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研究

来源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zhanl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已经成为反映城市特色、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改善投资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如何有效引导生态建设,同时促进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成为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结合生态旅游资源,规划区域大环境生态绿地体系,以此达成大环境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
  关键词:绿地系统;生态旅游;规划设计;生态空间格局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基金项目:
  1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经费支持项目:项目编号为2008BAJ10B02
  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414城市避震减灾绿地体系规划理论研究
  3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城市避震减灾公园绿地体系规划与实践
  4 2010年江苏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工程项目:城市防灾避险绿地体系规划理论研究
  5南京林业大学高学历人才基金项目:163120020城市避震减灾公园规划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TU 986
  城市绿地系统能有效构建生态环境,为城市居民提供优质人居环境。随着绿地在城市旅游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区域生态型绿地具备游憩功能,因此,结合生态旅游的可持续绿地体系已成为区域绿地系统规划的重点和方向。笔者从近期参与并已通过专家评审的河北迁西绿地系统规划修编工作过程中体会到,要想达成大环境生态环境建设与旅游经济发展的“双赢”,必需在绿地系统规划过程中重视城市特色生态资源。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与特色生态旅游
  1.1 城市特色与绿地系统规划
  城市特色是在差异性前提下物质空间所展示的形象特征、形象美,是人文活动所透射的地方气质[1]。自然环境和地域文化是构成城市特色的基石。以城市物质空间、城市风貌、产业发展为基础的城市功能, 是城市内在特色的外在物质表现形式。城市特色由两方面因素构成,一方面是显性的物质要素,即城市的自然状况、地形、地貌、气候等;另一方面是隐性的人文要紊,即城市的人文、历史、传统等。一个城市蕴涵着特定的历史资源、自然环境资源、人文习俗资源,这正是城市特色的载体[2]。城市绿地系统与自然环境、地域文化相协调是城市特色构建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特色的营建有着不可替代的指引作用,有着独特的山水肌理的小城镇绿地系统规划在这方面有其独特的代表性。在城市特色风貌日趋消退的今天,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创造城市的持久吸引力、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吸引人才、繁荣城市打造良好的环境基础,对重新塑造城市特色发挥了重要作用[3]。
  1.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前提和保障
  毋庸置疑,旅游开发势必对区内原有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随着旅游风景区发展的生态化趋势,其开发建设越来越重视保护原生态环境,强调绿地维护生态平衡的功能。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是每个城市决策者的共识,这也对区域的绿地系统建设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何科学合理地布局绿地空间,是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内容,着重研究实现生态化目标的最优途径,合理、高效地配置各项资源,确保绿地系统发挥最大的生态效益,这是发展生态旅游的前提和保障。
  1.3 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绿地系统规划的方向和目标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应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确定城市“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成适宜的、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绿地系统。在对城市生态进行整合分析和绿地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地制订城市绿地指标,合理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宏观空间布局,从而达到促进自然生态恢复、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先城市品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目的[4、5]。建设生态的城市,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不断地强化城市的生态支持系统, 提高环境的承载力,贯彻生态平衡的原理, 努力建立布局合理、系统完善、种群协调的城市绿地系统。
