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社会团体的自身优势:有助于整合社会资源、能有效提高新社会阶层的政策业务和知识水平等6个方面剖析了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作用。对进一步提高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提出五点思考:三个更加关注、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政治思想工作、建好一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紧紧依靠社区这个阵地。
[关键词]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1-0047-0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党如何更好地立足区域、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不断拓展社会化党建工作领域、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已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其中如何充分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作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拓展社会化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内涵的一项新课题。胡锦涛多次强调: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关注不同阶层利益诉求,团结和鼓励各阶层人士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社会阶层的规模及特性
据2007年6月1日《人民日报》《新社会阶层,身影日渐清晰》载:“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上海市长宁区位于上海西大门,地理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积聚的产业优势,吸引了大量新社会阶层人士来工作、生活,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据长宁区工商局统计数据,从1999—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由2763户增至27021户,增长近9.2倍。到2009年底,长宁区非公企业户数占全区纳税企业的比重达86.7%,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实力上看,新社会阶层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凝聚工作,尤其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士,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起来,使其在政治上能够与党同心同德,在经济上与国家同舟共济,在社会上与各界团结协调,在国际竞争中以国家利益为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成为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新社会阶层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结构形态的广泛性,它几乎涵盖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之外的所有社会成员;二是价值选择的多样性,许多人在认同和接受主流价值体系的同时,存在着诸多非主流倾向,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三是结构组成的松散性,成员类别较多,缺乏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尚未形成正式规模的网络体系,处在成长的渐进过程中;四是发展取向的动态性,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群体,流动性大,不仅存在跨区域、跨省市的情况,还存在跨国的可能性,同时阶层之间以及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的流动性比较大;五是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大多具有主动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普遍关注社会公共事务,普遍需要畅通利益诉求的渠道;六是结构主体的非公性,他们都属于广义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范畴,与公有制经济范畴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相比,这个阶层“束缚”更少,受制于体制的程度更低,有着更为广泛的“自由”。这样,给如何有效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士,提出了诸多的挑战。传统的思路、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开拓创新。而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作用
所谓社会团体,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不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福利会、中国保护儿童委员会、社联、文联、科协、宗教团体等。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必须坚持和把握“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二十字方针。充分尊重是做好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重要前提,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是切实有效的手段,也是具体工作方法。社会团体正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和功能。
(一)社会团体具有凝聚器的优势。一方面,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团体的产生有利于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交流,满足了单位制度松动之后重建社会横向联系的需要。具体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凝聚工作实践中,则更好地满足了通过一定的组织、一定的方式把“散落”于社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且游离于体制之外并最大限度地超脱体制束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六种人横向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团体是建立在自愿参与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对会员的协调成本要低于政府使用动员参与或者强制手段的治理成本,并同时促进成员的社会资本积累。
