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你基金出路

来源 :投资者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_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按照证监会规定,如果基金规模持续小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需要提出解决方案。业内通常将小于此规模的基金称为迷你型基金,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共有607只迷你基金,同比增加两倍有余


  2016年、2017年成立的基金占迷你基金总量的52%,那两年也是发行高峰。机构占比超高的定制基金,在机构赎回撤退后,留下残余份额,是导致迷你基金出现的主要推手
  业绩差导致规模小,进而更加难以管理,陷入这种恶性循环的迷你基金很难咸鱼翻身
  有的公司对定制基金积极处置,在机构赎回前清算,不留尾巴;有的公司积极推进产品转型,主动适应市场变化。对于消极等待“转运”的迷你基金,持有人应“快刀斩乱麻”
  在资本市场长期疲弱的背景下,公募基金规模缩水并走向“迷你化”已成为常态。
  据《投资者报》统计,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共有607只迷你基金(不同份额规模合并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有余,分布于101家基金公司,有9家旗下20%以上产品都是迷你基金。其规模虽小,占用资源却并不少,市场一度传言,监管层着手对基金公司进行窗口指导,不减少迷你基金数量,申报新基金就会受影响。
  按照证监会相关规定,如果基金规模持续小于5000万元,基金公司需要提出解决方案。业内通常将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基金称为迷你型基金。基金成立时都有两亿元规模的成立红线,现在沦为规模不到5000万元,自然是各有各的伤心事。有些是机构赎回撤退之后,只留下中小投资人还在坚守;有些则是因为业绩不佳,投资人选择赎回,基金份额持续萎缩,以至于后来些许申赎都会对资产配置产生冲击,造成业绩一蹶不振。
  统计近三年数据,迷你基金咸鱼翻身、规模再度壮大的例子并不多,特别是主动操作股票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
  要解决迷你基金不断滋生的问题,先得厘清其出现的历史环境和原因。

