一种巨大的无序,因为这种所谓的秩序是建立在他律基础之上的。而真正的秩序,或许正是从无序当中逐渐被学生体验,并让学生形成真正的秩序感。或许,在现在学校管理越来越强调“秩序”、强调严格、强调管到牙齿的今天,我们离真正的秩序正越来越远。
  
  教育案例
  在我接手这个班第六周的时候,周末的语文家庭作业我布置学生写一篇《老师,我想对你说》的周记,想了解一下老师上课、班级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来提提想法和建议,以便掌握第一手材料,使班级管理和教学更能切合实际和学生的想法。谁知收上来的周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都在建议中让我“狠”,可以说是呼声一片。
  “老师,我觉得您人很好,对待我们太好了。但是我觉得您还是要对我们凶一点。否则,我们班的学生会因为您是新教师而更不怕您的。”
  “老师,和您相处了一个多月,我觉得您的好处在于平易近人,让我们觉得您是个容易接近的人,要说缺点那就是不善于使用暴力。”
  “老师,我觉得您对我们太松了。我希望您对我们要一百倍、一千倍、一万倍的狠。”
  “老师,您能凶点吗?请回答。”
  看着学生的这些话,我心里越来越不是个滋味。对于这一点心里十分不安,学生对我的不满就因为我不“狠”?我不知道学生为什么偏偏让我“狠”,他们是怎样认识“狠”的?如何来实施“狠”?“狠”给他们乃至全班带来的好处是什么?这一连串的问题迫使我必须尽快搞清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于是,我又布置学生写了一篇作文《我帮老师治理班级》。下面就是学生在这次文章中的一些想法和意见。
  “老师,您看看隔壁班的同学都怕他们老师。老师让他们向东他们不敢向西。而我们班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把您的话听进去。您要请教一下别的老师。”
  一位学生带着着急和指责的语气说道:“老师,请您狠一点,行吗?老师您太仁慈了,这样只会让同学们的成绩后退,而不能使同学们的成绩得到提高。老师,对那些学习不认真的和老是违反纪律的同学,不光要他们抄写东西,您一定要用手来解决问题。老师,我用一句土话来说,请您不要光骂我,老师,您在这方面真不行,真落后!”
  我知道了,要我“狠”原来是担心他们不听我的话,学习倒退。也有的学生把“狠的方法”认认真真地写了下来。
  A同学在建议中提了具体的措施:“老师,‘狠’每个老师都有,但程度却各不相同,有高中低三种。而老师您现在连最后一种都没有达到。老师怎样才能变狠呢?其实很简单。只要老师发现自己‘不狠’的弱点,能‘对症下药’。我相信老师一定会变狠的。比如:一、不要经常流露出笑容,对我们嬉皮笑脸的。二、必要的时候要用手来解决问题,不能手下留情,还有其他的方式,如蹲马步……如果能‘狠’到把我们的玩心给消灭掉,那就更好了。”
  “对学生尤其是对那些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方法太多了:有的同学犯了一点小错误,你可以罚抄。而像夏××,光叫他抄是没有用的,只有打,他才能认真写作业。而冯××上课很积极发言,就是不写作业。那你就不要让他上其他的课,让他到办公室去写,什么时候写好了什么时候回来。另外让他们每天轮流去半蹲,先让他们在椅子上坐好了然后把椅子抽掉,不能靠墙,手还要像坐在桌子上一样放平了。蹲不好就打他一下或踢他屁股,最好是把他给弄哭了,让他有一丝悔意。这样日子久了,他的悔意就多了,就会改了。”B同学这样说道。
  老师的笑成了“嬉皮笑脸”,“手下留情”是他们所共同阻止的。他们强烈要求老师要“狠”,并且拿出他们见识过的“狠”的方式来指导老师去做。我想许多“狠”的方式肯定是有效的,也是他们所惧怕的。不然的话,他们不会那么充满“自信”地说:“老师,相信吧,这几招是很有用的。”
  “‘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材’,老师应该知道的吧?我想‘狠’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成绩,能提高我们班级的管理水平。”看着他们这样的要求,再看看他们那一条条熟悉而又令人心痛的“狠”的理由和办法,我困惑了!我不禁要问:难道我真的要对他们一千倍、一万倍的“狠”吗?这到底是谁之过?
  (案例提供:江苏仪征市实验小学 顾柳军)
  