(二)社会团体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枢纽站。一方面,在社会团体与凝聚部门之间,社团作为一个成员利益的集合体,更倾向于与凝聚部门的积极沟通,并通过这种沟通积极地实现成员的具有普遍性的共同利益的表达,有效地反映成员群体的利益诉求,以求实现成员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凝聚部门同样也一步步加深了对社团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团结。这种了解和团结不仅仅是针对作为组织的社团,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这样一个组织,加深对其所属会员、所属阶层人士的了解和团结,从而使社会团体、凝聚部门、会员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最大化。
(三)社会团体是提高新社会阶层的政策、业务和知识水平的中转站。社会团体通过搭建行业政策、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或共享平台,能提高新社会阶层的行业政策、知识水平,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同时,通过社会团体的有效运作,及时在新社会阶层中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并将会员单位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从而不断促进政策、规划的修改、完善。
(四)社会团体是帮助新社会阶层拓展市场、维护合法权益的气象站。社会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规范运作,是公民社会建立的重要标志。社会团体相对个体会员而言,更具有信誉和品牌优势,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市场。同时,社会团体作为新社会阶层的“娘家”,能积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五)社会团体是促进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加油站。社会团体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通过社会团体内部的示范效应,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履行社会责任。
长宁区在发挥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据长宁区社团局统计数据,从2000—2009年,全区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由134个增至1516个,其中社团及民办非企业506个,备案群众团队1010个。长宁区依托各类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提供服务、规范行为、协调利益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
一是政策服务进协会(学会)。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需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到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联谊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中进行法规解读、政策讲解,发布信息动态,帮助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作用。
二是人才服务进企业。依托高校组织部长恳谈会、“数字媒体培训人才联盟”、区“两新”组织人力资源总监(经理)联谊会等平台,推进“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凝聚力工程学会”作为“信息桥梁”的优势,探索与“四大资源”挂职互派干部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
三是志愿者服务进楼宇。加强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各类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作用,特别是发挥全区54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作用,整合党建资源为党员服务、为“两新”组织服务,整合“两新”组织的力量为群众服务。
四是探索建立“凝聚力工程”学会。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基层党组织打破条块之间、单位之间自成体系、自我运行的工作模式,其模式、活动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管理控制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顺应这一趋势,长宁区于2009年12月组建了“凝聚力工程学会”这一社会组织,并作为区委联动区域单位发展的战略协商平台。学会实行成员单位制,吸收区域内“四大资源”作为会员单位。定期举办“虹桥·凝聚力工程”论坛,围绕区委中心工作选取一个主题,邀请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商讨区域发展;每年推出一批“凝聚力工程”项目,推动党务共建逐步走向多样化的社会公益、经济发展共建;拟创设“凝聚力工程”学会杂志,引进专业力量,促进理论提升;逐步形成实践总结—理论梳理—指导实践—理论提升螺旋上升模式。近一年来,长宁区充分发挥“凝聚力工程”品牌优势,并相继筹建了10个分会。学会(分会)的重大意义在于搭建了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平台,打通了区域内不同性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壁垒限制,促进党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同一个平台上融合互动,把区域内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优化整合,为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人群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服务。学会本身就是开放的产物,统筹的需要,学会需要在开放中统筹,在统筹中扩大开放。因此,学会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新形势下,自觉运用社会组织的运作方式,将党建纳入社会化体系的大视野,在继承“凝聚力工程”传统的基础上,以“文化凝聚”为核心,以推动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党在新形势下凝聚企业、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凸显党的宗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