大干快上 一地鸡毛


  按照成立时间统计,上述607只迷你型基金中,2016年、2017年成立的产品分别有144只、169只,合计占到总量的52%。2015~2017年是公募基金发行“大干快上”的阶段。据Wind统计,这三年中,新成立基金数量分别为841只、1225只、980只。而之前的2014年只成立了351只;之后的2018年(截至7月11日)成立了 358只。通过比较可以明显看出,新基金成立数量在那三年形成了一个山峰形态。
  2016年市场上一个热门词汇是“资产荒”,似乎每个人都手捏大把钞票却找不到投资标的。各路资金都在寻找投资渠道,一直以来监管最为严格的公募基金行业,成为机构投资者的首选,定制基金由此应运而生。
  机构将手中的富余资金交给基金公司,并成立一只公募基金,按照约定的管理策略,年化收益率高于机构的资金成本。公募严格的监管、托管制度,也使得机构对其充分信任。公募能赚取管理费,增加管理规模,机构则赚取中间差价,双方实现共赢,自然一拍即合。于是,短时间一大批定制基金募集成立,也为如今迷你基金的泛滥埋下了种子。
  2016年新成立基金环比增加46%,达到1225只。这个数量是基金行业出现后15年新成立产品之和。新基金发行一年干了15年的工作,丝毫不夸张。这一年新基金也超过了公募大发展的2014年、2015年两年的总和。可是,从业基金经理不可能一年中数量翻倍。所谓“债多不愁”,基金经理管一只是管,多管几只也是管,这就使得“一拖多”现象愈发严重。
  这些新基金有个突出特点:基金持有人户数刚刚跨过200户,机构持有比例在99%以上。为基金起名也有学问,各公司均有系列产品,关键词往往含有“宜”“享”“旺”“泰”“诚”等等,在后面再加一个吉祥字,就解决了一只新基金的名称问题。可见,基金公司除了有摆弄α、β的高人,一定也有饱读诗词歌赋的才子,否则,怎么能将花样繁多的字眼运用得如此得心应手?。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这类资金如狂风暴雨,来得快去得急。当大机构赎回、基金份额所剩无几之后,就不得不加入迷你基金的队伍。
  典型的例子是长信基金,旗下产品共有61只,迷你基金却达16只,占据公司产品总数的26.23%,在业内处于靠前位置(表1:旗下迷你基金数量占比最高的10家基金公司)。這些迷你产品在公司内部也是“鸡肋”,信息披露等费用一点不少,但合计规模不到1%,贡献的管理费如凤毛麟角。2015年至2017年成立产品达14只。“利”字系列就是机构资金催生的产品。
  2015年11月成立的长信利保,首募规模21亿元以上,2016年二季度末时,机构持有14.37亿份,占比达89.87%,2017年二季度末只剩下209万份,基金份额也只剩中小投资人持有,今年这些资金也陆续撤退,基金总份额仅余4851万份,总规模4444万元。
  长信利泰于2016年3月成立,当年年底,机构持有8.1亿份,占比97.43%。至2017年第二季度,基金规模缩减了7亿份,规模只剩下1亿元左右。今年第二季度,另一笔资金撤出,现在基金总份额只有752万份。
  2016年成立的长信利发,在2016年底、2017年二季度末,机构持有占比均超过90%。
  从机构撤出时间来看,依次是长信利保、长信利发和长信利泰,三只基金规模急剧缩水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017年一季度、2017年二季度。
  长信中证能源互联网成立于2016年1月,虽躲过了年初的“熔断”危机,但2016年收益率只有4.6%,在指数型基金中处于下游。其2017年业绩垫底,2018年以来继续萎靡不振,业绩排名倒数第二,规模只剩下219万元(表2:2018年收益率垫底的10只迷你基金)。此基金成立至今已经三年有余,规模和业绩一直没有起色(表3:近三年业绩垫底的10只迷你基金)。   有些公司产品数量并不突出,迷你基金却很多。
  比如,创金合信基金公司成立于2014年,现在旗下产品39只,迷你基金数量多达13只,1/3的产品都是迷你基金,只是由于公司产品总数量尚未达到行业平均40只的水平,才未进入迷你基金数量占比最多的公司榜单。
