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途径;悬念;宽松;民主;和谐;兴趣;评价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复杂,很多同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慢慢的减弱,甚至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那么,在教学中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激发兴趣的途径:
一、优化课堂,以学情定教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并且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时,我用多媒体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有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有关知识,感受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通过观察周围事物中的几何体,自己设计画图做一个,收集作业后评定出优秀作品在数学活动周上展览,使学生充分感受了独立完成作品得到认可后成功的快乐,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巧用悬念,激发猜想论证
我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用“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
1、悬念激疑,导入新课。例如:在进行“弧长的计算”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运动会上,进行400米赛跑时,运动员的起跑点并不处在同一条线上,为什么?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满怀期待,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样,激起了同学们求知的欲望,于是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悬念引导,融会认知。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6页的思考题“已知如图1,AC=FE,BC=DE,点A、D、B、F在同一條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
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
得到这个条件?”后,提出问题:
图1变为图2,条件不变,问题不变,又该如何解决呢?
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悬念设置,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
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使
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
3、悬念发散,拓展结果。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的概念时,在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定理并作了相应的巩固练习后,进行了小结,正当同学们还沉浸在获取了知识的快乐之中时,我不失时机的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勾股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倾听下面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进门,他家的门框宽1米,高2.2米,醉汉拿着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未能把木板拿进门,怎么办?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木板试一试,最后醉汉能否顺利地把木板拿进门呢?为什么?欲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创设情景,倡导学以致用
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都力求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156页第16题:“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说出你的理由。”时,预先创设如下的生活情景:“为了解决甲、乙、丙、丁四个村(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饮水问题,要在四个村内找一个地方建一座水塔向四个村供水。怎样铺设水管,才能使所要安装的水管经过的线路最短,以节省开支?”,这样,就把枯燥、深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了。
四、营造氛围,亲其师信其道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沟通师生情感,使师生在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的搞好教与学。
除了课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而是力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用不断变化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中解脱出来。例如:在教同类项概念时,上课后,提问:在家中排行老大的请举手。我点好人数写在黑板上:23。在家中排行老二的请举手,17。唉,错误!我也是老二,把黑板上的17端端正正地改为18。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老师的亲合力得到充分的体现。接下来所讲的知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掌握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注意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关注他们的微小进步,使他们愿学、乐学、爱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积极评价,满足成功欲望
教师在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是反馈与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1页习题5.1第2题“请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问题,并列出方程”时,发现同学们的解答结果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我都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特别注意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的解答情况,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和修改,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以鼓励和赞赏,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5
数学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枯燥,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和复杂,很多同学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会慢慢的减弱,甚至对学习数学失去兴趣。那么,在教学中通过怎样的途径才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如下行之有效的激发兴趣的途径:
一、优化课堂,以学情定教法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构建的过程,并且充满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我在教学中始终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例如:教学“几何图形”时,我用多媒体打出各种各样的图形,有圆柱体、圆锥体、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体,让学生走上讲台,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图形的某些特征,从而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点、线、面的有关知识,感受到图形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课堂教学结束后布置作业,通过观察周围事物中的几何体,自己设计画图做一个,收集作业后评定出优秀作品在数学活动周上展览,使学生充分感受了独立完成作品得到认可后成功的快乐,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巧用悬念,激发猜想论证
我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巧用“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从而达到增强记忆、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教学效果。
1、悬念激疑,导入新课。例如:在进行“弧长的计算”的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同学们,在运动会上,进行400米赛跑时,运动员的起跑点并不处在同一条线上,为什么?你们想知道吗?同学们满怀期待,异口同声地说:“想!”,这样,激起了同学们求知的欲望,于是非常有兴趣地上完了这节课。
2、悬念引导,融会认知。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96页的思考题“已知如图1,AC=FE,BC=DE,点A、D、B、F在同一條直线上,AD=FB.要用“边边边”证明△ABC≌△FDE,除了已知中的
AC=FE,BC=DE以外,还应该有什么条件?怎样才能
得到这个条件?”后,提出问题:
图1变为图2,条件不变,问题不变,又该如何解决呢?
通过这种一题多变的悬念设置,可以在解题过程中训练学生
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发现、创造能力,使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并且对数学的变幻无穷产生
强烈的好奇心,这就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探寻新的知识,使
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从而主动热情地学习数学。
3、悬念发散,拓展结果。例如:我在讲授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8.1勾股定理”的概念时,在让同学们充分理解了定理并作了相应的巩固练习后,进行了小结,正当同学们还沉浸在获取了知识的快乐之中时,我不失时机的提出了问题:同学们,勾股定理有着广泛的应用,大家倾听下面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天,一个醉汉拿着一块长3米,宽2.2米的薄木板进门,他家的门框宽1米,高2.2米,醉汉拿着木板横着进,竖着进,都未能把木板拿进门,怎么办?另一个醉汉教他沿着门的两个对角斜着拿木板试一试,最后醉汉能否顺利地把木板拿进门呢?为什么?欲知结果如何,请听下回分解。这样,就激发学生对下节课的内容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三、创设情景,倡导学以致用
我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都力求创设生活情景,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在讲授七年级人教版上册第156页第16题:“在四边形ABCD内找一点O,使它到四边形四个顶点的距离之和最小,并说出你的理由。”时,预先创设如下的生活情景:“为了解决甲、乙、丙、丁四个村(围成一个四边形)的饮水问题,要在四个村内找一个地方建一座水塔向四个村供水。怎样铺设水管,才能使所要安装的水管经过的线路最短,以节省开支?”,这样,就把枯燥、深奥的数学问题生活化了。
四、营造氛围,亲其师信其道
有效的数学学习来自于学生对数学活动的参与,而参与的程度却与学生学习时产生的情感因素密切相关。因此,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可以沟通师生情感,使师生在心情舒畅、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更好的搞好教与学。
除了课外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课堂上,我避免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和手段,而是力求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用不断变化的活动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枯燥无味”的数学课中解脱出来。例如:在教同类项概念时,上课后,提问:在家中排行老大的请举手。我点好人数写在黑板上:23。在家中排行老二的请举手,17。唉,错误!我也是老二,把黑板上的17端端正正地改为18。这时教室里一片哗然,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老师的亲合力得到充分的体现。接下来所讲的知识,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迅速掌握了。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注意自身的形象,增加对学生的感情投入,注意与他们进行情感交流,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关注他们的微小进步,使他们愿学、乐学、爱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五、积极评价,满足成功欲望
教师在注意课堂上的及时反馈的同时,也要注意及时对学生的作业、测试、活动等情况给予反馈,是反馈与评价相结合,充分发挥信息反馈的诊断作用、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不断深化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例如:我在讲授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册第151页习题5.1第2题“请用自己的年龄编一道问题,并列出方程”时,发现同学们的解答结果多种多样,只要合理,我都给以充分的肯定,并且特别注意基础比较差的同学的解答情况,耐心地帮助他们纠正和修改,对他们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我都及时给以鼓励和赞赏,从而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