五是探索建立“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区社团局、区社会工作党委牵头组建,探索区域社会组织管理新体制。制定促进新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关意见,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和布局,积极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服务中小企业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大力发展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鼓励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二、加强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几点思考
(一)三个更加关注。一是更加关注社会团体内功建设。任何事物作用的发挥,内因起着主要的、根本的作用。为此,首先需要提高社团机构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把那些有能力、有魄力、有远见并具有极高人品的同志选为社团领导者(秘书长或会长)。其次,需要加强对社团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训练,因为他们是社团发展的主力军,是社团创新和能力的源泉,又是社团组织未来的领导者。第三,必须进一步完善社团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使之走上独立、高效发展之路。二是更加关注对社会团体的扶植和培育。只有社会团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凝聚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和开展。为此,必须对社会团体给予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表现为资金、人事上的支持(比如财政拨款、给予其从业人员以体制内的事业单位编制),更重要的是指发展空间上的支持,要给予社会团体一个相对宽松的拓展环境,包括支持社团开展的公益性、凝聚性以及会员互益性的活动,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导入民间机制,引入社会团体的参与、监督和评估等等。具体到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这种拓宽还应当包含有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对相应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引进、吸收,允许其在合法、合理范围内的宣传及社会动员活动,并理顺新社会阶层人士通过社会团体进行参政议政的路径,减少不当影响力的干预,从而充分调动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长宁区来看,为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长宁区已自发形成了78个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工作室,其中从事矛盾调解的8个,如李琴调解工作室等;从事社会管理的6个,如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葫芦缘议家社、蓉之林物业管理工作室等;从事公益性服务的50个,如经为摄影工作室、君慧心理咨询工作室等;兴趣组团14个,如夕阳红读书会等。90%以上工作室由党员发起成立或担任骨干。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结合政社分开梳理一批由社会组织承担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再培育发展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急需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三是更加关注理念转变。一方面,是社会团体自身的理念转变,即由政府导向向社会导向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使社会成为资源配置的新的主要主体,通过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来获得社团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资源。首先要增强服务观念,努力把对于社团成员的服务落到实处。这种服务观念应当贯彻到它的日常工作中去,通过这样的服务,拉近与成员之间的距离,以更好地实现对上述成员的团结与联络。其次要增强维权观念。尤其是在其所属的会员的正当权利或共同利益遭受损害或损害危险之时,社会团体应给予其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社团的活动方式与社会动员方式,把原有的相对单一的活动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动员手段,真正实现社会的有效参与。另一方面,是政府观念的转变。在市场机制下,对于社团的发展,政府不该再是全能的保姆,而要在扶植的过程中慢慢放权,放手让社团从多元化的社会汲取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下发展。当然,政府的适当管理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如通过监督机构来加强社团与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社团之间的资源交换和信息交流,积极培育党员骨干,协助将社团的行为规范于合法、合理的框架下。
(二)发挥社会团体联系渠道的作用,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政治思想工作。首先要帮助这些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在思想政治上成为新社会阶层中的领头羊;其次,要帮助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三,要坚持思路、方法、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通过个别沟通交流和组织培训相结合,典型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先进典型示范激励、高尚情操人格感召、精神境界升华充实、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并进一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到尊重、团结、爱护、关心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从而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效益。
