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多种教学活动策略 巧妙设计课堂活动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3434jkhgk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品德与生活》课程已开设多年了,在多年的教学实际中,如何实施好这门新课程?如何提高的教学实效?如何让学生沿着课程总目标的方向发展?我认为应该从课前探究、课堂活动、课后实践活动三方面利用多种策略,巧妙设计《品德与生活》课堂活动,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掌握知识、受到教育。
  关键词:品德与生活 教学策略 课堂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063-01
  
  《品德与生活》以活动式的教学形式为儿童开辟了一个宽阔的舞台。那么我们该怎样来利用这个活动舞台,让儿童在展现自我中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呢?我们在设计活动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怎样组织进行高效的活动呢?这些问题成为教师迫在眉睫的问题。在对于新课程的欢欣之余,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做了这样的一些尝试。
  一、课前探究指导策略
  新课改形势下的教育是把学习的内容拓展到了课前、延伸到了课后,给孩子们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发展空间。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告诉我们,这是一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那么怎样让孩子们“乐于探究”、“敢于探究”呢?课前的准备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学生课前准备是教学活动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分析处理信息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孩子们可以在课前的准备活动中提高孩子们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课前探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就可以去体会、去感受,为课堂上的学习提供前提基础。
  我在上《我爱家乡山和水》这课时,在两个班进行了同样的教学设计,但是由于(2)班的孩子没有准备充足的关于家乡的材料,课堂上仅靠我的引导显得很单调,很被动。教学效果不好;而(1)班的孩子在课前却搜集到了许多素材,有的带来了家乡的照片,有的带来了图片,有许多老师都没有准备到的东西,这些“小家伙”们却找到了,这节课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这让我在感慨学生潜力的同时,也感受到课前探究活动关系到整堂课活动的开展,要引起老师们的足够重视。
  二、课堂活动设计策略
  《品德与生活》这门课程是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而展开教学的。活动是课程的呈现形式,是课程实施的“灵魂”。孩子们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深切体验,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所以,我们在设计课堂活动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创设活动情境,使教学内容“活”起来
  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进行“教学”。“寓教于乐”是最有效、最吸引孩子的教学方法,它强调的是寓“教育”于“活动”之中。《品德与生活》也正是这样,课堂上有多种教学活动形式,有实地采访调查,快乐的教学游戏,合作学习的小组讨论,还有生动形象的情景表演。种种的活动都为老师提供教育的机会。老师的任务就是让孩子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2、联系生活实际,使教学内容“实”起来
  《品德与生活》课要培养的是在实际生活中发展的儿童。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不能脱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来。只有来自学生生活中的东西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学生乐于接受,从孩子们的生活出发,是老师必须认识到的。例如我校老师在上《春天来了》这课时,先利用孩子们生活中熟悉的日历引导学生找到“立春”,进而带领学生走进“春姑娘”的世界,说说自己在生活中在哪里找到了“春姑娘”,这节课的最后,老师也设计了一个“争当环保小能手”的活动,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生活中是怎么爱护环境的。孩子们各个畅所欲言,非常地高兴。这样的教学联系了生活实际,孩子们接受都非常自然!
  3、提供足够时间,使教学活动“高效”起来
  儿童的生活是连续的、发展的过程,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是连续的过程。因此,他们的活动也应该是连续的过程。不同的时令、节气、环境和活动主题,决定了活动时间长短的不同。因此它不应该局限在一节课中,更不应终止于一次活动。它应不断地延续、深化下去,从而提高活动实效。所以,我们要灵活安排活动计划,对活动时间长的内容及早做出安排。如在进行二上《金色的秋天》这一主题探究时,可以给学生较长的时间准备,让孩子们做好活动记录,观察日记,你在秋天里发现了什么?随时写一写你发现的东西,以及图片、资料的搜集,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秋天的图片,或者动手画一画、拍一拍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在近一个月的时间内都能感受秋天的美,了解秋天的知识,使孩子们的认知更加系统化。
  三、课后实践活动策略
  教师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开放、多样、富有变化发展的活动环境,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行为习惯的整体建构。低年级是进行养成教育的关键时期,从课程的性质来看,应尤其关注行为规范的养成。所以,教师虽然通过课堂上的40分钟的教学帮助学生明确了生活中的正确做法,但“活动的结束并不等同于教育的结束”,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能力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离不开反复的实践。只有让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互动起来,让学生用课堂上得到的“道德认知技能、方法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去实践、去深入体验,才能真正强化和巩固所学的东西。我认为品德与生活教学不能局限在课堂、课本里,而应该构建开放的教学模式,拓宽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更为广阔的空间里学习生活、感悟生活、享受生活。
  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就是这种新型的活动课程,为低年级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一种真实的环境中,学会分辨是非,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知,从而成为学生道德形成之路上的奠基石。
其他文献
如何通过新闻宣传激发社会活力,促进公平正义,又如何通过新闻报道化解社会矛盾、纾解社会困难、消解社会冲突、协调社会关系、疏导社会情绪、平衡社会心理及维护社会稳定,这
本刊讯经中央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领导小组批准,中央先进性教育活动办公室决定,对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的优秀新闻作品进行表彰,名单如下:1.评论:
对新传播技术手段和传统新闻关系感兴趣的人在7月7日针对伦敦公共交通系统的连环爆炸袭击的报道中找到了最好的例证:在爆炸发生时,“逃命”之中的手机一族凭借自己特有“新闻
近来国际上不断有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印度洋海啸、伦敦系列爆炸、埃及旅游胜地沙姆沙伊赫爆炸等等。重大国际事件发生后,传统媒体除了发布大量消息外,另一个着力点就是深度报
鼓舞我前进rn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作为参加抗日战争8年的老战士,也是一名报道抗战的摄影记者、今年84岁的我,仿佛又回到当年抗战报道的岁月,唱起我最爱唱的、激励
花之舞和大多数人一样,我对厦门的认识从高云览的《小城春秋》和舒婷的《致橡树》开始。那时,我还在南开大学读书。前者虽然没有在我脑海中留下太多印象,但书名本身给了我无
2005年6月27日,国务院新闻办,中外记者云集。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正在召开中国证券市场成立十余年来一次高规格的新闻发布会。此时,中国证券市场关于股权分置改革的大讨论引
北京广播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十几个频率在北京上空碰撞、激荡.如何判断一个广播市场的空间?本刊记者认为应有以下四个标准:经济总量与媒体广告开发度、城市化水平与听众基础、
要闻版是报纸第一顺位与读者见面的版面,是表达价值判断的第一阵地,现代报纸十分注重对要闻版的处理,以期通过编辑的组合将重大稿件形成强势,将其中心内容传达到受众并起到良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3-062-01     创造性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度启发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阅读中质疑、解疑、通过多角度地思考,独特地感受语言,提高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其关注的中心是创造性,即主动地发现、探索和多角度地思考。它体现的特点是语言性和基础性,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创造性教学是指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