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溶剂对槟榔壳多酚组分及生物活性的影响

来源 :食品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zong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旨在研究传统溶剂(水、甲醇、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和环保型低共熔溶剂(DESs)对槟榔壳提取物的多酚含量及组成、抗氧化活性、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的影响.结果 表明,50%丙酮槟榔壳提取液中多酚含量最高为15.36 mg GAE/g DW,3种DESs槟榔壳提取液中多酚含量在11.78~12.46 mg GAE/g DW之间,乙酸乙酯提取液中多酚最低.采用HPLC-ESI-DAD对其酚类成分进行了定性定量,其中表没食子儿茶素、DL-儿茶素和异鼠李素-3-O-半乳糖苷为槟榔壳提取液中的主要成分,且甜菜碱∶乳酸和L-脯氨酸∶乙二醇提取液中DL-儿茶素含量分别高达13.81、11.33 mg/g DW.此外,3种DESs提取液对1,1-二苯基-2-苦基肼(DPPH)、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铁还原能力(FRAP)和还原力(PR)活性均优于传统溶剂.不同溶剂提取物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活性不同,其中50%丙酮、甜菜碱∶乳酸是抑制α-葡萄糖苷酶最有效的提取溶剂.主成分和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溶剂对槟榔壳提取物中多酚和生物活性有显著影响.通过验证不同溶剂槟榔壳提取物的体外抗氧化以及降糖能力,对槟榔壳活性功能的评估及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其他文献
采用恒温浸泡和微波技术对红豆进行预熟化处理,使其与大米可以共煮同熟.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同熟工艺进行优化,确定红豆预处理的最佳条件:浸泡水温30℃,浸泡时间12.3 h,传送带速率0.3 m/min.此条件下,红豆的外观形态完整,可以实现与大米共煮同熟.通过分析预熟化前后红豆的比表面积和微观结构显示,预熟化处理使红豆比表面积提高38.75%,预熟化后红豆保持了较好的外观形态.
研究旨在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不同工厂泡青菜发酵过程中的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进行比较,并探讨不同工厂泡青菜发酵过程中细菌群落与理化因子的关系.结果 表明,J、L两厂泡青菜发酵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逐渐下降,总酸含量上升,但L厂泡青菜中pH值、亚硝酸盐含量下降速率快于J厂;两厂发酵初始阶段细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小,随着发酵的进行,差异逐渐增大,Lactobacillus、Halomonas、Weissella在J、L两厂的泡青菜中丰度相对较高,但不同样品中其丰度均不相同;L厂在发酵早期可检测到少量致病菌如Arcoba
采用响应面法对工程菌BL21-P7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旨在提高工程菌全细胞酶活.采用单因素实验研究发酵阶段接种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发酵时间、摇床转数对BL21-P7的全细胞酶活影响,利用Box-Behnken Desig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对发酵阶段接种量、培养基pH值、发酵温度、摇床转数进行响应面优化.通过回归分析,BL21-P7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5%,发酵温度37℃,培养基pH5.0,摇床转速180 r/min,培养时间16h.在该条件下,工程菌全细胞酶活为2.854 U/mL,与预测值符
采用热水法联合α-淀粉酶提取得到莲藕多糖,并利用不同体积分数乙醇沉淀得到4个级分的莲藕多糖LP30、LP45、LP60和LP75.对各级分莲藕多糖的基本组成、紫外及红外光谱特征和分子质量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抗氧化活性和免疫活性进行了评价比较.结果 表明4个级分的多糖均为低分子质量多糖,平均分子质量均在1.095~1.626 ku范围内,但各级分多糖的单糖组成存在较大差异.活性评价发现,各级分多糖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LP75具有更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LP30具有更强的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4
为解决香菇重金属镉超标,通过向香菇培养基添加Zn2+的方法来降低镉含量,研究在不同pH值、不同温度以及不同Zn2+添加浓度下香菇菌丝吸附重金属镉的影响,并且运用线性回归方程优化最低吸附镉工艺,同时应用透射电镜观察Zn2+添加后菌丝中镉分布的变化.结果 表明,弱酸(pH=4~7)下Zn2+(10 mg/mL)更有利于阻碍菌丝吸收镉,高温(30℃)下Zn2+对抑制香菇菌丝吸附镉更有效,Zn2+浓度越接近20 mg/mL香菇菌丝吸附镉含量越低.经回归分析,pH值为5、温度为25℃、Zn2+浓度为18.5 μg/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仪对产高温淀粉酶重组毕赤酵母进行诱变处理,并通过台盼蓝平板显色法初筛出产酶优势菌株,再通过摇瓶复筛选育出一株高温淀粉酶高产菌株A28,其酶活力达到1165 U/mL,较初始菌株酶活力提高37%.并对该菌株的发酵周期、接种量、诱导温度及甲醇添加量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发酵时长为7d、接种量为8%、诱导温度为26℃、甲醇添加量为1%/d,在该条件下,发酵酶活达到1835 U/mL.在连续10代的传代培养中,其酶活力保持在1830U/mL左右,具有重要的工业应用价值.
研究超声辅助盐胁迫处理对荸荠中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富集的影响,优化荸荠富集GABA的最佳工艺.结果 表明,超声处理有助于荸荠GABA的富集,NaCl和抗坏血酸(ASA)胁迫均能显著提高荸荠中GABA含量.Box-Behnken实验结果显示,荸荠富集GABA的最佳工艺为NaCl浓度122.3 mmol/L、超声时间28.4 min、ASA浓度6.2 mg/mL,在此条件下荸荠中GABA含量为0.817 mg/g,是原料的5.04倍,表明超声辅助盐胁迫处理能显著提高
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活微生物调节剂,能调节菌群的平衡.补充益生菌对解决或预防许多亚健康问题有所助益,因此益生菌市场正在日益壮大和多元化.目前,国外益生菌产品功能开发地较为全面,除经典的维护肠道健康产品,还有针对不同人群(例如成人、婴幼儿、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产品,也有针对特定目标的产品,如维护口腔和阴道健康、预防缓解鼻炎或体重管理等.相比之下,国内益生菌产品功能相对单一,缺乏多元性,但发展前景广阔.文章侧重介绍食用益生菌的种类、益生菌产品的功能,国内外益生菌市场规模及其产品上市审评审批的相关法律法规
近年来,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广泛应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已成为黄酮类化合物的重要分离技术.文章介绍并整理近几年国内外利用大孔吸附树脂分离富集黄酮类化合物的研究文献,综述影响大孔树脂纯化工艺的因素和吸附机制,介绍超声波辅助大孔树脂技术在分离纯化黄酮类化合物上的应用,总结大孔树脂纯化前后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差异等,为深入研究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纯化和生产提供理论基础.
针对加工肉制品中DNA提取难度大、干扰杂质多、难以实现自动化、不能满足高通量的核酸检测需求等问题,研究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加工肉制品的高通量、自动化的DNA提取方法.该方法采用实验室设计优化磁珠并对体系关键组分进行优化,考察了方法适用性和重复性,与国内外典型厂商的5种试剂盒比对,再联合8家实验室验证了其对39种加工肉制品的提取效果.结果 表明,此方法提取的加工肉制品DNA浓度高、纯度好,适用于动物组织及加工肉制品手动和自动化提取,实际样品检出率为100%.该方法重复性好,适用于不同种类动物组织及加工肉制品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