(三)发挥社会团体人才资源库的作用,建好一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社会团体实际上是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库,其代表人士是在一定区域一定行业中水平高、社会影响大、政治素质好的领军人物,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因此,发挥社会团体人才资源库的作用,着力建设一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不仅是开展新社会阶层凝聚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社会团体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一是要在各社会团体里选择一批行业影响大、业务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代表人士,如长宁区进行的十大领军人才评选、三年一度的领军人才培训;二是要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培养,要把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着重在政治素质、思想水平、理论素养等方面,对其系统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育;三是要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通过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反映其所代表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四)发挥社会团体的凝聚力作用,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是要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合法经营,这是他们应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责任,也是市场经济活动对市场参与主体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积极参与扩大就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三是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促进可持续发展,无论是非公企业的法人代表、股东,还是员工或自由择业人员,都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行动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下一代利益为代价;四是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热心公益、回报社会,作为党的富民政策带动下首先富裕起来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要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回报社会。
(五)紧紧依靠社区这个阵地,让社会团体的发展找到更加丰厚的土壤。社团是游离于党和政府之外的“民间组织”,而社区是党和政府管理政务事务的最基层组织体系之一。新社会阶层人士虽然分散和自由,但仍然脱离不开社区这个活动空间。因此,社区应当成为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最基本依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使之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当紧紧依靠社区,把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范围;同时,把社会团体的发展有效地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从长宁区来看,各级党组织加强了对社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研究,积极培育、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要求,有序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研究制定社会公益性组织分期分批脱钩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逐步加大政府扶持社会组织的力度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财政投入,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组建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及街镇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培育构建一批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其在联系其他社会组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枢纽式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凝聚力工程”学会工作机制,深化与区域内大学、大院、大所、大企、驻军等驻区单位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合作,推动“凝聚力工程”向了解企业、关心企业、服务企业、凝聚企业深化拓展,有效整合党委、政府、基层以及党校资源,在10个街道(镇)建立“凝聚力工程”学会分会,初步形成了区、街镇两级区域化大党建组织平台,发挥其辐射效应。目前,区、街两级学会共有成员单位1057家,其中党组织(体制内)占3.7%,政府部门7.2%,企业59%,社会(含事业单位、社会组织)30.1%。当然,社会团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与党的坚强领导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培训部副主任、讲师。
■ 责任编辑:晏蔚青
[关键词]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
[中图分类号]D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28X(2011)01-0047-04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全面推进,党如何更好地立足区域、服务发展、促进和谐,不断拓展社会化党建工作领域、构建区域化大党建工作格局,已越来越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其中如何充分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作用,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拓展社会化党建工作领域、不断拓展深化“凝聚力工程”建设内涵的一项新课题。胡锦涛多次强调:必须科学分析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的深刻变化,全面兼顾和实现社会各阶层群众的利益,充分发挥社会各阶层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要关注不同阶层利益诉求,团结和鼓励各阶层人士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鼓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社会阶层的规模及特性