  2迁西绿地系统规划背景研究
  2.1新城市总体规划解读与分析
  迁西县现状用地拓展已远远超过上版总规确定的近期建设规模,对原有城市结构产生较大影响。城北新区、河南寨、城东片区等优势条件极为突出的地区并未纳入城市发展结构之中,城市片面强调向西发展、忽视了城市北部、东部的地区的战略地位,导致用地局促。新总规对新时期的城市总体格局提出了前瞻性的规划,对城市用地做出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作为城市总体规划的子规划,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需要适应新总规对城市结构和发展策略的调整。同时,构建新的绿地系统符合迁西县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可以有效防止城市蔓延、架构城市空间格局,符合迁西的自然生态环境条件和现状城市空间发展态势。建立与迁西城市空间发展格局相一致的绿地生态系统,能够有效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新的绿地系统还符合统筹城乡发展、加强非建设用地管理的需要,促进建设人文绿色迁西、有效引导生态建设,与城市空间发展形成相得益彰的和谐格局,真正达到建设绿色迁西的目标。此外,为适应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与管理的需要,对迁西县绿地系统的布局和结构进行整合、优化,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展现城市特色,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城市绿地的系统性、持续性发展提供法规性文件,修编迁西县绿地系统规划势在必行。
  2.2迁西旅游发展规划解读与分析
  迁西县旅游发展规划综合迁西的资源特点、市场定位、交通条件和旅游竞争情况等,考虑市场需求趋势变化和政策法令等因素,未来五年迁西旅游要形成“一核一带三节点”的旅游空间格局。“一核”指“月亮湾”(滦河)龙头旅游项目;“一带”指“潘家口水库——大黑汀库区”休闲旅游带;“三节点”为青山关、景忠山、五虎山。全面提升以“水体旅游、休闲度假、乡村旅游、长城旅游”为核心的多元化产品体系服务功能。
  到2012年,规划将青山关旅游区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区,五虎山旅游区、喜峰口旅游区、潘家口旅游区、大黑汀水库旅游区创建成为国家4A级旅游区,将迁西县建设成为中国旅游强县。到2020年,将滦河景观带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区。
  3迁西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特征及分析
  城市生态旅游以城市的自然、人文等环境为主体,兼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旅游学家吴必虎指出城市旅游可持续利用资源有三方面:地方特色(文化脉络)、风景质量和生态环境。迁西的生态旅游资源具备了典型的可持续特征,在整个中国北方地區是非常突出,集中体现在山水地貌、森林植被、人文历史等方面。
  3.1山水地貌旅游资源
  在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的40多个重点旅游县中,迁西县山水兼优,特色突出,体现出独特的“山水”格局空间特征。迁西县位于河北省东北部,地处燕山南麓长城脚下,素有“七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之称,为唐山市境内唯一的纯山区县,山、水资源丰富,地形、地貌独特,山水肌理成为其自然风貌的最大特征。县域内有滦河、洒河等河流,水系蜿蜒于群山中,水资源优良,这是北方城市中非常少见的自然资源。滦河是迁西县最大的过境河流,境内长67.5公里,流域面积为124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为48亿立方米。在其上游建有潘家口和大黑汀两座大型水库,并修建有引滦入唐、引滦入津输水工程。
  3.2森林植被旅游资源
  迁西县森林植被状况较好,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57.28%,北部植被覆盖率高达80%以上,南部约为60-70%。境内主要有果树8科10属32种,干果以板栗、核桃、大枣为主,水果以安梨、鲜桃、苹果、葡萄、杏为主。其中特产板栗产量、质量、出口量均居全国第一,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委员会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迁西矿产资源丰富,有金、铁、银、铜、锰、镁和石灰石、花岗岩、大理石、膨润土、海泡石等矿产36种。
  3.3人文历史旅游资源
