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新举措

来源 :中国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jz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温家宝总理在《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的报告中指出,农村教育是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问题,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好。在报告中,总理表达了对奋斗在一线的农村教师的殷切期望,并且提出了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殷切希望。对总理的这个希望,我有几个方面的体会。
  
  一、资源配置是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
  重要条件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从何体现?从战略上讲,教师的经济地位应是教师专业地位的保障。师资是构成教育条件的前提,因此,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总理在报告中提到,要通过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和加快农村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完善教师准入、退出制度等,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状况。这充分体现了优化资源配置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农村教育投资办学上,国家对有条件的地方开发经济适用房,不仅有利于解决教师的住房问题,也能够逐步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吸引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乐于从教。与此同时,国家在师资管理中采用市场化思维,建立优胜劣汰的工资指标体系,推进教师资格考试改革和定期注册制度,这一方面打破了平均主义,使教师收入分配合理化,另一方面也克服了教师资格认定终身化所带来的教学观念保守和教学方式落后的弊端,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教师职业的社会吸引力。
  
  二、政策导向是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
  关键因素
  
  农村教师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认可,不仅需要物质条件的保障,也需要国家政策法规的大力扶持。
  温总理满怀深情地指出,我国免费师范生政策自实施以来,已经初具成效,但仍需进一步调整改进。无可厚非,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出台,反映了我国中西部地区农村教师资源的匮乏,更凸显了教师培养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其初衷在于一方面缓解部分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压力,使他们能无后顾之忧地掌握扎实的教师基本专业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也能够发展壮大专业教师队伍,填补贫困地区农村教师流失空缺,推动教师结构合理化发展和良性循环。
  然而,随着政策的深入实施,其所表现出来的弊端也值得我们进一步反思。如由于政策宣传不到位的原因,一部分学生对政策未能全面理解,从而出现一些违约或工作热情不高等现象。同时,也存在部分学生报考动机不纯的现象。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我们在政策的落实过程中进一步调整与完善。
  
  三、体制创新是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
  重要保证
  
  农村教师队伍的发展壮大,需要对农村教育进行“深水层次”的体制改革与创新,以保证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总理在讲话中倡导建立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推动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的定期轮岗交流。这些制度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使学校打破封闭的办学格局,使办学活起来,加强校际之间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的交流,取长补短。同时,在交流的过程中将农村的文化优势与学校的科学素养有效结合起来,于交流中营造相互信任与亲密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消除教学惰性,在追求新知识、探索新方法的过程中克服循环教学带来的教学疲劳和职业倦怠。定期轮岗交流制度的建立,也可以打破城市重点学校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一定程度上消除择校费等不合理现象,有效协调城乡之间、“中心”与“偏远”的矛盾,积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逐步实现教育公平。
  但不可否认的是,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在教师定期轮岗制度中,学校办学传统、教师思维模式都存在差异,实施轮岗交流制度后,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学校文化建设的连续性;而在轮岗交流中,诸如轮换谁、轮换人选的确定程序等也需要妥善处理。
  
  四、质量提升是造就高素质农村教师队伍的
  手段
  
  教育质量的提升是教育发展的生命线。提高教育质量,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推进教育发展模式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是当前农村教育发展的中心任务。
  总理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全面启动实施对农村中小学教师的“国培计划”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教的“特岗计划”。规模宏大、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农村教师队伍,关系到教育发展的全局。加强对农村教师,尤其是对农村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的“国培计划”,在促进教师认知能力提高和教学实践能力提升的同时,推进了基础教育改革,有效提高了教育质量。在“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教育专家帮助骨干教师逐步走上科研型、专业化成长之路,骨干教师回到教学单位再将培训中获得的优质教学资源传授给其他教师,最终形成“一帮多带”的局面。这种培训不仅减轻了农村教师个人及学校的负担,也有利于优化教师结构层次,顺应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援农村”的社会发展趋势。
  “特岗计划”则能够发挥强校对弱校的带动作用,不仅可以缓解农村地区教师紧缺的困难,也有利于优化学龄、学历和学科等多维度结构的农村教师梯队建设。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同时,也能够完善农村教师补充的长效机制,有效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总之,造就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是办好让人民满意、让人民放心的农村教育的重要保障,总理在报告中提出的许多办法都有效地结合了现实,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必须深入贯彻下去,使农村教育大放光彩。
  
