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计划”润泽贫困农民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gj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扶贫开发的基本做法是给钱给物,解决绝对贫困人口的吃、穿、住等基本需求。而新时期的扶贫开发在此基础上,又进了一大步,变“输血”为“造血”,其中一项重点工作就是让贫困者掌握脱贫致富的本领,而“雨露计划”在这当中就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个地方贫穷,固然有许许多多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人的素质问题。农民无论是发展产业还是外出务工,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技能。没有人力资源支撑,产业发展不会开花结果;没有一技之长傍身,劳务经济不会精彩纷呈。


  从贫困个人来说,没有自身积极性的释放和发挥,很难解开贫困枷锁。俗话说,人穷穷一时,智穷穷一世,没有智力支持,不仅个人难改贫穷命运,而且还可能带来贫困的代际传递。以此来看,“雨露计划”的实施,不仅为贫困个人提供了成长新平台,更为贫困家庭的全面发展、向上流动展现了新的可能。
  转移一人 致富一家
  “去年参加的‘雨露计划’培训,不仅让我掌握了一技之长,而且还能在省城就业,月薪2000多元,这样的好事我以前想都不敢想!”说起自己生活的变化,29岁的程晓萍脸上流淌着喜悦。
  程晓萍是山西省长治市武乡县监漳镇前申良沟村村民。如今走进她的家乡,整齐划一的新居窗明几净,特色农家乐餐馆门庭若市,笔直平坦的柏油路通向各家各户……这个昔日的贫困村,如今已经成为武乡县扶贫开发成果的有力见证。
  近年来,武乡县不断探索扶贫开发的新路子,瞄准贫困对象,坚持“教育扶贫——吃读书饭;科技扶贫——种科技田;劳务输出——挣外地钱”等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多措并举,加大扶持力度,力争早日摘掉贫困帽子。
  扶贫先扶智,武乡县开展了“雨露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扶贫措施。
  去年,省扶贫办下达的教育扶贫指标是17名大学生和41名高中生,该县扶贫办按照相关操作程序,严格把关、精心挑选,确保把最优秀、最贫困、最需要得到扶持的学生纳入县教育扶贫项目中来,帮助这些贫困学生完成学业。
  扶贫工作是以解决贫困群众的温饱问题为基础目标,但最终目的是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和致富本领。为提高农村贫困人口素质,武乡县继续发挥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的作用,与财政、农业、农技、劳动、妇联、团委等部门协作,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了农民实用技术推广、农业调产和贫困农民劳务输出等专门培训,让他们学到一技之长。基地还负责与外地用工单位联系,组织协调推荐培训人员外出务工,增加农民收入。县职业培训学校开办了餐饮服务专业培训班两期,并为全部学员领发劳动技能等级证书,电脑、刺绣班各两期,共培训农村剩余劳动力200人次。县职业中学开办了3个养殖技术班,3个种植技术班,完成培训360人次。两个基地受训人员转移就业率达85%,圆满完成了省办下达的培训任务。
  近年来,山西省采取“瞄准贫困群体,建立培训基地,搭建输出平台,提供网络信息服务”等措施和办法,依托贫困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实施“雨露计划”培训。培训对象从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零转移”贫困户中选择,重点是贫困户中的初、高中毕业生和30岁以下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劳动力。截至2013年,全省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74亿元,认定培训基地129个,参与培训人数超过50万人,转移就业率达到78%。
  “三分理论,七分实践。”太原芙蓉职业培训学校校长万晓燕说,他们把实践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参加培训的学员很快可以上岗工作,“学员在校期间还可到基地实习,既开阔了眼界,又锻炼了技能。”


  “培训一人、转移一人、脱贫一家”——“雨露计划”培训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裴智红是垣曲县古城镇峪子村农民,几年前,他参加了“雨露计划”培训后,被输送到青岛南通中集集团工作,月薪4000多元。“以前是农民,现在成了一名技工。”裴智红感慨道,“扶贫培训,是我生活的拐点,在学校里学到的技术,让我身价倍增!”调查显示,经过培训后的学员,月平均务工收入在1500元至2000元,每年可为家庭增加收入约1.5万元。
  转移培训不仅仅要 “转”,更重要的是“留”。为此,山西省的“雨露计划”工作对转移出去的贫困劳动力进行全程跟踪,定期到用工单位了解学员工作、生活状况,并维护其正当权益,对不合格的学员免费重新“回炉铸造”,鼓励已就业的学员继续提高素质。