  迁西境内西寨、东寨、沙岭子、沙岭沟等地的古代文化遗址出土文物(属新石器时代红山文化)证明,远在五、六千年前,这里已有人类繁衍生息。迁西北部87公里长城串联起龙井关、潘家口、喜峰口、董家口、青山关等20余座雄关险隘,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李广、曹操、戚继光等一代代英雄豪杰,在此谱写了一曲曲慷慨悲歌。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宋哲元所部二十九军将士挥舞大刀,在喜峰口、铁门关、董家口一带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先后毙敌5000余人,《大刀进行曲》由此唱响全国。青山关、喜峰口和潘家口的长城文化,景忠山的佛教文化,凤凰山的民俗文化,都显示出迁西浓郁的人文内涵。
  3.4迁西生态旅游资源总体特征与评价
  迁西具备了众多突出的生态旅游资源,这在北方城市中是较为少见的。优势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山水格局优势突出;二、具备良好的地理条件、自然环境及较丰富的园林植物资源;三、人文荟萃,历史旅游资源充足。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城市绿地网络连接度及景观廊道缺乏、城市生态系统结构不完善;生态旅游资源整合度不够。大部分山地植被状况较好,但也有部分山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生态及景观问题,植物品种较单一,林相不够丰富。部分水系缺少防护林带,水域的生态和景观效益降低。县域内分布的景忠山、五虎山自然景区森林茂密,自然人文景观优美,生态敏感度高,需加强保护,同时部分景区林相较单一。以明长城沿线植被为例,明长城沿县域北部边界蜿蜒87公里。长城沿线均为山地,植被保存较好。局部山地坡度较大,生态环境很脆弱,需着力保护。迁西共包括17个乡镇,其中中心城区绿化总量高,2009年人均公园面积达到13.23平方米,园林建设成果突出.其余大部分乡镇普遍缺乏绿地,尤其是公园绿地。县域内有各类道路1100公里,由于地形多变,县域范围内有山有水,道路景观比较丰富。但道路防护林树种单一,部分路段无防护林,需大力增补。
  4基于生态环境建设,勾勒大环境特色风貌绿地体系
  通过规划建设,将迁西打造成“燕山绿色明珠、唐山后花园”;营造人、城、自然和谐共生的迁西大景区,呈现“山水栗乡、宜居绿城 ”的城乡风貌;实现“山水相依、城园交融”的绿地体系布局,全面实施绿色空间体系,提高环境质量,把迁西建设成“碧水穿城萦栗香、重峦抱梓亦叠障”的山水生态园林城市。
  4.1确立指导思想,明确规划目标
  规划以景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县域绿地生态系统实施保护、恢复和建设,改善县域生态环境,保持自然景观的完整性,维持县域绿地系统的生态平衡,充分利用县域内的自然资源,以县城为核心,将建成区绿地系统延伸,与县域范围内的乡、镇绿地系统、构建完整有机的县域生态圈和县域绿色开敞空间背景大框架,突出表现出迁西四面环山,滦水穿城的自然地理优势。
  迁西县大环境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即迁西县辖区范围,总面积1439平方公里。规划以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为载体,突出“山、水、城、园”,建成环境优美、生态健康、社会文明的迁西。规划指导思想为:(一)建设城乡一体化的生态绿色网络;(二)优化系统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三)合理布局县域游憩空间。
  4.2 把握规划原则, 引导规划方向
  基于已确立的规划指导思想和目标,确定规划原则为:(一)优化自然生态系统,整体完善生境自然属性;(二)建立功能结构合理的县域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三)形成与城镇体系相互协调的县域绿色生态游憩空间;(四)构筑个性鲜明独特的县域景观风貌体系。也就是说,在县域空间尺度上遵循各生境组成的自然属性,使自然系统整体优化,改善区域景观基质和生态环境质量,致力于建设乡镇一体化的生态绿色网络,从而形成分布均衡、功能完善、结构合理的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并充分利用各类自然生态资源及人文资源,使县域内外及县域的各种生态绿地布局趋于平衡。同时, 通过实现县域绿地空间布局及景观资源利用的最优化,使景观系统具备最佳的审美功能,从而凸显县域个性,展现县域风貌。
  4.3提炼规划结构,串联绿色“点、线、面”
  迁西县域绿地系统规划,将以区域绿地系统的生态性、景观性等相关理论为依据,结合迁西县的自然条件和县域空间发展结构,形成以县域块状绿地为斑块,以交通防护绿地、滨河绿地等带形绿地为连接廊道,并与城区内部绿地系统相衔接的城乡一体、经络全县、外楔于内的生态绿地系统。
  概括地说,迁西县域绿地系统结构为“一星多点 三带六片 蓝脉绿网”, 形成一城七星多点、蓝脉绿网多线、三带六片成面、山水廊脉一体的点线面一体的景观格局,其中:
  “一星多点” 是指以迁西县城区为城市绿色核心,结合各乡镇的绿化,使得绿地合理地分布在县域中;
  “蓝脉绿网”是指借助现有河流道路打造线形空间,将县域内山地、平原、湿地、苇滩等区域自然要素与城镇和体现当地历史人文区域的绿地相连;
  “三带六片” 是指将北部长城文化带、生态旅游景观带、滨河景观带、塞上海风景区、景忠山风景区、五虎山风景区、青山关风景区、凤凰山风景区、金顶山风景区联结成面;
  “山水廊脉一体” 最终形成山水特色凸显的城乡一体化的区域绿色体系。
  4.4形成绿地体系,营建生态大环境格局