  专家对话
  让恶性循环在我这里终止
  ■ 上海市平和双语学校万 玮
  
  我历来是主张教师要严格的,正如从严治校,从严治班,严师出高徒,但是像这样的“严格”,我却无法无动于衷,我胸闷,我难过!
  什么时候学生成了如此顽冥不化的人物,需要教师用“手”来解决问题?不用还不行。这些孩子难道一生下来就这样吗?果真如此,那我也就不抱什么幻想了,只管备着一根大棒去上课,见谁灭谁,一根大棒解决所有问题。如果不是,那么,学生的这些劣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从什么时候开始逐渐顽固的?
  若是用人本主义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做作业的问题,那就太简单了!学生有不做作业的自由,教师可以施加影响,但是不能强行干涉。沉者自沉,浮者自浮,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等到有一天,他自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会醒悟的。
  可是这种想法目前来说还不具有可操作性。学生不做作业,教师不管,那是不负责任,校长不会由着你,家长也不会由着你。所以必须管。问题是,怎么管?
  我曾经接触过一名六年级的学生,性格乖戾,意志坚定,只要她决定的事,任何人都无法劝阻。我与她打过一次交道,一竿子探下去,竟然没有探到底。后来我跟她家长交流的时候说,恕我直言,她的问题已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家长点头称是。我已看出这位家长家庭教育中的极大问题,我提出了一个治疗方案,可是家长竟不愿配合。我只能叹气作罢。
  什么样的教育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当孩子一开始出现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做法是否经过反复的思考?孩子不做作业,打一顿,看似解决问题了,但是有没有考虑下次的情形?下次再不做作业,你的出手势必就要更重,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正如病菌的抗药性,用药越猛,病菌抗药性越强;病菌抗药性越强,越需要用更猛的药……简单粗暴的办法一旦开始,便走上不归之路。
  顾老师的前任必定是一个“凶狠”的老师了。可是,在他凶狠地举起手掌“快意恩仇”的时候,他可曾考虑过这些孩子,考虑过他的后任,孩子会在手掌之下向什么地方发展?后任又该如何继续工作?当一所学校里的学生谈论哪个教师凶,哪个教师出手狠的时候,学校已经不再是学校了,教育质变为野蛮。
  即便所有其他的办法都已经失效,也绝不能用“手”,前者已错,后者再也不能错下去了。学生的心灵已经结疤,要让它更厚吗?这个时候,从人本主义出发,用关怀而不是压迫来对待学生,才是唯一正确的做法。因为,即使不能让学生马上开始做作业,我们至少不会把事情搞得更糟。
  “以威胜,不如以德胜。”《东周列国志》中宁戚向齐桓公的这句进言,直到现在仍然迸发出人性的光芒。我坚信,这也是顾老师的最佳选择。
  