  自2009年启动教育扶贫工作以来,截至2012年底,山西省财政已累计安排资金5500万元,受助学生达3.4721万人。山西省扶贫办主任王立伟表示,教育扶贫承载着一个个贫困家庭的脱贫梦,唯有解决了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用知识改变他们的命运,才能将贫困帽子彻底甩掉。今后,山西还将继续扩大资助贫困学生的范围和规模,努力构建教育扶贫的长效机制。
  丹寨县的发展新模式
  2013年是贵州省委、省政府实施教育“9+3”计划的第一年,丹寨县积极开展招生工作,通过进村入户、摸底调查、加强宣传、营造氛围、责任分解、整体移交,特别是结合园区用工,采取工学交替方式,动员返乡青年和应往届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在园区就业的26岁以下青年到职校学习。今年该县中职招生任务完成率达到100.2%,所有学生全部享受3年免费中职教育。
  根据贵州省经信委、省教育厅《关于推广“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的通知》精神,丹寨县实施了“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助推“9+3”教育、园区双发展新模式,将州工信部门的中小企业“星光工程”,人社部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农业部门的“阳光工程”、扶贫办的“雨露计划”等充分融入职业教育进园区、进企业工程中,整体推进职业教育全面提升。
  “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模式是指政府规划创办园区、企业建设标准厂房、配套发展职业教育,通过科学合理安排,把园区的标准厂房、倒班宿舍、技术设备、生活休闲区、企业技术人才作为中职学校的实训基地、学生宿舍、实训设备、学生活动场所、兼职技能教师,是一种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的发展模式。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就业、企业用工“两难”问题,促进园区、企业、学校深度合作、同步发展。
  丹寨县立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按照“职校围绕园区办、专业盯着产业办、就业瞄准需求办”的原则,明确了“立足工业园区、优化专业结构、开展校企合作、服务县域经济”的办学思路,形成了“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技能为重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办学理念。把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作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方式上推行“校中厂、厂中校”模式,特别是一切工作开展要紧紧围绕“职校建到园区去,车间搬到学校来,专业围绕产业办,学生就近找工作”开展。
  同时,该县采取“六进一补”模式开展订单式培养,即设备进学校、课堂进企业,技工进校授课、学生进厂实习,企业用工名额进学校、学生毕业进厂就业的“六进”模式及企业补助学生模式。目前已与兴富祥、九鼎车辆、喜湘聚、溢鹏木业、九鼎钢构等多家园区企业开展订单式培养,学生毕业就业率达85%。
  另外,丹寨县充分利用“雨露计划”项目,着力对全县青、壮年农民进行短期培训,积极开展农业产业化、初级技工等培训,特别是在科学养殖、种植上狠下功夫,采取集中和巡回授课等方式,几年来为全县农业产业化开展培训10000多人次,为企业开展岗前培训800人次,确保了企业用工需求。
  作为黔东南州“产业园区+标准厂房+职业教育”建设示范点,丹寨县及时启动“百校大战”建设项目,计划投资1.8亿元,在金钟经济开发区新建完全服务于园区、市场的丹寨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目前,在教育项目经费未到位前,县级财政采取贷款的方式,筹措项目启动经费,职校新校区教学楼、实训楼、综合楼等全面动工,完成投资1200万元。
  丹寨县按照以兴富祥为龙头发展壮大丹寨兴富祥装备制造科技园的目标,进一步深化推进“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在“兴富祥班”的基础上,带动其他企业合作开办“真山班”、“黔顺班”、“欧泰班”等, 校企合作模式进一步得到发展。
其他文献
日前,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要加快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推广农村小额信贷。可见,小额信贷对于农村,尤其是贫困地区的农户改善生产与生活具有十分显著的作用。  但是,我国目前宽泛化的小额信贷概念让许多真正扎根农村的小额信贷机构不能得到健康的发展。为此,国内最大的公益小额信贷机构中和农信遍邀国内小额贷款专家,于4月23日在北京打造了国内首个公益小贷交流圈—
期刊
近年来,我国发生了多起水源水质突发污染事件,给当地人民正常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特别是今年4月11日发生在甘肃兰州的自来水污染事件,更是引起了中央高层及全国老百姓的关注和追问,凸显了水安全的极端重要性,也揭示出了种种弊端,同时对如何维护居民生活安全敲响了警钟。  表面看来,每一起水污染事件只是个案,随着污染物被清理,水中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国家标准以下,事情终将恢复平静。但事故的多方成因,却是整个