据2007年6月1日《人民日报》《新社会阶层,身影日渐清晰》载:“目前我国新社会阶层以及从业人员人数超过1.5亿人,约占总人口的11.5%,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地贡献着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税收,每年吸纳着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上海市长宁区位于上海西大门,地理优势和现代服务业积聚的产业优势,吸引了大量新社会阶层人士来工作、生活,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据长宁区工商局统计数据,从1999—2009年,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由2763户增至27021户,增长近9.2倍。到2009年底,长宁区非公企业户数占全区纳税企业的比重达86.7%,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实力上看,新社会阶层都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做好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凝聚工作,尤其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士,最大限度地把他们团结起来,使其在政治上能够与党同心同德,在经济上与国家同舟共济,在社会上与各界团结协调,在国际竞争中以国家利益为重,真正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成为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新社会阶层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殊性:一是结构形态的广泛性,它几乎涵盖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之外的所有社会成员;二是价值选择的多样性,许多人在认同和接受主流价值体系的同时,存在着诸多非主流倾向,有着各自的利益诉求、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三是结构组成的松散性,成员类别较多,缺乏整体性和稳定性,而且尚未形成正式规模的网络体系,处在成长的渐进过程中;四是发展取向的动态性,它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群体,流动性大,不仅存在跨区域、跨省市的情况,还存在跨国的可能性,同时阶层之间以及新的社会阶层内部的流动性比较大;五是社会参与的主动性,大多具有主动积极的社会参与意识,普遍关注社会公共事务,普遍需要畅通利益诉求的渠道;六是结构主体的非公性,他们都属于广义的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范畴,与公有制经济范畴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相比,这个阶层“束缚”更少,受制于体制的程度更低,有着更为广泛的“自由”。这样,给如何有效凝聚新社会阶层人士、特别是他们当中的代表人士,提出了诸多的挑战。传统的思路、传统的方式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为此,必须开拓创新。而发挥社会团体的作用,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作用
所谓社会团体,是指由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包括学术性社团、行业性社团、专业性社团和联合性社团,不包括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中国红十字会、中国福利会、中国保护儿童委员会、社联、文联、科协、宗教团体等。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必须坚持和把握“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的二十字方针。充分尊重是做好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的重要前提,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是切实有效的手段,也是具体工作方法。社会团体正好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和功能。
(一)社会团体具有凝聚器的优势。一方面,从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社会团体的产生有利于促进跨地区、跨行业的交流,满足了单位制度松动之后重建社会横向联系的需要。具体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凝聚工作实践中,则更好地满足了通过一定的组织、一定的方式把“散落”于社会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且游离于体制之外并最大限度地超脱体制束缚的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六种人横向联系在一起的需要。另一方面,社会团体是建立在自愿参与和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对会员的协调成本要低于政府使用动员参与或者强制手段的治理成本,并同时促进成员的社会资本积累。
(二)社会团体是整合社会资源的枢纽站。一方面,在社会团体与凝聚部门之间,社团作为一个成员利益的集合体,更倾向于与凝聚部门的积极沟通,并通过这种沟通积极地实现成员的具有普遍性的共同利益的表达,有效地反映成员群体的利益诉求,以求实现成员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另一方面,在这样的沟通过程中,凝聚部门同样也一步步加深了对社团的了解,并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团结。这种了解和团结不仅仅是针对作为组织的社团,更重要的是通过社团这样一个组织,加深对其所属会员、所属阶层人士的了解和团结,从而使社会团体、凝聚部门、会员整个系统的功能实现最大化。
(三)社会团体是提高新社会阶层的政策、业务和知识水平的中转站。社会团体通过搭建行业政策、知识和信息的交流或共享平台,能提高新社会阶层的行业政策、知识水平,促进行业的技术革新和技术进步。同时,通过社会团体的有效运作,及时在新社会阶层中宣传党和政府的有关政策,并将会员单位的意见及时反馈给党和政府的有关部门,从而不断促进政策、规划的修改、完善。
(四)社会团体是帮助新社会阶层拓展市场、维护合法权益的气象站。社会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规范运作,是公民社会建立的重要标志。社会团体相对个体会员而言,更具有信誉和品牌优势,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拓展市场。同时,社会团体作为新社会阶层的“娘家”,能积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五)社会团体是促进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履行社会责任的加油站。社会团体通过自身卓有成效的工作,并通过社会团体内部的示范效应,能更有效地促进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履行社会责任。
长宁区在发挥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据长宁区社团局统计数据,从2000—2009年,全区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由134个增至1516个,其中社团及民办非企业506个,备案群众团队1010个。长宁区依托各类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提供服务、规范行为、协调利益等方面的优势,提高社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