  专家对话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晓春
  
  稍有教育学、心理学常识的人都知道,教师的这种“狠”是非常有害的:它会伤害孩子的心灵,扭曲孩子的性格,压抑孩子的创造性。它会使学生越来越失去自觉性,只有在软硬暴力的威逼之下才能学习,这就为中学教育埋下了极大的隐患,因为到了中学,学生翅膀硬了,他们就可能把小学受到的压抑全都向中学老师发泄。许多中学老师发现自己面对着一些软硬不吃、刀枪不入的学生——“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至少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教师才能成为合格的“炼钢”者。
  第一,他们的教育思想一定十分狭窄,只见分数不见人。对孩子的个性、心理背景、智力类型这些东西,他们全不知为何物,或者完全忽视。
  第二,他们一定目光短浅,只看眼前的“业绩”。铁路警察——只管这一段!杀鸡取卵,竭泽而渔,不顾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我只管污染,让后继者去治理;我只管埋定时炸弹,到时候炸着谁与我无关。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完全不具备科学的发展观,才能作出这种事情。
  第三,他们一定十分自我中心,只顾自己,不管别人。只要学生怕我,我布置的大量作业他们就不敢不做,至于抢了其他学科的时间,那我就顾不得了,谁让你仁慈来着!
  可怕的是,有不少教师完全具备上述三个条件。
  顾老师尚有差距,眼界没有如此狭窄,心没有那么狠,所以在幼稚的学生看来,反而不合格了。
  当周围人都得病的时候,健康人反而会被看成病人——凭什么你不得病?
  问题是,学生本为受害者,他们怎么也会如此狂热地赞美教育暴力呢?
  因为他们年龄还小,他们盲目地接受了老师的教育思想,而且他们看到了眼前的蝇头小利——考试分数的提高。
  还有一点说来令人痛心:经过教师如此教育,学生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对自己的信心,他们已经不相信自己能够自觉学习,所以渴望有一种恐怖、强大的外力来推动自己。这是典型的权威人格,说得难听一点,就是“奴性”。
  孩子们经过老师的培养,灵魂越来越粗糙了。你看他们谈论暴力的时候,语气多么轻松!他们冷漠而且麻木,他们正在变成一些缺乏同情心的人。
  “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我们可以想象,若干年后,这些孩子长大了,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成为教师。如果这些人后来所受的师范教育依旧没有抹去他们的错误观念,再加上我们应试体制的压力,各种检查评比的催逼,校长树立的短期行为之榜样,他们将很可能成为新一轮狠心的老师。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如是,那真的是我们难言的悲哀!
  (责编 子 君)
其他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伴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各级新政权建立的喧天锣鼓声,在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下,河南及时开展了对旧教育的接管与改造工作,开始谱写河南教育的华美新篇章。    一、除旧布新,旧式学校枯木逢春    教育的目标是为国家培养有思想、有文化、有能力的未来建设者,因此新中国成立初期,教育的接管与改造对于刚刚成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具有非同寻常的重要意义。  解放战争后期,随着国民党政府的南逃
【摘 要】当今,提高图片语言的丰富度以彰显报纸自身特色成为读图时代的新呼唤。可采用多个景别、多个对象的单幅图片,也可以采取组合式图片的报道;注重图片的思想内涵和意蕴的含蓄流露,从而达到图片思想深度和视觉深度的统一。  【关键词】图片语言 《扬子晚报》 视觉深度  1982年,美国全国性报纸《今日美国》创刊,它“文字 照片 示意图”、使用大照片、短稿件、重视色彩的报道方式,宣告“读图时代”的到来,对
1月话题:班主任和家长的关系  班主任和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目的——让学生健康成长。为了这个共同目的,双方理应相互理解,巧妙配合,为学生的成长打造一片美好天地。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家长却常常很怕班主任,个别班主任甚至对一些后进生的家长冷嘲热讽,让家长十分尴尬。班主任应该怎样把握好与家长相处的尺度,才能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为孩子的成长加油鼓劲呢?您有什么失败教训,或者有什么成功经验呢?  话题提供:柘城县
【摘 要】改进会议活动报道是党报一直以来的热门话题和重要任务,特别是2012年底中央八项规定和中宣部切实改进文风的意见出台后,各级党报纷纷对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进行大胆改革创新。本文试从新闻标题、主要内容、语言风格、载体表现形式等方面的“变脸”,晒晒各地媒体将“权威声音”进行“清新表达”的生动实践,并从机制探讨如何形成重要领导人会议活动报道改文风的共同合力。  【关键词】会议活动报道 改文风 变
赤道附近一年四季都受到太阳的直射,其海域的表层温度可达25—28摄氏度,而在海洋深500一1000米处,海水温度却只有3一6摄氏度。这个垂直的温差就是一个可供利用的巨大能源,  1979年,在夏威夷岛西部沿岸的海域建起了一座温差发电装置,其额定功率50千瓦,这是世界上首个能从海洋温差获得能量的具有实用意义的电力设施。    提起“燃料”,我们就会想到可以燃烧的草木、焦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燃料。但是这
始终把准方向 做足“改”文章——淮北日报社“走、转、改”活动探索与实践  张士锋  【摘要】淮北日报社的采编人员近年来大力践行“走、转、改”,取得了良好的舆论效果。想要坚持“走、转、改”,使其持续不断焕发新活力,就要始终把准方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坚持走群众路线;切实改文风,努力写新风,紧跟新媒体风,做足“改”文章。  【关键词】走转改 群众路线 淮北日报  自从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
【摘 要】在新媒体环境下,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使用率越来越高,而微信公众号作为受众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已经逐渐被广大高校所接受,成为高校向师生传达讯息,提供服务的重要平台之一。本文以天津外国语大学官微及其相关微信公众号为个案,对其推送的文章主题和标题类型进行量化分析,并运用SPSS统计方法对微信公众号的议题选择、推送标题类型、推文阅读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从而提出提高微信公众号信息传播效果的对策建议。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剧,给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严重挑战,党中央、国务院牢牢把握国际国内形势,运筹帷幄,沉着应对,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省委、省政府及时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精神,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认真落实中央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抢抓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机遇,按照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的要求,推动经
别字”在语文概念中有两类,一类是“错字”,即把一个字的某一部分写错了,比如,把“真”中的三横写成两横;一类是“别字”,即把同属于一个读音的两个生字用错,如把“成功”,写成“成工”。形象地说,第一种可以称为“缺胳膊少腿”,第二种可以称为“张冠李戴”。在低年级语文学习中,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就是这两种现象,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由于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都不丰富,对字词的识别能力有限,影响了语文学习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舆情治理;路径建构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省哲学社科规划项目“安徽新媒体舆情管理研究”(AHSKZ2013D13)阶段性成果。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县级互联网空间信息传播秩序发生重大变化。网络舆情传播呈现移动化、视频化、碎片化等新特征,舆情治理难度增大,风险管控面临严峻挑战。如何以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契机,最大限度争取和引导县域互联网用户,不断优化县级互联网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