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生动、互动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wei055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班会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重要载体。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班会课的好坏决定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如何打造魅力班会课,这是每个班主任都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主动选题、形式丰富、加强互动三个方面,谈谈对魅力班会课的理解。
  关键词:班会课;魅力;班主任
  班会课是班主任教育学生的重要载体,成功的班会课有利于教学工作的推进和学生的健康成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班会课的好坏决定了班主任工作的成败。对于魅力班会课如何打造,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主动、生动、互动。
  打造魅力班会课需要主动。主动是指千方百计让学生主动参与,成为班会的主体。首先要从主题的选择上体现主动。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好本学期的班会课主题。之后班干部和班主任讨论,确定班会课主题。确定的原则以著名班主任杨兵的班会主题为参考,做到简洁、生动、合时、鲜明、集中。比如,①位卑未敢忘忧国——爱国主义教育;②每逢佳节倍思亲——感恩父母教育;③莫愁前路无知己——人际关系教育;④倚门回首嗅青梅——爱情观念教育。当然主题的确定还要结合学校工作设想、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进行细化。广西壯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我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育人目标是善良、理性、大气。那么主题“倚门回首嗅青梅——爱情观念教育”,可以细化为辩论赛:中学生谈恋爱利大于弊(正方),中学生谈恋爱弊大于利(反方);也可以细化为“早恋一个美丽的错误”;也可以细化为古今中外名人爱情观展示等,学生在辩论中认清了早恋的利弊,在讨论中理解了早恋的影响,逐步能够理性地去对待自己的情感。总之,教师要让学生主动选题,积极参与,让主题变话题,可操作性强,教育意义大。其次要在主持人的选拔上体现主动。每组推荐一个班会课主持人。主持人负责每周的主题班会的组织,包括主题的拟定、串词的撰写、课件的制作、活动流程等。对于做得好的小组和主持人班主任予以表扬,以达到激励效果。
  打造魅力班会课需要生动。生动就是指班会课的主题形式多样,环节紧凑。主题形式多样,才不至于枯燥,才能吸引学生,从而达到教育的效果。班会课的形式要多样。手段之一是小组讨论。小组讨论的形式也要丰富多样,可以是同桌之间,也可以四人为一个小组。讨论时要明确谁是组长,要紧扣话题,要紧凑,要注意实效。手段之二是报告会。可请优秀学长或者家长做主题报告。比如,请考上大学的学生回来讲学习经验介绍和大学生活,或者,请有专业特长的家长做职业前景人生规划方面的专题报告。手段之三是情景思辨。教师要巧设情景,引用情景剧、图片、录像等引发学生思考,辨别,甚至辩论。对于高中生,可以编织正反方题,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要充分地发掘学生的艺术创作才能,鼓励学生大胆地去展示自己的才艺,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比如,电影、歌曲等,营造宽松环境,寓教于乐。著名班主任杨兵老师谈班会课的技巧时强调了几个原则:一是少谈大道理,多讲小故事;二是丰富、鲜活、深刻班会素材;三是巧借任课教师之 力;四是现代教育技术开辟班会新天地,将世界放进班会等。
  打造魅力班会课需要互动。互动就是魅力班会课的重要体现形式和主要原则。互动是自我的升华,情感的交流,是思想的碰撞。在“放飞梦想”主题班会课上,教师安排学生写出自己的理想。这也是一种互动,是一种自我发现,自我升华的过程。互动要想方设法设置环节和情境,推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学生和多媒体之间互动、老师与学生之间互动、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互动。如果能够做到这点,这必定是成功的班会课。比如,我校刘老师开展一个主题班会:勇敢面对挫折。老师放了一个视频后,主持人要求学生写看视频的观后感,或者写自己当下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学生写出来了,以游戏的形式展现(击鼓传球,传到谁的手中,谁负责念纸条内容,如果遇到同学写的是自己的心灵挫折,要提出解决的办法)。后来教师又把纸条收集好,交由主持人分类,把写得好的观后感的纸条展示出来,激励大家;写自己困惑挫折的纸条交给全体班干,每个人负责写解决的办法,张贴出来,鼓励心灵脆弱的同学。通过这次班会,学生心理得到了调适,情感得到了宣泄,也找到了一些解决困难的办法。
  总而言之,一次成功的班会课需要班主任精心组织,付出很多心血。教师只要一切相信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加强指导,精心选题,丰富形式,多方互动,不断研究,常出常新,就能打造出一节节魅力班会课,有力地推动良好班风学风的形成。
  参考文献:
  [1]杨 兵.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助学课堂中,如何正确使用文本?笔者以《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这篇课文为例从四个方面谈了个人看法:①把握文本,帮助学生实现场景的“跨越”;②唤醒体验,帮助学生实现角色的“跨越”;③品析重点,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跨越”;④读写联姻,帮助学生实现文本的“跨越”。  关键词:文本;助学;跨越  教材是一种特殊读物,长期以来,陈旧的“以本为本”的阅读教学观念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剥夺了学生张扬个性
期刊