一是政策服务进协会(学会)。紧密联系经济发展形势和企业需求,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定期到相关行业协会、商会、联谊会、学会等社会组织中进行法规解读、政策讲解,发布信息动态,帮助企业理解政策、用好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政策的作用。
二是人才服务进企业。依托高校组织部长恳谈会、“数字媒体培训人才联盟”、区“两新”组织人力资源总监(经理)联谊会等平台,推进“硕博士创新实践基地”,充分发挥“凝聚力工程学会”作为“信息桥梁”的优势,探索与“四大资源”挂职互派干部的长效机制,为企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人才。
三是志愿者服务进楼宇。加强各类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在各类志愿者队伍中的骨干作用,特别是发挥全区54个党员志愿者工作室作用,整合党建资源为党员服务、为“两新”组织服务,整合“两新”组织的力量为群众服务。
四是探索建立“凝聚力工程”学会。随着市场化、信息化、城市化的发展,越来越要求基层党组织打破条块之间、单位之间自成体系、自我运行的工作模式,其模式、活动方式由封闭型向开放型、管理控制型向指导服务型转变。中共上海市委九届九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顺应这一趋势,长宁区于2009年12月组建了“凝聚力工程学会”这一社会组织,并作为区委联动区域单位发展的战略协商平台。学会实行成员单位制,吸收区域内“四大资源”作为会员单位。定期举办“虹桥·凝聚力工程”论坛,围绕区委中心工作选取一个主题,邀请各方共同参与,共同商讨区域发展;每年推出一批“凝聚力工程”项目,推动党务共建逐步走向多样化的社会公益、经济发展共建;拟创设“凝聚力工程”学会杂志,引进专业力量,促进理论提升;逐步形成实践总结—理论梳理—指导实践—理论提升螺旋上升模式。近一年来,长宁区充分发挥“凝聚力工程”品牌优势,并相继筹建了10个分会。学会(分会)的重大意义在于搭建了一个开放式、互动式的平台,打通了区域内不同性质、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隶属关系、不同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壁垒限制,促进党组织、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在同一个平台上融合互动,把区域内党建资源、行政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优化整合,为区域内所有单位和人群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服务。学会本身就是开放的产物,统筹的需要,学会需要在开放中统筹,在统筹中扩大开放。因此,学会的目标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即:新形势下,自觉运用社会组织的运作方式,将党建纳入社会化体系的大视野,在继承“凝聚力工程”传统的基础上,以“文化凝聚”为核心,以推动发展为动力,不断提升党在新形势下凝聚企业、凝聚群众、凝聚社会的能力,进一步凸显党的宗旨,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物质支撑。
五是探索建立“区社会组织联合会”。由区社团局、区社会工作党委牵头组建,探索区域社会组织管理新体制。制定促进新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关意见,完善社会组织结构和布局,积极发展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服务中小企业的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大力发展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鼓励发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公益性社会组织。
二、加强社会团体凝聚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几点思考
(一)三个更加关注。一是更加关注社会团体内功建设。任何事物作用的发挥,内因起着主要的、根本的作用。为此,首先需要提高社团机构领导者的领导能力,把那些有能力、有魄力、有远见并具有极高人品的同志选为社团领导者(秘书长或会长)。其次,需要加强对社团从业人员的专业化、职业化训练,因为他们是社团发展的主力军,是社团创新和能力的源泉,又是社团组织未来的领导者。第三,必须进一步完善社团人事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使之走上独立、高效发展之路。二是更加关注对社会团体的扶植和培育。只有社会团体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凝聚工作才能卓有成效地推动和开展。为此,必须对社会团体给予足够的支持。这种支持不仅表现为资金、人事上的支持(比如财政拨款、给予其从业人员以体制内的事业单位编制),更重要的是指发展空间上的支持,要给予社会团体一个相对宽松的拓展环境,包括支持社团开展的公益性、凝聚性以及会员互益性的活动,在政府决策的过程中导入民间机制,引入社会团体的参与、监督和评估等等。具体到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这种拓宽还应当包含有鼓励、支持社会团体对相应的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引进、吸收,允许其在合法、合理范围内的宣传及社会动员活动,并理顺新社会阶层人士通过社会团体进行参政议政的路径,减少不当影响力的干预,从而充分调动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长宁区来看,为适应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需要,长宁区已自发形成了78个具有专业服务功能的工作室,其中从事矛盾调解的8个,如李琴调解工作室等;从事社会管理的6个,如俞静居民区社群工作室、葫芦缘议家社、蓉之林物业管理工作室等;从事公益性服务的50个,如经为摄影工作室、君慧心理咨询工作室等;兴趣组团14个,如夕阳红读书会等。90%以上工作室由党员发起成立或担任骨干。同时,积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机制,结合政社分开梳理一批由社会组织承担的项目,有针对性地再培育发展一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急需的专业化社会组织。三是更加关注理念转变。一方面,是社会团体自身的理念转变,即由政府导向向社会导向的转变。通过这种转变使社会成为资源配置的新的主要主体,通过满足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来获得社团生存和发展所必要的资源。首先要增强服务观念,努力把对于社团成员的服务落到实处。这种服务观念应当贯彻到它的日常工作中去,通过这样的服务,拉近与成员之间的距离,以更好地实现对上述成员的团结与联络。其次要增强维权观念。尤其是在其所属的会员的正当权利或共同利益遭受损害或损害危险之时,社会团体应给予其必要的支持和援助。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社团的活动方式与社会动员方式,把原有的相对单一的活动多样化,综合运用多种社会动员手段,真正实现社会的有效参与。另一方面,是政府观念的转变。在市场机制下,对于社团的发展,政府不该再是全能的保姆,而要在扶植的过程中慢慢放权,放手让社团从多元化的社会汲取资源,在更广阔的空间下发展。当然,政府的适当管理和引导是必不可少的,如通过监督机构来加强社团与社团之间的横向联系,加强社团之间的资源交换和信息交流,积极培育党员骨干,协助将社团的行为规范于合法、合理的框架下。