期刊
思路决定出路。不一样的思路,便会有不一样的做法。2012年以来,河南省三门峡市扶贫办逆向思维,鼓励陕县张汴乡曲村村民改造当地传统民居地坑院,既保护了这一文化遗产,又促进了百姓增收。新思路、新做法,令人耳目一新。  2001年以来,易地扶贫搬迁的力度逐年加大,780万群众搬离了一方山水不能养活一方人的故土,融入现代化潮流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好日子。但让百姓挪穷窝,好事要办好,也并不简单。要实现“搬得
期刊
十八大以来,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性上升至新的高度。两个重中之重的思想,正在成为全系统干部的共识,化为扶贫队伍的一致行动。扶贫,正进入精准扶贫、科学扶贫、内源扶贫新时代。  唯物辨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脱贫致富是一种变化,在这种变化中,内因同样是根据,外因同样要通过内因来起作用。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充分发挥出来,外来的各种帮扶又科学、到位,内外结合,贫困地
期刊
江西省赣州市地税局下设19个县(市、区)地税局,负责全市地方税收的征收管理。近年来,该局在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的同时,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深入推进“三送” 工作 (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常态化、全覆盖。成立驻村扶贫工作队,3名正式干部脱产扶贫,常年吃住在乡村,重点对大余县内良乡李洞畲族村进行驻村帮扶,共开展扶贫项目25个,1302户村民受益,帮助1256人脱贫。  致富产
期刊
6月16日上午,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在北京会见了云南省长李纪恒一行。国务院扶贫办副主任郑文凯、云南省省政府资政刘平参加会见。  刘永富指出,云南是扶贫开发任务十分艰巨的省份之一,在国家确定的14个片区中,云南占4个、涉及91个县,无论是片区还是涉及的县数均居全国首位。全省贫困人口661万,其中边远少数民族贫困地区深度贫困人口有120.4万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但同时,云南又是资源富集、特色突
期刊
扶贫开发,归根到底需要钱。贫困地区的自身造血机能不足,又缺乏资金,而资金的大头往往掌握在银行和金融机构手中。  2014年3月6日,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扶贫办、共青团中央七部门发布《关于全面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强化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贫困地区县以下机构网点功能建设,积极拓展小额贷款业务,探索资金回流贫困地区的合理途径。发挥农村信用社贫困地区支农主力军作用
期刊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这是曹操著名诗篇《苦寒行》里的句子,形象地描述了太行山高路险,读之,不免使人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太行之难,难于上青天。  军旅画家肖文斌的《太行云高》正表现了太行山的精髓之美,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奇峰耸峙,险峻巍峨。高大的主峰傲然屹立,似乎要顶破苍穹,周围,数座刀劈斧削的险峰环抱,更加衬托出主峰的博大雄强。山顶上林木蔚然,险峻中不乏神秀华润,视线到了
期刊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扶贫开发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增强连片特困地区妇联干部积极参与扶贫开发的内生活力,提升基层妇联干部带领贫困妇女脱贫致富的能力与信心,进一步发挥妇女和妇联组织在扶贫开发中的独特作用,全国妇联第二期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六盘山片区妇女骨干培训班于2014年6月11日至13日在甘肃省平凉市举办。全国妇女手工编织协会会长、全国妇联原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沈淑
期刊
为总结东部发达省份扶贫经验,了解扶贫改革试验区进展,4月20-27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委员会范小建主任一行4人,赴浙江省绍兴市参加了4天全国中青年扶贫骨干培训班,并赴丽水市进行了4天的实地调研。  调研基本情况和总体评价  此次调研选取了丽水市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的松阳县、龙泉市和云和县,考察了部分乡镇,走访了一些低收入农户、扶贫重点村、资金互助会联合会、扶贫易地搬迁社区、企业,并与相关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