  规划最终形成“二沿、三环、四区、五带”的县域绿地体系。“二沿”即沿道路两侧的通道绿化工程、沿河系的防护林绿化工程,“三环”即环县城及周边山体、环乡村及荒山、环矿企绿化美化工程,“四区”即景忠山,达峪林场,汉儿庄、四大峪,青山关,“五带”即长城及潘、大水库沿线生态观光林带、滦河滩涂生态防护林带、片麻岩地区板栗经济林带、石灰岩地区核桃、安梨经济林带、城区及周边园林景观林带。
  4.5分项规划生态空间,突出山水景观格局
  县域绿地系统突出自然山水格局,强化迁西县总体空间结构,维护城镇生态安全,强调绿地系统的生态功能。县域绿地主要由相对集中的绿色斑块和沿路、沿河带状绿色廊道构成。斑块指大型独立的绿色斑块,主要分布在城市发展区以外, 廊道分沿道路的绿带和沿水域的蓝带两种。规划多因子叠加的生态空间格局,营建点线面结合的大环境生态景观空间,其中“点”为各村镇组团绿化,“线”为河流、道路绿化带,“面”为生态保护区,形成县域绿地系统格局。
  同时,为了营造良好生态旅游空间,防止无序发展,通过对各生态旅游资源的分析,根据其特征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规划进行景观特征区的划分。共分为六个区域:长城文化风貌区——风景优美的长城风景带;山岳人文风貌区——县域西部密布风景点的山岳区域;自然生态区——县域中部的自然风光;滦河风情区——贯穿迁西的滦河滨水风光带;历史遗迹风貌区——县域东部,集中了一批古老的人类遗迹的区域;生态旅游区——滦河以南的广大区域。通过生态景观风貌分区规划,有效整合旅游资源,突出大环境的山水格局,形成各自特色鲜明的旅游风光区域,避免资源浪费。
  迁西山地林木和草类植被以油松、侧柏、刺槐、栎、板栗、核桃、杏、梨、荆条、酸枣、马耳草、黄米草等为主。平地林木和草类植被以杨、柳、榆、槐、苹果、桑条、马唐等为主。针对迁西地形及气候特点,结合山地绿化现状,林相规划突出“栗香之城”、“色彩之城”、“花海之城”的特点,“栗香之城”指迁西境内遍植“县树”板栗,板栗花香四溢;“色彩之城”指在城区、乡镇和景区周边增植色叶树种,打造色彩之城;“花海之城”指增加开花植物如“县花”锦带、石竹、蜀葵等野生品种,营造花海烂漫的大环境风貌。
  5結语
   为有效防止旅游发展对区域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达成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双赢”,城市决策者和规划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到绿地系统规划的重要作用,而不是仅仅把绿地系统规划当成园林城市评审的某一个必要文件。绿地系统规划要在合理的绿地布局、满足公共绿地指标的基础上,挖掘文化历史,考虑城镇周边的自然地貌。正确分析、评价旅游资源,将其与绿地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相结合,规划城市大环境绿地体系。通过绿地系统规划,强化城市的文化内涵和空间特征,充分发挥特色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注重自然生态要素的提炼和挖掘,挖掘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营造独特的城市风貌,高效引导旅游向生态化、可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才能达到城市建设的良性发展。
  
  [1]沈磊,赵国裕,姚瑛. 自然、历史、自我——多元化背景下塑造城市特色之问对[J].城市规划,2006,30(3):85-88
  [2]王浩 王亚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塑造城市特色[J].中国园林,2007(09):90-94
  [3]冯佳, 张艳秋, 潘良.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色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24(6):68-72
  [4]王浩,谷康等.两河西楚韵 湖畔园林城——宿迁市绿地系统规划[J].2005(6):29-31
  [5]王浩, 徐英.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特色分析——以宿迁、临沂、盐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为例[J].中国园林,2006(6):56-60
其他文献
摘要:采用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对成都市部分健身俱乐部里太极拳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以期为太极拳在健身俱乐部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从而推动太极拳在我国更好的普及和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太极拳;健身俱乐部;现状  中图分类号:G852.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开始重视自己的生活品质,积极的营造阳光般健康向上的生存状态,而盛行于中国大
期刊
摘要: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运营系统集中凸显了内部人员生产管理意识普遍淡薄、施工现场控制尚不成熟、施工风险管理有待完善等一系列关键要素的瓶颈问题,这些尚未有效全面解决的关键要素所既存的瓶颈问题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整个建筑工程运营系统的稳定、协调、高效运转。切实合理地进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架构体系的改进升级,进一步拓宽提升施工技术更新拓展的途径措施,持续高效地推进系统化、组件化、集约化的施工模式的贯彻落实