解析几何大题是高考的必考内容,更是学生难以突破的一大瓶颈。历年来关于解析几何大题的研究论文可谓汗牛充栋,解析几何大题的研究趋势也从宏观走向微观,粗放走向集约。但在这转变过程中也出现了过于追求枝节或过于程式化的倾向,忽视了解析几何学科思想的渗透,降低了解析几何研究应有的高度。笔者以常见于报端的“设而不求”与“设而求之”为例加以说明。  一、载体  本文选择2011年江苏高考第18题作为研究载体,她结
期刊
摘 要:家庭治疗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初传入中国,文章采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运用家庭治疗的理念以及相关技术,以大学生人际关系为载体,从高校辅导员角度出发,试图找到家庭治疗在高校中运用的可行性与局限性。  关键词:家庭治疗;高校;人际关系;辅导员  一、问题提出  家庭治疗在高校是否能够有效运用呢?目前存在以下几个阻碍:①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重于个人,因此个人的真实意见与感受常被隐藏起来,加之中国
期刊
摘 要:目前,校园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本文以广州大学城为例,对大学城内学生进行采访调查,并对大学城内的安全问题进行分析,拟建立大学城校园安全应急管理机制,旨在进一步强化高校安全管理系统。  关键词:高校安全;安全应急;管理机制;信息化平台  一、影响高校安全稳定的原因  以广州大学城为研究基地,我们针对大学生交通、食品、治安及体育运动设施安全设计了一份关于高校安全管理问题的
期刊
摘 要: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为实现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有机组合并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结构状态和运行机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人才培养所采取的方式并反映了专业的教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不是专一和固定不变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需要根据区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企业的实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关键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模式  一、引言  高职
期刊
摘 要: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来说,互联网似乎已成为了生活“必需品”。了解在校大学生群体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分析他们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有哪些偏好及对互联网的评价等信息,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规范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行为。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上网  1.调查情况分析  本次调查选取了作者所在的西华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为样本对象,通过对大一、大二两个年级的同学进行分层抽样调查,从而掌握他们的互联网使用情
期刊
多年来,我一直努力思考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希望自己成为一名智慧、爱心型的优秀班主任,做学生最喜欢的教师。经过多年努力,我发现作为班主任,发自内心的爱是解决一切困难的金钥匙。  1.这种爱应该是一份坚持  我一接手五一班,就从前任班主任及任课老师那里了解到,这个班里有很多尖子生,可后进生也不少。尤其让人头疼的是,这个班有十几名学生誓死不写作业。了解到这些,我马上制订应对策略,首抓学生作业任务的完成。
期刊
在进行生物教学设计时,教师需要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理角色分配。在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向来是教师一人站在前面讲,学生坐在下面听,教师扮演着课堂教学中的主角。实际上,这是一个严重的教学误区。既然学生才是知识的最终接收者,那么,他们理应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应当成为课堂教学的引导者,为学生创造出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这是新时期教学改革当中应当予以重视的新思路。  1.培养自主学习动机
期刊
摘 要:林肯说得好,“有舆论作后盾,无坚而不摧”。由此,足见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高速公路作为便捷、现代的交通形式和手段,不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必须融入交通大环境和对外进行展示及沟通,因而其新闻宣传工作既重要又必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结合湖南高速公路新闻工作的现状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速公路;新闻宣传;工作  高速公路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
期刊
摘 要:“以学生为本位”是高校图书馆开展人性化服务的本质内涵,是信息化时代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将从高校图书馆“以学生为本位”的服务内涵、必要性以及具体实施路径等方面着手,凸显“以学生为本位”之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的本质内涵,同时为高校图书馆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以学生为本位  一、高校图书馆“以学生为本位”读者服务的内涵  大学的本质在培养创新性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