(二)发挥社会团体联系渠道的作用,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政治思想工作。首先要帮助这些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在思想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他们的头脑,使他们在思想政治上成为新社会阶层中的领头羊;其次,要帮助他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利益观,形成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成为爱国、敬业、诚信、守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第三,要坚持思路、方法、机制、体制创新,积极探索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手段,通过个别沟通交流和组织培训相结合,典型引导和自我教育相结合,理论学习和实践主题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先进典型示范激励、高尚情操人格感召、精神境界升华充实、思想政治素质提高,并进一步通过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机制的建立,做到尊重、团结、爱护、关心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从而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他们的心坎上,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社会效益。
(三)发挥社会团体人才资源库的作用,建好一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社会团体实际上是个巨大的人才资源库,其代表人士是在一定区域一定行业中水平高、社会影响大、政治素质好的领军人物,有相当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因此,发挥社会团体人才资源库的作用,着力建设一支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队伍,不仅是开展新社会阶层凝聚工作的内在要求,也是做好社会团体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迫切现实需要。一是要在各社会团体里选择一批行业影响大、业务水平高、政治素质好的代表人士,如长宁区进行的十大领军人才评选、三年一度的领军人才培训;二是要加强对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培养,要把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培养选拔工作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着重在政治素质、思想水平、理论素养等方面,对其系统地进行理论和实践的教育;三是要做好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的政治安排和实职安排,通过履行参政议政的职责,反映其所代表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并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贡献力量。
(四)发挥社会团体的凝聚力作用,引导新社会阶层人士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一是要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合法经营,这是他们应履行社会责任的首要责任,也是市场经济活动对市场参与主体的基本要求;二是要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积极参与扩大就业、保障职工合法权益;三是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促进可持续发展,无论是非公企业的法人代表、股东,还是员工或自由择业人员,都要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行动上不能以牺牲环境和下一代利益为代价;四是引导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热心公益、回报社会,作为党的富民政策带动下首先富裕起来的新社会阶层代表人士,要热心公益事业,关心弱势群体,积极回报社会。
(五)紧紧依靠社区这个阵地,让社会团体的发展找到更加丰厚的土壤。社团是游离于党和政府之外的“民间组织”,而社区是党和政府管理政务事务的最基层组织体系之一。新社会阶层人士虽然分散和自由,但仍然脱离不开社区这个活动空间。因此,社区应当成为新社会阶层人士的最基本依托。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社区建设,使之发挥应有作用;另一方面,也应当紧紧依靠社区,把新社会阶层人士工作纳入街道、社区党组织的工作范围;同时,把社会团体的发展有效地纳入社区建设的整体规划中。
从长宁区来看,各级党组织加强了对社会组织建设的探索和研究,积极培育、加强引导、规范管理,大力发展有利于改善民生、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和有助于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组织。按照社会化、专业化发展要求,有序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研究制定社会公益性组织分期分批脱钩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机制,逐步加大政府扶持社会组织的力度和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财政投入,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组建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及街镇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培育构建一批新的“枢纽型”社会组织,发挥其在联系其他社会组织中的桥梁纽带作用,探索枢纽式服务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凝聚力工程”学会工作机制,深化与区域内大学、大院、大所、大企、驻军等驻区单位的沟通联系和交流合作,推动“凝聚力工程”向了解企业、关心企业、服务企业、凝聚企业深化拓展,有效整合党委、政府、基层以及党校资源,在10个街道(镇)建立“凝聚力工程”学会分会,初步形成了区、街镇两级区域化大党建组织平台,发挥其辐射效应。目前,区、街两级学会共有成员单位1057家,其中党组织(体制内)占3.7%,政府部门7.2%,企业59%,社会(含事业单位、社会组织)30.1%。当然,社会团体作用的充分发挥必须与党的坚强领导紧密结合起来。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长宁区委党校培训部副主任、讲师。
■ 责任编辑:晏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