  责任编辑/李春娥
  
其他文献
编者按“道德观察”是本刊关于德育事件和热难点的带有评论性质的栏目,充满思想性和批判性。从本期起,我们邀请洞察力强、思想有锋芒、文笔犀利的知名专家在本栏目下冠名开设专栏,随当期主题发表真知灼见。首先邀请的是原国家督学、原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成尚荣研究员,相信他的声音能引起广大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中国,礼仪之邦。“不学礼,无以立。”一句《论语》承达千年,源远流长,当然也流淌在教育的血脉中。
[摘要]如何保持人性特质,追问和思考生命的意义,构建一种全新的伦理观,既是一个严肃的社会问题,也是现代学校教育的重大课题。本文基于人性化教育视阈,试图从德育的要素、特征、功能及途径等方面,对人性化德育进行深入发掘,从而为学校德育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人性化德育;隐性德育;生命教育实践  [作者简介]金绪泽,河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王瑞月,河南师范大
以新干线电车车轴为例,就车轴的弯曲应力、残余应力以及疲劳裂纹的扩展特性,利用断裂力学的计算方法求得裂纹停留极限深度,从而能够对车轴定量地进行安全性评价。 Take the Shi
[摘要]教师的职场幸福感基于其生存状态,经历内心感动、文化道德创新和精神享用的过程。本文深入探讨当代教师体验职场幸福的源泉:自觉享用职场幸福;体验师生共同成长;欣赏千姿百态的生命样态;构建魅力德育模式等。提出当代教师要不仅欢呼职场幸福,而且要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创造和享用职场幸福的过程之中,践行师生人道主义,溢流师生生命灵动与健康丰满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教师职场幸福;生命样态;魅力德育模式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80后”“90后”,不只是一个年龄段的划分,我以为更是一个时代的概念。他们代表着一个时代,在他们身上闪烁的是时代的色彩,充溢着的是时代的精神,他们预示着未来。  出于职业的习惯,我自然想到一个问题:倒退百余年,十九世纪同样也有“80后”“90后”,只不过当时没有人给他们命名罢了。翻开十九世纪中国史,一个个曾是“80后”“90后”的伟人、名人跃现在眼前:“李大钊(1889)、毛泽东(1893)、鲁
5月4日,一个青春的节日。晚上,坐在电视机前,观看第十届《五月的鲜花》演出。满台的朝气,满台的生动,满台的青春。我早已白发苍苍,但一首首老歌,一段段新舞,又让我找到了青春的感觉,而且找到了火红岁月的感觉。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青春激越澎湃的日子啊!  在这样的日子里,我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句名言:“以革命的名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好多好多年了,久违了。以革命的名义,实质上是以青春的名义;忘记过
温家宝总理在张北三中为农村教师作的报告《一定要把农村教育办得更好》,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办好农村教育的意志和决心。农村教育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意义十分深远。办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在教育投入,核心在党委政府,根本在教师队伍。本文结合总理报告,仅就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谈谈体会。    一、完善农村教师职前培养体系,  健全招聘管理机制    “教师是教育之本。有好的教师,才会有好的
[摘要]如何理解生态文明与德育的关系,丰富德育内容,创新德育路径,本文阐发生态文明的理论渊源及对德育的重要意义,提出实现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需要生态文明教育;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实现科学的发展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需要生态文明教育;建设生态文明的新时代需要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应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新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生态文明;德育;思考   [作者简
@于政道¥包头正道集团技术部易腐食品,保鲜,多式联运,JLDJ551 减压冷藏多式集装箱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易腐农副产品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逐年上升趋势,待运易腐食品货源丰富,是目前其它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