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学校德育工作的“高耗低效”和“高耗慢效”

来源 :师道·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kexing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育是学校工作最重要的方面,是各育之中的首位,这是绝大多数教育工作者与管理者的共识。但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人们对学校德育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认为德育工作“高耗低效”恐怕是评价学校德育工作时比较多的看法。然而,“高耗低效”的提出除了说明学校德育工作的确有很多亟需改进的地方之外,亦反映出部分德育工作者和教育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动机以及浮躁的心情,往往把德育的“高耗慢效”等同与“高耗低效”。“高耗低效”是反常规的逻辑,指德育工作者与管理者的付出是巨大的,而德育的绩效却很低,德育的付出与德育的回报之间存在巨大的落差。“高耗慢效”是德育工作的特点,指德育工作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与资源,而德育的效果并没有像正比例函数那样马上表现出来,而是潜在地渐进地体现出来,或者在很长的时间里部分地表现出来,在关键时刻和危难关头才表现出来。其进程是缓慢的,影响是强有力的。“高耗低效”与 “高耗慢效”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出现德育“高耗低效”的看法与德育工作的评价不当与督导缺失有必然的联系。我们在感叹素质教育迅猛发展之时,也在抱怨德育工作的不足。众多教育者自然而然地通过拿德育与智育相比,来评价德育的绩效,这更强化了德育工作“高耗低效”的认识。事实上,德育工作“高耗低效”的提法值得质疑。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的投入本来就需要“高耗”。德育工作“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以此来概括德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虽然有些夸大其辞,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校德育的虚浮地位,把智育当作硬件,德育当作软件,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对学校没有多大影响。现实中,德育成本是容易被忽视的要素,与智育相比,德育投入明显滞后且偏少。学校为了突出德育的落实,应付评估,成立专门的机构、小组,安排专门的人员、科目、活动,开辟专门的环境或场室来予以体现,以至各校大同小异。可是,在深入评估之后,却发现都是形式主义。地方教育部门为了加强学科教学,成立专门的教学研究机构,几乎每个学科的教学都有专门在编的研究力量。对于德育研究来说,这些待遇只能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研究里得到一些补充,而两者的范畴和功能有着很大的区别。其实德育最需要的是平等和宽容,需要大众心理或观念上的实质认可,少一些偏见和表面化的应付,尤其是德育的非物质成本。
  “高耗慢效”≠“高耗低效”。德育的应然效果潜藏着巨大的社会价值,但由于德育的复杂性使得人们对德育表现出诸多无奈。德育过程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品德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双边的活动过程。同时,德育过程也是思想道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统一,两者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德育的“高耗”集中在投入在前者,德育的“低效”集中体现在后者,而影响后者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因素只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部分。从德育效果来看,德育过程形成的品德容易出现较大反复,德育过程所受的外界干扰大,环境作用极其复杂,负面影响极其强烈。从活动过程来看,受教育者原有的品德基础和所要接受的德育要求之间常常发生矛盾。同样的教育在不同的受教育者身上会有不同的矛盾和结果。要解决这些矛盾和统一这些结果,教育者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反复耐心教育,即使这样,最终也不一定能完全解决。德育过程的渐进性和反复性告诉我们,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从根本上讲是可以通过教育来转变的,但决不是一经教育就能立刻见效。思想品德形成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其进程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迂回曲折的,还常常会出现反复。一方面,我们不要急于求成,企图毕其功于一役;另一方面,要承认反复,研究反复,抓反复,反复抓,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人,不可忽视受教育者的一些细微的进步,循循善诱。通俗地说,“高耗”是德育工作主体主观上的投入,“慢效”是德育过程的特点。
  责任编辑 邹韵文
其他文献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既可以减轻教师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的理解难度。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人人参与,体验数学知识,获得教学活动经验,经历数形结合的过程,逐步在学生的头脑中建构起数学模型;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语言、肢体经历一次次磨练并在不同程度上有新的提高。  一、动手操作的价值  动手操作的过程,是帮助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建立
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信息公路,建立“自主、交互、开放”的教学系统。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另一方面为我们搭建了开放、立体的交流平台,成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技术手段。它的出现,改变了以往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进行教学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通过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方式的传播,既增大了教学的容量,又使课堂教学变得
2015年10月,我带着修炼理念、学习经验、积淀思想、提升能力的热望,参加了在浙江大学教育管理高端研修班。浙大教育学院安排了不同领域教育专家给我们讲授教育教学管理的理论、艺术和策略,同时也组织浙江名校交流考察学习。这既是前瞻的引领,更是精准到位的指导,启示深刻,让我增长见识,受益良多。  一、文化立校,理念先行  文化是凸显师生共同精神追求的价值体系、行为准则,更是凝聚力量、形成合力的关键所在。一
1. 研究目的:  广东省体育术科高考项目每年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本文对今年几个改变比较大的项目进行了一些分析,得出在专项的选项目中选出最适合考生自己的专项。同时对于三项素质项目,用2015年东莞市考生各项目的平均成绩去结合2015与2016年各项目的评分标准找出相应的得分作对比,比较它们的得分率高低,得分率高的项目则应该是我们训练中的侧重点。  2. 研究方法:  对2015年与2016年广东省
教师在学校文化的建设或重塑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主体作用。而当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教师个人价值观,使教师的个人价值的体现与学校战略目标的实现结合起来的时候,教师的文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教育的基础,教师德行对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有极其重要的影响。重新审视教师德行,明确教师德行缺失对于师生关系造成的影响,让教师成为真善美的化身,可
德国教育家芭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教育中学会知识,尤其要教他们会学知识。要使学生通过英语学科的学习,掌握学习外语的方法与策略,并具有良好的学习心态,为今后漫长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要把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及能力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当前师生人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着教师中心主
随着教育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多媒体课件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又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和强大的交互性被大家追捧。许多老师认为只要用它来辅助教学,课堂容量就很大,教学效果就一定能够大大提高。作为一线教师和课件开发者,在实践中发现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课件在制作过程中削弱了多媒体的优势,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那么,如何制作一件高质量的多媒体课件呢?  一、课件制作要目的明确,化难为易  课件制作要目的明确。首先要明
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 我们的教育已经走到了“核心素养”的时代,面对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课程改革,我们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与学模式中,积极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策略。  一、优
录音媒体是教学媒体的一种,它将教学信息以声音的形式储存和播放传递。它包括了电唱机、扩音机、语言实验室以及唱片、磁带、录音软件等等。使用录音媒体进行的教学活动,被称之为录音媒体教学。而随着现代英语教学的发展需要,录音媒体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越来越被广大的一线教师所接纳,并不断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完善。特别是通过使用微信、QQ等新型软件工具,可以让学生更灵活、自由地表达英语,让录音媒体教学的功能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