期刊
摘要: 高清电子警察系统是掌握道路交通状况,强化车辆管理,交通违章及记录过往的车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系统通过安装在市区主要交通路口的高清视频电子警察设备,对所有通过该特定场所的机动车辆进行拍摄、记录与处理。系统所具备的车辆检测、车辆拍摄、图像记录、图像处理与信息管理、车辆号牌自动识别与处理、自动报警,信息共享等功能,通过科技手段,做到交通违章行为的自动监控,对城市的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
期刊
摘要:本文结合武汉市轨道交通3号线王家墩中心站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比各种接头形式,重点分析H型钢接头渗漏原因,介绍了本工程在针对H型钢接头防渗漏方面所采取的方法和措施。关键词:地下连续墙 H型钢接头防渗漏中图分类号:TU476+.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前言王家墩中心站位于王家墩商务区,场区地势较为平坦,属长江一级阶地。工程地质情况由上往下分别是填土、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粉质粘土夹粉
期刊
摘要:淄博市博山区是我国北方重要的重工业城市,其自然条件比较适宜绿色苗木产业的发展,在博山南部山区发展绿色苗木产业不仅可以给当地政府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可以增加当地农民收益,缓解博山区的环境污染问题,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博山南部山区;绿色苗木;现状分析;可行性  中图分类号:U412.366;S6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高速发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就当前市政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分析,探讨在市政工程的项目管理方面如何开展创新和实践。建议从工程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以及工程的组织管理方面进行入手,保证市政工程开展的有序、高效,确保市政工程项目建成之后能够正常的使用。  关键词:市政工程,项目管理,组织管理, 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99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关于项目的管理工作需要贯穿于整个工程的建设过
期刊
摘要:基于城市化浪潮下物质实体肆意堆砌的更新优化,通过将植物群落配置规划引入城市景观园林系统的规划设计、施工建筑以及环境适配,进而实现绿色植物配置与城市景观园林系统构建的衔接交融,侧重有机、和谐、适宜的生态环保的城市景观园林环境的全新塑造,从而实现绿色植物配置工程与城市生态园林景观构建系统的协调交融。    关键词: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绿化植物配置;创新探索;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986
期刊
摘要:为居而建宅,是一个将无形生活进行有形化并以空间形式固定下来的过程。本文通过分析北宸御景,从山地居住区用地特征、山地建筑的处理,竖向设计的选择方面入手,对山地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进行探讨,将城居生活以山居载体的方式来实现。  关键词:山地建筑;居住环境;立体空间利用;竖向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引言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受制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新形式。其结构之
期刊
摘要:轨道交通是交通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桥梁的安全及耐用等性能,关系着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本文根据工程案例,对高架桥的结构形式及连续箱梁的设计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架桥;连续箱梁;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东莞市快速轨道交通R2线全长37.8km,其中高架桥梁段长3.7km。高架桥梁主要沿既有道路路中敷设,设有1座高架车站。  二、
期刊
【摘要】简述采煤塌陷区铁路桥涵受破坏形式,地面塌陷后,铁路路基不断补充回填引起桥涵的高度或宽度不足不能维持轨面标高,而采取对桥涵整体加高加固处理处理。  【关键词】塌陷区;铁路:桥涵;加固  中图分类号:X73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矿区铁路,尤其是平原地区煤矿的铁路专用线,经常不可避免地要穿过煤矿开采区,而煤矿采空后对地面的最大影响就是地表塌陷。轻者大量农田地面下陷,地下水上升形成湖泊
期刊