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点及面,多向辐射”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han32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教师在数学复习过程中,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由点及面,多向辐射”的复习方式就是熟悉基本图形,通过图形变换,把有关知识通过图形演变让学生分析探究,由图形得出性质,多向辐射,牵出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红线,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形成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基本图形,分析图形,培养能力
  许多九年级学生反映不会复习几何,以为几何复习就是做题,把复习等同于做题.但是有同学做了大量的几何题,复习的效果却不明显,在面对几何问题时仍然没有多少把握,缺乏分析几何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而这些方法和能力又是中考复习阶段必须形成的.
  该如何有效组织中考几何复习呢?本人做了一种新尝试——由点及面,多向辐射.这是基于几何基本图形的复习方法,经过连续两年中考复习的实践,取得了不俗的效果.
  下面我从特殊平行四边形——菱形的复习介绍这种复习方法.
  在复习菱形时,我从一个一般的菱形入手:
  问题1:当我们看到一个菱形时,你能从图形中得到哪些性质?其中有哪些边角的特殊数量关系?如图1.
  此时学生能把菱形的边角性质做一个回顾.
  然后在图1的基础上添加一条对角线AC,如图2,有了下一步思考.
  问题2:在图2中你能得到哪些图形和性质?
  学生容易发现图中△ABC≌△ADC,∠ACD = ∠ACB = ∠BAC = ∠DAC.
  接着连接BD交AC于点O,如图3.
  问题3:在图3中你又能得到哪些特殊图形和性质?
  学生经过观察和分析不难发现,图中有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两对全等的等腰三角形、AC与BD的垂直平分关系等结论.
  以上三个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回顾复习菱形的重要性质,以及启发学生能通过观察分析图形,发掘其中的特殊图形和数量关系,学会读图.
  此后,我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变换图形,挖掘性质,达到多向辐射的复习目的:
  问题4:在图3的条件下,你有什么方法计算菱形的面积?
  大部分学生能想起通过对角线计算菱形面积的公式.然后老师请同学分析此公式的推导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角线分割菱形转化为特殊三角形的理解.
  问题5:如图4,四边形ABCD中,AC⊥BD,你能计算四边形的面积吗?并分析你的方法.
  学生通过刚才菱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难迁移联想到此四边形也能利用对角线来计算面积.通过问题5的思考学生能从特殊四边形过渡到具有相同特征的一般四边形,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和灵活性.
  再回到图3.
  问题6:在图3的基础上取BC中点E,连接OE,得到图5,请认真分析,你能得出哪些重要的结论?
  这个问题很开放,结论很多,旨在锻炼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能力,给学生几分钟时间认真分析归纳,得到了许多有益的发现:OE为△ABC和△BCD的中位线,OE∥AB∥CD,OE = ■AB = ■CD,OE = CE = BE = ■BC,△OEC和△OEB为等腰三角形,△OEC∽△ABC,等等.
  在此基础上设置两个具体的问题,巩固学生刚才发现的结论:
  问题7:如图5,若OE = 2,则菱形的周长为 ;
  若AC = 6,BD = 8,则△OCE的周长为 ,面积为 .
  在图5的基础上再进一步.
  问题8:取CD 、AD、AB的中点F、G、H,并连接EF、FG、GH、EH,得到图6,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还可以把图形一般化,进一步培养学生思维的迁移能力.
  问题9:如图7,四边形ABCD中,AC⊥BD,E、F、G、H为四边中点,判断四边形EFGH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
  到此时,我们把菱形与三角形的有关知识联系起来了,既复习菱形的有关性质,也再次巩固了矩形、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有关知识和方法,达到多向辐射的目的.
  并且在整个探究过程中,以图形变换为主线,从一个最基本的图形开始,不断变换,增加线条,构造性质丰富的图形.而每一步都只呈现图形,设置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逻辑地导出应有的结论,旨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图形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把其中包含的特殊图形和特殊性质发掘出来之后,就能轻松解决问题了.这种方式也是为了教会学生学习几何的方法,就是要充分分析图形,展开联想,挖掘其中的基本图形和数量关系.
  回到图1,继续变换.
  问题10:在图1的基础上,取菱形的边CD、BC上两点E、F,且DE=CF,得到图8,判断AE和AF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
  本题只需连接AC,证明一对全等三角形即可.
  问题11:在图8的基础上连接EF,得到图9,判断△AEF的形状并证明.
  问题12:如图8,若点E、F是边CD、BC上的动点,满足DE=CF,在两点移动过程中,△AEF的形状会发生改变吗,请说明理由.
  问题13:在问题12的基础上,若菱形ABCD中,∠ABC = 60°,猜想△AEF的形状并证明.
  问题10-13是一组递进式的问题,从一个菱形的最基本图形出发,从判断线段AE,AF的数量关系递进到探究它们所在△AEF的形状,从定点问题递进到动点问题,由静态过渡到动态,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回到特殊,既复习考查了学生菱形和等腰三角形的有关性质,也训练了学生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基本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运动变化的数学思维.
  问题14:在问题13的基础上,若菱形的边长为4 cm,求△AEF面积的最大和最小值.   问题15:在问题14的基础上,当点E、F在什么位置时,△CEF有最大面积,求出最大面积.