  2016年8月下旬成立的创金合信鑫回报A、创金合信鑫价值A、创金合信鑫动力A,这三只产品有着明显的定制基金特征。创金合信鑫回报A首募5亿元,今年一季度被大额赎回,净赎回近5亿份,此前机构持有占比一直高达99.99%。创金合信鑫价值A首募8亿份,机构持有比例一度是100%。成立后,经历了两次大额赎回,分别发生在2017年第一、第三季度,现在只剩下401万份。创金合信鑫动力A与创金合信鑫价值A同一天成立,成立时的规模也相同,机构一直持有90%以上,大额赎回时间是2017年第一、第二季度,现在只剩下397万份。
  也有成立时规模更大,但同样难逃迷你宿命的产品。2015年4月国联安鑫享A成立,首募近70亿元,机构占有97%。2017年二季度末,机构占有93%,到年底时,机构清仓,其规模仅剩下1145万份,至今年二季度末更是只有860万份。同样,“鑫”字系列的国联安鑫禧A,在2016年3月成立,当年二季度末规模为8亿份,机构持有99.99%。今年二季度末,此基金规模只剩下50.5万份,显然机构已经完全撤离。现在,这两只基金规模分别只有0.1247亿元、0.1241亿元。
  分级基金现在已经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诺德深证300分级在各家公司都发行分级基金时跟风而上,但最高时总规模也只有2亿元。随着监管层对分级基金的严格约束,该基金规模已经从年初的856万元降至现在的571万元。

业绩不佳 恶性循环


  迷你基金出现的另一个原因是基金业绩持续低迷,投资者选择赎回,进而陷入迷你泥潭,此时再想咸鱼翻身便难上加难。
  金元顺安价值增长2009年成立,成立前几年,基金收益基本能够靠近业绩比较基准,基金份额虽有缩水但也保持平稳。2014年时开始跑输同类,基金份额逐季下滑。2015年在全部404只产品中排名倒数第4,自当年二季度进入迷你基金行列。2016年其亏损51.82%,同类排名后20%,基金份额下滑至2016年底的2504万份。2017年沪深300指数上涨21.78%,偏股型基金平均盈利14.85%,此基金却亏损25.13%,在同类508只产品中排名倒数第3。经过数年挣扎,现在其规模只剩下0.1748万元。在今年一季报中,此基金表述称:“本报告期内,本基金出现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情形;截止到2018年3月31日,本基金连续679个工作日出现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
  指数增强基金华富中小板于2011年成立,首募6.75亿份,但后续数年总是跑输业绩基准,导致规模持续缩水。2012年跑输业绩基准8.03个百分点,未获得“指数增强”收益,反倒录得超额亏损,基金份额跌破1亿份,步入逐季下滑通道。2014年,其虽跑赢业绩基准,反倒坚定了撤出者的决心,类似于熊市中股票稍有反弹,就有大量资金出逃。2014年底,此基金份额只剩下966万份,变成了“铁杆”迷你基金。从2015~2017年,其连续三年跑输业绩比较基准,今年二季度末,份额只剩下734万份。
  据基金研究员分析,迷你基金规模太小,基金经理配置股票仓位时,要准备出资金应对赎回,形成掣肘,因此难有作为。同样是500万元的赎回,对于5亿元规模的基金,只占到资产的1%,这点现金不会影响到基金经理股票、债券的配置。即使某一天赎回突然多了1倍,基金经理等比例卖掉些持仓股票即可,不会对定好的股票配置策略产生太大冲击。但对于只有5000万元规模的迷你基金,500万元的赎回接近于份额10%的大额赎回。基金经理如果留着这么多现金,那么股票债券最高仓位之和只能接近90%,留给股票的仓位就更可怜了,即使看好市场也不能将仓位提升很高。再加上根据规定,单只股票的配置比例不能超过基金总资产的10%,基金辛辛苦苦找到一只潜力牛股,却只能配置上万股左右,与大规模基金动辄百万股、千万股的操作,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这都限制了基金经理投资水平的发挥,也降低了基金经理的劳动回报率。
  基金规模小导致业绩差,业绩差又导致规模继续萎缩,恶性循环一旦开始就难以抽身,加入迷你基金队伍只是时间问题。