  问题14、15是在刚才的几何图形之上构造的“最大面积”问题,其中问题14中△AEF的最大(或最小)面积问题可以转化为其边AE(或AF)的最大(或最小)问题,连带复习了垂线段最短的应用,技术难度不算大,但思维量不小,并且学生容易往构造关于△AEF面积的二次函数求最大(或最小)值的方向思考,这就难以解决了.而△CEF的最大面积问题可以有两个思考方向,首先是在四边形AECF中利用△AEF的最小面积,可以求出△CEF的最大面积(因为四边形AECF面积是菱形面积的一半,为定值);也可以直接过点F作EC的垂线段,如图10,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构造关系△CEF面积的二次函数,转化为求函数的最大值问题,这是学生熟悉的思路.
  设置以上两个问题旨在沟通几何与代数的联系,这类问题是中考试题中常见的综合性问题,训练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意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达到由点及面、多向辐射的复习效果.
  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做了总结性表述:我们几何的复习不能停留在记住几个定理,也不能停留在会做几个题目,而是要多从研究图形出发,学会分析图形,展开联想,发掘其中的特殊图形和位置、数量关系,运用有关性质,培养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了工具,有了思维能力,方能应对可能遇到的一切问题.
  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指出“学习有两个过程,一个是从薄到厚,一个是从厚到薄.”前者是量的积累,后者则是质的飞跃.教师在数学复习过程中,不仅应该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典型的例题进行反思,而且还应该重视对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由“量”到“质”的飞跃这一转化过程.“由点及面,多向辐射”的复习方式就是熟悉基本图形,再作图形变换,引导学生联想与探索,把有关知识通过图形演变让学生分析探究,由图形得出性质,多向辐射,牵出一条条知识和思想方法的红线,使学生形成知识系统和方法系统,形成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由量变向质变的飞跃.
  【参考文献】
  [1]李果民. 中学数学教学建模. 广西教育出版社.
  [2]马维民. 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初中数学.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3]马复. 初中数学新课程教学法.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4]陈德崇. 中学数学教学论.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其他文献
【摘要】为实现财经类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文章根据微积分课程逻辑严密、思维严谨的特点,对微积分考试尝试了改革,从而提高经管类专业大学生用数学的思想和思维方式去分析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应用型;微积分;考试改革  财经类院校往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并具有现代意识、长远眼光的应用型经管类高级专门人才.而作为经管类专业学生的数学通识教育必修课的《微积分》,它为很多经济专业课程提
【摘要】高三数学复习要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正确理解数学本质,需要教师的精心且有效的预设,促成学生生成不同的理解及不同的能力,逐步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问题串;命题教学;通法;探究  高三数学复习时间短、内容多、综合性强、学生接受与提升的程度、速度参差不齐,如何进行有效、高效的复习,是高三数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前提下能顺利地生成数学思想方法,促成多角度的理
【摘要】本文根据在复习课中,学生利用分离参数的方法解决一道导数的含参问题时遇到的困惑,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找到了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并得出该类问题如何处理的方法.我们通过在课堂教学中发现问题,课后研究问题,最后将探索的方法和结论与學生进行分享,教育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同时也告诉我们教师要在课堂中重视生成性的问题,善于倾听学生的声音.  【关键词】导数;分离;分类
【摘要】 以古今中外巨人创新思维和成果作基础,再启动创新思维,构建新函数,建立7个引理,用微分学求最小值方法,奇妙且简要的证明了.  2N=P4 P5 (1)  当正整数2N≥6,(1)式至少有一组P4和P5同为奇素(质)数的解.即著名的古今中外古典六大数学难题之一,1742年提出的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得到证明.  【关键词】 韦达定理和逆定理;方程整数根;正整数正因数;连续函数上的点;最小值;陈
定义:在一个数学表达式中,如果有这样的量,它在每个指定情形下是一个常数,但在不同指定情形下的值不同,这样的量叫做参变量,又叫参变数,简称参数.  参数是一种很奇怪的量,在一般的解题过程中,应视其为定值,但同时,却又没有具体确定它的值是多少,随着它取值的变化,问题往往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因此,参数既有定值的表征,又有变量的特点,如果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形容的话,它就是集动、静于一身的精灵,具有两重性.
【摘要】通过对2016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数学第26题的解法探究、回顾与思考,启示教师要善于以基本问题为载体,拓展综合,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策略,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教会学生思考.  【关键词】中考压轴题;解法探究;思考  2016年大连中考数学压轴题既考查了学生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理解与掌握,又关注了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的感悟情况,尤其突出考查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意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 其中,尤以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为广泛. 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综合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成绩. 然而,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
【摘要】高中数学对于高中生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是对中小学阶段数学內容的整合和知识的提升,也是为后来的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数学是高中学习中的主要课程,这门学科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整个学.想学好这门课程,需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培养自己这方面思维的时候使用方法不当,导致很多高中学生在学习该门课程时会遇到很多困难,因而,会对数学这
《搭积木》一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相同数位上相加减的道理,这样的算理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是一个抽象的学习内容. 为此,教材首先创设了搭积木的情境,这里的积木实际上就是直观模型方块. 其次,安排了在计数器上拨出计算结果、观察直观图得出计算结果的活动. 小方块、计数器、直观图作为直观模型,都是帮助学生进行抽象运算的一个桥梁,它们将从多角度帮助
【摘要】从目前来看,我国高中数学的教学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成效不高,而且数学教学质量有待提升.而作为一种新的科学教学理念,翻转课堂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加以运用,能够为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提供积极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当前高中数学的教学,以函数部分为载体,提出了翻转课堂理念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运用的有效意见,以期能够为高中数学的教学提供积极的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