清盘或转型 面临抉择


  今年以来,有基金公司已将部分迷你基金清盘,也有公司将不符合现在投资环境的基金转型,以上都是基金公司积极的解决迷你基金问题的正确姿态,免得其占用公司资源。
  而被动等待显然是不可取的做法。
  将时间回溯到2016年二季度末,彼时市场上共有201只迷你基金。此后三年间,A股经历了结构性牛市、阶段牛市、平衡市、小熊市等各种市场环境,一只基金有充分时间可以证明自己。然而,规模重回两亿元以上者只有37只,占比18%,这些产品算是暂时脱离了规模过小的噩梦。但值得注意的是,有114只、占比达57%的产品仍是迷你基金,花费了三年时间都没有摘掉迷你基金的帽子。它们何时能够摆脱迷你魔咒?这个问题恐怕难有答案。
  重回两亿元以上规模的产品中,有13只,占比超过1/3是指数型基金,这类基金规模增减与市场行情紧密相关。另有8只是货币型产品,两项加起来占比近六成,这些基金规模增加与基金公司的赚钱能力关联度较小。主动操作股基规模翻身者只有19%。
  再看没能翻身的迷你基金,指数型基金也有40只,占比同样接近1/3。这说明,指数型基金完全是靠天吃饭,历经三年,规模重回两亿元和仍旧保持迷你规模的比例基本相同。而主动操作股基的数量是45只、占比39%,比翻身者多20个百分点。
  这两个数据充分说明,主动操作股基规模重回安全线以上的比例远低于原地踏步者。而规模跃升最多的指数型产品,原地踏步者的数量同样不少。
  如何处置迷你基金,是摆在基金公司面前的棘手问题。一些态度积极的公司已展开行动,根据情况或是转型或是清盘。
  万家中证创业成长分级基金虽然赶上了分级基金在2015年、2016年的牛市,但也没能壮大规模,首募份额不高,开放申赎之后份额急剧下降,今年二季度末规模只剩下0.3592万元。在分级基金日益边缘化的背景下,如此小的规模,坚守下去意义并不大,于是其将转型为万家新机遇价值驱动灵活配置基金,从指数型变身为主动管理的灵活配置基金,今后的表现就看基金经理的操盘能力了。
  已经清算的327只基金中,今年一季度末规模处在迷你状态的达153只。这些基金进行清算时给出的解释是“鉴于市场环境的变化,为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做出清算决定。其实主要原因还是规模太小,占用公募资源。与其拖延浪费,不如壮士断腕,清算后再发新基金。对原来的持有人来说,只是从净值缩减的暗亏,变成现在净值清算的明亏,却免去了消耗时间成本的苦恼。
  对于定制基金,有些公司的解决方案相当负责任,若机构有赎回意向,直接召开持有人大會,完整履行清算程序,机构全身而退,此基金也退出历史舞台,可谓有始有终。招商基金一共清算了16只基金,这使得该公司产品总数虽然处于业内前10,但现存迷你基金数量却排名靠后,占基金总数比例已不高。
  等待市场行情到来再抓住机会做大规模,是很多迷你基金的选择,但从历史数据看,前途未必乐观。不愿意扛下去的持有人选择赎回,自己直面亏损,从头再来,可能比死等迷你基金那咸鱼翻身的微弱几率更加明智。
其他文献
从表面上看,人身险公司不论是从原保费收入,还是总规模保费都出现了下滑,但是由于保费结构优化,即使在资本市场低迷的上半年,净利润仍然能实现大幅增长,可见人身险市场逐步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  上半年,险企监管高压态势不减、总保费收入一改迅猛前进之势呈现负增长、原保险保费收入同比下降近12个百分点,为2012年以来首次下降,种种迹象似乎预示着,历经一年多价值转型之后,保险公司的日子并不好过。  然而在转型
期刊
2018年,房地产政策仍以强调控为主,且部分城市围绕打击炒房调控仍在升级。绿城中国项目多位于调控重点城市,此时祭出高周转大旗或许也是不得不为之  近几天,绿城房地产建设管理集团董事长、总经理李军的一段言论引发了广大投资者热烈讨论。在博鳌房地产论坛采访时,李军称,他一直劝身边的同事这两年不要买房,因为近两年的房屋质量是最差的,维权潮会在这几年出现。谁也不要笑话谁,接下来估计谁都逃不掉。他还表示,由于
期刊
深交所8月初曾就加加食品以47.1亿收购“金枪鱼钓”一事发出问询函,要求完善信息披露情况,包括金枪鱼钓上市之路屡次被中止、历史上的18次股权转让、存在股权质押风险等  近日,业绩变脸、大股东债务危机爆发、收到深交所关注函等等问题,让“酱油第一股” 加加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加加食品”,002650.SZ)“事故不断”。在加加食品应接不暇的同时,也被推向了大众的聚光灯下,引发广泛关注。  
期刊
美年健康多年来的高速扩张已经累积了诊疗质量下降、管理差异和内控风险,更令人担忧的是,频繁的小型并购已为公司堆积了高达40.46亿元的商誉  萦绕在美年健康头顶的不规范控诉和潜在风险仍在发酵。  先是“澄清”再是“坐实”,发生在广州美年富海门诊部的故事一波三折,最终被广州市天河区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发出的一封《责令整改通知书》“打脸”,并引发深交所的第二次发函关注,而与第一次火速于次日回复不同,截至8月
期刊
如今小米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线下自营店帝国,但记者实地探访第三方卖场发现,第三方手机卖场的销售却鲜见推荐小米,更有商场因质量问题拒绝小米“入场”;另一方面,小米拓展金融引来市场一片争议  小米(01810.HK)股价屡屡跌破发行价后,外界开始重新审视这家明星公司。谈到小米手机销售模式,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饥饿营销”,小米从互联网线上营销到逐步开展线下实体店,“缺货”一直是关键词,从前线上抢新款手机要面
期刊
A股市场延续震荡整理,上周收报2795.31点,周涨幅2%,有机构分析称,A股市场在历经此前一段时间的快速下跌之后,当前估值更加逼近历史最低位,指数下行空间非常有限。  《投资者报》记者根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机构最近一周(8月6日~8月10日)给予了5家公司超过目标价位1倍的股价,比此前(7月30日~8月3日)多出4家。这5家分别为万科A、铁汉生态、云铝股份、山东海化、易尚展示。  对于机构评
期刊
历时半年多的迷你基金清盘大潮,让投资者已经不再谈“清盘”色变。所谓迷你基金,简言之即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基金。据《投资者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年内清盘的迷你基金数量已逾160只,超过了前四年的总和。  尽管如此,迷你基金依然数量众多。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市场上的迷你基金共有607只(不同份额规模合并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两倍有余。  其中,安信基金旗下有8只产品沦为迷你基金,较
期刊
在大批资金投入基金行业的同时,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迷你基金也开始频繁现身。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迷你基金数量已经达到607只(不同份额规模合并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两倍有余。具体来看,这607只迷你基金分布于101家基金公司,其中,有9家基金公司旗下20%以上的产品都是迷你基金。  其中,中融基金规模小于5000万元的基金数量达到14只,占公司总基金数量的32%。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指
期刊
从2015年借壳登陆A股,到一连串的并购扩张成为民营体检第一股的美年健康,近来可谓麻烦事缠身。  先是被爆出“假医生”事件,后又遭深交所问询整改。除此之外,据统计,仅公开披露的门店违规事件,美年健康在2015年有6起,2017年已达到14起。  美年健康的董事长俞熔曾因善于资本运作而被业界广为关注。不过当下时点,带着美年健康“快速奔跑”的俞熔该如何应对这些看似琐碎,但又触及安全健康底线的一系列事件
期刊
近日,《投资者报》记者将获得的贵州仁怀茅台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茅台农商行”)IPO宣传资料、带有公司董事长杨佳鑫签名的《股权证》、《股权投资认购协议》、加盖公司公章的《股份转让指定账户说明》等文件发送给茅台农商行,对方仅表示IPO属于虚假宣传,并未对盖有公章文件的真实性给予回应(详见上期文章《真出“内鬼”还是另有隐情?茅台农商行监事以IPO之名融资》)。  7月18日,记者再次致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